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技术方法的书(对虾养殖技术视频)
1. 对虾养殖技术视频
雌,雄对虾的成熟期是不同时的。雄虾当年就可达性成熟,而雌虾需到翌年4、5月才能成熟。雄虾成熟后,约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与雌虾交配。交配时是在雌虾退壳后新的甲壳未变硬前由雄虾将精类送入雌虾的纳精囊内。交配后的雌虾纳精囊由原先的平扁而透明变得饱满微凸而呈乳白色。
在交配后的第二年4-6月,雌虾性腺成熟并产卵,中国对虾在自然海区的产卵水温为13-18℃。人工饲养在控温的条件下可提前到3月份产卵。对虾具有多次(分批)产卵的习性。雌虾产卵时一边产卵,一边将纳精囊中的精子放出与卵结合。
中国对虾从产卵受精孵化到仔虾是要经过3个完全不同形状的阶段,9次脱壳,即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才到仔虾。仔虾再经过14一22次脱壳才达到性成熟进行交配繁殖后代。
中国对虾养殖技术及视频指导
对虾育苗的环境因子
对虾育苗在南方一般都是采在水泥池内进行,中国对虾育苗的适宜环境因子是:
1、水温:产卵及受精卵孵化最适宜水温为18-20℃,无节幼体阶段为20-22℃,蚤状幼体为22-24℃,糠虾幼体为23-25℃,但当培育到仔虾期时,虾苗准备出池前2-3天,要逐渐降到与养殖池水温相接近。以免出池后与养殖池温差过大而死亡。
2、pH值一般均为7.8-8.6之间。
3、盐度一般均为25‰左右。
4、溶解氧4毫米升以上。
中国对虾养殖技术及视频指导
对虾养成技术
1、清池除害:池塘建成或老塘修复后,在拟定放养20天前,要进行清塘、清塘包括清除淤泥,杂藻及动物性敌害生物。清除敌害生物的方法是:不积水的池塘,在对虾收获后将塘水排干,曝晒一冬,就能达到清除之目的。但不能排干曝晒的池塘,需用药物清除。常用的药物有茶籽饼,漂白粉、鱼藤精、生石灰等。
2、饵料生物培养:清除后,就可以进水培育生物饵料,它是对虾放养的基础饵类、具有方法简单,营养价值高,省力又能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一口基础饵料培育好的虾塘,虾苗放养时可半月内不需报饵。
3、虾苗运输及注意事项:虾苗运输是否得当,对其成活率的影响很大。运输途中溶解氧和水质是主要因素。目前大多数都是采用聚乙烯袋充氧运输。这种方法轻便、安全、适应各种工具运送。在体积为10升的聚乙烯袋中,装入新鲜海水约1/4,虾苗约2万尾,再充入氧气约3/4,然后把袋口扎紧,运输时间在10小时以内不会有问题,如果将袋装放入纸盒内更为安全。虾苗运输注意事项有:①装苗不能用育苗池中的育苗水,而应用新鲜海水,另外混浊或已被污染的海水不能用。②运苗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避免中午日烈炎热,运输水温最好能控制在与育苗池水温相近,尽量避免超过20℃。
4、放苗时应注意的事项:放苗时要注意虾塘内的理化因子是否适宜虾苗生活,一般4月份放养时,水温要回升稳定在14℃以上为好,苗放时水深以不低于40厘米,盐度在20‰-30‰,pH值在7-8.6为宜。
5、养殖日常管理
①巡塘观察。虾苗放养后就必需认真巡塘,仔细察看虾塘情况动态和环境因子的变化。以防意外情况发生。巡塘观察的内容主要有:闸门及过滤网是否严密完好,虾的活动、摄食,脱壳是否正常,环境因子的差异是否过大,池水是否有异样气味。
②换水。换水是改善虾塘水质条件的一项必需措施,它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调节盐度、pH值、水温,控制单胞藻繁殖过密,带走代谢污物,改善环境条件,增加饵料生物,刺激对虾脱壳等。具体的操作一般是:前期(虾苗投放后半个月内)以添水为主,每天添少量直至虾塘加满,此后每天适量换水,中后期日换水量可增至30%左右。后期在正常的情况,日换水量最好控制在50%左右,以免换水量太大时对环境因子差异过大。
③投饵。目前在浙南地区养殖对虾饵料以张网小鱼虾为主,也投部分配合饵料及蛤、螺类等。
据研究表明,对虾的摄食具以下特点、一是对虾中枢神经系统简单,很难形成条件反射,无法利用条件刺激来作为投饵信号。二是对虾的视觉范围和活动范围都不大,它主要是靠嗅觉觅食。三是对虾是用螯足捕获食物,腭足抱持着食物后才经小腭撕碎,大腭的嘴嚼进入胃。所以饵料需有一定形状,不能太细,也不能太大,四是对虾的摄食随蜕壳周期呈规律变化。刚蜕壳的对虾,因身体未变硬,不吃任何东西。五是在水质条件好的情况,健康的对虾在水温7-32℃这一适温范围内,对虾的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力。因此,投饵时需要根据上述特点和对虾个体大小来确定投饵量和饵料颗粒的大小。在正常的情况下,投饵料后一小时应有70%以上的对虾达到饱胃或半饱以上即可。四、对虾配合饲料由于对虾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加上繁鱼期的休渔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必需采用配合饲料来代替天然饵料,好的配合饵科优点是:能适合不同阶段对虾营养需要,特别是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饵料对水质、低质的污染;减轻病害;便于保存和投喂等。所以在目前病害严重影响对虾养殖业时,专家呼吁要尽量采用配合饲料养殖对虾,能起到防治病害,控制病害的作用。
中国对虾养殖技术及视频指导
病害及病害防治
养殖对虾的病害可分为生物性病害与非生物性病害两大类,生物性病害包括由杆状病毒、立克次什体、病原体等所致的病毒性病,由弧菌等所致的细菌性病,由镰刀菌所致的真菌性病,由聚缩虫等所致的原虫性病,由线虫,绦虫等所致的蠕虫性病等。非生物性病害,包括营养不良所致的营养性病,由水质恶劣所致的环境因素病,由有害化学物质所致的中毒性病等。
对虾病害的发生,情况是相当复杂的、尽管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病因素的存在和侵袭,是对虾发病的直接原因,但也并非致病生物的存在就一定发病甚至死亡,这还取决于虾体健康状况和环境条件,因此保护好环境,增强对虾体质可起到预防作用。
目前,对虾养成期间疾病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给对虾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至今仍末找到有效地防治方法。
2. 对虾养殖实用技术
首先需要准备适量的清水,注意需将水温控制在24~27℃,pH值在8~8.4之间,然后准备适量的海水晶,将其融入水中,将其比重控制在1.020~1.025之间,不同种类的虾对盐水的适应程度不同,如南美对虾,其适应的盐度为15~20%之间。海虾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及长江口以北各海区,是水产、海产虾的肉或全体的总称。
海虾的介绍
海虾常生活于泥沙底的浅海,白昼不甚活动,常潜伏泥中,夜间则十分活泼,不时游至海水的上、中层,捕食其他浮游小动物。分布于黄海、渤海及长江口以北各海区,为中国特产。
挑选虾的时候应注意虾壳是否硬挺有光泽,虾头、壳身是否紧密附着虾体,坚硬结实,有无剥落;另外,还要注意虾体肉质的坚密及弹性程度;劣质虾的外壳无光泽,甲壳黑变较多,体色变红,甲壳与虾体分离;虾肉组织松软,有氨臭味;带头的虾其胸部和腹部脱开,头部与甲壳变红、变黑。
3. 对虾养殖过程
大面积养淡水虾,应该选择水质清澈的水池、水塘、湖泊。水的深度不要底于一米。养虾之前先放尽池水,方便进行消毒和堵漏工作。仔细察看,以免后期虾苗逃走。
养虾的前一个月,先在水池中投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每亩约50公斤左右),彻底杀灭养虾池中的细菌和有害的病菌,让虾苗入池后得以健康存活。
/7
检查上游水源
养虾的池塘应该选择在无污染的水源旁边。假如天然的水源无法保证水质,还要考虑能否从别的渠道引水进来。
/7人工种草养虾,清塘消毒之后,虾池先空置一段时间。为了让虾类在模拟天然的生态环境中成长,顺便提供微生物口粮,可以人为向养虾池中栽种浮萍、水草。
给虾苗施肥
定期给虾苗们施肥,选择有机生态肥料,禽类粪便肥料,帮助虾苗及时补充营养素,提高生长速度,抵抗病害。
/7养虾的时间,每年的七至八月,气温较高,水底温度则恰到好处,水氧充足。这时候及时投放虾苗,虾苗不会因为水太冷而难以存活。
4. 对虾养殖新技术
对虾主要以鱼类及贝类的碎肉为食,还可以搭配人工饲料,比如米糠、植物饼等,这种投喂方式,能够满足对虾的营养均衡,然后根据对虾的食量决定投喂量,避免引起投喂过多,污染水质。而且投喂的时候池塘中央少投饵,四周可以多投放饲料。
5. 对虾养殖技术视频讲解
食材:鲜虾
辅料:大蒜、生姜、大葱
调料:番茄酱、生抽、食盐、白糖、鸡粉
【油焖大虾】—— 鲜香入味
1.下面开始准备食材
准备鲜虾500克,剪去虾须、虾枪、虾腿,这些部位在烹饪过程中容易煎糊,影响口感,在虾背上划一刀,这样更方便入味,挑出里面的虾线,把大虾放入清水中多洗两遍,控干水分备用。
2.下面开始准备辅料
准备大蒜几粒,拍扁切成末。
准备生姜一块,拍扁也切成末
准备大葱一段,破开切成葱花。
3.下面开始炒料汁
锅内烧油,油烧热以后,放入葱、姜、蒜一起翻炒,炒出香味以后,加入番茄酱10克,把番茄酱炒散炒化,倒入生抽15克,食盐1克,白糖10克,鸡粉2克,沿锅边淋入一点清水,搅拌化开调料,料汁炒香以后起锅,倒入小盆中备用。
料汁提前炒香再和虾一起翻炒,这样能够快速出锅让大虾更加鲜嫩。
4.下面开始烹饪
锅内再烧油,充分滑锅以后,倒出热油加入凉油,把大虾倒入锅中,轻轻晃动锅让虾均匀受热,一面煎好以后翻过来煎另一面,保持小火煎3分钟左右,煎出里面的虾油,成菜会更加的鲜香。
大虾煎香、虾皮煎酥以后,淋入一些料酒去腥,倒入刚刚炒好的料汁快速翻炒,料汁均匀包裹在大虾上面,即可出锅摆盘。
6. 对虾养殖技术视频教程
靠谱。锦亿丰瑞对水产养殖都很靠谱。因为湖北锦亿丰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现代农业技术开发的科技型企业。公司的特色就是水产养殖。所以可以大胆使用。湖北锦亿丰瑞养殖设备基地位于青岛城阳,现已建成示范大棚六个。可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养殖,实现高产、稳产、高利润。
7. 对虾养殖技术视频教学
南非白对虾饲养技术:
一、养殖水质
南非白对虾体型与中国对虾酷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般可达11-325px。南非白对虾为广盐性热带虾类,常栖息在泥质海底,白昼多匍匐爬行或潜伏在海底表层,夜间活动频繁,喜静怕惊。养虾用水为无污染的河水或与经曝晒过的井水混合后使用,水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pH值7.6-8.6,水温为16-35℃(渐变幅度),盐度0.5-40‰(渐变幅度),氨氮l,溶解氧>5mg/l,其它指标应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渔业水质标准。
水质处理
1、水色急剧变化
理想水色应为忧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前期,由于池水中浮游动物过多远超过虾苗所能利用的数量,且大量摄食进行光合作用的单胞藻类,导致池水造氧功能降低,水色变浑浊和清白,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
处理方法:
(1)适当补水和施肥,以调节池水中藻类的组成,使绿藻或硅藻成为优势种群,并形成一定的数量。
(2)如果是纯淡水养殖,还可以施用适量的粗制海盐或海水晶,以维持水体微量的盐度,满足南非白对虾的生理需要。
(3)施用生石灰合沸石粉,以调节水色,使水体pH7.5~8.8范围内,水体透明度维持在750px~1000px。
2、地衣过度生长
(1)在天热炎热季节放苗,一次注足池水1.2m~1.5m,并且尽快施肥,将池水水质控制好,抑制池底地衣的生长。
(2)采取人力捞出,一般在晴天中午进行,否则容易造成池中虾体缺氧浮头。
(3)使用粒状的含氯消毒剂,在地衣生长区域投撒,当药物沉降到池底后慢慢溶解而发挥药效,使地衣的基部枯死腐烂,约一天后,成团的地衣将浮上水面,在用人力将其捞出。
3、有害物质超标
养殖南非白对虾的池水水质要求是氨态氮0.3mg/L~1.9mg/L,亚硝酸盐0.02 mg/L~0.09 mg/L。如果水质严重恶化,处理方法有:
(1)用枯草杆菌或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全池泼洒。
(2)使用水质改良剂,如沸石粉、活性炭、陶土等。
(3)合理补水或换水,最好直接将较差的池水放掉,再注入新鲜水体入池,并正确使用增氧机。
4、蓝藻泛滥成灾
养殖后期,在虾池下风口处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华”,这些“水华”是由于饲料投喂量过大,在池水中的残饵及虾体排泄物降解转化过程中,而使池水有机质含氮量升高,水体pH值一般达到8.0~9.5,偏碱性,导致虾体不易消化的蓝藻大量繁殖,并最终成为池水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当池水中溶解氧含量不足时,很快导致蓝藻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的蛋白质容易分解而产生大量的有毒羟胺、硫化氢,引起严重的“泛池”事故。处理方法有:
(1)经常加注清水,并注意调节好水质,可以控制蓝藻的繁殖。
(2)当池塘有蓝藻大量繁殖时,选择在晴天的中午于下风口处排放池水,尽可能降至最低水位,一般可以排放到池水1/3左右,然后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以杀灭蓝藻,但要注意观察,随时能够采取加水、增氧等抢救措施,否则不宜使用。
(3)在池塘下风口处的水面用密眼筛绢网捞取蓝藻,也可以局部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以杀灭蓝藻。
5、水质改良
定期定量使用水质改良剂,目的是为提高溶解氧,稳定藻相的波动,减少PH的波动、降低氨氮、降低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正确使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等,调整和保持水体稳定的微生态环境,以减少环境变化对虾的影响,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
具体做法:每半月加麦饭石、沸石粉或以沸石粉、过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水质改良剂。沸石粉的使用量,正常情况下,每半月至20天每亩加20-30公斤,或按产品销售使用说明使用。水质改良剂除沸石粉、麦饭石外,还有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又称益生菌、利生菌、益生素,主要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原露等,微生物制剂能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有机污染物及其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等,稳定pH值,提高水中的DO及水体生态环境中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生物多样性。
另外,有些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还能利用其分泌的多种酶类及抗生素,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减少甚至消灭病原体的影响来改善水质,达到防病的目的。据有关研究检测表明,一定的微生物制剂可以大幅度减低病毒的感染能力,其机理和这些微生物在水体增殖过程中分泌的胞外物质有关,这种物质对白斑病毒等的感染性有抑制作用。
因此为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要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无公害健康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做到少用药或不用药。
二、入塘准备
养虾池塘可新开发也可利用原池进行改造,养虾池每个池塘的适宜面积为5-30亩,长方形或正方形,池深2.5-3.0米,养殖期可保持水深2.0-2.5米,池底平整,堤坡完好,保水性能强。养虾池的防渗材料一般选择HDPE土工膜。虾池设进排水系统,进排水闸要有过滤网,也可不设进排水系统,用泵提水即可,虾场最好要有蓄水池,以供养虾换水用。
1、清淤整池
虾池中的残饵、对虾排泄物、动物尸体、死亡的藻类和枯死的水草等是综合形成淤泥的基础,也是造成虾池老化、病害发生和低产的原因之一。清淤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有害的沉积物清除掉。
具体做法为:收虾之后,应将池内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彻底清除池中污泥与杂草,清淤的深度为10-20厘米,对投饵马道和池塘死角进行重点清理。新建池塘可不清淤,但需药物消毒。
2、药物清池
1、清池前要尽量排除池水,以节约用药量;
2、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以提高药效;
3、顺风施药,可借助风力泼洒均匀;
4、药物下池后要不断搅水,做到边泼洒边搅动,使药物与积水均匀混合;
5、注意池内死角、积水边缘坑洼处和蟹洞内都应与药液接触;
6、清池后要全面检查药效,如果施药后仍发现有活鱼,则应再次清池;
7、各种药物均有一定毒性和腐蚀性,操作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和人体皮肤接触,用过的器具应及时清洗。
3、消毒除害
由于虾苗下塘时仅为0.7-25px,体质较瘦弱,避敌害能力差,尤其在蜕皮时更易遭袭击,因此,养虾的池塘比养鱼池塘要求条件高,必须做到年年清淤消毒,将池塘内的敌害生物及病原菌杀掉。
清塘药物及使用
1)、生石灰
生石灰是广谱性消毒剂,对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均有杀灭作用,生石灰还能稳定水质条件,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底质通透性,同时还可起直接施肥的作用,有利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因此,生石灰是比较理想的清池药物。
用法为:在春季放养虾苗以前,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全池遍撒,然后进水洗池。也可带水清塘,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0.5-1.0公斤,用铁锹均匀撒入池中即可。
2)、漂白粉或漂白精
漂白粉或漂白精是广谱消毒剂,可以全面地杀死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及病毒、细菌等各种微生物病原体等。漂白粉进入水中后,能产生具有很强杀菌能力的次氯酸,漂白粉的有效氯越高,杀菌能力越强。
用量是:每立方米水体加入含有效氯25%-30%的漂白粉50-70克或含有效氯60%的漂白精25-35克,用水溶解后泼洒全池,并将此液泼洒在干露的池面上。
3)、茶籽饼
茶籽饼是山茶科植物油茶果实榨油后所剩下来的渣滓,其有效成份是皂角甙。皂角甙是一种溶血性的毒杀剂,能选择地杀死鱼类和软体动物,但对甲壳类和其它饵料生物的毒害较小。皂角甙对鱼类的毒性要比虾类大50倍。这种药物的药效持续期短,只需几天药性即可因生物降解而消失。因此茶籽饼对于清除害鱼效果较好,但对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无效。
使用方法:使用时将茶籽饼烘干粉碎,用水浸泡一昼夜,按每立方米水体15-20克的用量撒入水中,经1-2小时即可杀死鱼类和贝类。为了提高池塘消毒除害的效果,有些池塘采用生石灰和茶籽饼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进水方式
清池之前即应安装滤水网,避免清池后仍有敌害生物从闸门缝隙进入池内。外闸槽应安装网目1厘米左右的平板网,阻拦浮草、杂物进入袖网。内闸槽需安装60目锥形袖网。锥形袖网的网长8-10米。滤水网应严密安装,用棕丝、橡胶嵌条或麻片塞严闸槽和闸底的缝隙。
在药物清塘后10天便可进水。进水应缓慢,切勿因水流过急而冲破滤水网。每次进水前应检查滤水网是否破损,并扎紧、扎牢网口,避免滑脱。进水之后应将网袋内的鱼、虾等杂物倒出池外,扎好网口,经清洗后挂于闸框上凉晒。
5、肥水方式
池塘的肥水工作要在放苗前15天开始进行,为便于繁殖基础饵料生物,前期进水70-2000px,选择晴天施放肥料。新虾池以试用发酵后的有机肥为好,每亩施用20-25公斤,分2-3次投入。老虾池以施化肥为宜,一般亩施氮肥1公斤,磷肥1公斤,以后每周施肥一次,用量减半。
三、投放虾苗
1、虾苗选择
(1)虾苗规格尽量均匀;
(2)体形比较粗壮;
(3)体色白色透亮;
(4)规格最好是在25px左右;
(5)游动活泼,逆水能力强,易附壁、附底;
(6)胃肠内食物饱满;
(7)无畸形,一般高温育苗或用某些药物就容易造成畸形;
(8)体表光滑,无聚缩虫等附着物、无斑点;
(9)虾苗淡化要求盐度至2‰以下(或根据池塘水质情况而定),淡化全程不少于7-10天;
(10)有条件的单位最好进行病毒检疫。
2、记数方法
虾苗计数采用干称量法或杯量法。这两种方法称量,虾苗的数量较为准确,以便养殖期间的管理。
3、虾苗运输
虾苗运输应根据路程远近、运输时间及运输者所具备条件而定。通常近距离可采用拉鱼箱运输,远距离使用尼龙袋充氧运输。
1.拉鱼箱运输:将鱼箱加水1/3,充氧,在水温20℃以下时,每0.1立方米可装全长25px虾苗40万尾,可经受5-8小时运输。运输时避开中午炎热天气,中途不能停车。
2.尼龙袋运输:使用容量为30升的尼龙袋,装水1/3,可运输体长为25px虾苗2万尾,充入氧气,在20℃左右可经10-15小时运输。
4、放苗密度根据
池塘放苗密度应根据虾池条件,水交换条件,饵料供应情况,虾苗的规格和养殖技术,管理水平等来确定养成规格和计划产量,并按照计划产量、规格和预计虾苗成活率确定合理放苗量。
5、投苗量计算
每亩放苗量(尾/亩)=计划产虾量(公斤/亩×要求出池时每公斤尾数÷预计成活率
一般情况下,未经中间培养的虾苗一般成活率为30%-50%,经过中间培养的虾苗一般成活率为70-80%。
6、投放条件
(1)养殖池水深应达70-2000px,水质肥沃,水色为黄绿色、黄褐色、绿色,透明度在30-40厘米。
(2)池水温度恒温在18℃以上,放苗时温差不超过±2℃。
(3)虾池盐度不得低于0.5‰,育苗池水与养虾池水的盐度差不应超过2‰,否则应采取逐步过渡法,使虾苗逐步适应池水盐度后再放苗。
(4)养殖池水pH值在7.8-8.7之间。
(5)大风暴雨天气,不宜放苗。
7、放苗注意事项
(1)放苗前要对池水进行分析,确认符合养殖水质条件后方可放苗。必须采用后未发现死苗再大批放苗。
(2)一个养虾池的虾苗应一次放足,避免多次放苗,否则容易造成虾苗体长大小不一,在缺饵料的情况下会出现大虾吃小虾的现象。
(3)放苗地点要选择虾池避风的一边,切忌在迎风处或浅滩处放苗,以免虾苗被风直接吹到滩面死亡。
(4)虾苗计数要准确,放养时最好重新计数。
(5)长途运输苗种而不进行中间培育的单位,在放苗时,可取出0.5%-1%苗样置于该养殖池中的网箱中,正常管理一日后,再次计数,借以估计放苗成活率。
四、饵料管理
南非白对虾养殖采用天然饵料和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相结合的投喂方法。虾苗前期以池中天然饵料主要是轮虫和枝角类为食,以后逐渐添加人工配合饵料,养殖中后期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人工配合饵料应为营养全面,粘合度好、粒径适当的颗粒饵料,粗蛋白含量36%以上。在投喂管理上,由于虾类和鱼类不同,胃小,肠道短,每次摄食量小,但消化排泄快,因此在投喂上要少量多次,随时检查虾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另外,虾同鱼的摄食方法也不同,鱼多为吞食,饵料的粘合度不需太强,而虾的摄食方式为抱食,要求饵料的粘合度要好,否则饵料入水虾一抱就散,不但虾吃不饱影响生长,造成饵料的浪费,提高养殖成本,而且容易败坏水质,诱发疾病。
饵料投喂方法为人工投饵,将人工配合饵料沿池边均匀投喂,要坚持勤投少喂的原则,每天投饵4-6次。放苗后的第一个月,通常日投喂次数可安排4次,每日6-7点、10-11点、15-16点、20-21点。以后随着对虾的增长,投饵量加大,可以增加投喂次数,每日投喂6次,从早6点到22点,大约三小时投喂一次,下午以后的投喂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投喂量为池虾总重量的3-5%,并随天气、温度、水质、虾的活动情况而增减。
为观察虾的摄食情况,可在池内设几个投饵盘,投上饵料,观察虾对饵料的吃食和饱食情况,如投饵后很快被吃光,就应增加投饵量,如果在下次投饵之前仍有余饵,就应减少投饵量。也可在投饵1小时后,检查虾胃的饱满度,如果有2/3以上的虾为饱胃,说明投饵充足,如果饱胃和半胃的虾不足1/2,则是投饵不足,应当增加投饵量。
8. 对虾养殖小于养殖讲解视频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之一,随着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于海鲜需求也趋于多样化,选择面也越来越广,包括北极虾、三文鱼、银鳕鱼、帝王蟹、阿根廷红虾、格陵兰比目鱼等中高端进口海产品需求的增长日趋显著。
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一)创新性养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
(二)创新性养殖方法。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
(三)创新性思想。改变养殖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生产重心转变到水产营销上来。
(四)创新养殖资本。养殖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在国内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的今日,应当紧抓机遇,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例如号召水产养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色养殖,真正做到特色养殖,提高养殖资本。
(五)创新性养殖品种。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日,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水产养殖的保护者
二氧化氯水产养殖药剂可用于治疗鱼、虾、蟹、甲鱼、蛙类等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对鲤、草、鳗、罗非鱼等的赤皮、烂腮、出血性败血病、肠炎、烂尾、水霉病等;虾类病毒病、黑鳃、白毛病、打印病等;蟹类烂腮、 水肿、肠炎、上岸症、颤抖等;甲鱼腐皮病、红、白底板病、出血病、穿孔病等;蛙类的皮肤病、眼病等病害具有独特功效,并能去除水中异味,改善水质,增加水体含氧量。
9. 对虾养殖视频致富经
首先来了解一下养殖对虾是否存在风险。一任何投资,任何养殖,都有一定的风险存在。
养殖对虾存在一定的风险。选择养虾模式的不同,可能需要的成本支出也是有所差异的。有的成本大概在几十万元不等,对于养殖户而言要谨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