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体养殖方法(幼体养殖方法有哪几种)
1. 幼体养殖方法有哪几种
养殖技术
1、饲喂
(1)早期
①早期的食物以泼洒的豆浆以及肥水所培育出的浮游生物为主。
②当育苗池中出现溞状幼体上下游动时,每天上午8-9点和下午4-5点,分别泼洒一次豆浆,日泼洒量为2-4kg/亩,连续泼洒3-5天。
③如果池塘肥水工作十分到位,水中的浮游生物十分丰富,或气压比较低的时候,减少豆浆的泼洒量。反之,增加豆浆的泼洒量。
(2)中后期
①15-20天左右,当幼体沿着塘埂四周游动时,投喂粉状配合饲料。30-40天左右,开始投喂粉碎的颗粒饲料。
②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6-10%左右。
③每天上午8-9点和下午5-6点分别投喂一次,其中上午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管理
(1)及时巡查池塘,当池塘中的氧气溶解量不足(低于5mg/L)或天气闷热、雷阵雨的时候,及时打开增氧机进行增氧。
(2)定期将池塘水面上的漂浮物捞出。
(3)池塘水体的透明度控制在20-35cm左右。如果水质过浓,加注新水。如果水质过清,每亩池塘追施50-100kg腐熟农家肥,进行肥水。
(4)水体ph控制在7.5-8.5之间。
(5)育苗期间,每隔7-10天泼洒一次EM、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同时拌料投喂维生素C、免疫多糖、多维等营养保健药物,增强虾苗的活性。
(6)45-55天左右,当虾苗体长达到1.5-2cm左右,喜欢在池塘埂四周集群平游和逆流游动时,即可捕捞,进行出售。
培育
1、挑选亲虾
亲虾要求外表无损伤,大小规格整齐,体长约为4.5-5cm左右,雌雄比例约为3-4:1。
2、池塘条件
(1)池塘东西走向,长宽比为3-4:1,水深约为1-1.2m左右,坡度比为1:3-4,池底淤泥层厚度不超过15cm。
(2)水体氧气溶解量在5mg/L以上,ph值在7-8.5之间,同时在进、排水口处设置60-80目网片。
3、肥水
当虾卵由暗绿色或灰褐色变成透明或灰白色,胚胎出现黑色眼点时,进行肥水。每亩地施加100-200kg腐熟有机肥(若为新塘,需施加1-2kg氮磷复合肥),同时加入0.25kg的EM菌或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
4、饲喂
亲虾主要投喂配合饲料,同时搭配投喂鲜活动物饲料,日投喂量分别为亲虾体重的2-5%,5-8%。
5、产卵孵化
当池水水温在18℃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产卵。孵化期间,定期加注新水。20-25天过后,虾卵开始孵化。等到80%抱卵虾孵化出幼体后,将亲虾捕捞出来进行出售,而幼虾转入虾苗培育阶段。
2. 幼体养殖方法有哪几种图片
第Ⅴ期溞状幼体经3~5天生长后,蜕皮即变态为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其体型扁平,胸足5对,腹部狭长,头胸甲上的刺均消失,额缘内凹,眼柄伸出,末端着生腹眼,故称大眼幼体。大眼幼体呈龙虾型。既可游泳,又可爬行,它有较强的游泳能力,游泳速度较快,在河口每天可上溯约30千米左右。大眼幼体具较强的趋光性、溯水性和趋淡性。对淡水水流较敏感,往往溯水而上,在河口形成蟹苗汛期,大眼幼体可用鳃呼吸,离水后保持湿润可存活2~3天,这一特点为蟹苗干法运输提供了方便。大眼幼体适合于河口咸淡水(盐度为5~7)中生活,它已具备较强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因此经暂养调节,能适应淡水生活。大眼幼体具大螯和口器,杂食性,可主动捕食大型浮游动物。
3. 幼体的正确养成方式百度云
雌蟹抱卵后,进入胚胎发育期。大约在 4 月份,胚胎发育完全以后破膜而出脱离母体即为溞状幼体。溞状幼体模样类似水蚤,因此得名。溞状幼体的生长过程又可分为五期,相应伴随着五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幼体就会长大一点。溞状幼体阶段,幼体的大小随时期不断变大,大致在 1.5-4.5 毫米之间。如果按每一期 4 天左右计算,整个溞状幼体发育过程大约持续 20 天左右。
大闸蟹成长阶段二:大眼幼体
大致在 4 月末,第五期溞状幼体蜕皮后就会变成大眼幼体,其大小约 4-5 毫米,呈半透明状,形状类似蜘蛛,还有一条小尾巴,在水中如小蝌蚪一般。这时的大眼幼体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游动和攀爬能力,在自然条件下,既可以在潮汐的推动下随波逐流,又可以逆流游动从半咸水域向淡水域迁移。大眼幼体是从只能在咸水中生活的溞状幼体向适宜于在淡水中生活的幼蟹过渡的重要阶段,故其生活习性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一般群集于江河湖泊的浅水区域。
大闸蟹成长阶段三:幼儿
大约在 5 月份,大眼幼体经过最后一次蜕皮即变成第一期幼蟹。这时原来似透明的大眼幼体变成了椭圆形,小尾巴消失了,一对黑色的眼睛嵌在半透明的蟹体上格外显眼,四对小爪细细长长的,甚是可爱。整个幼蟹阶段会一直持续到次年的9-10月,随着幼蟹的渐渐长大,其的名称也随之变化,如豆蟹、扣蟹等,直至大闸蟹的成熟。在这个过程中,蟹还要经历数次蜕壳。
4. 幼体有什么特点?
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种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殖结构,也是植物繁衍后代的主要途径。种子包含了植物营养和生长所需的全部胚芽和养分储备,以及具有保护和传播功能的外壳。
种子的种类和形态各异,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表面纹路等特征都有所不同。例如,豌豆的种子是圆形扁平的,有一个明显的芽眼;玉米的种子则是长而窄的,表面有许多坚硬的凸起部分。从种子中发芽的植物幼苗,最初会依靠种子中储存的营养物质生长,直至发育出根、叶、茎等植物器官,并能够进行自主的光合作用。
5. 幼体猫咪怎么养
会长虫因为猫毛上面可能会寄生着虫卵或幼虫,猫不注意卫生或病毒感染等情况会影响虫卵或幼虫的滋生,最终导致长出虫子为了保证猫的健康,我们要定期给猫进行清洁,勤快梳理猫毛,做好防虫措施,以避免猫毛上的虫卵或虫幼体影响猫的健康
6. 幼体是什么意思
蝌蚪是蛙类的卵刚孵化出来的时候。黑色圆形有一条小尾巴。。生活中有人常把男人的精子叫做小蝌蚪。因为精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和蝌蚪长相类似。
小蝌蚪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
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蝌蚪一般生活在水中,但也有少数蝌蚪,蝌蚪的大小也不一定,不同的种之间差异极大。即使同科也有相当不同,例如角蟾科的蝌蚪在晚期长度在33~106毫米(1.3~4.2英寸)之间。奇异多指节蟾的蝌蚪为世界最大的蛙类蝌蚪,长度可达25厘米(9.8英寸)。
7. 幼体养殖方法有哪几种呢
要想养活蝌蚪,养殖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具体要点包括有:蝌蚪选择、培育肥水、水温调控、饲料投喂、清洁卫生、用药方案等。
在蛙类的养殖管理过程中,蝌蚪的饲养管理是其重要的一环,有效的提高蝌蚪的养殖成活率,同样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必要基础之一。具体要点如下:
1.蝌蚪选择
选择体格均匀、颜色均匀、活跃性好、外观健康无伤痕以及抵抗能力好的蝌蚪。
2.培育肥水
在蝌蚪放养的,前三天左右每一亩池塘里面使用,腐熟粪肥300千克。或者稻草400千克浸泡在其中。这样就可以增加浮游生物。
3.水温调控
适合蝌蚪生长发育的水温,一般要求要维持在23-25℃左右。夏季温度过高时,可在养殖池塘上方直接搭太阳网、隔热网来控制温度上升。而同样处于越冬期的蝌蚪,应尽量为其提供温暖、湿润和安静的环境。除了温度之外,PH值、溶氧量等水质条件也要注意调控好。
4.饲料投喂
蝌蚪本身是吃浮游生物的,但饲料的投喂也是很重要的。一般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煮过的菠菜和窝苣是适宜的饲料,但不要煮得过熟,并且要去掉纤维。初期给饲料要少,以后逐渐增加,每天定期投饲料一次,不宜过多。另外,也可以给少量煮熟的蛋黄作为动物性饲料。
5.清洁卫生
蝌蚪养殖池塘需要经常的保持清洁的卫生。比如说水面上有漂浮的杂物、吃剩的饲料及死亡的蝌蚪,都要及时的打捞出来。另外,定期更换水体,比如说培育蝌蚪的时期,基本上每三天或者5天的时间,加注换水1/3的量,能有效的控制水的肥度。
8. 幼体龟怎么养
小乌龟广义上是指龟鳖目幼体的统称,狭义上指龟科下的物种幼体。
乌龟主要生活在江河,池塘,水库等领域。小乌龟喜欢在阴暗处生存,不喜欢太热的天气,乌龟之间是比较友好的,不会出现相互争食咬斗的情况。
乌龟的头很小,头部的大小相当于乌龟壳甲宽的1/4,乌龟的尾巴也是比较短的,乌龟后背的甲壳颜色一般是以棕褐色黄色为主。
9. 幼体繁殖
贝壳类动物繁殖下一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1. 性繁殖:大多数贝壳类动物通过性繁殖来繁衍后代。性繁殖需要雌雄两性之间进行交配,产生受精卵。交配方式可以是内受精或外受精。在内受精中,雄性贝壳类动物会释放精子,雌性则收集精子并进行受精。而在外受精中,雄性和雌性同时释放精子和卵子,受精发生在水中。受精卵会发育成幼体,然后逐渐成长为成体。
2. 无性繁殖:部分贝壳类动物也能通过无性繁殖繁衍后代。无性繁殖是指一个个体自身产生后代,不需要与其他个体进行交配。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包括:
- 分裂:个体通过分裂产生两个或多个完全相同的子个体。
- 出芽:个体身体的一部分会分化出一个新的个体,然后分离开来。
- 子宫出生:个体内部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孵化成幼体,然后通过母体的开口或孔洞出生。
不同的贝壳类动物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繁殖方式,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和生物特点。
10. 幼体图片
黄金螺幼螺是卵为圆形,直径约为2毫米,刚产下的卵为粉红色或鲜红色,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排列整齐不易脱落,一周后卵变为灰白色或褐色,幼螺已经形成,孵化的幼螺会落入水中,以浮游生物为食,发育4个月后性成熟。
黄金螺又叫福寿螺,每年的繁殖期,黄金螺会将卵产在水稻等农作物的茎叶上,孵化的幼螺则会危害作物,影响其分蘖生长。
11. 幼体养殖方法有哪几种类型
幼蛭养殖一年可以繁殖。 水蛭种苗放养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清明前后一个月,这时投放的水蛭种苗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即可产卵。也有的在秋季投放,让水蛭适应过冬环境,来年自然开食和产卵。种蛭要鲜活无伤痕。水蛭个体一般在9克左右即性成熟,可以交配产卵。但是个体在35克以上的老蛭应予以淘汰。对有内、外伤的水蛭一时还识别不出来,需暂养4~5天后即可鉴别。无论是哪个季节投放,都一定要将水蛭养殖基地提前40天以上建好并消毒,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给大家说明的是,水蛭在产卵期间不吃食物,因此不用担心水蛭的饵料问题。 100平方米以内的集育种和养殖于一体的池塘,在放养水蛭时,按每平方米茶色蛭、宽体金线蛭各1公斤左右,菲牛蛭、日本医蛭各1000条左右。如果大面积养殖,就按照667平方米放养水蛭50~100公斤。每立方米的土方水蛭养殖平台可以投放15公斤左右,无土产卵每立方米平台可以投放20~2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