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的方法(河蟹养殖模式和技术)
1. 河蟹养殖模式和技术
1 、选址
选择水质好,水源足,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地方建河蟹养殖池。挖掘的地形以东西向的长方形为最好。池深1.5米,水深0.8米。要在池底以下20~30厘米处开始作围墙,高度为150~180厘米。上面用砖头或水泥板作檐口,要呈 厂 字形,檐宽为15厘米,防止河蟹攀缘逃跑。墙面要用水泥抹光滑,进出水口要用铝丝网栏严防逃。在池底还要用土做成一座座长垄状小丘,浅沟边栽一些茭白,水花生之类的水草,以供河蟹营穴栖息。水草覆盖面要达到70%左右,如不能种草,可捞一些水草放在池水边。亦能起到栽种水草的同样作用。
2 、运苗
根据河蟹在海中产卵繁殖,到淡水中生长发育的特性,人工养殖必须远途运苗。目前,人工繁殖蟹苗虽有重大突破,但仍限于重点研究单位,无法满足各地广泛饲养的需求。而我国长江口岸是一个天然蟹苗繁育场,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从那里购买蟹苗,运回去放养。但运蟹苗必须得法,才能提高成活率。可以在双层塑料袋内装入3~5千克水,盐度控制在4%左右,然后每袋装入蟹苗100~150克,再充入氧气,氧气体积为10~12升。最后,将内外两层塑料袋口扎紧,放入纸箱带走,一人一次可带10袋,即1500克,运输400公里,行走8~13天,成活率仍可达80%以止,高的达到95%,是一项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运输蟹苗法。
3 放养
在购买蟹苗前40天。要用生石灰加漂白粉对饲养池进行消毒,一般每0.1亩用生石灰10千克,漂白粉0.5千克,撒入池内水中(一般留3~6厘米深),反复搅拌,以彻底消灭有害生物和水中敌害。然后将水全部放掉,再用清水冲洗一次,利用阳光曝晒继续消毒。在放苗前15~20天,可灌上清水。一般可于5~6月份外出购苗。新运回的蟹苗不能立即放入池中,而要连塑料袋放在饲养池或暂养池中半小时,待内外温度接近时,再打开塑料袋,将蟹苗倒入池中。通常每0.1亩可放养5~10万只,需300~600克。水质和饲料条件好,密度可适当大一些。投蟹苗时池水要浅一点,约0.5米深,以提高水温。减少死亡,促进生长。经一周饲养后,逐日提高水位,深度达到0.8米时为止。饲养一年的幼蟹,每0.1亩可投放800只,于4~5月投放。
4 投料
河蟹食性较杂,饲料广泛,以动物、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主要为碾成糊状的小杂鱼、螺蛳、鱼肉脏、畜禽血、蚯蚓、鱼粉等;植物性饲料以豆粉、玉米粉、麦粉、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以动、植物饲料各半为佳,并要配少量水草等青绿饲料,混合拌匀后投喂。初放蟹苗的饲料,以投喂鱼虾浆为主。平时投料要坚持 四看 (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河蟹摄食活动状况)、 四定 (定位,定量、定时、定质)的原则。时间在上午8~10时和下午3~5时为好。投量一般以每次投下的饲料能在二小时内吃光为度。投喂量要随着河蟹的生长而逐渐增加,一般每10千克河蟹每天投料0.5千克。池中的水草既可做饲料,又能遮阴防暑,是饲养河蟹必不可缺少的,要千万注意。
5 管理
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且有水草处,对缺氧特别敏感,因此,饲养池一定要经常注入新水。前期每10~15天换一次水,夏秋高温季节2~3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3。发臭的池泥要分期清除。如池水太肥,可在池边多种一些水花生等水生植物。
2. 河蟹养殖技术全过程?
选择合适作养殖螃蟹的养殖的田块:
以水稻田为优,湖滩旱地为次,荒草芦苇滩为下。
土壤土骨应以黄骨五花土,为最佳。黑青土为次,黑板沙为最次。
pH值土壤为6.5-7.8为优,6-7.5为次,7.5-8.5为差
水源:
临近自然水源为主,大湖,大河,上流无工厂为佳,沿水源区15公里无人口生活排污,工厂排污,最忌水源地有化工企业。
开塘:
四周坝埂坡比为3:1,坝高1.2米,以养大规格闸蟹为主,四周开50公分3米宽缓坡回形沟。50亩以上大块中间加十字分水沟。
进出水口进行固定化设计。
防逃墙栏设计:
以pvc板为主,55Cm-75Cm左右,一半埋土坝中,1米5间隔立支撑竹竿,高1米8左右,30cm埋土下,上面加5目铁丝网,或尼龙织网防盗。
看护房建设:
应保障饲料仓库一间,饲料工作凉堋一间,其他工具渔具房一间,有条件的应加盖生活用房,水电线路,检测设备。
开塘后的第一次改底:
开好塘口,先放80cm水泡塘,检查渗透点,进行补修,一周后测水质3大项。根据水质报告,进行计算石灰,和其它改低料量,放水改底
完成第一次改底后,再次回水,一周后测水质,达到养质水标准后,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灭杀消毒。
三天后放干水,进行有机肥追底,每亩200-300斤自制有机腐肥埋施。然后在沟内栽伊乐草,栽好后,回水。35-50Cm(板田上)
二、栽草
在载好环沟内伊乐草后(亩3百斤鲜草后)开始放回水。并在三天后,进行第一次肥水,肥水使用长效有机肥+各种菌源同时培养。必要时加施无机肥辅助,在取得比较满意的水相和藻相后,将水体保持在板田50Cm左右,开始准备第一次冬螺下塘工作。
螺丝的质量把控,和塘口水质要求,我己经单独写过这个,不在赘述。这次说说螺丝的数量吧,每亩要求60-80子中螺,500-800斤,一次性下塘,使用人工和船只,将螺丝放入沟里,注意忌打堆放入,忌气温时放入,或冰雪天气施放
螺丝放入后3天-一周,应及时观察塘内的水质和藻相交化。发现水质过清,过瘦现象,应用豆浆+红塘水经菌类发酵后,每亩5公斤,撒瑭2次,间隔2-3天。
在期间,应测一次pH值和溶解氧是否异常。
在进螺后的半个月(元旦后十天左右,在选择天晴时日),进行第一次青虾苗放入,以5斤左右为宜。
3. 河蟹养殖流程
一、清关资料
国外供应商:
1、发票、箱单、提单
2、原产地证明
3、国外官方出具的卫生证书(需经国家总局确认的出口国家)
4、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备案表。
5、国外原标签及翻译件(如有中文标签则一并提供)
6、其他商检海关所需资料。
国内进口商:
营业执照扫描件、A4空白盖章纸若干张、报关、报检电子委托、无纸化签约、单一窗口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开通、申报要素、发货人备案截图、收货人备案截图等。
二、具体费用
首先是帝王蟹进口的成本、海空运费、清关费、关税、增值税、国内配送费、代理清关服务费等。
三、清关流程
1、敲定国外采购供应商;
2、签订国际贸易合同;
3、订舱后安排出口申报;
4、通知国外发货后安排国际运输;
5、货物到港后我司安排口岸清关(换单、报关、报检、查验等)
6、海关放行后送货至工厂
4. 河蟹的养殖模式
河蟹立体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通过建立多层养殖池,提高了单位面积内的养殖密度,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该技术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然而,该技术的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养殖水质、饲料管理等,需要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否则可能会导致养殖环境恶化,影响养殖效果。
因此,河蟹立体养殖技术在实施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规划,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也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关键。
5. 河蟹养殖技术资料
一、选择好池塘:蟹池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如砖墙、塑料薄膜等。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以防河蟹外逃。
二、放养前的准备:幼蟹放养前应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生植物的准备工作。清塘的方法多采用排干池水,曝晒池底,配以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这样的效果很好。发现有蛙或蛙卵要随时捞出,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放养的蟹苗以二龄幼蟹(蟹种),180—200只/公斤为宜,放养密度一般在每亩800—1000只左右。水生植物可栽培些苦草、水葫芦等,一是能为幼蟹提供饲料,二是可为幼蟹提供栖息隐蔽场所,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三、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由于河蟹是杂食性动物,我们主要投喂杂鱼虾及饼粕、土豆、小麦等饲料。投喂时把饵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一般每亩水面选择3—5个分布均匀的投饲点,既便于观察河蟹摄食、活动情况,又有利于清除残饵。投喂时间为适应河蟹昼伏夜出的习性,可选在傍晚前后,一天一次或两次,根据情况适度掌握。河蟹对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要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池塘养蟹其池水PH值应为7—9,最适为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若低于5毫克/升,会影响生长发育,若在2毫克/升以下,便会引起河蟹的死亡。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一般采用经常换水和加水的方法,使池水经常保持在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要在40厘米以上。
2. 螃蟹高产养殖关键技术
河蟹养殖是一项连续的管理工作,做好不同阶段的养殖管理是赢得河蟹高产高效的关键之在,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河蟹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哪些。
一、投喂管理
投喂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人工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配合饲料、冰鲜鱼、螺类、蚬类、豆粕、小麦和玉米等。饵料投喂应坚持“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
养殖初期 (3~5月),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辅喂部分鲜鱼、螺类和蚬类等;养殖中期(6~8月),以投喂水草、豆粕、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饵料为主,应减少动物性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