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高产栽培技术
1段木准备马尾松、黄山松、赤松等均可栽培茯苓。选用15~20年生,直径12~14cm的中龄树为宜。初冬进九砍树,即农历十冬腊月。砍树后及时剔枝,一般截成1.3~1.5m长的段,下料时再锯成65~75cm长段,以保持断面新鲜,并"去皮留筋",即每相隔3cm纵向削去一道树皮,深0.5~0.8cm,以见要质为度。节疤要削平,截段时应错开节疤。将已去皮留筋的段木在通风向阳处呈"井"字形堆码,上盖树皮或茅草等物遮雨,让其日晒干燥。(砍树应在地方政府批准后进行)
2苓场的选择场地要求背西北朝南或背西北朝东南,通风向阳。土质要疏松透气。以含大海量达七成的粘壤为宜。地势以20~30°的缓坡利于排水。春节前后进行挖场翻耕,一般要求不得浅于50cm,除去杂草、石块、树根等杂物,然后曝晒,四周挖人字形排水沟。接种前1周按15g/?遍撒白蚁粉或细沙拌3%呋喃丹铺撒窖底及上面覆土层,防治白蚁危害。
3接种下窖接种时间一般选在5~6月,先挖好窖沟,深30cm,宽30cm,长80cm,窖底呈20~30°斜坡。下窖时将两条或三条段木并排靠拢放入窖沟内,然后在削去树皮部位撒播填满菌种,在菌种上再盖上一些树叶、木片、木屑等填充物,以保护菌种。最后覆盖约10~15cm厚,呈龟背形的疏松沙壤土。
4苓场管理
①开好排水沟,雨后及时修沟排水。
②因雨水冲刷、沙土流失,如筒木外露,要及时培土。
③要彻底铲除苓场内及窖面周围的杂草、树根。
④头年9~10月和次年3~5月,因茯苓生长快,苓场常会出现龟裂,要少量多次培土,防止茯苓和出地面"冒风",避免日晒炸裂或遭雨淋腐败。
⑤做好苓场防护工作,防止人畜践踏。
5采收一般头年5~6月接种下窖,到次年6~7月苓场不再出现新的裂缝;刨开苓窖,料筒由黄色变为棕褐色,一捏即碎;茯苓菌核变硬,表面呈黄褐色,无白裂花纹;苓蒂已松脱,即可从距窖50cm处把土刨开,再顺序深挖,防止挖破挖漏,保持茯苓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