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梁河县水稻经常发生害虫之一。
一、为害特点:主要危害水稻,有时为害小麦、甘蔗、禾本科杂草。初孵幼虫先在叶鞘内活动,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一龄幼虫不结苞,二龄幼虫可将叶尖卷成小虫苞号称卷叶尖,随着虫龄增大,幼虫可吐丝缀合稻叶两边,使叶片纵卷成筒状,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幼虫可展转危害多个叶片。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受害,影响开花结实,千粒重下降减产和品质下降。
二、生活习性:稻纵卷叶螟具有一年发生多代和世代重叠现象,成虫有长距离迁飞为害特性,在我省田间种群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南方以幼虫和部分蛹在田边、沟边杂草上(禾本科)越冬,每年春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降雨落下,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秋季成虫随季风迁到南方进行繁殖越冬。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向??绿稻田产卵的习性,成虫会补充营养,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一般白天在稻田里栖息,夜晚活动,交配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产卵,一般为单粒,少数为2―3粒排列。卵期3―6天,幼虫期为15―26天,共5龄,老熟幼虫多在稻丛基部,无效分蘖的小叶或地表枯叶上结苞化蛹,蛹期5―8天,30天左右发生一代。当气温22―28℃,相对湿度高于80%有利于成虫卵巢发育、交配、产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存活。为此6―9月雨日多,湿度大,利其发生,田间灌水过深,分蘖未期没有及时撤水晒田,偏施氮肥、叶色浓绿水稻徒长的稻田为害重。
三、防治措施:采用科学防控,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协调化学防治与保护利用天敌的矛盾,将幼虫的为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高产良种(叶片厚硬、主脉坚实的榨叶品种),合理施肥,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减少无效分蘖,防止稻株后期生长??绿,贪青晚熟增加稻株抗虫能力。
①合理布局,减少混栽,减少蜜源作物。
②结合冬种,铲除田边杂草,割除稻桩,集中焚烧处理。
③灌水杀蛹,在幼虫化蛹前落干田水,使之在稻丛基部化蛹,待化蛹高峰期,立即灌深水3―4寸保持3天,可有效杀灭虫蛹。
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主要天敌有:青蛙、稻螟赤眼峰、绒茧蜂等)如:通过采取放养赤眼蜂、稻田养鱼、性诱剂诱杀成虫等措施来控制田间虫害种群达到防治目的。
3、化学防治,应掌握在成虫高峰期后10―20天,即幼虫2―3龄盛期,或百丛有新束叶苞15个以上时,进行施药防治一次,间隔7―8天,又补喷一次,选用长效药剂与短效药剂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连续两次用药才能取到较好防治效果。防治策略应狠抓穗期,不放松分蘖期,及时防治严重代,用药要准确的原则。防治方法: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10毫升、亩用48%毒死蜱乳油100毫升或亩用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毫升、亩用5%的锐劲特胶悬剂2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