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畜禽养殖苦参养殖方法(苦参的栽培技术及前景)

苦参养殖方法(苦参的栽培技术及前景)

发布时间:2023-10-10 20:55:10分类:畜禽养殖

1. 苦参的栽培技术及前景

苦参需求量非常的大,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行情会越来越好,种植的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一亩地至少可产干苦参六百到八百公斤,可产湿苦参两千到三千公斤,按照现在市场的价格来算每亩至少可收益六千到九千左右,除去种植的成本每亩还可净赚三千到四千块钱,收益属于比较稳定的。

2. 苦参栽培与管理

2000到3000公斤。

种植苦参经济效益高,一亩地需要用到苦参种子五到七斤,种植两到三年之后可以采收,可产鲜货2000到3000公斤。干燥后每亩产量有六百到七百公斤干货。

在中国南方三到四月播种,北方四月上旬播种,此时称为春播,春播最好的时候应该在清明前后播种,此时的土壤条件最好。除了春天播种之外,秋季亦可以播种。但是秋天播种后需要覆盖,否则土壤会板结,不利于苦参出苗。

3. 苦参种子种植方法

15~20天。

苦参是豆科草本或亚灌木植物,成株后外形酷似稀疏的灌木,它的种子一般作为农药使用,根部是常见的中药药材。苦参种子播种以后需要8~15天就可发芽,然后再过15~20天出苗。具体栽种技术可咨询绿宝园林,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其性状。

4. 苦参种植管理技术

苦参适合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方便的砂质土壤或腐质土地块种植,整地施肥后即可进行分根繁殖,将母株挖出后剪下粗根,按照母株上生芽和生根的数量来切株,一株要有2-3个芽,按适当的行距和株距穴栽即可,栽种完成后适当浇水。苦参发芽后、开花前、枯萎后都要进行追肥,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以及排水功能好的砂质土壤或腐质土种植苦参,土壤最好是偏酸性的土质,选好地后,将地深翻整平,清除在土壤中残留的树根,枯枝、石块及杂草等物,耕前施足底肥,一般每公顷施充分腐熟的堆肥或及肥45000-67500千克、磷酸二氢钾75千克、尿素225千克,深翻20-50厘米,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作成宽120厘米的高畦,畦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长度应根据地势及方便田间管理而定。

二、繁殖

苦参分根繁殖可以在春秋两季进行,春栽的话在萌芽前进行,秋栽要等到落叶的时候进行,将母株挖出后剪下粗根,按照母株上生芽和生根的数量来切株,一株要有2-3个芽,将其切好后,就可以定好一个行距和株距进行穴栽,栽种完成后即可进行浇水。

三、田间管理

1、封行前应勤除草、松土,并注意培土防止芦头露出地面。松土宜浅,以防损伤参根,封行后不再松土。

2、分根繁殖发芽后,开花前,枯萎后都要进行追肥,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

3、进入开花期时,除留种植株外,应及时摘除带花蕾的整个花序,使养分集中,促进根部发育。

四、采收

苦参成熟后采收一般是在2-3年后进行,因为苦参的根系扎的比较深比较紧,所以在深挖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将其挖断

5. 苦参的种植和效益

挖苦参的季节是在春季和秋季。

主要是看苦参已经种植了多长时间种植2~3年的苦参,我们可以在秋天的九十月份进行采摘。也可以在来年的3月份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段不过建议大家还是应该在二三月份才在,因为那个时候温度不高不会伤害到根茎。 在北方地区种植苦参的话应该选择清明节前后,这时候的温度适合其的成长。

6. 苦参的种植前景如何

六百到七百公斤。

种植苦参经济效益高,一亩地需要用到苦参种子五到七斤,种植两到三年之后可以采收,干燥后每亩产量有六百到七百公斤。

在中国南方三到四月播种,北方四月上旬播种,此时称为春播,春播最好的时候应该在清明前后播种,此时的土壤条件最好。除了春天播种之外,秋季亦可以播种。但是秋天播种后需要覆盖,否则土壤会板结,不利于苦参出苗。

7. 苦参怎么种植亩产量多少斤

1500斤左右。

苦木,别名苦树, 是苦木科苦树属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10余米;树皮紫褐色,全株有苦味。

苦树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15-30厘米;小叶9-15,卵状披针形或广卵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锯齿,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除顶生叶外,其余小叶基部均不对称,叶面无毛,背面仅幼时沿中脉和侧脉有柔毛,后变无毛;落叶后留有明显的半圆形或圆形叶痕;托叶披针形,早落。

8. 苦参的种植技术及产量

一、苦参的播种时间

春播或秋播均可。秋播后需覆盖,否则土壤表面易板结,不利于春季出苗。秋播宜早不宜迟,种子成熟之后即可播种,最迟要在土壤解冻前播完。

春播应在清明前后下种,此时土壤墒情较好,利于出苗。

二、苦参的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方法:用40~50℃温水浸种10~12小时,取出后稍沥干即可播种;也可用湿沙层积(种子与湿沙按1∶3混合)20~30天再播种。

2、分根繁殖

春、秋两季均可进行。秋栽于落叶后进行,春栽于萌芽前进行。春、秋栽培均结合苦参收获进行。

方法是把母株挖出,剪下粗根作药用,然后按母株上生芽和生根的多少,用刀切成数株,每株必须具有根和芽2~3个。按上述株、行距栽苗,每穴栽1株。栽后盖土、浇透水。

三、苦参的田间管理

天旱及施肥后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注意排涝,防止积水烂根。中耕除草,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以利苦参生长。

平时要做好除草的工作,定期对天敌进行松土,每隔几个月要追肥,第一次在五月份进行,最后就是摘花了,摘花可以节省很多养分的消耗。

苦参生长旺盛,株高1米左右,茎直立,能与杂草抗衡,一生都郁郁葱葱。

四、苦参的采收与加工

苦参一般生长2~3年采收。在秋末或春初,挖出根茎晒干即为成品。

9. 中药材苦参的种植技术

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育苗过程相对简单。下面是苦参育苗的一般步骤:

1. 种子处理:将苦参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以帮助提高发芽率。浸泡后,将种子取出备用。

2. 基质选择:选择适合苦参生长的育苗基质,如腐叶土、泥炭土或砂土等。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过湿。

3. 播种:在育苗盘或花盆中均匀撒播苦参种子,然后将种子轻轻压入基质表面,不要完全覆盖。

4. 保持湿润:保持基质的湿润,可以通过喷水或覆盖保湿膜来控制水分蒸发。同时,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种子窒息。

5. 光照和温度:苦参对光照要求较高,因此将育苗盘放置在充足的阳光下或使用人工光源照射。同时,保持室温在20-25摄氏度,有利于苦参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6. 发芽和移栽:通常情况下,苦参种子在10-20天左右会开始发芽。当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可以将其移栽到单独的花盆或苗床中,以便更好地生长和发展。

7. 管理和保护:定期给苦参施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如使用有机农药进行喷洒,以确保苦参的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步骤,你就可以成功育苗苦参了。记得遵循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耐心等待,相信你会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10. 苦参种苗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香椿的繁殖分播种育苗和分株繁殖(也称根蘖繁殖)两种。

  播种繁殖的由于香椿种子发芽率较低,因此,播种前,要将种子加新高脂膜在30—35℃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起后,置于25℃处催芽。至胚根露出米粒大小时播种(播种时的地温最低在5℃左右)上海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出苗后,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行株距为25x15厘米。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当次年苗长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也可采用断根分蘖方法,于冬末春初,在成树周围挖60厘米深的圆形沟,切断部分侧根,而后将沟填平,由于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断根先端萌发新苗,次年即可移栽。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

  香椿苗育成后,都在早春发芽前定植。大片营造香椿林的,行株距7x 5米。植于河渠、宅后的,都为单行,株距5米左右。定植后要浇水2—3次,以提高成活率。

采摘技巧

  普通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的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这种第—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质量上乘;以后根据生长情况,隔15—20天,采摘第二次。新栽的香椿,最多收2次,3年后每年可收2—3次,产量也相应增加。至于保护地栽培的,通过加温,冬季也可采摘,如不加温的,可在早春提前供应树芽。

矮化栽培

  育苗

  1、选择优质种子

  选当年的新种子,种子要饱满,颜色新鲜,呈红黄色,种仁黄白色,净度在98%以上,发芽率在40%以上。

  2、保温催芽

  为了出苗整齐,需进行催芽处理。催芽方法是:用40℃的温水,浸种5分钟左右,不停地搅动,然后放在20℃~30℃的水中浸泡24小时,种子吸足水后;捞出种子,控去多余水分,放到干净的苇席上,摊3厘米厚,再覆盖干净布,放在20℃~25℃环境下保湿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翻动种子1~2次,并用25℃左右的清水淘洗2~3遍,控去多余的水分。有30%的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3、适时播种

  选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沙性土和土质肥沃的田块做育苗地,结合整地施肥,撒匀,翻透。在1米宽畦内按30厘米行距开沟,沟宽5~6厘米,沟深5厘米,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地播下,覆盖2厘米厚的土。

  4、幼苗管理

  播后7天左右出苗,未出苗前严格控制浇水,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当小苗出土长出4~6片真叶时,应进行间苗和定苗。定苗前先浇水,以株距20厘米定苗。株高50厘米左右时,进行苗木的矮化处理。用15%多效唑200~400倍液,每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控制徒长,促苗矮化,增加物质积累。在进行多效唑处理的同时结合摘心,可以增加分枝数。

  定植后管理

  1、整地施肥

  日光温室栽培香椿一定要施足底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不少于5000公斤,过磷酸钙不少于100公斤,尿素25公斤,撒匀深翻。然后整畦栽苗,一般畦宽80~100厘米

  2、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以每亩定植3万株左右,株距15厘米、行距15厘米为宜。

  3、精细管理

  温度管理:开始几天可不加温,使温度保持在1℃~5℃以利缓苗。定植8~10天后在大棚上加盖草苫,白天揭开,晚上盖好。使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18℃~24℃、晚间12℃~14℃。在这种条件下经40~50天即可长出香椿芽。

  激素调节:定植缓苗后用抽枝宝进行处理对香椿苗上部4~5个休眠芽用抽枝宝定位涂药,1克药涂100~120个芽,涂药可使芽体饱满,嫩芽健壮,产量可提高10%~20%。

  湿度调节:初栽到温室里的香椿苗要保持较高的湿度。定植后浇透水,以后视情况浇小水,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左右。萌发后生长期间,相对湿度以70%左右为好。

  光照调节:日光温室香椿生产,要有较好的光照才能促进生长。采用无滴膜,并保持棚膜清洁。

  4、椿芽采收

  香椿芽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白天18℃~24℃、晚上12℃~14℃),生长快,呈紫红色,香味浓。温室加盖草苫后40~50天,当香椿芽长到15~20厘米,而且着色良好时开始采收。第一茬椿芽要摘取丛生在芽薹上的顶芽,采摘时要稍留芽薹而把顶芽采下,让留下的芽薹基部继续分生叶片。采收宜在早晚进行。温室里香椿芽每隔7~10天可采1次,共采4~5次,每次采芽后要追肥浇水。

种植技术

  节温、湿度及光照

  1、温度调节

  据观察,棚温在25℃左右,24小时嫩芽可长3—4厘米;而15℃情况下,只长1厘米;棚温超过35℃时,影响椿芽着色和品质。扣膜后10—15天是缓苗期,应着力提高气温,白天棚温可在30℃左右。经过1个多月的自然光温积累,芽子萌出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3—17℃,采芽期间气温以18—25℃为宜。视情况加盖草苫、纸被以增温或保温。

  2、湿度调节

  温棚中栽的苗木,根系吸水能力差,因而初期宜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栽植后要浇透水,以后视情况浇小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晴天还要向苗木喷水,以防失水干枯。萌芽后,空气相对湿度以70%为宜,湿度过大,不仅发芽迟缓,且香味大减,应及时放风排湿。

  3、光照调节

  香椿喜光,应尽量选用无滴膜,白天及时揭开草苫、纸被,还要经常清扫膜上杂物,以增加光照,若光照过强,可适当盖草遮阳。

  4、打顶促分枝

  在采摘第2茬香椿时,将顶部同时摘掉定干(从离地面40厘米处打顶)。定干后喷洒15%多效唑溶液,浓度为200—500ppm,以控制顶端优势,促进分枝迅速生长,达到矮化栽培。此后根据树型发育情况,及时打顶、打杈,确保树冠多分枝、多产椿芽,达到高产优质。

  5、水肥管理

  香椿为速生木本蔬菜,需水量不大,肥料以钾肥需求较高,每300平方米的温棚,底肥需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500公斤左右、草木灰75—150公斤或磷酸二氢钾3—6公斤、碳酸二铵3—6公斤。每次采摘后,根据地力、香椿长势及叶色,适量追肥、浇水。

  套隔光薄膜袋

  谷雨后地温在18℃以上即可撤掉棚膜,让树苗自然生长。此后树苗虽发育较快,但容易老化,应及早准备黑红2层2色聚乙烯薄膜袋,当香椿芽长到5厘米时,即可套上隔光薄膜袋。这样既可增加产量,又能保证椿芽不老化。当椿芽长到15厘米时,连袋一起采下,然后去袋销售,这种薄膜袋可多次利用。

病虫防治

  香椿白粉病

  白粉病产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香椿叶片,有时也侵染枝条。发病初期在叶面、叶背及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后期逐渐扩展形成黄白色斑块,白粉层上产生初为黄色,逐渐转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大小不等的小粒点,即病菌闭囊壳。严重时布满厚层白粉状菌丝,影响树冠发育和树木的生长。严重时叶片卷曲枯焦,嫩枝染病后扭曲变形,最后枯死。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堆沤处理或烧毁,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2)生物防治:加强抚育管理,重视培育壮苗,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树体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抗病能力;合理施肥,底肥需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间避免氮肥的过量使用。

  (3)化学防治:香椿萌动和柚梢期可喷1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高脂膜1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10d喷1次,连续喷2 ~ 3次。在发芽前或发病初期也可选用40%福星乳油8 000 ~ 10 000倍液或用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均匀喷洒枝叶;10 ~ 20d防治1次,发病期喷洒15%粉锈宁1 000倍液,或高脂膜与50%退菌特等量混用,视病情连续喷2 ~ 3次。

  香椿叶锈病

  香椿叶锈病产区多有发现,苗木发病较重,感病后生长势下降,叶部出现锈斑,受害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影响次年香椿芽的产量。初期叶片正反两面出现橙黄色小点(病菌的夏孢子堆),散生或群生,以叶背为多,严重时可蔓延全叶,后期叶背面出现黑褐色小点(病菌的冬孢子堆),受害后使叶变黄、脱落。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冬季清除病叶,携带林外集中烧毁,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2)生物防治:及时排灌,以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合理施肥,避免过晚或过量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香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改善林内小气候,减轻病害。

  (3)化学防治:发现香椿叶片上出现橙黄色的夏孢子堆时,初春向树枝上喷洒1~3波美度石硫合剂与五氯酚钠350倍液的混合液1~2次或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用15%可湿性粉锈宁600倍液喷洒防治,喷药次数根据发病轻重而定。当夏孢子初期时,向枝上喷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每隔10d喷1次,每次每667m2用药100kg左右,连喷2~3次,有良好的效果。

  桑黄萤叶甲

  桑黄萤叶甲又称黄叶虫、黄叶甲、蓝尾叶甲,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于次年4月上旬化蛹, 4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后成虫先在发芽较早的香椿、朴树、榆树上危害,当桑叶新梢长到8 ~ 10片叶时,转到桑叶上,成虫都咀食叶片,大发生时将全部叶片吃光,残留叶脉,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危害后叶片全部发黄,如同火烧。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假死性进行捕杀;在清晨敲打树干,振落地,迅速捕杀。

  (2)化学防治:利用植物源农药0.63%烟苦参碱500倍、生物农药BT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11. 苦参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1.黄瓜霜霉病 

       育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为害叶片时,真叶染病最初出现浅黄色小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病班,从下部叶片开始枯萎,湿度大时病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需层。发病初期用1:0.5:(240-~30)倍(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喷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倍液,5天喷1次,连喷2-3次。 

       通过选用抗性品种、种子处理、科学的栽培与田间管理,可有效地防止霜霉病的发生。生物农药防治,如冬季栽种如铺黑色地膜,可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发病率。防治过程中如病斑呈黄色干枯状、病斑背面霉层干枯或消失,则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2.黄瓜灰霉病 

      主要危害花、瓜条、叶片、茎蔓。一般从凋谢的雌花侵人,起花腐烂,出现灰褐色霉层。病菌扩散后,小瓜条变软、腐烂、菱缩,病斑先发黄,后长出霉层,并逐渐变为浅灰色,病瓜停止生长,最后腐烂脱落。叶片上多形成直径20~50毫米的褐色病斑,边缘明显,病斑有少量褐色霉层。茎蔓发病后瓜蔓易折断、烂秧、枯萎。 

       选择抗病品种。利用品种自身对灰霉病的抗性,可有效减少施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科学肥水管理,做好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浇水。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避开阴雨天浇水,同时应控制浇水量。加强通风透光,保持棚膜表面清洁,增强造光性:合理密植,减少荫蔽,改善透光条件:适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上午要保持较高的温度,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延长放风时间,夜间(特别在后半夜)应适当增温,避免植株结露。及时清除残技、落叶,集中处理,防止病菌再次侵染。 

3.黄瓜白粉虱 

     真菌性病害,病叶表面像撤了层白粉似的,以后变成灰色,并产生黑色小粒(病菌闭囊壳)。大棚裁培从苗期就可发病,露地栽培的在梅雨过后发生多,此病成为叶枯的主要原因。在温暖地带,仅分生孢子就可完成侵染循环。在晚秋时形成闭囊壳越冬,作为翌春的传染源。可采用高温闷棚、选择抗病品种等进行防治。 

4.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病菌侵染黄瓜后,叶片感染后,先是产生水浸状小斑点,渐渐扩大成淡黄色、受叶脉限制的有棱角的病斑。受害茎、叶柄出现绿色水溃状软腐。果实上形成暗褐色的凹陷斑点,分泌出乳白色汁液,汁液凝固后呈胶状附在上面,高湿时果实软腐。 

      种子带菌率很高,播前应对种子消毒。受害茎叶应谨慎处理。夏季灌水后密闭大棚,有利于防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1:200倍(硫酸钢、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1~2次进行防治。  

5.黄瓜枯萎病 

      病株先从下部叶开始调萎,随后向上发展,最后全株枯萎。病株从近根部的茎上溢出红褐色树脂状物,有些地方长出白霉,并分泌出淡红色黏质物。茎的变色部位萎缩,有纵裂,切开病茎可见导管使为揭色。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可作为传染源,种子消毒或用南瓜作粘木嫁接栽培可防病。枯萎病病原具有很多形态特征相同、但对不同瓜类致病性不同的生理型,如黄瓜枯费病菌可侵染甜瓜,但不侵染西瓜、丝瓜等,主要通过嫁接进行防治。  

6.菌核病 

      大棚黄瓜的主要病害,茎秆、果实均可受害。果实染病后初为水浸状腐烂,表面长出白霉,以后长出黑色鼠粪状菌核。该病的发生与灰霉病类似,从老的花瓣、水分易积存的部位发生,花瓣落下附着的部分最易发病,与灰霉病的区别在于有白色棉絮状霉和菌核。用不能透过紫外光的黑色薄膜或老化地膜覆盖栽培,可阻止病菌孢子萌发。主要采用种子消毒处理和基质消毒处理进行防治。  

7.黄瓜白绢病 

     主要危害近地面的茎和果实。茎部染病初为暗褐色,上面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多呈辐射状,边缘明显,后期生出许多茶褐色、萝卜籽样的小菌核。湿度大时,菌丝蔓延到根部四周或靠近地表的果实,并产生菌核,植株基部腐烂后,地上部茎叶随之萎蔫或枯死。病菌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来年萌发产生菌丝,从植株伤口或死腐组织侵入。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病重。主要通过消毒处理和加强设施环境管理如加强通风等进行防治。  

8.黄瓜黑星病 

      真菌性病害,黄瓜生长点附近受到病菌侵染时,未展开的叶片上出现暗绿色的水浸状斑点,以后扩大呈褐色,破裂成小孔,病情严重时瓜蔓停止伸长;果实上的病斑为褐色,稍下陷,其上着生黑褐色霉层,幼果向有病斑的方向弯曲。冷凉高湿时发病重。加强设施环境管理。  

9.黄瓜病毒病 

      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甜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三种病毒引起,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常常混合发生。一般先从上部嫩叶显症,有的出现花叶,有的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凹凸不平,有的产生蕨叶、裂片,发病早,植株矮小或出现萎蔫。病株瓜条表面出现褪绿斑驳,或畸形呈瘤状物突起。由蚜虫传毒,蚜虫大发生时该病发生严重。而大部分病毒可在一些杂草或十字花科蔬菜上寄生,秋季室外的杂草和一些蔬菜又是传毒蚜虫的寄生场所,从而成为棚室内病毒的侵染来源。目前还没有特效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药剂,需通过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治蚜防病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  

10.黄瓜蔓枯病 

      主要发生在茎、蔓、叶、果实等部位,病斑呈椭圆形或梭形,稍凹陷,后软化变色,茎蔓枯萎,易折断,病部溢出琥珀色胶质物,干燥后为红褐色,干缩纵裂。发病初期用1:0.5:(240~30)倍(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1~2次进行防治  

11.白粉虱 

     前茬如温室冬春茬栽植油菜、芹菜、韭菜等耐低温而白粉虱不喜食的蔬菜,可减少虫源。用200-500倍肥皂水防白粉虱。另外利用成虫的趋黄性,可在温室内设黄板诱杀成虫。 

12.蚜虫 

     利用成虫的趋黄性,可在设施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浓度为0.3%的苦参碱植物杀虫剂500~1000倍液可防治蚜虫。可用200~500倍肥皂水防治蚜虫。

沉箱养殖方法(沉箱是干嘛用的) 牵牛花怎么养才能爆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