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香菇技术培训多少钱
来源:工人日报
“以前我们两口子都在外地打工,照顾不了老人孩子,也没攒下多少钱。如今在工会帮助下,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也比较稳定。”日前,湖北十堰郧西县夹河镇箭流铺村的村民周建国说,他在河夹扶贫产业园三强木业工作,经常参加园区工会组织的上岗培训,有了一技之长。
这是十堰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生动写照。
2018年,十堰市总工会在推进“产改”中,创新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致力于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产业工人,掌握一至两项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以期“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
摸底数、强培训、建平台
“以前在广东打零工维持生计,现在接一个菇棚一年能赚两万元左右。”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村民杜昌飞说。2019年初,杜昌飞夫妇参加了由郧阳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等举办的香菇种植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成为“香菇小镇”上的技能人员。
“香菇小镇”是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龙泉社区,也是湖北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集中安置1.5万名易迁户,配套建设香菇生产基地和袜业扶贫工厂。杜昌飞一家的情况,在“香菇小镇”十分普遍。
十堰市郧阳区是农业大区,有农村劳动力21万人。近年来,在省市工会的推动下,郧阳区抢抓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试点机遇,聚焦贫困户劳动力、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自主择业人员等重点人群,摸底数、强培训、建平台、促就业,着力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产业工人。
近3年来,该区转移就业13.8万人,4.1万名群众转化为产业工人,务工收入27.6亿元。通过把农特产品转化为商品,把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实现了“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目标。
“靶向式”培训提升技能
十堰市房县大木厂镇大木鞋业有限公司员工陈秀娟,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丈夫患病一直无法工作,家庭贫困,挣钱养家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她肩上。在“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实施中,工会组织了解到她的情况,介绍她就近到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经过针对性培训后,每月有2500元的收入。
近年来,房县成立“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领导小组,整合人社、农业、教育等10多个有培训任务的部门,建立健全一体化工作机制。同时,围绕特色产业,在培训竞赛上持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帮助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直接就业。针对有培训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实施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
十堰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馥秀介绍,十堰市通过“靶向式”技能培训,出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细则等政策,创新培训形式,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从2019年1月至今,该市开展了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4.8万人次,累计支出培训补贴1.98亿元。围绕食用菌、茶叶等6大农业特色产业需求和企业技能人才缺口,十堰市“靶向”摸排企业缺工情况、“靶向”教学、“靶向”输送就业上岗,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技术能手传帮带
在十堰市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一把把精美的扫帚从这里生产、走向市场,带动周边的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该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因为能有效带动困难职工就业脱贫,得到郧西县总工会的支持,逐步做大做强。
“工会组织我们考察学习、技术培训、参加职工双创大赛,帮助合作社创新产品和改进工艺流程,把产业链条延伸到工艺、旅游等领域,同时还帮助合作社将产品销往全国。”提及工会,湖北省劳动模范、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胡朝柱赞不绝口。
郧西县总工会积极引导先进模范发挥榜样的力量,鼓励技术能手作为致富带头引路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带动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县总工会通过劳模引领,带动创业就业。
截至2021年底,十堰市26.6万户贫困户、83.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61%转型为新型产业工人,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80%以上。
十堰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张涛表示,下一步,十堰将以“产改”5周年为契机,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总结经验,系统谋划、深入推进“产改”特别是“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助力推动十堰经济跨越发展。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谢朝华 丁政 张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