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小壮高”栽培技术
“小壮高”栽培技术即“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高产栽培技术的简称。采用这种技术,通过压缩群体起点,为个体创造优越的生长条件,为群体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使个体与群体的生育动态合理,分蘖穗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显着改善群体质量,有效地增加了抽穗――成熟期的生物产量,提高了群体的经济产量和生产力。
小麦“小壮高”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根据生产水平确定密度与播种的合理组合
小群体,是根据生产条件改善的程度适当地降低群体起点,并不是越稀越好。稀植程度还受到播期的制约。播期比当地适播期提前,可适当稀播。综合生产水平高(地力好,精细播,施肥多),可适当稀播(每亩4万――6万)。生产水平不高的,应适当增加密度。
二、精细播种实现精苗
精苗是优化个体与群体动态结构的起点和基础。精苗应具有以下标准:1)、精确达到计划苗数。2)、空间分布合理,行间行内分布均匀。3)、播后6――8天出苗。4、幼苗健壮。
三、采用“施足基肥,施攻穗肥”促两头的施肥法
基肥中,氮占一生总施量的60%――70%左右,磷占100%,钾占50%左右,促进有效分蘖的发生,达到早发壮苗。追肥中,根据苗情,在苗期――返青期对生长弱的地段,补肥促平衡。在拔节孕穗阶段重施氮肥,约占总施氮量的20%――30%,同时在拔节初期施氯化钾每亩10千克左右。
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