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种植技术旱地大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旱地大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发布时间:02-16 01:34分类:种植技术

  庆城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属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海拔高度1000~1600米,年降水量不足450毫米,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冬、春降水稀少,7、8、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年蒸发量1800毫米以上,是降水的4倍,且天然降水不能得到充分有效蓄积和利用,降水有效利用率仅为26%,春旱尤为突出,且持续时间长。全县耕地面积5.46万公顷,其中旱地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5%以上,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由于冬春连旱,使得春播大豆难以下种,出苗率低,在大豆的开花结荚期又遇伏旱而致使大豆落花落荚严重,产量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庆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7~2010年通过在干旱山区进行大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试验示范,破解了由于冬春连旱使春播大豆全苗难和效益低的问题,创新地提出了“五改”技术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五改”技术措施

  一改露地栽培为全地面地膜覆盖,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保墒效果显著;二改播前覆膜为早春顶凌覆膜或秋覆膜,防止了冬季和早春地表水分蒸发,保蓄早春土壤返浆水,真正做到了秋(冬)雨春用;三改平地种植为垄沟种植,集流雨水,变无效降雨为有效降雨,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四改等行距栽培为宽窄行种植,增强了大豆群体通风透光性,发挥了边行效应;五改露地密植为全膜稀植,使群体结构趋于合理。

  二、应用效果

  在庆城县干旱山区太白梁乡中合铺村大湾自然村山地梯田中进行的试验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处理与传统的露地栽培相比,可显著缩短大豆的生育期,实现提早成熟,植株性状和增产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露地栽培,并能增强土壤的保水性能,充分接纳天然降水,大幅度提高旱地农田降水利用率和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对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对生育期和植株性状的影响。全膜双垄沟播大豆较传统露地栽培出苗早4天,分枝提前5天,开花提前6天,全生育期提前13天。较对照露地栽培株高16.1厘米,分枝多1.6个,单株结荚数多19.3个,每荚粒数多0.2粒,单株粒数多38.6粒,百粒重增加2.3克。

  2. 对旱地农田降水利用率和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该技术集垄面集流、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于一体,既能通过秋(或顶凌)覆膜实现秋冬雨春用,又能充分接纳生长期的全部降雨,极其显著地提高了干旱山区农田降水利用率和大豆水分利用率。从播种到开花结荚期,较对照露地栽培1米土壤储水量有显著提高,含水量增加12.9%以上。鼓粒期以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1米土壤储水量变化差异逐渐变小,直至差异接近。经测定计算,降水利用率为57.91%,较对照露地栽培降水利用率高6.08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11.48[千克/(毫米·公顷)],较对照露地栽培高3.64[千克/(毫米·公顷)]。

  3. 对产量结果的影响。在庆城县干旱山区太白梁乡的中合铺、巴山、众义、冰淋岔4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示范推广大豆全膜双垄沟播10190亩,经田间观测与多点测产结果统计,平均亩产213.2千克,较对照露地栽培增产67.3千克,增产率46.13%,新增总产量68.58万千克,新增总纯收益223.44万元。

  三、关键栽培技术

  1. 播前准备。

  ①轮作倒茬。小麦、玉米、高粱、胡麻等作物均可作为大豆适宜的前茬,避免重茬、迎茬,忌与豆科作物连作。合理的轮作方式为:小麦—油料—大豆,玉米(高粱)—大豆—糜谷等,实行3年以上合理轮作。

  ②选地整地。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中、上等肥力的轻壤至中壤地块上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灭茬,耕深20~25厘米。播前浅耕耙耱,平整地面,做到拾净根茬、无漏耕、无坷垃,达到耕层表面细碎平整,上松下实。

  ③施肥。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和硫酸钾10千克。

  ④选用良种。因地制宜地选择熟期适宜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还要做到3年更新1次品种。种子纯度要求98%以上,发芽率95%以上,播前晾晒2~3天后精选播种。目前庆城县适宜抗旱高产高效栽培密植的有中黄35号、早熟66号和北疆91号等早熟品种;适宜稀植的有中黄41号、中黄42号、东豆339号、滨豆95-20等中晚熟品种。

  2. 起垄覆膜。该技术,春季最佳起垄覆膜时间一般在土壤解冻后的3月上中旬进行。整地起垄时,对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0.5千克加细砂土30千克,拌成毒土撒施。对杂草为害严重的地块,覆膜前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50~70克,对水30千克全地面喷雾,以防除膜下杂草。

  ①起垄规格。每幅为大小双垄,双垄总宽分110厘米和90厘米两种方式。其中:小垄宽40厘米,垄高15~20厘米,大垄宽50厘米,垄高10~15厘米,大小垄总宽90厘米,适宜密植的早熟品种种植;小垄宽40厘米,垄高15~20厘米,大垄宽70厘米,垄高10~15厘米,大小垄总宽110厘米,适宜稀植的中晚熟品种种植。

  ②起垄方法。起垄时,先用划行器在距地边留出35~40厘米宽开始划线,然后再按“小垄+大垄”类推划行,最后用畜力起垄机沿划行线起垄,或用机械直接起垄。

  ③覆膜。用宽幅1~1.2米、厚0.008毫米的聚乙烯农膜进行全地面覆盖。膜与膜之间不留空隙,上幅与下幅合缝在大垄的中间,并用土压实合缝处,膜面即为集雨面。每隔2~3米横压1条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并拦截垄沟内的降水径流。覆膜后要及时在垄沟内打渗水孔,以使降水下渗。并要经常检查,如有大风揭膜和膜有破损,要及时用细土压严,以防止跑墒。

  3. 合理密植。

  ①播种时间。当地表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以上时开始播种,一般较露地播种推迟5~10天,以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

  ②密度。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及水、肥条件而定,一般株距为18~20厘米,每亩保苗:密植品种为0.8万株;稀植品种为0.6万株。播量3.5~4千克/亩。用点播器在垄沟内打孔播种,或用大豆穴播机播种,播深4~5厘米,每穴播2~3粒,播后用湿土与牲畜粪混合(1∶1)覆盖播种孔,出苗后及时放苗封口。

  4. 田间管理。

  ①间苗、定苗。大豆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和定苗,每穴留1株苗。在子叶展开至第一片真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按计划密度一次性定苗。

  ②叶面施肥。在大豆开花至结荚期每隔10天左右用0.3%~0.5%的磷酸二氢钾或0.03%的硫酸镁或0.04%的钼酸铵溶液进行叶面喷肥1~2次。

  ③化控。对生长过旺的地块,必须进行化控。在初花期用15%稀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

  ④病虫害防治。在大豆全生育期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与防治,苗期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防治大豆叶甲;开花初期用50%氯氰·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防治大豆卷叶蛾、蚜虫和红蜘蛛;结荚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全生育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大豆锈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

  ⑤适期收获。植株全部变成黄褐色,90%叶片脱落,籽粒与荚壁脱离、变硬呈现本品固有色泽,摇动有响声时即可收获。收获后要及时做好废旧地膜回收工作。

大榛子丰收 村民腰包鼓溜 甘肃肃南县明花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助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