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花椒几月采摘
新天水讯据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消息 又是一年椒飘香,盛夏七月采摘忙。行走在张家川县马关镇新义梁,映入眼帘的确是另一番景象:花椒园里,一片片披绿挂红的花椒树映红了山峁沟梁,微风拂来,浓郁的椒香扑鼻而来,喜上眉梢的椒农们正忙着剪枝摘椒。尽管烈日炎炎,但丝毫也挡不住她们采摘的喜悦之情。
“今年的花椒长势好,颗粒饱满,色泽红润,麻味浓厚,产量高,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龙耀珠,这位闻名于张家川县内外的种椒能手,龙投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望着沟沟梁梁上成片种植的花椒树,幸福的笑着说到。“以前,这里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又缺水,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低,但经过多次考察试种发现,在这种高海拔,半干旱,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种植的花椒却出奇地好,品质叫响市场。四年前,我们合作社栽下的1000多亩花椒树长势良好,今年,已有360多亩进入挂果期,每亩产值预计6000到8000元。”
记者与龙耀珠聊天得知,他们的合作社位于马关镇庙湾村,于2017年4月26正式注册成立。2019年成功注册“马关阿阳红”花椒品牌商标,同时建成花椒烘干、筛选和包装车间,引进花椒烘干和花椒筛选机械,并完成销售包装设计,产品销往天津、四川等地,产品质量高,市场信誉好,深受消费者好评。
据了解,该合作社主要是集花椒种植、加工销售、育苗及技术指导于一体的合作社。合作社聘请县果树站高级农艺师为常年技术顾问。现有入社贫困户328户,另外有28人常年在基地务工。每年花椒的管护和采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一年要聘请近30名固定村民来管护,采收季节,每天有几十位村民来工作,花椒产业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务工收入。
发展花椒产业,不仅让龙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发展,更让村民得到实惠。在合作社的花椒基地中,每天都有五六十名村民早出晚归,到花椒基地打工,成了不出村就能挣钱的产业工人。
“往常的七月份属于我们这里的农闲时节,我们这些农村妇女只能闲在家里,自从发展起了花椒产业,合作社根据农忙时节调整管护期,让村民农闲时节忙起来。”马关镇石川村村民张娟娟自龙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就一直在花椒园里忙碌,真正实现农闲时节不再是闲农。她告诉记者:“我一年大概在合作社能干230多天,一天工资100元左右,一年能挣2万多元,关键还能照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自己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据马关镇党委书记马永平介绍,目前花椒市场需求量大、销路好。每到花椒采摘的季节,可观的采摘价格吸引大量周边村庄的妇女前来采摘,带动了周边劳务输出、提高了贫困户收益。今后,合作社将加强生产基地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争取产品质量认证,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相关技术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科技兴农,产业致富,生态文明”助力脱贫攻坚的发展目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延伸全镇花椒产业链条,增加花椒产值,真正使花椒产业成为助推马关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花椒树枝条横生,针刺尖利,为了保证花椒采摘的质量,千百年来,采摘花椒只能全靠人力,至今无法用任何机械取代,这是延续已久的劳作方式。“摘椒看似简单,其实也有技术含量,采摘时,一般用手直接摘,或者用特殊的剪刀剪。但是因为花椒树有刺,所以采摘的进度很慢。摘椒时,要特别小心,不能弄破椒果表面的油胞。并且尽量做到在椒园一次性采摘到不带枝、刺、叶的净花椒,省去在室内再整理的工序,以减少对椒果的碰撞摩擦。盛装椒果的容器内不要装得过多,更不能为了多装而用手将椒果压紧,以免碰破油胞。”正在花椒园指导采椒工作的张家川县农村农业局果树站高级农艺师马元元告诉记者:“弄破油胞的花椒会变得颜色暗淡,品质低劣甚至是发霉变黑,这样的椒,肯定买不上好价钱。”马元元的一番话,让我们深深感到: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并不简单,只有深入了解才会体会到农民们为了生计头顶烈日的艰辛,但比艰辛更难得的是那份劳动的快乐。
龙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小花椒上做“大文章 ”,不仅将花椒做成了脱贫致富的“钱串串”,还带动马关、梁山、大阳、龙山等乡镇10多个村的花椒产业规模化发展。据张家川县农村农业局果树站站长王耀锋介绍,近年来,张家川县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条主线,发挥区位优势和地理特点,在农业产业扶贫政策和省级林果项目的扶持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政策上引导、资金上扶持、技术上指导等多举措发展花椒产业,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种植花椒12000亩,今年挂果3000多亩,涉及到贫困户的花椒面积接近5000亩左右, 带动贫困户200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