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的技术体系(数字农业是什么意思)
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基建全面发力,数字经济全面布局。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响应党中央建设数字中国、数字乡村的号召,数字农业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创新动力,推动我国进入新一轮的农业科技革命。
1.数字农业起源、内涵及优势
1.1数字农业起源
数字农业(Digital Agriculture)源于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应用。数字农业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于1997年正式提出;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 年提出“数字地球” 概念时,再次将“数字农业”定义为数字地球与智能农机技术相结合产生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
数字农业是一个集合概念,主要包括:
图1 数字农业的四个方面
1.2数字农业内涵
数字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数字农业更加聚焦农业生产环节,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水分、气象等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广义的数字农业指农业各类产业(包括种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加工业、休闲农业等)、各种过程(生物过程、环境过程、经济过程等)全面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并在农业的各个相关领域(生产、科研、教育、行政、存储、流通、服务等)全面实现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广义的数字农业能够体现当前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的系统要求,涵盖农业决策制定、种植养殖、市场销售、社会化服务和综合管理保障等多个环节。
1.3数字农业优势
数字农业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决策因素由“人”转变为“数据”,通过数字化设备,如土壤水分、肥力监控、环境监控、无人机等获取大量实时数据,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以“数据”为核心帮助生产者进行生产决策和生产实施,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合理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在区域层面上数据化分析各地的农业特色、生产基础条件、战略区位等,进行精确的区域农业发展功能布局,突出地方特色。有利于依托龙头企业发挥联动带动作用,进行统一标准化生产,形成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呈现从地区、农场到生产工艺的多层级专业化、精细化生产。②有利于完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通过精准的农产品供销市场分析,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储备与供应分析,以及农产品收获后的储藏、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明确分工和高效协作,大幅提升农业产业链运营效率,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降低信息不对称与资源浪费等问题,增加农业经济效益。③有利于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设数字乡村。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指引下,数字农业将推进农业科研院校和企业进行双向对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一批数字农业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联合攻关,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设备并紧密结合推广应用。同时,不断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农村公共服务,把握城乡关系变化,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2.数字农业实践应用
2.1.数字农业决策指导
2.1.1 决策指导体系构建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进行协同办公,应用智能计算分析,从海量数据中归纳数字模型,将数据作为决策的基础,根据相关专家对形势的研判,对农业生产销售进行实时有效的指导,帮助政府部门、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及个体农户做出正确的决策。
图2 数字农业决策体系
2.1.2 决策指导体系相关平台
三农舆情监测管理平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大数据可视化发布平台;区域农业大数据指数发布系统;农畜产品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监测预警与竞品分析平台;跨区域农业大数据采集、共享系统;涉农网络数据智能采集与研判系统;农业关键领域数据模型与分析挖掘系统;气象、水利、自然灾害等舆情监测预警平台;农业重大疫情预警与应急防控平台等。
2.2数字农业种养环节
2.2.1种养体系构建
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通讯、视频传输等技术,将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与农作物栽培管理、畜禽饲养、施肥、植保、检疫及农民教育培训相结合,提升农业生产环节智能化程度,减少劳动力和生产投入(如农药、化肥、饲料等),改善生态环境,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图3 数字农业种养体系
2.2.2种养体系相关平台
种植业方面:农作物远程视频诊断系统;经济作物科技及生产检测管理系统;农作物生产实用技术与操作规程管理系统;农业病虫害智能诊断及预警系统;种粮大户田间定点调查系统。养殖业方面:畜禽疫病智能诊断及预警系统;农牧企业生产资料管理系统;畜禽远程诊断服务平台及兽医手机客户端;奶牛、种羊、种猪、种牛等综合管理平台;畜禽养殖环境监测系统;动物防疫管理系统。此外还包括综合性的农业园区农业生产管理系统等。
2.3数字农业市场销售
2.3.1市场销售体系构建
通过互联网直播、移动互联网远程监控、VR实景体验等,构建可视化、可追溯的农产品、畜产品等乡村特色产品电商销售体系,加大本地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拓展销售渠道,培养多元化客户群体,为农产品进城和农资下乡提供便捷服务,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图4 数字农业销售体系
2.3.2市场销售体系相关平台
市场供求讯息与订单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林牧渔电子商务与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当地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等直播农业平台;冷链物流全程监控平台;土地众筹管理平台等。
2.4数字农业服务支撑
2.4.1服务支撑体系构建
以12316三农服务呼叫中心和农技信息服务中心为基础,以乡村益农信息社和创业者抱团发展的创客体系为纽带,结合专家远程诊疗、精准扶贫、统治统防等为农民提供全方面的服务,拓展休闲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在了解农民需求,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农业高质量提升、全产业链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图5 数字农业服务体系
2.4.2服务支撑体系相关平台
12316农业综合服务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公共服务系统;省市县三级联动系统;乡镇农机推广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三农资讯服务手机客户端;农产品市场价格行情数据智能采集研判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及气象手机客户端;精准扶贫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管理系统;畜禽分布定位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调度指挥系统;草业、林业开发与生态建设专家系统;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等。
2.5数字农业管理保障
2.5.1管理保障体系构建
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移动互联、分析预警等技术手段,建设用地等级、种质资源、投入品监管、安全生产、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执法等管理系统,实现政府部门对农业的及时有效监管,确保数字农业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行,维护市场秩序,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农民长远利益。
图6 数字农业管理体系
2.5.2管理保障体系相关平台
农用地分等定级管理系统;农作物、林木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档案管理系统;农业投入品备案与经销商监管系统;农药质量安全追溯与服务监管系统;农业建设项目申报管理系统;绿色农业企业及农产品管理系统;农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农业执法综合管理系统及手机客户端。
作者:高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