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种植技术花椒树蚜虫的防治方法

花椒树蚜虫的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08-08 16:50分类:种植技术

  蚜虫是为害花椒的重要害虫,以若虫、成虫为害椒树的嫩枝、嫩叶、幼花、幼果。近几年,由于暖冬的出现及疏于防治,花椒蚜虫为害逐年加重。据预测,2009年花椒蚜虫将中等偏重发生,椒树被害后生长发育不良,致使落花落果,降低产量。严重时,感染煤污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降低椒树坐果率或果实不饱满,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50%,严重影响经济收益。为此,我初步探讨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1试验椒园情况

  本次试验设计在我区渭北浅山干旱区的中滩镇文沟村、赵崖村,石佛乡大坪村、涧沟村;城郊南北二山的花牛镇白崖村、九峪村;东部林缘区元龙镇底川村和三岔乡王山村8个村庄,每个试验园0.03hm2。

  2试验

  气象、天敌、施肥及地势等因素对蚜虫发生的数量有较大的影响。在气象因素中对椒蚜的发生期、发生量及迁飞、扩散等行为影响最大的是温、湿度及降水。椒蚜消长的季节性共同特征是,春秋两季多发,夏季发生少。形成这一消长型的重要因子,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早春气温不高,椒蚜量增长缓慢,至春末夏初,气温逐渐升高,椒蚜量大增,形成春季为害高峰;夏季温度过高,虫口急剧下降;进入秋季气温渐降,椒蚜量又再度迅速回升,形成秋季为害高峰;晚秋气温渐渐降低,椒蚜量又急速下降。椒蚜的迁飞与温度也有密切关系,在日均温度达11 ℃以上时开始迁飞扩散,最适迁飞的旬平均温度为15 ℃~26 ℃。降水主要通过冲刷作用和提高相对湿度来影响椒蚜的发生数量。一般降水对椒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使种群数量下降。大雨、暴雨不仅可冲刷大量椒蚜,而且可推迟椒蚜的迁飞和扩散,而干旱少雨则利于椒蚜的发生和繁殖。微风有利于椒蚜的迁飞扩散,但风速过大又成为限制因素。

  椒树开始发芽时,在花椒蚜虫发生的8个村庄椒树地内选有代表性的样树30株,每样树选8条样枝,每样枝选8片样叶,一块标准地共调查1 920片样叶,每天观察记载叶片蚜虫发生数量。同时观察气温、地温、椒树的生长发育情况。掌握蚜虫和椒树的生长发育关系,确定第一次防治最佳时期,了解防后蚜虫的发生趋势,制定再次防治措施。花椒蚜虫繁殖快,为害重,且多种药剂均能起到杀伤作用。为了掌握防治使用的最佳药剂和最佳浓度,又便于指导大面积防治,在花椒蚜虫发生区选标准树45株,在不同的地区分成ABC三个组合,每个组合样树15株。药剂采用1.50%乐果粉剂或1.50%灭好净粉剂或2%杀螟松粉剂喷粉,每667m2用量1.50~2kg喷粉(A)、40%乐果乳油或50%灭蚜净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B)、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C)脂3种药剂,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种药剂,不同的浓度进行试验。在4月18日、4月23日、4月28日进行3种不同药剂,3种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的防治试验,并设防治对照区进行对比,从而掌握不防治区和每次防治后虫口上升情况及防治经济效益。

  3试验结果

  经试验1.50%乐果粉剂或1.50%灭好净粉剂或2%杀螟松粉剂喷粉,每667m2用量1.50~2kg喷粉;40%乐果乳油或50%灭蚜净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 ~2 000倍液喷雾,均可达到理想效果,随着剂量(浓度)增加效果提高但差异不大,考虑到成本的降低,施用每667m2用量2kg喷粉(1 200倍液)为最经济用量,并且不产生药害。大面积推广试验,寻找防治次数的最低指标是在每次大面积防治后,选4个样地每个样地选取6株样树在防治后的1、4、8d和最后一次防治后的18d进行调查,结果每次防治后的第1天蚜虫死亡率很低,第4天开始大量死亡。第1、2次防治后18d左右虫口密度回升或更高,需再次防治。也可看出防治三次后叶片平均虫口由防前的26.40头,下降保持在2.30头。防治对照由第一次防治时虫口22.80头/叶,上升为虫口103.20头/叶。虫口密度基本呈直线上升状。

  4花椒蚜虫为害逐年加重的原因

  ①由于大量使用了杀虫剂使草蛉、食蚜瓢虫、食蚜蝇、寄生蜂等花椒蚜虫的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同时花椒蚜虫的抗药性也逐渐增加。②近几年来冬季气温普遍偏高,出现暖冬现象,花椒蚜虫越冬卵的成活率提高,虫量骤增。6~7月份气温、雨量、相对湿度,也有利于花椒蚜虫的繁殖。③园间管理重视不够,防治不及时。

  5结论

  综上所述,4月23日前后,平均地温达16 ℃,气温达17 ℃时,椒树花蕾分离、蚜虫为始盛期是防治的最有利时期,采用40%乐果乳油或50%灭蚜净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和1 200倍液为适宜浓度,并且不产生药害,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试验。

茄子保花技术措施 校园食品安全突查可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