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塘的养殖方法有哪些(淡水池塘养殖标准)
1. 淡水池塘养殖标准
黄颡鱼的体型较小,但味美而有营养,是深受欢迎的淡水鱼类,在养殖环节中,对于环境和日常管理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技术要点。这种鱼适合在温水之中养殖,如果水温过低,无法正常生长,通常停留在水的底层,保持在25度左右是最适宜的。在建设池塘时,需要尽可能的创造优质环境。比如池塘水的深度一定要超过两米,如果水深太浅,那么阳光就会非常强烈,但是这种鱼类却比较适宜在弱光的条件下摄食。
另外周边需要有充足又干净的水源,确保可以经常更换新水,为水质和溶氧创造有利的条件。
2.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指的是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具体可以分成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以及行业标准。此标准是依照受纳水体的水质的要求,同时结合环境的特点和社会、技术及经济的条件,对水污染物或者是有害因子的允许排放量或者限值,是判定排污活动是否已经违反法规的依据。
法律依据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明确规定为:专门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废气、污泥污染物排放制定的国家专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废气的排放和污泥处置的排放与控制管理。根据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专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本标准实施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废气和污泥的排放不再执行综合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噪音控制仍执行国家或地方的噪音控制标准。
3. 池塘养鱼技术(2)淡水鱼养殖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池塘的利用很高,池底淤积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村内池塘,致使许多水体水位过浅,养殖空间窄小。这些池塘如果不加以改造整修,就会使养殖环境恶化,
一、确定合适的养殖类型
。水深不足1.0m的池塘,可以经过稍加改造后进行黄鳝、泥鳅等品种的养殖。若池底污泥过多,可种植莲藕等经济作物,以吸收肥分,池中可配套养殖少量鱼类。此外,还可以根据养殖鱼类的习性,尽量选择生长快、生长期短、对池塘条件要求不高、又能适应在浅水中生存的鱼类进行养殖,如罗非鱼、鲤鱼、鲫鱼、淡水白鲳等,是可供选择的养殖对象。
二、努力扩大水体空间
养殖水体空间的大小直接影响养殖种类的生长和生存。水体水位过浅,必然造成养殖水体空间的相对狭小。在鱼类放养时,要掌握一定的放养密度,原则上以稀放为主,可以相对增加养殖水体空间。在养殖水体的利用上,要根据养殖种类的需求,保持水位长期稳定,平时要注意灌满池水以保持最高水位,水位降低时要及时加注新水。池埂上的低洼处可用硬土填平,以努力提高埂面,扩大养殖水体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养殖水体。
三、要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浅水池塘,由于水位浅,养殖水体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水温的变化比较明显。为改变这一状况,养殖者应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春、秋两季,池塘适当的浅水有利于水温的升高,便于水体中的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殖种类的天然基础饵料生物,同时也有利于早开食,晚停食,能够促进养殖种类的快速生长;夏季水温高,水位要尽可能加深,养殖水体也要经常更换,以调节水质,控制水温;酷暑来临时,要采取避暑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池边搭棚遮阳,简便的方法是在水中捞草覆盖,或在池中及沿池四周栽种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调节水温;冬季水温降低,待养殖种类达到商品鱼规格时,应尽早出售,尽量不要越冬。如果池塘内养殖有黄鳝、泥鳅,可在冰封期来临之前将池水排干,让其潜入泥底,再在泥上铺稻草等防寒。
四、加强日常管理
浅水池塘进行养殖,更应加强日常管理。除注意水质变化以外,应多巡塘,勤观察,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在夏季的暴雨季节,要注意防止雨水漫塘及冲毁池埂。由于水浅,夏季更应注意池内水体缺氧而造成泛塘。夜晚还要防止偷盗,避免意外损失。在饲料投喂上,要保证养殖种类吃饱吃好,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多投喂养殖鱼类喜食的饲料
,以保持营养的合理供应,而确保当年投放当年收益。需要肥水时还要及时施肥
,以保证养殖水体中天然基础饵料生物的丰富。待养殖种类达到商品规格时,一旦价格合理,就要起捕出售,尽早收益,避免和减少养殖风险。
五、抓好病害预防
浅水池塘,水质容易变坏,加速水体中病菌的繁殖生长,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养殖种类的死亡,所以,应及时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养殖前期,池底应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因为浅水池塘淤泥较多,底质酸性较强,用量可以稍微增加,可按300g/平方米的用量全池遍洒,以调节养殖水体的酸碱度,改良水质。苗种投放时,要进行体外消毒,可用食盐水浸洗药浴。日常管理中,还要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消毒水体,净化水质。老鼠、蛇等敌害生物要用人工方法捕捉,尽量不让其入侵,否则会由于水浅,养殖种类无法逃避而遭受敌害生物的伤残。
4. 淡水池塘养殖标准是什么
养殖鲈鱼在淡水养殖可以。
1、清塘、培水 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暴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50公斤或使用20PPM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暴晒的,还要每亩使用30公斤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的凶猛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每亩施放3公斤复合肥进行培育浮游生物,水质微绿色或微褐色则可投苗。
2、投苗密度 经中间培育的鱼种已达10厘米,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公斤。投苗过密,池塘容易老化和发生鱼病,难以进行持续性生产。 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的剩饵,故每亩要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鲢和白鲢,以减轻水质的污染和增加养殖效益。
3、投饵 鲈鱼暴食,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餐,分别在上午的7—9时和下午的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饵桥,每次投饵敲击饵桥或泼响塘水,招呼鱼群游来抢食,有利于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变措施。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的饲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颗粒饲料则应用浮性饲料。
4、水质管理 鲈鱼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方法有: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开动部分增氧机,白天则要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施放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这是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适当施放生物制剂让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病害防治 1、氨氮中毒 高温天气时,水中的氨氮高,甚至产生亚硝酸盐,致使鲈鱼缺氧中毒死亡。主要症状:鱼群全塘狂游不安,上下乱窜,鳍条充血,鳃丝暗红。防治方法:立即注入新水,放出老水,注水时注意用木板把水挡散,以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每亩施放氟石粉(底质处理剂)10—15公斤,中和水中氨氮;发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剂预防。 2、肠炎病 病鱼食欲低,腹部膨胀,肛门红肿,轻压有黄色粘液流出,全年均可发生。预防措施是不要投喂变质的小杂鱼。治疗方法:按每100公斤鱼糜掺入300克呋磺合剂,连续投喂3—5天。 3、烂鳃病 此病易暴发流行,死亡率高。主要症状: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部粘液增多,鳃丝肿胀,末端糜烂,体消瘦,离群,最后致死。治疗方法:每100公斤鱼每天用复方新诺明6—8克、氯霉素4—6克混合拌饵连续投喂3天。 4、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病 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症状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年四季均有发病。预防上多采用大量换水,改良水质。治疗可用0·7—1ppm的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20—25ppm的福尔马林全塘泼洒。 5、赤皮病、溃疡病 病鱼鳍基部充血,红肿,脱鳞,表皮腐烂,肌肉外露。此病多发生在高温季节,
5. 淡水池塘养殖技术
鱼池的选择。养殖黑鱼,鱼池面积不宜过大,以1~2亩为佳。水深1.5~2米,底泥宜浅,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放养前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消毒。同时,在池塘四周种植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这样,既可防止黑鱼跳出池外,又可遮阳。
放养鱼种。在集市上买鱼种,虽然价格较低,但规格不一,且由于捕捉等原因而导致的鱼体受伤,故下塘前必须消毒,可用2.5%~3%的食盐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
鱼种放养密度要根据饲料和水质等条件来确定,一般每亩放养体长10厘米左右的鱼种1000~1500尾,并可套养200~300尾大规格花白鲢鱼种,亦可放养成龄罗非鱼几十尾,用其孵化的鱼苗供黑鱼食用。
投喂饵料。黑鱼饵料有动物内脏及各种小鱼虾等。有的养殖户用鸡肠投喂,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果自己养殖黄粉虫、蝇蛆或蚯蚓,既可解决饵料问题,又可大大降低养殖成本。黑鱼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配方为:绞碎的杂鱼虾糜70%、豆粉20%、酵母粉5%,余下的为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日投饵两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以多数鱼吃饱为难。使用人工配合饵料,须从小进行摄食训练。初期可将蚯蚓或鱼虾肉糜投放到食台上,将食台吊在水面下20厘米处,引诱鱼苗摄食,待鱼苗习惯于上食台摄食后,再逐渐增加配合饵料。在摄食训练中途不要投喂活饵,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日常管理。早晚巡视鱼塘,查看鱼体生长情况,及时清理残饵,定期对食台进行消毒,可用0.001‰的漂白粉进行泼洒。每半月每亩用生灰15公斤,对水化浆全池泼洒。还要定期冲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
6. 淡水池塘养殖排放标准
鱼塘尾水整治是指对鱼塘尾水进行处理和改善,以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和鱼类健康。一般来说,鱼塘尾水整治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监测与评估:首先对鱼塘尾水进行水质监测,了解其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种类,确定整治方向和目标。
2. 污染物控制: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鱼塘尾水中的污染物。例如,可以加强养殖管理,控制饲料和投药的使用量和频次,防止养殖废弃物进入水体。此外,还可以采用人工湿地、水草滤池等物理、生物处理方式,去除污染物。
3. 鱼塘设计改进:针对鱼塘的设计,可以考虑增加水体的深度、蓄水容量,改善水循环条件,减少鱼塘尾水的停滞和积聚,促进氧气的溶解和供给,有助于改善水质。
4. 环境保护措施:加强鱼塘周边的环境保护,禁止非法排污行为,建立农田、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制度,避免因为周边环境的污染对鱼塘尾水造成影响。
5. 定期清理与维护:定期清理鱼塘,清除底泥和残留的废弃物,避免它们分解和产生污染物。同时,保持鱼塘的良好运行和维护,定期监测水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总之,鱼塘尾水整治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制定,结合实际的水质状况、养殖方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措施和管理策略,提高鱼塘尾水的质量,保护水体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养殖。
7. 淡水池塘养殖水质标准
青虾又称河虾、沼虾,广泛分布于淡水水域。它广泛生活于淡水湖、河、池、沼中。
青虾喜栖息于江河、湖泊、池塘、 沟渠沿岸浅水区或水草丛生的缓流中,白天蛰伏在阴暗处, 夜间活动,常在水底、水草及其他物体上攀缘爬行。生态习性 栖息环境1.水质:青虾在淡水、低盐度水、硬度较高的水中均能生存。最适宜生长在硬度适中、中性或碱性的水质中生存。
2.水域:青虾多生活在湖泊沿岸浅水绶流、水草多的水域。栖息深度随季节而变化。夏秋季,在沿岸浅水处索饵和繁殖;冬季及早春,在水位较深处越冬。
3.水温:亲虾产卵及孵化期间,最适温度为26~28℃。幼体培育期间,前期以28~29℃最适宜,后期以30~32℃最适宜。
成体生长最适温度为 20~30℃。水温降至14℃以下时进入越冬期昼伏夜出性 青虾一般在白天潜伏在岩石水草等阴暗处,晚上在水底、水草丛中及其他物体上攀缘爬行。
池养情况下,白天投饵时,青虾也会出来争食。
8. 淡水养殖池塘设施要求
池塘准备:池塘面积以1000~5000㎡为宜,要做好防逃设施建设。
清池消毒:放养前清除过多淤泥、修整池埂,用生石灰等药物消毒。
水草栽培:在池塘周围种植空心菜、水花生等植物形成草带。
苗种放养: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即可投放虾苗,放养量2~2.5万尾/亩。
饵料投喂:以颗粒饲料为主,适当配合小杂鱼、螺肉等饵料。
水质管理:保持池水肥、活、嫩、爽,溶氧不得低于1mg/l。
9.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您好,红领巾奖章手册是指用来记录红领巾奖章获得者名单和获奖情况的手册。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1. 准备手册材料:手册封面、内页、装订材料等。
2. 设计手册封面:可以选择用红色作为主色调,加上红领巾标志等元素,突出红领巾奖章的特殊意义。
3. 制作手册内页:内页可以分为多个板块,如获奖者名单、获奖时间、获奖类型、获奖理由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4. 设计手册样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样式,如竖式、横式、折页式等。
5. 打印手册:将设计好的手册封面和内页分别打印出来,并按照顺序装订好,最后用装订材料固定。
6. 更新手册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红领巾奖章获得者名单和获奖情况会不断更新,需要及时更新手册内容。
7. 定期维护手册:定期检查手册的装订情况和内页内容,确保手册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总之,制作红领巾奖章手册需要注意内容准确、样式美观、印刷质量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记录和展示红领巾奖章的荣誉和价值。
10. 淡水池塘养殖标准最新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规定,淡水养殖池塘的排污标准如下:
1. 总氮:不得超过30mg/L。
2. 总磷:不得超过0.5mg/L。
3. 颗粒物:不得超过30mg/L。
4. 悬浮物:不得超过40mg/L。
5. pH值:5.5~9.0。
6. 溶解氧:不得低于3mg/L。
7. 化学需氧量(COD):不得超过100mg/L。
以上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如果排放超标,将会受到处罚和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