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甜5号甜瓜种植技术(景甜五号甜瓜种植方法)
甜瓜瓜农喜迎丰收。高官寨街道甜瓜市场
黄河街道土地托管服务已经实现机械化。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小农户数量约2.03亿,占全国农业经营户总数的98.1%,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现实。小农户往往既要“单打独斗”,还要“靠天吃饭”,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要提升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必须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他们提供设备、技术、良种和优肥等各类服务。作为小农户也应该主动出击,善于学习新事物,抓住政策机遇,才能生产出契合当前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确保在现代农业中不掉队,把农业真正打造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优质种苗来“撑腰”“头茬瓜”换来小轿车
“哎吆,新买的车吗?真漂亮!”“车不错,多少钱?”“种瓜买上新车,真不赖!”……前段时间,章丘区高官寨街道东安村瓜农苑继秋新买了一辆十多万元的小轿车,引来村民纷纷围观。
苑继秋今年49岁,种植西瓜、甜瓜三十多年,他所在的东安村家家户户、祖祖辈辈依靠种瓜为生。“过去咋种瓜?长辈传授,自己摸索。全村300多户,家家种瓜,方法都一样,拼的是体力,谁操心多,谁的瓜好吃。每次遇上病虫害,心里就没底,有时候幼苗成片死亡,一年血本无归。”苑继秋说。
这两年,在伟丽种苗的帮助下,苑继秋用上了公司新研发的“景甜5”甜瓜品种,这种甜瓜幼苗根系发达、抗病性强、返苗早,如果种植方法得当,能比其他品种早上市四到五天。
甜瓜一般在每年3月底4月初上市,谁的瓜上市早,卖的价格就高。以今年为例,头茬甜瓜的市场收购价每斤3元,等到第三茬,只能卖到1元钱一斤,能不能挣钱,关键就在“头茬瓜”上市这几天。
“原先需要自己育苗,现在用上公司提供的优质种苗,还有农技专家上门指导,制定标准化的种植方式,让我们小农户心里有底,一心一意只管把瓜种好。”苑继秋说。
近年来,东安村涌现出年收入30万元的种植户几十户,使济南高品质甜瓜畅销全国。高官寨街道也不断发挥辖区伟丽种苗、东方骄子龙头企业科研力量,在研发、培育、推广新品种上下功夫,同时发布“高官寨甜瓜”区域公用品牌,以绿色精品为核心,统一标识、设计包装、把控质量,打造响当当的甜瓜品牌。
作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伟丽种苗,也主动发挥自身优势,提前预测市场动向,叮嘱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实现效益最大化。
“今年我又听从公司建议,种植了7亩地的哈密瓜,目前市场行情不错,头茬瓜就卖了十多万元,今年努努力,争取纯收入达到20万元。”苑继秋笑着对记者说。
土地托管“全程帮”农民当起“甩手掌柜”
“去年村里搞土地股份合作社,我家入股变成了股东,不用种地就有保底收入,这次分红又领到了3600元钱。”7月5日,在章丘区黄河街道山东鲁供丰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举行的“三变”改革分红大会上,董高唐村村民董君周拿着现金笑着对记者说。
2020年9月,山东省供销社、济南市供销社和章丘区供销社共同出资500万元组建山东鲁供丰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规模化经营和服务模式,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水利农田设施及增溢土地经营权入股,山东鲁供丰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提供全程托管服务。
黄河滩区土地托管是章丘区供销社全面推进黄河滩区规模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探索之一。近年来,秉持为农服务主业,章丘区供销社不断探索新时期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新路子,探索形成“土地服务合作社+供销社全程托管”的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新模式。
“以前一亩地收成也就三五百元,碰上年景不好,就没有收成,还要回来播种、浇水、除草、打药。去济南打工一天就挣100多元钱,还是打工合适。村民的土地要么撒上种子就不管了,要么直接撂了荒。”说起过去,黄河街道村民宋继太十分感慨。
黄河滩区21个村整体迁建后,村民住上了楼房,距离耕地较远,加之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兼业化等因素制约,农民种地意愿减退,土地撂荒现象日趋严重,如何夯实供销社为农服务生力军地位?如何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解决好“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一系列难题?
结合章丘实际,章丘区供销社积极争取省供销社指导和区委区政府支持,以黄河街道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为切入点,探索组织农民、规模经营、托管服务的有效方式,全面推进黄河滩区规模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落地实施。
“目前,已经在章丘区黄河街道等8个街道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总入股土地面积2.6万余亩。”山东鲁供丰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开强介绍,土地股份合作社收益按照“两保底+分红”方式分配,入股农民有800元每亩的年保底收益,村集体按照每亩30元获得保底服务收益,盈余部分再按照比例分成。
“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民、村集体持续增收的新路子。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的试点推进工作,替更多农民把地种好、把田管好、把粮食卖好,助力乡村振兴,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四方“求学”寻机遇小院落变身大农场
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驾车往西行驶,在宽阔的沥青路上缓行几分钟,再沿山路向北行走,就会看见一大片现代化的蔬菜大棚,夏日的阳光、湛蓝的天空、一排排的大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就是孝里街道安兰村村民安亮建起的家庭农场。
夏天天亮得早,太阳刚露了个脸,安亮就来到地头。安亮介绍,刚建大棚那会儿,他们夫妻俩走遍了寿光、昌邑等地,咨询技术员,确保了大棚的保暖性和坚固性。种了这几年的地,安亮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地和人一样,需要补充多种营养,不能一味地让它‘干活’。前些年,种地光讲求效益,除了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外,就是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壤沙化、板结,地里连个蚯蚓都找不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安亮通过请教远在美国从事有机肥研究的本家叔叔,尝试着将牛粪、花生壳、玉米下脚料和青贮秸秆按照配比进行发酵,发明了自己的有机肥。这种有机肥既改良了土壤,保持了生态平衡,又节省了成本,还让种植的蔬菜有了过去的“老味道”。
就算种地也要种出名堂。安亮通过参观学习、阅读报纸书籍、上网等方式科学制定“蒜苗+香菜+早春白菜”的三种三收种植模式,让种地不再只是土里刨食的简单操作。如今安亮的家庭农场从最初的十几亩小院落,发展成了现如今400多亩的大农场。
在安亮的带动下,农场周边发展起了“孝堂山”瓜果蔬菜合作社、亚华胡萝卜种植园、庞冲山药基地等一批农业合作社。不仅如此,安亮家庭农场还注册了“安亮果蔬”商标,蔬菜产地进行了无公害产地认证,所生产的大白菜、甜瓜、青蒜苗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和超市进行对接并配送销售。同时,配送销售的蔬菜均贴有自己农场的商标和二维码等信息。
“农产品要想卖得好,关键还得靠农户自己,要善于学习新事物,抓住机遇。未来,我打算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同时扩展互联网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吃上咱种出的蔬菜。”安亮说。(文/图 本报记者 时晔然 张敏 钱堃)
来源: 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