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球蚜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
1落叶松球蚜病害在秦州区的分布
落叶松球蚜病害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四川、内蒙古、辽宁等地。在我区主要分布在藉源林区。2000年以来,我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配套荒山造林等林业工程,大批引进了东北落叶松,在我区藉源林区进行了大面积种植。在落叶松这一树种在我区生长繁衍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病虫害物种。
2落叶松球蚜特点
落叶松球蚜,同翅目,球蚜科。落叶松球蚜是目前已发现的生活史最复杂者。即具有转换寄主的特点。其形态上也具有明显的多形性。
包括以下虫型:
干母:为白色絮状分泌物所包围。越冬若虫长椭圆形,长约0.50mm,棕黑色,体表被有由腺孔分泌物的呈小玻璃棒状短而坚硬的6列整齐的分泌物。体表分布骨片和腺孔,触角3节,第3节特别长,在秋末以初末孵若虫在云杉冬芽上或其附近树木上越冬,次年早春长成无翅型蚜,即干母营孤雌生殖。成虫淡黄绿色,蜜被1层很厚的白色絮状分泌物。
瘿蚜:由干母所产的无性卵发育而成,卵桔黄或黄绿色孵化前呈喑褐色。早春云杉芽受到干母及瘿芽初孵若虫的剌激形成虫瘿,若虫即生活于其中,若虫1龄时淡黄色,体表无分泌物;由2龄起,体表出现有色粉状蜡质分泌物,色泽亦逐渐加深。
伪干母:越冬若虫黑褐色,体表裸露,完全没有分泌物,骨化程度特别强,腺孔除中足和后足基节上的以外完全消失,触角3节,第3节最长,越冬若虫次提早春长成无翅蚜。成虫棕黑色长1~2m,半球形体表除最末端2节外,没有分泌物。背面6纵裂瘤起明显而有光泽,营孤雌生殖,其后代可成为性母。
性母:初孵若虫至2龄体表不出现分泌物,3龄后至深褐色,有光泽,胸部两侧微微隆起4龄体表更淡,胸部两侧具明显的翅芽,背面6纵列疣起清晰可见。成虫黄褐色,腹部背面腺板行列整齐,有翅。
侨蚜:同源于伪干母。由伪干母所产生的卵孵出的若虫,初孵时体暗棕色。长0.60mm,体表完全裸露,腺孔缺如。自2龄起体表就出现白色分泌物3龄后即将虫体完全覆盖,成虫外现成绿豆大小的“棉花团”,长椭圆形,棕褐色,体长1.40mm,表面被有丰富的白色蜡质分泌物。无翅,生活在第2寄主上,营孤雌生殖,1年可繁殖4~5代。
有性虫:由性母所产的卵发育而成,卵黄绿色,分别长为雌虫和雄虫,雌成虫桔红色,雄成虫色泽较暗,触角和足较长;雌雄交尾后,雌虫仅产1粒卵,由此孵化出干母。
3防治方法
3.1落叶松球蚜一般多发生于轻密的林分,它的虫瘿一般都在树冠下方的小枝顶端,但过密也不适于它的生存,造林密度每667m2在260株以上将不利于这类害虫发生。因此,营造适当密度的落叶松人工幼林,造成不利于落叶松球蚜生活的环境。
3.2造林时避免云杉和落叶松混栽,加强抚育科学肥水,增强树势减少为害,秋冬季修剪附卵枝及虫瘿,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卵。
3.3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食蚜蝇等对球蚜的种群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3.4用化学药剂防治球蚜,早春第1代侨蚜的初孵若虫是最早便于防治的,可用40%乐果800~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施放杀虫烟剂可在6-9月7:00前、19:00后施放杀虫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