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矮化密植(茶树矮化密植适用场景有哪些地方)
随着人们对茶叶需求的增加,近年来,在茶园面积上,每年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茶园成为了农民的“聚宝盆”,成为山区得“绿色银行”。很多农民由传统农业向绿色、经济、生态农业转发,进行茶园茶树栽培,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可谓两全其美。在科学种植茶树,建立高效生态茶园上,很多农民还存在技术上的难题和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茶树生长的规律和习性上把握不够,在茶园怎样实现“提质增效”上认识不清。
如何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种植茶树,实现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法很重要。在茶树栽培上,实现合理密植矮化,效果明显,能有效增加茶园收入,提高茶叶产量,值得研究和尝试。
一、矮化密植,提升茶园整体“品质”。在茶树的栽培上,需要掌握种植和栽培技巧,要掌握好茶园茶树的自然生活习性,从而才能实现茶园的有效科学管理。在茶树的栽培上,要实现采茶时间快,矮化密植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矮化密植茶园由于在初期就能取得较多的叶面积,因而能有效地减少漏光损失,能较充分地截取阳光,这样有利于进行有效合理的光合作用,促进茶园茶叶的生长,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
茶树矮化密植矮化密植栽培法,就是将树冠控制在70厘米左右,并将常规的单条植改为多条植,每亩的苗数为常规茶园的3倍左右,从而可以实现早投产、高产的效果。
茶树矮化后树体内运输线缩短,养分周转快,个体生育良好,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群体优势,密植有利于茶园的有效管理,同时,利于茶树的生长,特别是密植加大后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保水、保土、保肥力较强,杂草少,落叶多,肥力较高,效果十分明显。
二、根基夯实,对密植做好系统“量化”。种茶树,功在当地,利在千秋。茶树是一年种、多年受益的常绿植物,有效生产周期可持续四五十年之久。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只要改善和满足它对外界条件的需要。茶树矮化密植种前,需要做的工作是进行土壤的开垦和挖掘,而且还要进行土壤深翻,分层施入基肥,这样可以增强土壤的肥沃程度,利于茶树的防病,对茶园的整体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开垦上,深翻60厘米以上,亩施基肥量,增加农家肥2000公斤。良好的基肥根基为茶园健康茁壮生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选择茶树品种至关重要,在合理密植上,更加讲究,选用顶端优势较强的,而且是直立型耐密品种,如福鼎大白茶等。在密植上,就要把握密植的具体程度,确保茶叶的密植度,更利于茶园的效益提升,提高种植密度,大行距1.5米,小行距0.3米,每亩茶株达1.5万。通过合理而且密植,以达到单位面积茶园,茶叶面积的提高,促进茶园的有序、科学、持续发展。
三、强化茶园管理,做好茶园定期“修剪”。海拔愈高,气压与气温愈低。山区云雾弥漫,接受日光辐射和光线的质量与平地不同,常常是漫射光及短波紫外光较为丰富,加上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光合作用积累物质在晚间被呼吸作用的消耗较少,因此高山茶的品质是芽叶肥壮、滋味鲜爽、香气浓郁、经久耐泡。掌握茶树的生活习性和成长周期,才能更好的实现科学种茶。在合理矮化管理培养上,茶园的修建至关重要,主要方法是做到低位修剪,在修建上确保矮化程度。
在采摘茶园中,要实现采养结合,根据不同周期年度对茶园管理的需求,来做到采摘和养树的有序结合。第一次定型剪高度为离地20厘米,第二次定剪高度在第一次定剪高度上再提高15厘米。经二次定剪后,每年只需轻修剪即可。第一次定剪后,长至40厘米以上的进行采摘。
农民在采和养的关系上,一定要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弄清楚,养是为了更好的进行采摘,采摘需要有养作为基础,只有在养到合适的时候,才能进行充分的茶园采摘。所以采养要科学合理的结合,在前期,主要是养为主,茶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达到采摘的标准,就可以实现大面积的采摘。
四、解密茶树生长“密码”,“合理科学”实现密植矮化。茶树适宜在丘陵和山地生长,所以选择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坡度在25度以下。山坡方向一般以南向或东南向为宜,西北向坡地或深谷凹地,冷空气容易沉积而遭受冻害,不适宜栽培茶树。选择园地发展新茶园,主要从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考察是否适宜,在掌握这三点的基础上,来做好合理密植,掌握好茶树生长规律。从实际操作上讲,茶树喜温、喜酸、喜漫射光,忌钙、忌灾害、忌强光。结合茶树种植的基础理论知识,茶农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茶树的生态适宜性指标,从而选择好茶园种植地块和搞好茶园管理。
茶树矮化密植,这种科学栽培茶园的方法,可以实现为茶园“提质增效”。经过密植矮化后,茶树具备了更多的优势,摒弃了更多的劣势,茶树的叶面积得以不断扩大,在取得阳光上有更多的优势,光合作用得以保障,密植的茶园,茶树根系发达,互相交错,可以实现保土、保肥的效果。合理的矮化,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发更快,茶叶叶面可以更好的满足采摘的需要,就能有效促进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早成园、早高产和早见效的目的,提高茶园的采摘数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为农户的脱贫增收提供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