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栽培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巧
玉米在我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玉米产量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提升,这是为什么呢?品种问题吗?还是种植技术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值得各位种植户反思,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在小编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业呈现了规模化的发展势头,在提升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对玉米的种子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要求。受玉米栽培技术的限制和玉米病虫害的不良影响,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不断优化玉米栽培新技术以及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玉米栽培新技术。
1玉米栽培新技术
1.1科学选种
玉米品种的科学选择是提升玉米产量的关键。依据玉米种植区域的气候和土壤特点,选择优质的玉米品种,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选种的过程中,应注意对玉米种子的出厂地址和生产厂家进行仔细查看,选择种子发芽率和产出率较高的生产厂家;应仔细观察种子的生产日期和种子质量,避免选用破损较多的种子;在种植玉米前,要加强对种子的检查,利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杀菌,提升种子的发芽率。例如,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农民针对本地区夏季涝渍多发的特点,选用了耐涝渍的隆平206玉米品种,有效提升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实现了提升玉米产量的目的。
1.2合理密植
要实现提升玉米的产量,不仅要科学选种,还要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够降低叶面之间间距过小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确保每个叶片都能够吸收到足够的阳光,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同时,适当加大玉米种植的间距,也能够避免因一棵玉米植株叶片损伤影响其他玉米植株的生长,增加玉米生长环境的通透性,形成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良好基础。
1.3平衡施肥
土壤的肥力是玉米生长的营养支撑。在为玉米施肥的过程中应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有机结合,底肥与追肥的有机结合。例如,安徽某农民在为玉米施肥的过程中,根据玉米产量计算所需肥料数量,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适当调整,依据玉米产量500~600kg/667m2的目标,根据本地区土壤肥力中等的状况,为每667m2玉米地施氮肥15kg、磷肥5kg、钾肥kg,尿素30~35kg、普通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15kg,并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为玉米地增施氮肥30kg/667m2。玉米收获后,产量增加到700kg/667m2,有效增加了该农民的经济收入。
2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要做好田间地头的卫生工作,对残留的玉米秸秆进行焚烧和粉碎处理,防止因病虫细菌残留对来年玉米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应在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深翻,降低土壤深处病虫害细菌的存活概率,切断玉米病虫害的传播条件;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增加玉米田的通透性,实现对玉米螟虫生长条件的破坏;应实行轮作倒茬制,降低病虫对玉米的损害,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例如,安徽某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采取1a1倒茬的种植方式,头年种植玉米,收货后秸秆粉碎还田,第2年种植花生,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同时也降低了病虫害对玉米质量和产量的不良影响,值得被广泛借鉴和推广。
2.2频振式杀虫灯防治
频振式杀虫灯是对抗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途径。在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杀虫的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杀虫灯的间距。针对地势较为平坦的玉米田,应每200m设置1个杀虫灯,针对地势低洼的玉米田,则应将频振式杀虫灯的距离缩短至150m1个。同时,在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止玉米病虫害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杀虫盲区,将频振式杀虫灯的高度设置为1.5m,并采用三脚架进行固定,降低频振式杀虫灯因风力等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跌落对杀虫效果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在杀虫灯安装完毕后,应对某个杀虫灯的病虫害种类和数量进行为期1个月的记录,通过对记录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对玉米种植危害最大的病虫害类型,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3性诱剂诱杀防治
要合理选择性诱剂的诱芯。选择具有较长持效期和灵敏度较高的诱芯,提高杀虫效果,并经常更换诱芯,确保诱芯的杀虫效率;应实现诱捕器与诱芯的分离,降低二者的互相干扰,提升对病虫害的诱杀效率;应合理设置性诱剂诱杀的时间。尽量在玉米螟虫的出生阶段对其进行诱杀,原因是这一时期玉米螟虫的抗药性不高,能够实现对玉米螟虫在源头上的防治。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通过优化玉米的种植技术,科学选种和播种,合理密植和施肥,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在此基础上,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进行诱杀,联合农业防治手段,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不良影响。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而且种植规模大,为了提升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国家研究了新型的种植技术,以上是玉米栽培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巧的详解,各位种植赶紧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