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种植技术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08-18 16:14分类:种植技术

  1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轻重与耕作制度、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土壤温湿度等多种因素有关[1-2].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危害。大豆受害后,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瘦弱,似缺水,病株根系不发达,并形成大量须根,须根上附有大量白色小颗粒。

  防治措施:一是做好种子检验工作,杜绝带线虫的种子进入无病区。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消灭虫源;三是轮作,其是防治胞囊线虫病最重要的措施[3];四是药剂防治,目前可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药剂有3类,包括种衣剂(含呋喃丹)、熏蒸剂(25%DD混剂)和非熏蒸剂(涕灭威)。

  2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主要表现在叶片和豆粒上。当幼苗第1对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有时整个叶片变淡黄色,天气潮湿时,叶背面密生灰白色霜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4].成株期叶片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病斑,后期病斑变褐色;叶背病斑上也生灰白色至灰紫色霜霉层;最后叶片干枯死亡。豆荚表面无明显症状;豆荚内豆粒表面附着1层白色菌丝层,其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卵孢子。

  防治措施:一是选育抗病品种。根据各地病菌的优势小种选育和推广抗病良种,如吉林的早丰5号和白花锉等。二是种子处理。用瑞毒霉、克霉灵、福美双及敌克松等拌种,防治效果好。三是清除病苗。病苗症状明显、易于识别,铲地时可结合除去病苗,减少初侵染源。四是喷洒药剂。病害流行条件出现时,及早用百菌清、多菌灵、退菌特等喷施防治。

  3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幼苗或成株均可染病。初期茎基部表皮出现淡红褐色不规则的小斑,后变红褐色凹陷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少。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田间管理。上茬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中的茎叶及周边的杂草,减少虫源;提倡轮作,最好进行水旱轮作;育苗移栽的,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21 d以上。二是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用拌种剂或浸种剂进行灭菌。三是药剂防治。可用4%农抗120水剂150~3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对水喷雾;或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恶霉灵、多菌灵1份+克线丹1份+干细土200份充分混匀制成药土进行防治。

  4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以若蚜集中在大豆和黑豆的生长点、嫩茎、嫩叶、叶柄和花絮上刺吸危害。严重危害时,导致大豆生长停滞,茎叶卷曲,植株矮小、叶片脱落,果枝少结荚少,千粒重低,甚至整株死亡。该蚜还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SMV)病及分泌蜜露,引起霉污病和病毒病流行。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形成湿润而不利于蚜虫滋生的田间小气候。二是黄板诱蚜。在田地周围设置黄色板,即把涂满橙黄色的66 cm2塑料薄膜,从66、33 cm宽的长方形框的上方将涂黄面朝内包住夹紧,插在甜椒地周围,高出地面0.5 m,隔3~5 m插1块,再在未涂色的外面涂以机油,这样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三是药剂防治。当百株蚜量达到500头时,用氰戊菊酯有效成分60 g/hm2或吡虫啉有效成分45 g/hm2或抗蚜威有效成分120 g/hm2,对水喷雾防治。

  5地下害虫

  大豆受地下害虫的危害,由于害虫种类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大豆苗期受地老虎危害后,幼苗往往在土壤根际附近被咬断,导致缺苗断垄。因该虫有转株危害习性,所以1头虫可以造成多株植株死亡。蛴螬在大豆苗期危害时,由于取食根部,往往也易造成死苗。中后期由于尚有部分根部保留,植株虽然不死,但表现为生长不旺、叶片发黄、早衰等,严重影响产量[4].蝼蛄往往在潮湿的土壤发生严重,近地面活动时,多见隆起的隧道,其可导致幼苗失水干枯而死,易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措施:一是在蛴螬、金针虫发生严重的地区,应以拌肥、闷种为主,蝼蛄发生严重的地区,以毒饵为主;地老虎发生严重的地区,以深翻灭卵、除草杀虫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二是灯光诱杀。每3.33 hm2架设1盏频振式杀虫灯,傍晚开灯,翌日0:00关灯,诱杀金龟子、蝼蛄等害虫。

  6豆荚螟

  豆荚螟以幼虫蛀荚危害。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结1层白色薄丝茧,从茧下蛀入荚内取食豆粒,造成瘪荚、空荚,也可危害叶柄、花蕾和嫩茎。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避免豆科植物连作,可采用大豆与水稻等轮作,或玉米与大豆间作的方式。灌溉灭虫,在水源方便的地区,可在秋、冬灌水数次,以提高越冬幼虫的死亡率,在夏大豆开花结荚期,灌水1~2次,可增加入土幼虫的死亡率,增加大豆的产量。二是药剂防治。豆荚螟产卵高峰后5~7 d,用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分30 g/hm2,或氰戊菊酯有效成分120 g/hm2对适量水喷雾。三是生物防治。于产卵始盛期释放赤眼蜂,对豆荚螟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老熟幼虫入土前,田间湿度高时,可施用白僵菌粉剂,以减少化蛹幼虫的数量。

  7豆天蛾

  豆天蛾初孵幼虫具背光性,白天潜伏于叶背,1~2龄幼虫一般不转株危害,3~4龄因食量增大而有转株危害的习性。在2代区,第1代幼虫以危害春播大豆为主,第2代幼虫以危害夏播大豆为主。豆天蛾以幼虫取食大豆叶,低龄幼虫吃成网孔和缺刻,高龄幼虫食量增大,严重时,可将豆株吃成光杆,使其不能结荚。

  防治措施:一是选种抗虫品种[5].在种植大豆时,选用成熟晚、杆硬、皮厚、抗涝性强的品种,可以减轻豆天蛾的危害。二是灯光诱杀。每3.33 hm2架设1盏频振式杀虫灯,傍晚开灯,翌日0:00关灯,诱杀豆天蛾成虫。三是药剂防治。在豆天蛾卵孵盛期,用8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2.25 kg/hm2对水喷雾;幼虫3龄期之前、百株虫量达10头时,用阿维菌素有效成分15 g/hm2对水喷雾防治。

松潘县林业局免费发放苗木 花了12万药费报销了6万 感受新农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