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的养殖方法(菌怎么养殖)
1. 菌怎么养殖
培养
红茶菌是由红茶(或用绿茶、乌龙茶、苦丁茶、花茶等)、白糖(或冰糖、蜂蜜)和水酿制而成。其培养方法如下:
(1) 母液的培养:先在开水中加入红茶、白糖(冰糖)少许,调成稀的红茶糖水,再略煮灭菌后,即盛入消过毒的玻璃杯中,冷却至35℃时,再加入一块如手指头大的红茶菌种,用洁净纱布封住杯口,三、四天后,杯底生出绿色纤毛,液面长出海蜇皮似的菌膜,再过几天,茶液变酸,味如杨梅汤,就制成了母液。
(2) 饮液的培养:在消毒过的大口瓶里,加进煮开的红茶糖水,冷却后,把母液加入,过一个星期左右,即发酵成酸甜茶液,即可饮用。茶液饮完,留下的菌母亦可继续如上法培养饮液,循环不绝。培养红茶菌的原料比例是红茶:糖:水=0.2:5:200。
(3) 菌种的培养:菌种的培养是在培养母液基础上进行。母液中生成的菌团有多层,下层较嫩而鲜,宜作菌种。良好的菌母会浮在液面,呈乳白色半透明胶质菌团,培养液气味为酸甜。如果菌团上呈红绿色即表示已受污染,培养液不能饮用。
红茶菌培养注意事项
一、作好消毒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消毒,培养红茶菌的容器必须要做好消毒。方法1、在开水中煮沸10分钟;方法2、用消毒水进行消毒。(如培养中发现表面长有其它菌可以用酒精在表面喷洒一日二次)
二、菌种的选择。要选择原生俄罗斯的优良菌种,其品质好,易成活。选择菌种厚,菌膜面积大的,其菌种菌力强,不易酶变(上面不长白毛)。
大号菌种菌力强,做菌液快,而且质量高。一次做菌液做的多。采用传统方法及透气性高的坛子培养,可保持红茶菌原有的很多优秀品质。
选用小号菌种一次只能做一小杯10天一个周期(除去蒸发只剩下一半)。
选用大号优良菌种(直径17-20厘米的)菌种可以做(直径17-20厘米的)一大坛。
如用小号菌种做一大坛,菌种带不动会死的。
三、原料的选择。最好用一些没有处理过的天然茶叶,糖最好选用葡萄糖,成活率极高,培养速度快。不要使用蜂蜜,现在的蜂蜜不纯,杂质多。
四、糖,茶,水的投放量。糖、茶、水的重要比例是5:0.1—0.4:100(五比零点一至零点四比一百)。茶要少放有一点点着色就可以了,茶多限止菌的生长,茶浓菌会死。糖有一点甜味就可以,水第一次做要少放,一张最大的17厘米的可放二斤水,其它菌种放水3两,水放多了菌带不动,第二次有经验可以加倍。
五、通风。 一定要做好通风不让其它杂菌成活,通风是很主要的,因为通风可以有效的减少其它杂菌在培养器具中的浓度使其它菌不能寄生在红茶菌菌膜上。
六、购菌种时请注意其单位。因为红茶菌菌种有80%是水,所以不要以重量来选购菌种,因为菌种到家时都是水,看起来多少克好像很多的样子,其实购的都是水。选些直径大的,品质好的,厚度好的,来源血统好的,如前出来的坛养的俄罗斯菌种就是非常好的。(选自★我爱红茶菌网★)第一次做,放入三斤水,煮茶叶,茶要少放有一点色就可以,糖放的有甜味就可以了. 糖、茶、水的比例是5:0.1-0.4:100。(五比零点一至零点四比一百)
2. 菌怎么种植
买回菌包之后,需要在菌包上划出两道口子,划口位置可随意选择,比如菌包侧面,或者菌包两头,划完口之后,需要准备一个湿润毛巾,将其包裹在菌包上,但是一定不要覆盖划口,否则会影响灵芝长出,而且在未长出灵芝之前,一定不要对着划口喷水。
包裹完湿毛巾之后,可将其放在一个容器中,因为灵芝盆栽比较喜湿,所以最好找个塑料套在容器上,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湿作用,同时还要将其放在一个有些散射光照位置养护,要持续保持毛巾湿润,基本在1-2周左右就能长出小灵芝,待灵芝长到2-3公分之后,就要用喷壶对其喷水。
喷水时一定要将喷壶调整成雾化最好的状态,每天喷施3-5次,每次喷湿即可,可遵循少水多次喷施即可,基本上在1个月之后,灵芝就能长成熟,成熟之后的灵芝,可将其摘下,食用或者做成盆景都行,而剩下的菌包不要扔,重新在菌包上划口,然后还能长出2-3茬灵芝。
3. 怎样养殖菌菇
菌类按营养类型可分为腐生型、寄生型、共生型等。
腐生型食用菌——生长在没有生命的有机质上:如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等,这类蘑菇基本一年四季的市场上都能买得到,而且平价、可人工养殖。了解他们不同的特点,可以制作出不普通的美味。
共生型菌菇——和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如牛肝菌、鸡油菌等,有的来自我国的“菌菇圣地”云南,有的需要稍作处理,是需要有一定经验或烹饪技巧才能激发他们真正风味的蘑菇。
寄生型菌菇——侵入活的寄主体内生长:如冬虫夏草。这类蘑菇季节性强,而且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是需要用心烹制才不会浪费的珍贵美味。
4. 菌种怎么养
1、准备培养料配方:将稻草、菜饼、尿素、菇乐素、过磷酸钙、石灰采用二次发酵法,在室外堆制15天左右,其间翻堆3至4次后将其移进室内,加温至65摄氏度左右保持6小时后降温至52摄氏度保持3天,进行后发酵;
2、播种及发菌期管理:采用二次撒播法。即先把菌种量的三分之二撒于料面,将菌种翻入料内,再把余下的三分之一菌种撒在料层表面,用木板拍平。播种量为每平方米用麦粒种2瓶或棉壳种3瓶。播种后以紧窗发菌为主,温度高时适当通风;
3、覆土:当菌丝基本长到料层底部时进行覆土,覆土材料用细泥、砻糠灰或河泥、砻糠灰,砻糠灰与泥土的比例为二十比一,覆土厚度3至4厘米,每平方米喷清水2、25公斤,土层缝隙里有菌丝冒出时补土;
4、出菇管理:覆土后15天后菌丝开始扭结成原基时进行通风、喷水,使床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达到百分之85至百分之九十,十天后等待收获即可。
5. 菌类养殖技术视频
首先你的房子要能够有通风换气的条件。
然后可以根据你当地的市场需求。栽培金针菇,平菇,鸡腿菇,茶树菇等菇类品种。技术方面你可以登录江苏食用菌网。哪里有有关的栽培技术资料和视频。可以参考一下。6. 菌怎么养殖方法
回答1、培养菌丝:先把麸皮、石膏、白糖、木屑等物质做成培养基,灭菌后再混入菌种并用塑料袋装好。2、栽培地点:选择地势开阔且靠近水源的地方,用偏酸性的土壤作为基土并加入白蚁。3、栽培时间:在9-10月栽培。4、栽培方法以及日常管理:把成熟的菌丝移栽至大棚中并定期喷水,同时把温度控制在20-30℃左右。
一、乌枞菌人工种植技术
1、培养菌丝
(1)在种植乌枞菌之前,需要先培养菌丝,首先准备麸皮、石膏、白糖、木屑等物质,并将它们配制成培养基。
(2)接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随后把菌种混合在培养基中并用塑料袋装好,以此来培养菌丝。
2、栽培地点
(1)宜在地势开阔、靠近水源的地方栽培乌枞菌,使用肥沃疏松的土壤(偏酸性土壤)作为基土。
(2)在土壤中需要加入白蚁,而且还要在周围挖好排水沟,方便在雨季的时候及时排出雨水。
3、栽培时间
(1)一般可以在秋季的9-10月栽培乌枞菌,因为此时的温度一般在20℃左右,利于乌枞菌的生长。
(2)不宜在春末夏初的时候栽培乌枞菌,因为此时的温度比较高,会对乌枞菌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4、栽培方法以及日常管理
(1)当菌丝成熟之后就可以移栽至大棚中,把大棚的温度控制20-30℃左右。
(2)在栽培乌枞菌的时候可以定期喷洒一些干净的清水,保证湿度。
(3)同时还要为白蚁提供青草、水果等食物,促使乌枞菌能够更好的生长。
二、乌枞菌几月份有野生的可以采
1、采集时间
一般在10月左右就可以进山采集乌枞菌,乌枞菌属于枞菌的一种,颜色为淡棕色,与普通的枞菌相比乌枞菌更难找,但是味道却比普通的枞菌更好一些。
2、采集之后如何食用
(1)通常将乌枞菌清理干净之后,就可以和腊肉一起炒,香味十足。
(2)也可以用乌枞菌来炒五花肉,可以去掉五花肉油腻的口感,使其变得更好吃。
7. 菌类怎么养殖
林下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以为例。 1 菌棒的运输和摆放 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 ℃以下,高于35 ℃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 ℃超过2 h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 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 ℃ ~ 26 ℃,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 养菌转色 2.1 管理。经过15 ~ 20 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 ℃ ~ 22 ℃;12 ℃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 ℃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 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扎眼后5 ~ 7 d,浇水闷棚2 ~ 3 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2.2 注意问题 2.2.1 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 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 2.2.3 浇水闷棚的2 ~ 3 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 2.2.4 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 3 脱袋排场 3.1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间距10 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 3.2 注意事项 3.2.1 转色必须完全,否则不应急于脱袋。 3.2.2 菌棒码放距离不应少于10 cm,否则出菇后由于空间较小,易造成香菇互相挤压,影响产量和品质。 3.2.3 脱袋后,湿度以85% ~ 90%为最好,温度为21 ℃ ~ 35 ℃,适温为21 ℃ ~ 23 ℃,昼夜温差最好在10 ℃左右。 3.2.4 脱袋时可用木棒适当拍打震动加强刺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加快出菇。 3.2.5 一般第1潮菇不需注水即可出菇,特殊情况如菌棒失水过多,则必须注水方可出菇。 4 出菇前期管理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外来震动),菌丝开始相互交织,扭结成盘状组织,并不断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不规则的菌丝露出,继而变成浅褐色,从裂口逐渐隆起,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从爆裂处直接形成小菇蕾。
此时应注意水分和通气管理,如遇上高温或过于干燥的环境,会致使菇蕾枯萎死亡,此期湿度应控制在85% ~ 90%,温度22 ℃ ~ 28 ℃,此条件下,菇蕾长成成品菇只需3 ~ 4 d,反之则需1周或更长时间。温度在22 ℃ ~ 25 ℃,光线适中,则菌肉厚、菇柄短、色深、质量好,为所谓厚菇;当温度在4 ℃ ~ 8 ℃,湿度50% ~ 60%时,菇顶出现龟壳状裂痕,此菇质量最佳,为所谓花菇。 5 出菇期管理 菌丝分化成小菇蕾后即进入出菇阶段。湿度控制在85% ~ 90%,温度以不高于30 ℃为好,此间早、中、晚各喷水1次;早晚喷水增加湿度,中午喷水降低温度。正常天气情况下,促进出菇,白天基本覆盖,晚上小对流通风,人工制造较大的温湿度差,以利于菇蕾形成长出。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风1次,以利于菌丝呼吸,夜间温度不低于18 ℃则通对流风。 6 采菇 当香菇菌盖直径6 ~ 8 cm,成伞形,菌盖未展平,盖下菌膜开裂为适宜采收期,早则产量低,晚则开伞质量差。菌棒出厂时,一般2 kg左右,每出一潮菇,重量减少1/3 ~ 1/2。所以每潮菇采收完后,需养菌丝15 ~ 20 d,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然后利用注射针进行补水,全生育期补水4 ~ 6次,多的可达8次,第1次注水使菌棒恢复到2 kg,不超过4 kg,以后每注水一次重量均较前一次轻一些。 7 注水管理 夏季第1批注水第3 d开始出菇,第6 d即可采收,采收期3 ~ 5 d,所以第2批注水应较第1批晚注水3 d,即第1批注水3 d后开始注第2批,依此类推,直到全部注完,等最后一批注完后,使第1批注水的正好采收后已养菌20 d左右,随即可进行第2潮菇的生产。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出菇变得缓慢,分批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间隔期,达到均衡上市连续采收。所注水应为无污染的地下水,且水温越低对菌丝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