紫苏栽培技术概述
紫苏别名赤苏、白苏、香苏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梗、籽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备受农民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
紫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在地温5℃以上时即可萌发,适宜的发芽温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温。植株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开花期适宜温度是22-28℃,相对湿度75%-80%。较耐湿,耐涝性较强,不耐干旱,如空气过于干燥,茎叶粗硬、纤维多、品质差。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对光照要求不严,在较阴的地方也能生长。4月中下旬露地播种,也可育苗移栽,在6-9月可陆续采收叶片或9月末采收种子。
紫苏在整个生长期,要求土壤保持湿润,利于植株快速生长。在苏子生长期根据叶色变淡及分杈枝条应及时追施氮肥1-2次,每次亩施入施速效氮肥一次10千克,过磷酸钙一次10千克。
在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及时打杈。紫苏分枝力强,有效节位一般可达20-23节。对所生分枝应及时摘除,如果不摘除分杈枝,既消耗了养分,拖延了正品叶的生长,又减少了叶片总量而减产。打杈可与摘叶采收同时进行。对不留种田块的紫苏,可在9月初植株开始生长花序前,留3对叶进行打杈摘心。
紫苏的病害很少。主要病害有锈病,可用50%托布津1500倍进行防治,连续喷药两次,每周一次。
紫苏采收应根据需求来进行。采收食用嫩茎叶进行生产,可随时采摘。一般于5月下旬或6月初,秧苗从第四对至第五对其叶开始即能达到采摘标准。6月中、下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叶片生长迅速,是采收高峰期,平均3-4天可以采摘一对叶片,其他时间一般每隔6-7天采收一对叶片。如采收种子进行生产时,应适当进行摘心处理,即摘除部分茎尖和叶片,以减少茎叶的养分消耗并能增加通透性。由于紫苏种子极易自然脱落和被鸟类采食,所以种子40%-50%成熟时割下,在准备好的场地上晾晒数日,脱粒,晒干。如不及时采收,种子极易自然脱落或被鸟食。
作者 蔬菜栽培专家 高峰
策划 孟繁杰 石巍 韩铁英
编辑 韩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