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观赏鱼的养殖方法(池塘养鱼知识基础篇)
1. 池塘养鱼知识基础篇
1、饲料选择:鱼塘养鱼要根据鱼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饲料,常见的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它们可以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但还需要矿物质饲料以及维生素饲料,来为它们补充特定的营养,避免鱼儿生长不良。
2、控制食量:鱼塘投喂食物一定要控制好用量,如果长期投喂太多的话,鱼儿很容易患上肠胃炎,这会影响它们的健康,不及时治疗的话,还可能会导致其死亡。需要注意的是,鱼塘养鱼规模太大,治疗起来也很麻烦。
2. 池塘养鱼知识基础篇目
、鱼种搭配
池塘中80%的鱼主要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并且受消费者欢迎,为主养鱼。20%的鱼为服务性鱼,用于消除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净化水质或者是清除池塘的杂鱼。
池塘规格
池塘面积一般以3-20亩左右为宜,以5-10亩最佳,池塘形状为长方形,长边为东西向,宽边为南北向。
鱼种池塘的水深控制在0.8-1.5m左右,商品鱼池塘的水深控制在1.8-2.5m左右,池埂比水面高0.3-0.5m左右。
水源
4-11月份期间应当保证有充足的水源,用于池塘换水。
每次的换水量一般为10-20%左右,每个月换水1-2次。
底质
池塘底部应当保持平整,池底的淤泥控制在25cm以内。
池塘底部呈“V”字形,有利于排污、捕捞。
放养前处理
在捕捞过后,清除一次淤泥,将淤泥的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并且在放水过后,暴晒10-20天左右,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使用生石灰或者是漂白粉进行消毒。
消毒7天过后,往池塘中灌注新水。
放养
放养密度:N=W/(W×a),其中N为亩放养尾数,W为捕捞时期望的总重量,a为成活率,G为收获时预期的鱼平均体重。
放养的鱼苗规格差异保持在10%以内,同时挑选体色鲜艳有光泽,身体健壮,光滑,有活力的鱼苗进行放养。
一般在放养前需要进行试水,等过了4-8小时后,鱼苗如果能够正常生活,说明放鱼安全。
放养鱼苗前,使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左右,或者是使用10-20g/m³的漂白粉浸洗10分钟左右,或者是使用8g/m³的硫酸铜溶液浸洗20分钟左右。
投喂量
每次的投喂量以鱼吃到8成饱为宜。
4月份,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2%左右。5-6月份,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4%左右。7-8月份,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5%左右。9-10月份,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3%左右。11-12月份,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0.5-1%左右。
4月份,每天投喂1-2次。5-6月份,每天投喂3-4次。7-8月份,每天投喂4-5次。9-12月份,每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时间间隔在3小时以上。
水体条件
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cm左右。
浮游植物量在20-100mg/L左右,水体中,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
3. 池塘养鱼怎么养
养殖比例:
1当主养草鱼: 每亩放养草鱼大规格鱼种600尾 条件好的还可以增加200 条件不好的可以适当减少 然后搭配 100尾鲢鱼 30尾鳙鱼 50条鲤鱼 50条鲫鱼 2当主养鲤鱼和鲢庸:每亩放鲤鱼大规格鱼种(100克到150克)800尾 条件好的可以增加200 ,条件不好的鱼塘可以适当的减少投放量,一般主养鲤鱼的鱼塘不配养其它鱼
4. 池塘养鱼入门基础教程
某流水池为100平方米,水深1米,容纳鲤鱼5000公斤,当时的耗氧率为 0."3克/公斤·小时(25℃,体重 0."25公斤),进水含氧量为5毫克/升(5克/吨),池水允许最低含氧量为3毫克/升(3克/吨)。则每小时耗氧量=5000× 0."3克=1500克,每小时需要流量为1500/(5-3)=750吨,鱼池体积为100平方米×1米=100立方米(即100吨水),
该鱼池的适当流量应不少于每小时交换 7."5次。 流量调节是流水养鱼的关键技术,流量大产量高,但又不能无限增大流量,一是水源不允许,二是流量与流速有关,流量越大必然流速增大,而各种鱼类都有适应流速范围和极 限流速范围。超过鱼类适应流速范围,鱼类为克服流速将消耗能量而影响生长,因此应在水源充足和保证鱼类不过分消耗体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流量。
水源不足则至少应保证维持鱼类正常生活的临界溶氧值和将污物清除干净所需的流速。因此鱼池进、排水口设计和进、排水的调节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尽量使进、出水平衡,既满足鱼池的交换次数,流速又控制在适应范围内。每天通过观察鱼群的摄食情况,大致可以掌握水中含氧量是否充足,流量是否恰当。含氧高鱼群摄食旺盛,摄食量也稳定,否则说明含氧不足,如出现浮头,
更说明溶氧已降到临界值,应马上采取加大流量的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测定排水口及鱼池中溶解氧的值来调节流量。 据我国珠江水产研究所欧阳海等的研究认为,要使草鱼单产达到45公斤/立方米·月以上,池水交换次数以每小时高于5次为好。
日本流水养鲤,使用的流量折合成单位鱼池面积计,为每平方米进水 0."003- 0."01吨/秒,全池交换一次,只需3-15分钟,即1小时至少交换4次,因此一般流水池水体交换次数为每小时4-5次。 二、鱼种放养 (一)养殖种类和规格 1.养殖种类流水养鱼养殖
5. 池塘养鱼养鱼经验
我国建国以来池塘养鱼的发展六个时期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池塘养鱼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仅在产量、数量、品种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成为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蛋白质。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第一时期:1949-1957年,这是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此期间,渔区进行了民主改革,解除了旧的生产关系对发展池塘养鱼的束缚,大大激发了渔民养鱼生产的积极性,使池塘养鱼得到了迅速发展。1957年,淡水鱼总产量达到118万吨,比1950年36.6万吨增长了两倍多。
第二时期:这是渔业发展方针上的争论时期,在此期间有两件大事,一是1958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为我国池塘养鱼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总结渔民群众丰富的池塘养鱼经验,其概括为“水、种、饵、混、密、轮、防、管”简称八字精养法。并将其上升到理论,从而建立我国池塘养鱼完整的技术体系。
第三时期:这是我国池塘养鱼业的徊时期。养鱼生产徘徊不前,1976年全国淡水鱼总产量在为105.6万吨,比1959年减少14.14%。在这十年中,虽然我国淡水鱼类产量一直徘徊在100万吨左右,但广大水产养殖工作者还是在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发展池塘养鱼生产。
第四时期:1977年到20世纪末,这是我国池塘养鱼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农村逐步落实各项经济政策,调整了生产关系和农业产业机构,使农村经济转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根据农村经济的改革和渔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发展渔业的方针也相应的做了一系列调整。
第五时期: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池塘养鱼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平稳时期。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小康水平,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34kg,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解决了水产品有效供给问题。
6
/6
第六时期: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纲领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步进入池塘养鱼业,以转变池塘养殖模式,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健康生态养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池塘养殖理念。
6. 池塘养鱼关键技术
鲶鱼(Silurus asotus)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黑龙江鲶鱼不但个体大,生长快,而且耐低温,耐低氧,肉味鲜美,深受北方高寒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将鲶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养鲶鱼的人工繁殖
亲鱼的选择:选择尾重0.5kg以上,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轻压腹部能挤出卵粒。雄鱼腹部狭小,轻压腹部能挤出白色精液。雌雄比例为1∶1~1.5,个体大小适宜。
催情:鲶鱼繁殖实践证明,鲶亲鱼经过产前培育生殖腺达到Ⅳ期末,催产药物最好使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 A2)合剂,剂量为每公斤鲶鱼注射2mg~5mgDOM+2μg~4μgLHRH—A2,两种药物的混合液背部肌肉一次性注射,催产率可达80%以上。
人工布巢:在产卵池中布置鲶鱼产卵附着物,方法与鲤鱼相似,但鲶鱼卵的粘性不如鲤鱼卵的粘性大,一部分卵粒易从鱼巢上脱落,落到池底易死亡。为提高鲶鱼卵的利用率,应在产卵巢底部布置底巢,其方法用直径0.8~1cm的铁杆焊成3m×1m的长方形框架,中间用筛绢连接,筛绢上面缝有着卵的棕榈皮,底巢着卵率占总产卵数的20~40%。
人工孵化:鲶鱼产卵后应及时把卵巢取出放入孵化池,防止亲鱼自残其卵。孵化池最好为水泥池,土池池底要平坦,无淤泥,水深0.5~1m以内,面积不宜太大,卵的密度为3万粒/m2水面。水质需严格过滤,以防水生动物对鱼卵的危害,其他孵化过程均与鲤鱼相似。水温在20℃左右3~4天破膜出苗,刚出膜的鲶苗吸附在鱼巢上,在静水或微流水条件下发育,形如蝌蚪状,孵出3天后应及时取出鱼巢,适时下塘。
二、池塘养殖技术
鲶苗发塘:鲶鱼出膜3~4天即可主动吞食大型轮虫及小型的枝角类,此时应及时下塘。鲶苗下塘后枝角类的丰欠是鲶苗成活率的关键,采用施有机肥的方法大量培育枝角类。当后期天然饵料不足时,用50目的筛网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枝角类或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切碎投喂。池中动物性饵料充足,鲶苗生长速度较快,一般667m2放9万尾左右,经10~15天育成夏花,成活率可达50%,发塘水面最好在667m2以内。
鱼种培育:
生态养殖培育鲶鱼种:大量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小型杂鱼,为鲶鱼提供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活饵。该方法成活率高,规格大。1997年在4000m2池塘中放养鲶鱼夏花2500尾,占总放养量的54.3%,白鲢夏花700尾,占总放养量的15.3%,花鲢夏花1400尾,占总放养量的30.4%。鲶鱼苗放养前17天放养鲫亲鱼200尾,使其自然繁殖,每667m2施基肥和追肥各500kg,并投喂粉末饲料150kg喂养鲫鱼苗,经90天的饲养,鲶鱼平均每667m2产50.5kg,成活率达94.8%,规格达128g/尾。白鲢成活率78%,花鲢成活率85%,这种培育方法技术简单,易掌握,鲫鱼苗做为饵料鱼易获得。鲶鱼苗放养密度应以饵料鱼的多少而定,放养时间必须在花白鲢放养10天后才能放养鲶鱼夏花。
鱼种池搭配鲶鱼夏花:在鱼种池塘中搭配10%以下的鲶鱼夏花,不仅能清除池中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等,还可增加主养鱼种的产量,提高池塘效益。1995年在驯化主养鲤鱼种池中放养12.2%(500尾/667m2)。1996年放养6.67%(300尾667m2)的鲶鱼夏花,在不影响主体鱼成活率及产量的情况下,每667m2增加鲶鱼产量43.75kg(投喂部分鸡肠子)和16.2kg。
成鱼池塘套养鲶鱼种:这种方法投资少,效益高,不需增加其他管理措施,特别在小型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每667m2放养100~200尾的鲶鱼夏花,可育成每尾100~150g的鲶鱼种10~20kg,每667m2增加效益200~200元。
颗粒饵料驯化培育鲶鱼种:鲶鱼食天然动物性饵料或陆生动物性饵料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在饥饿状态下也食人工颗粒饵料,在池塘中用颗粒饵料可进行驯化养殖。但对饵料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驯化养殖中颗料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鲤鱼含量高,鲶鱼种饵料蛋白质应为40%左右,动物性蛋白质(进口鱼粉)应占饵料蛋白质的30%以上。颗粒饵料的加工及驯化方法基本与鲤鱼相似,这种方法育成的鲶鱼尾重可达50~100g。1997年用667m2的池塘放养鲶鱼夏花6000尾,用颗粒饵料驯化,667m2产93.5kg,饵料系数3,平均尾重84.5g,成活率为18.44%。作者认为鲶鱼种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饵料不适口,营养不全而导致规格大小不齐,大个体吞食小个体,当鲶鱼体重达10g左右,相互残杀严重,是影响鲶鱼规模化生产主要因素。为提高鲶鱼种成活率应从夏花开始补充投喂部分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成鱼养殖:
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鲶鱼夏花放养在小型杂鱼较丰富的成鱼池塘中,667m2套养30尾左右。当年可达0.35kg以上,最大个体达0.75kg。667m2增加鲶鱼产量5~10kg。套养时以水源条件、池塘杂鱼多少灵活掌握密度。
成鱼池塘搭配鲶鱼春片鱼种:鲶鱼游动迟缓,对同一规格游泳速度快的养殖鱼类一般捕食不到,池塘中放养一定规格的鲶鱼只能清除池中的小型野杂鱼及有病的养殖鱼类。商品鱼池667m2放养尾重50~100 。为解决池塘和稻田养殖鲶鱼的苗种供应问题,人工繁殖鲶鱼、培育苗种技术已广泛展开。
亲鱼的培育人工繁殖前的1~2个月左右,水温达到10℃时,即收集个体在500克以上的种鱼进行雌雄分池培育,饲养密度为每666.7平方米水面600尾。投喂富含营养的动物性饵料,如鸡肠子、猪肺子、小杂鱼等。每日投喂2~3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7%~8%,以保证性腺发育营养要求。此外,还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冲水1~2次。
亲鱼的选择亲鱼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成熟度好。雌亲鱼体重一般要求在1~1.5千克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弹性,用手轻压有卵粒流出。雄性体重要求在0.5千克以上,轻压腹部,生殖孔有少量白色精液流出。
鲶鱼的雌雄鉴别可从以下三点区分:一是外观生殖孔,红肿,呈不规则圆形音为雌性;较规整为雄性;二是看腹部,松软膨胀,轮廓明显为雌性,反之为雄性;三是看尾叉,尾叉深且叉口开到尾鳍基部为雄性,叉口浅,没开到尾鳍基部或无叉口为雌性。但要注意分清受伤分叉和生理分叉。雌雄性比为1:2~3。
人工催产及孵化当水温上升到18℃且较稳定时,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方法采用两次注射法,时间间隔为10小时,注射部位在背鳍基部肌肉。催产药物为DOM(马来酸地欧酮)和LHRH-A2(促排卵2号),剂量为雌鱼5毫克DOM/千克体重+5微克LHRH-A2/千克体重,雄鱼剂量减半。两射注射药物及剂量相同。效应时间大约16小时左右。
将注射药物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待产,产卵池面积为5~10平方米为好,水深0.5米左右。每平方米放亲鱼1组。产卵池中铺设用棕榈皮作成的鱼巢。鱼巢铺设的密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大些,以免产生过多的落地卵影响孵化率。亲鱼产卵后,迅速捕走亲鱼,让受精卵在原池孵化。也可将鱼巢轻轻捞起,用5毫克/升(每立方水5克)孔雀石绿消毒后,放在网箱中孵化。孵化网箱网目为40目,幅宽1米,长2~3米,放卵密度为2万~3万粒/平方米。静水孵化,定期刷网箱,保持溶氧充足,保证胚胎发育正常。水温20℃,36小时破膜出苗。鱼苗孵出后3天内,须及时投喂轮虫、蛋黄。孵出6~7天后可投喂枝角类。
(一)鱼苗鱼种培育
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
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后期可投喂鱼粉和面粉调成的糊状饲料或微颗粒饵料。培育15~20天,体长3~5厘米,即可出塘入稻田养殖。
(二)鲶鱼的稻田养殖
实践证明,鲶鱼食性广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当年夏花即可养成商品鱼,对实施稻田双千工程(每亩千斤稻,收入千元钱)意义重大。
田间工程稻田养殖鲶鱼、主要采用沟池式。即在进水口一端,挖一个占稻田总面积5%~10%的小池,坡比1:0.5~1:1.水深1~1.5米。小池于稻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稻田内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中央沟,沟宽、沟深各60厘米。沟与小池相通。同时加高、加固田埂。整个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防逃设施鲶鱼除能攀越坡形池埂和从进、排水口逃逸外,还能跳离水面逃跑,所以,田埂一定要加高。有条件的,还可用网或帘子作防逃设备。高度0.5米,网目0.5厘米以下,也可用塑料薄膜,设置方法同稻田养蟹。
还有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四周田埂挖成二级坡降式,鲶鱼跳到第一级台阶上,由于没有水,不能继续上跳,只能下到水里。这种防逃方法效果好,操作简单,且费用低。
苗种放养
苗种选择在外购夏花鲶鱼时,千万要注意质量。凡鱼苗体色黑、细长的为劣质鱼苗,其成活率很低,即使能成活也不爱增重;而体色黄、半透明、体宽的为优质鱼苗,放养后成活率高,吃食活跃,生长增重快。二龄鲶鱼种,规格控制在50克以下,避免性成熟影响生长。
放养时间插秧完毕后即可放鱼种。先将鱼种投入鱼凼或小池中,秧苗返青及底肥药效消失后即可入稻田养殖。
放养数量及规格放养数量应根据设计产量、鱼苗鱼种规格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确定。放养当年夏花鱼种,一般每公顷放600~900尾,每公顷可收获750~1500千克。放养50克以上的鲶鱼种,一般每公顷放3000~6000尾,每公顷可收获1200~2250千克。
放养时的注意事项同一田块放养的鱼种一定要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种入池时用5万之一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5分钟。
投饲技术鲶鱼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早期可喂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等,也可用鱼粉、蚕蛹、菜籽饼等制成配合饲料。鱼种入池后,首先要进行驯化,给固定音响,在池中、沟边设几个投饵点,以后逐渐减少为1~2个投饵点。随着鲶鱼口径的增大,可用煮熟切碎的动物内脏(鸡肠子、猪肺子等)、小杂鱼、虾、泥鳅鱼等投喂。投喂量占鱼体重的8%~15%。日投喂2~3次。由于鲶鱼性凶猛,一旦出现饥饿状态,将互相残杀。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一般投喂4千克动物性饵料可使鱼增重1千克,若设汁每666.7平方米稻田产60千克鲶鱼,则要备好240千克的饵料。
随着高密度、规模化养殖鲶鱼技术的提高,一些地区开始试验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养鲶鱼,这一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养殖鲶鱼解决了饲料源问题。
(三)日常管理
水的管理由于喂养鲶鱼大都需要投喂动物性饲料,因此易引起水质变坏。虽然本地鲶鱼耐缺氧,在污水中仍能存活,但其生长速度显著减慢,严重时停止生长。所以,应尽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1/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
防治鱼病饲养期间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一次,以预防鱼病。治疗水霉病可用孔雀石绿(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浸洗3分钟。由于鲶鱼属无鳞鱼类,对各种药物较有鳞鱼更为敏感,持别是含敌百虫成分的灭虫药,生产实践中应慎用。
(四)捕捞收获
水温降至10℃以下时,鲶鱼基本不摄食,即可捕捞上市。捕捞方法可采用钩钓、拉网、网刺等,但这些方法均不易捕干净,所以一般采用放干水后捕捉。
7. 池塘养鱼实用技术
根据实力、土地面积、养殖品种和模式来做规划。
需要考虑进水的蓄水池,养殖池,苗种池,污水处理池,工作区,饲料区,设备区,药品区等等。
交通方便,通电通水等。
8. 池塘养鱼新技术视频
抖音鱼塘是抖音平台上的一个社区,用户可以在这里创建自己的鱼塘,并分享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等。
进入抖音鱼塘需要先下载安装抖音APP,然后在APP首页下方找到“鱼塘”按钮,点击进入。
在鱼塘页面,可以浏览推荐的鱼塘,也可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鱼塘进行加入。
加入鱼塘后,可以在其中交流互动,发布内容,与鱼塘成员互动等。需要注意的是,加入鱼塘前需要先满足鱼塘的加入条件,例如需要支付一定的加入费用、需要满足鱼塘的入会条件等。
9. 池塘养殖鱼技术
一、养甲鱼池塘应该怎样构建
选择面积在5亩左右的池塘,使用机械挖出1-1.2米左右的浅坑,池塘的75%以上为水池,留出25%左右的陆地面积留作甲鱼活动的场所,建造晒台和饵饲台给甲鱼提供晒背和摄取食物,在养殖池四周用石棉瓦、砖砌成高度为1米的防逃墙,防止甲鱼逃跑,池塘搭建完成后要对池塘底部进行翻耕,池塘内要晾晒4-5天,然后撒入家畜粪便,最后用水把池塘填满,水源应干净无污染,pH值在7-8.5之间,溶氧5毫克每升以上,水温保持在30℃左右。
二、甲鱼养殖技术
1、每亩可以放2-3龄的幼甲鱼100-150千克。先将一部分的甲鱼放如养殖池中的网箱中养殖15天左右,若甲鱼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或者异常再进行大型的放养。
2、用水田间田螺、小鱼、小虾、泥鳅以及田地中的蚯蚓、昆虫等等这一类都能成为甲鱼的饲料。在投放饲料时,要距离水面2-3厘米的地方进行投喂,可以在夜晚7点至8点或者早晨的5点至6点进行喂食,每次喂食的重量占甲鱼体重的5%即可。
3、每8天至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时要把池塘内的水位排出20-25厘米,然后把水在灌满,池塘水中的透明度要控制在30-35厘米,这样的水质条件可以让甲鱼生长的更好。
4、发情期的公甲鱼一定要分池饲养,其次是甲鱼摄食能力有差距,体型较大的甲鱼需要分开养殖,否则会欺负弱小甲鱼,影响整体养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