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见喜梨种植技术
该文为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北京综合试验站刘军研究员发表在技术简报上的文章,转载请注明。
‘佛见喜’是起源于燕山山脉地区的古老地方品种,原产于北京市平谷区和河北省兴隆县一带,属白梨系品种。最早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种至辽宁省兴城市,近年来在北京市平谷、顺义、房山等区县和河北省兴隆、遵化等地推广,表现优良,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浙江、贵州等省也先后引种试栽。目前,‘佛见喜’在全国种植面积不超过70hm2,结果面积不过30hm2。由于质优量少,梨果供不应求,产地批发价格在16元/kg以上。2016年,“茅山后佛见喜梨”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佛见喜’作为珍稀的红色优质耐贮极晚熟梨品种,在我国北方梨产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主要性状
1、植物学特征
树干深灰色。一年生枝红褐色,茸毛密,平均枝条长度42.0cm,枝条节间平均长3.0cm,粗0.8cm。多年生枝灰色。叶片卵圆形,长8.0cm,宽6.1cm,叶尖急尖,叶基圆形或截形。花蕾白色,边缘浅粉红色,每花序6-7朵花,平均6.6朵。雄蕊19-24枚,平均21.1枚。花冠直径4.6cm。2、果实经济性状平均单果重298.3g,纵径6.9cm,横径8.1cm,扁圆形,果面较光滑,果顶有五条浅棱沟。套袋栽培果皮绿黄色,阳面着鲜艳红晕。果点小而密,棕红色。果柄中等长,长3.5cm,粗3.9mm,基部肉质化。柄洼深度中等,萼洼深,中阔,萼片脱落。果心小,3-5心室。果皮厚度中等,果肉白色,肉质较细、脆,汁液多,味甜,微香。果肉去皮硬度6.7kg/cm2。含可溶性固形物15.0%,可滴定酸0.31%,维生素C5.0mg/100g,品质上等。果肉抗氧化,果实切开后,室内放置一天剖面不变色。耐贮运,常温下可贮藏30d以上,在冷库可贮藏至第二年六月。
图1 ‘佛见喜’ 果实
3、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中等,树姿半开张,萌芽力强,成枝力中等。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自然授粉条件下花序坐果率100%,每花序平均坐果1.6个,连续结果能力中等。一般定植后第三年见果,第四年产量750kg/亩,第五年达2000kg/亩。
图2 ‘佛见喜’幼树丰产状
4、物候期
2020年在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花芽3月中旬萌动,4月6日盛花,10月9日果实成熟,10月下旬落叶,果实发育期186d,营养生长期223d。
5、抗逆性和适应性
‘佛见喜’适应性强,对地势、土质和气候条件要求较低。抗寒,耐旱,较抗黑星病。叶片易感染褐斑病,易遭受食心虫、椿象和桔小实蝇的危害。
二、栽培技术要点
1、建园
‘佛见喜’适合密植,株行距以1×4m为宜。可选用‘黄冠’、‘红香酥’、‘鸭梨’、‘雪花梨’等品种为授粉树。授粉树应占总苗木数量的1/5-1/6。为防止鸟害并预防雹灾,应在大量结果之前铺设防鸟网。
2、整形
修剪宜采用圆柱形。树高控制在3m以内,以便于防鸟网的铺设及各项管理作业并保证果实品质。通过刻芽等方法,用三年时间在中心干上培养22-28个结果枝组,枝组的枝轴与中心干夹角以70°-80°为宜,开张枝条角度可采用竹夹坠梢的方法,在新梢长至20cm时进行。宜通过早结果、合理负载以及带帽修剪等方法培控制树高和冠幅。
图3 竹夹坠梢开张枝条角度
3、土壤管理
定植第1-3年,以每株折合施纯氮45g为基础(有机肥加化肥),氮、磷、钾比例为1:1:0.8,每年比上一年的施肥量加倍。大量结果后,按每生产100kg梨果,施纯氮0.5-0.6kg,按氮、磷、钾比例1:0.5:1施肥,同时注意适量补充钙、镁、铁、硼、锰等中微量元素,并提倡梨园生草。
4、花果管理
‘佛见喜’为大型果,应严格疏花疏果,果间距控制在20cm以上,产量控制在3000kg/亩以内。为促进果实着色,以套袋栽培为宜,可选用外褐内黑、内衬为红色蜡纸的双层袋。盛花后50-60d(北京地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套袋,盛花后80d(北京地区6月下旬)完成套袋。果实采收前10-15d解袋,以便果实充分着色。同时,适宜的梨园湿度对着色也起到促进作用,并可减少日灼等现象的发生。解袋后要注意对桔小实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