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果树种植70年代水稻亩产量(水稻亩产量)

70年代水稻亩产量(水稻亩产量)

农业百科网 发布时间:2024-07-20 05:00:01分类:果树种植

在悟空打上面,有人问,大部分农民现在都不种田了,为什么国家粮食还那么充足?上面有很多朋友都进行了回答,也回答得很精彩。

有的人说,国家粮食连年丰收,农民家家有存粮,但是我认为假如没有杂交水稻,假如农业科技不发达,可能我们的粮食肯定不够吃。

我们国家的主要粮食有大米,小麦,玉米,这些粮食作物在解放初期,亩产量并不理想,得益于我们现在的农业科技,粮食亩产量直线上升,比如1949年水稻平均亩产量250斤,2019年上升到950斤。

70年时间平均亩产增加700斤,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1、水稻由高杆变成矮秆

在建国之初,我们种植的水稻和现在的水稻有很大的区别,那时种植的水稻基本上是高杆,植株在1.3米左右。

这种高杆稻,产量很低,不抗病虫害,而且很容易产生扶倒,在水稻要成熟的时候,如果下上几天雨,再刮一阵大风,基本上就没什么收成。

高杆道的亩产量在200~300斤左右,碾压成大米也就在100多斤,每人一亩田算,人均每天的大米量只有0.5斤左右。

大约在60年代,全国各地开始普遍推广种植矮杆水稻,这种水稻产量高,平均亩产500斤,大大缓解了粮食的压力,但总的来说大米的供应量还是不足。

2、水稻由低产到高产

在80年代,部分地区开始推行杂交水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种植的水稻,这种水稻亩产可以达到800斤。

由于全国各地的水稻种植条件不一样,水稻种植受气候,温度,海拔等因素所影响,所以每个地方栽培的杂交水稻品种不太一样。

到了90年代,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种植上了杂交水稻,水稻亩产量由解放初期的250斤上升到现在的950多斤。

3、水稻由低品质向高品质转变。

70年代水稻亩产量

根据统计,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大米产量虽然直线上升,但是高品质的大米,占有量始终不足。

尤其粮食安全逐渐被很多人所关注,比如以前发生的“镉大米”事件。我们现在担心的不是吃不饱的问题,而是关注怎么吃得好,吃得健康。

而近几年我们很多一些有意识的农民,开始向种植有机大米转变,不使用农药,不使用化肥,改建高标准农田,种植出了健康的有机大米。

当然,水稻产量的增加,我们都需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他用几十年的辛勤汗水,和对农业科技的执着,换来了今天我们十几亿中国人能吃饱肚子。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我是@乡野耕种稻花香 ,一位80后农民。专注分享农业科技,农产品行情,说说农村的那些事,喜欢的请关注,点赞,转发,评论,谢谢。

烟台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