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过早抽薹怎么办(莴笋冒尖了怎么办)
莴笋也被称为生笋、莴苣,属于草本植物,菊科莴苣属,有两年生或一年生,属于绿叶蔬菜,生长周期短,叶绿素含量丰富,主要食用位置为茎叶,能够提升人体食欲,味道清新,广受消费者好评,属于高效经济的蔬菜类型。目前,大部分地区莴笋栽培主要采用育苗和移栽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极易引发莴笋根部受伤,导致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影响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现将莴笋高产栽培技术简单介绍如下,以其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一、当前莴笋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未熟抽薹和个别发杈
产生未熟抽薹的主要原因为莴笋在春季定植时间不及时,长期受到强烈日照和高温的影响,花芽在莴笋生长过程中迅速分化,进行产生未熟抽薹,定植苗木徒长以及苗子过大也易引发未熟抽薹的情况。产生个别发杈的主要原因为栽培过程存在严重的机械损伤、栽培完成后期采取集中追肥、人粪尿或单施尿素量过大,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封行后补充2次磷钾肥,每次施肥亩用量不得超过70g,同时加入50kg水混合,喷雾需要选择在晚间6时左右或阴天。前期追肥需要严格依据标准进行操作,在叶子进行封行前期需要使用三元复合肥进行穴施。
莴笋未熟抽薹
2、裂 口
莴笋在生长过程中,肉质茎逐渐膨大,进而出现开裂的情况,开裂位置呈现黄色,深度能够达到茎的中间部位,极易腐烂,严重影响食用价值。产生裂口的主要原因为施肥和浇水过程中旱涝不均匀,水肥供应失衡,一旦茎部肉质逐渐成熟,外皮表面形成木质化,如浇水量不合理,茎部肉质会在短时间内异常膨大,导致裂口的产生,另外个别品种在种植过程中也极易出现裂口的问题。
莴笋裂口现象
3、窜 苗
莴笋生长过程中,茎部细长,叶片在拉伸作用的影响之下,会出现面积小和变薄的问题,严重影响食用价值。产生窜苗的主要原因为肥料供应缺失,无法满足莴笋生长需求,水分供应量不足,生长土壤干旱明显,气温过高引发莴笋呼吸消耗大量养分,食用的茎叶部分营养成分分配率过低,浇水量过大等。
二、莴笋高产栽培技术
1、积极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莴笋栽培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虫害包括红蜘蛛、莴笋冬夜蛾、白粉虱、蚜虫等,不同的虫害需要使用不同的防治方法。红蜘蛛可采用灭扫利或双甲眯防治,莴笋冬夜蛾使用敌杀死、敌百虫防治,白粉虱和蚜虫使用虱蚜净防治。
专栏种植业增产增收实用技术秘籍作者:农艺天地697139.9币57人已购查看莴笋主要病害包括黑斑病、菌核病、霜霉病等。黑斑病主要采用扑海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或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40%)进行防治,也可以使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进行喷雾防治。莴笋在定植完成后1个月至50天可以收获,种植人员收获的最佳时机为莴笋最高叶片的叶尖与主茎顶端位置相平时,此阶段茎部品种脆嫩,肉质充分膨大。在收获期间需要将顶端位置的生长点摘除,避免产生老化空腔的问题。收获的间隔时间需要妥善控制,避免过长,亩产控制在3000kg,一旦莴笋茎部存在裂口,需要提前上市进行销售。
2、合理播种
在选择莴笋品种时,需要综合考虑裂口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绿叶莴笋裂口发生率低,紫叶莴笋产量高,易发裂口,含水量较大。春季莴笋需要选择适应性较强、抽薹时间晚、耐寒的品种,可选择耐寒二白皮、耐寒白叶、特耐寒二青皮等。播种时间应当尽量提早完成,使叶簇和根系能够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吸收充足的干物质,迅速完成生长。通常选择在12月底进行育苗,2月底分苗,定植时间为3月下旬,采收时间为6月上旬。在选择种植苗床期间应当保证地块排水性能较高,干燥且地势高。配置营养种植土壤,可施复合肥0.5kg,也可施腐熟有机肥。在播种床中平铺营养土,每平方米使用100kg,平整后覆盖薄膜。播种开始前需要妥善处理种子,晾晒后使用清水浸泡,洗净沥干后播种。播种过程主要采用撒播的方式,每15平方米的苗床使用50g种子。播种完成后需要加强温度控制,保证土壤湿润,控制浇水量。
3、田间管理
莴笋根系位置浅,吸收营养成分能力不足,为此应当增加优质肥料的使用量,底肥可选用硫酸钾或磷酸二铵等,苗床浇水后起苗,幼苗的叶片超过5片可进行定植,密度不得超过每亩4000株。莴笋在生长前期需要水分量较小,叶片生长优势明显,为此应当加强耕作,控制浇水量。茎部生长一定阶段,逐渐肥大后需要增加浇水和施肥量。田间管理重点加强除草和松土,控制浇水量在适度的水平,保证土壤湿润即可。
三、结束语
莴笋栽培涉及诸多环节,为提高产量,需要种植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合理选择莴笋品种,加强对施肥和浇水的控制,保证土壤整体温度符合莴笋生长需求,同时针对各类病虫害加强防治,预防裂口和窜等问题,通过综合性管理和高质量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降低种植成本,保证食品安全,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促进莴笋栽培水平的全面提高。
资料来源: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