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椒枯萎病(朝天椒种植时间和方法)
■姚秋菊
河南省是全国朝天椒主产区,很多地方由于连年种植造成重茬,土壤中病菌含量不断增加,病害发生严重,其中发病最重、危害最大的是“死棵”现象。据调查,造成辣椒死棵的原因主要是疫病、茎基腐病、根腐病、枯萎病及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还有根结线虫的危害。
一、真菌病害
疫病:又名黑胫病,典型症状是幼苗和成株期植株茎基部变为暗褐色水渍状,常绕茎一周。病健部分界明显,病斑皮层腐烂、缢缩,根系变为褐色,全株青枯死亡,有时上部茎秆枝杈处也会变黑,叶片、果实上会出现水渍状斑。潮湿时,茎、叶、果病部会长出白色粉状霉层,但病果不脱落。辣椒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真菌辣椒疫霉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原主要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由孢子囊借风、气流反复侵染,发病与灌水的关系特别密切。
根腐病:主要危害辣椒根茎部及维管束。发病初期,植株叶片特别是顶部叶片出现白天凋萎、早晚恢复的现象。发病后期,病株的根茎部呈淡褐色或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木质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潮湿时可见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黏质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该病只危害根部,不向上发展。发病严重时,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株型矮小,根系腐烂,最后植株枯死但叶片仍呈绿色。辣椒根腐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腐皮镰孢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附着于病残体上在土中越冬,厚垣孢子在土中可存活5~6年。该菌腐生性强,主要以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水从伤口侵入。
枯萎病:病株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地上部分茎叶迅速凋萎(有时在茎的一侧可形成条状枯死斑),后全株枯死。根系呈水浸状软腐,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自下而上变为黑褐色。湿度大时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辣椒枯萎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萎蔫专化型病菌。病菌以厚垣孢子随病体在土中越冬,可存活3~5年。田间通过灌水传播,由根部伤口及根毛侵入。田间积水、偏施氮肥发病重。发病适宜温度24摄氏度至28摄氏度。
茎基腐病:多在幼苗定植后发生,仅危害茎基部,结果期发病。发病初期,茎基部皮层外部无明显病变,茎基部以上叶片呈全株性萎蔫状,叶色变淡;后茎基部皮层逐渐变为淡褐色至黑褐色,绕茎基部一圈,病部失水变干缩;纵剖病茎基部,木质部(茎中心)变暗,维管束(茎外围)不变色;横切病茎基部经保湿后无乳白色黏液溢出;皮层不易剥离;根部及根系不腐烂。辣椒茎基腐病病原为卵菌纲腐霉菌。病菌以菌丝或菌核随病体在土中越冬,腐生性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直接侵入为害。发生的原因是土壤潮湿,同时连作造成病菌积累,茎基部农事操作产生伤口致使病菌侵入等。
二、细菌病害
青枯病:该病多从枝条顶端叶片开始萎蔫,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程较短。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用手挤压可见乳白色黏液溢出;主要由茄假单胞杆状细菌侵染所引起,属土传维管束病害。剖检根茎维管束变褐色,潮湿时挤捏茎部切口渗出黏质物。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越冬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病菌也可透过导管进入邻近的薄壁细胞内,使茎上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当土壤温度达到20摄氏度时,出现发病中心,25摄氏度时出现发病高峰。
三、根结线虫危害
根结线虫主要危害辣椒根部。辣椒感染辣椒根结线虫后,生长停滞,叶缘发黄或枯焦,辣椒僵老萎靡、僵化并停止生长。在植株根部能见到侧根、须根上长出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有的呈串珠状,有的似鸡爪形状。一旦水分重时,更能引起病株根部腐烂。气候干燥时或中午前后,地上部分植株会出现萎蔫症状,发病后期导致植株枯死。我国南方温湿环境有利于线虫为害。北方连茬、重茬地种植棚室辣(甜)椒,辣椒根结线虫发病更为严重。
(作者系河南省小麦辣椒套种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