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低密度养殖方法(低密度养蟹的理由)
1. 低密度养蟹的理由
30厘米。
养螃蟹的水位不宜过深,水深最好刚没入螃蟹的背部,约30厘米。 最好用沙石搭建一个高出水面的平台,可以为螃蟹提供一个两栖环境。 如果在室外分批饲养螃蟹,后期需要逐渐将水位提高到1.5米左右。如果不能长时间保持浅水,水面温度过高,螃蟹就不会脱壳。如果水位太深,会造成太大的压力,螃蟹也不会脱壳。养蟹的密度也不宜过高,既要保证大闸蟹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要避免水中溶解氧不足,导致大闸蟹发生缺氧反应。
2. 高密度养蟹
第一个就是生理性死亡,在一些河蟹的性腺成熟之后,和谐就需要进入海江交界处的咸淡水区域进行生殖洄游,如果在河蟹性腺成熟之后,还继续的在淡水中暂养从而就会导致河蟹体内渗透压过高,从而就会导致死亡的现象发生。
第二个就是河蟹的质量太差,因为暂养的河蟹规格都是不一样的,并且如果暂养的密度非常的高或者是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河蟹互相残杀的现象发生,而一些规格比较小的河蟹死亡率就会大大的提高,如果我们在暂养的蟹群当中有一些已经得病的螃或者是肢体不全,容易造成疾病传染,会导致暂养蟹因为发病而大批量的死亡,并且有一些养殖户收购河蟹之后再进行暂养,由于河蟹离水的时间是比较长了,而且因为长时间呼吸作用用而使鳃腔与鳃丝受到严重的损失,然后就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河蟹就会大批量的死亡。
第三个就是暂养的环节太多,有一些散养户在捕捉河蟹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用一些封闭型的网箱来进行暂养,然后再转入土池中进行养殖,由于网箱孔目是河蟹攀爬的附着物体,如果养殖的密度非常的高,容易折断河蟹附肢,并且还有一些河蟹,因为河蟹丧失了保护能力最终就会导致河蟹发生死亡的现象。
第四个就是生态水平太差劲,有一些暂养户仅仅只也缝逃跑为重点,却忽略了对河蟹生长环境的一些要求,如果在养池的面积太小或者是水草覆盖率非常的低,所以就没有办法为河蟹提供隐蔽的人工巢穴,然后和谐就没有办法完成最后一次蜕壳,并且蜕壳的能力也会大大的降低,水位比较浅也会导致水质的变化比较快,并且溶氧低使河蟹频繁的上岸,就会造成河蟹体力消耗的非常多,暂养池清淤不力是水体偏酸,暂养蟹的抗病能力是非常差的,水质非常的肥,暂养密度非常高,也会造成暂养蟹窒息而死亡。在这种非常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以上原因致使暂养蟹死亡率提高。
第五个就是投饵量不足,如果当水的温度在四度以上的时候,河蟹仍然会正常的摄食,但是如果投饵量不足并且暂养池池天然饵料生物也非常的稀少,这样就会造成河蟹为争抢食物而出现互相残杀的现象,然后就会导致一些河蟹伤亡,并且部分河蟹蜕壳不隧而亡或者是因索饵而逃跑
3. 低密度养蟹的理由是什么
成蟹如何暂养,河蟹室内暂养管理知识
河蟹暂养,河蟹室内暂养管理。室内暂养实际上是种干法储藏。要选通风、保温性能较好、四壁光滑、水泥铺地、清洁整齐、安静的房屋作暂养室。把挑选的河蟹放入室内,并放些新鲜清洁的水花生,每天用新鲜水喷淋2-3次,保持室内和80/14681/146河蟹养殖新技术软、硬脚蟹分开,雌、雄蟹分开。大小按00克/只以下、100-150克/只、150-200克/只、200克/只以上分开。如池少面大,可用网片拦隔好再放蟹投饵。
主要喂小鱼、虾、碎螺蚌肉、家禽下脚料以及煮熟的玉米、小麦、黄豆等精料,并要喂一些山芋丝、苦草、青菜等青料。精料口投喂量为池塘蟹重的1%左右。每天上、下午向內的食台各投一次,保证蟹吃饱吃好水质管理。在蟹池里投些花白鲢,如发现鱼浮头,说明池水缺氧,水质变坏,应及时换水。同时,还可每亩用1千克石灰(水深化水后每隔57天全池泼洒一次。平均一周换掉池里13左右的水。
防敌害、病害。注意观察和看管,发现敌、病害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措施。(3)河蟹水泥池暂养管理。在养蟹水域近旁,建造水泥池,面积200-600平方米,四壁用砖砌水泥抹平,底为硬质泥,深度12-15米,并建好进排水系统。暂养前20天,每平方米用20克生石灰加水溶解成浆液全池泼洒。每平方米可放蟹0.6-0.75千克,如果暂养时间短,可适当多放一些,暂养时间长可少放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将雌雄、大小、软硬脚蟹分开暂养。
河蟹暂养期可,要先投喂它亻们喜爱吃的饵料,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投喂河蟹育肥全价颗粒料,使其尽快肥壮增重。短期暂养则不必投饵。由于池内河蟹密度大,投喂动物性饵料多,水质恶化,所以要重视水质管理。池内要经常保持水位俫左右水温在10℃以上时,2~4天换进一次新鲜的河水,每次换13。如果池水恶化,还应泼洒适量的生石灰浆液。冬季要把池水加深到15米以上,如遇结冰还应及时破冰增氧,防止河蟹窒息而死(4)蟹网箱暂养管理。
网箱暂养河蟹死亡率低、成本低,但操作较麻烦,且暂养时间不能过长按照养蟹的技术要求,网箱可以有许多类型,使用的材料也多种多样,楼式、槽式网箱以及竹、木、铁丝制成的网箱等。这里以一种硬塑网片制成的楼式网箱为例:高、宽各O92米,长125米左右,体积为位方米以上。底面用芦席或密眼网布垫隔,箱内安装间距0.2米左右的3-4层。
4. 低密度养蟹的原因
蟹池水草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河蟹养殖的成败,人工养蟹由于放养密度较高、大量投饵及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常导致水草生长不良,影响河蟹健康生长。水草疾病发生机制与鱼类疾病的发生机制一样,大多由环境不良、营养供需不平衡及生物性破坏引起,对水草的病害防治也应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只要管理得法,病原就无法轻而易举地破坏水草。
(1)蟹池水草病害的预防措施
①把好引种关:种草在采集、运输、修剪、种植时,应认真选择,细心操作。采集种草应选生长旺盛、健壮的植株,由于水草的茎叶比较柔嫩,易受到伤害,因此在运输途中不应堆积太厚,以防止茎叶折断,种草积压时间过长还会引起缺氧腐烂,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种草应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并经常洒水保持叶面湿润,种草保存时间不应过长,种植前应仔细修剪,剔除杂草的枯枝烂叶。
②种植前消毒:购买或采集的水草常携带有病原菌或寄生虫,必须经过浸泡消毒后才可种植,消毒方法是用3%食盐水浸泡15~30分钟,或0.2%硫酸铜溶液浸泡10~15分钟,或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或用20毫克/升碘伏溶液浸泡10分钟。
③合理调控密度:水草的生长密度是一个动态指标,应及时进行调整,使水草覆盖率始终保持在养殖水面的50%~70%。养殖初、中期,对水草少的池塘应及时补种或移殖,养殖中、后期随着水草的生长,水草的覆盖率往往过大,及时捞出部分水草,以防止水草生长过密引起局部缺氧腐烂,恶化水质,危害河蟹生长。
④科学调控水质:水草从水体和底质中吸取营养,应根据蟹池水质及水草生长情况适当施肥,前期适量,中期少施或不施,后期不施肥,施肥时最好施用生物肥料。采取定期换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给水草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蟹池水草病害的治疗
①水质性病害:
一是水草僵化症。症状为水草生长缓慢,叶片发黑。由于水质清瘦,营养物质缺乏所致。该病多发生于水草种植初期,可施复合肥2~3千克/亩或有机肥150千克/亩,同时用微生态制剂调水。最好使用生物肥水素,见效快,效果好。
二是污物附着症。症状为水草叶片上污物较多,水质浑浊,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由于水体悬浮物过多,透明度差,光线不足所致。全池泼洒生石灰10~15千克/亩,然后施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同时用竹竿将水草上的污物拨洗干净。也可第一天泼洒络合铜溶液0.7克/米3,第二天泼洒微生态制剂,水草便可焕发生机。
三是水草脱水症。症状为叶片较小,幼叶卷曲,随后脱落腐烂,最后整棵枯死。造成脱水症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缺水,而是施肥过量,水中无机盐浓度高,水的渗透压增大,使水草产生生理性脱水。治疗方法是大量换新水,从而降低水体肥度。另外,水草对各种消毒杀菌药物的耐受力低于鱼类,应尽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次数和药量,多使用生物渔药,使用渔药时,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它对水草的影响再选用。
②生物性病害:
一是水草的藻害。藻类是水草的天敌,单胞藻(绿藻、蓝藻等)大量繁殖,附着于水草表面,与水草争夺养分,抑制水草的生长,水草逐渐枯萎死亡。在水草种植初期,易发生该病,多由于水质过肥、光线过强引起,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大量换水或用微流水,降低肥度,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草生长。另外密植水草,尽快使水草形成种群优势,水草有显著的克藻作用,可有效抑制藻类生长,搭配放养部分鲢、鳙鱼种,能有效防止藻类蔓延。也可采用化学灭藻剂杀灭。
5. 低密度养虾
建议选用生物肥或植物肥、无机肥最好,肥与水的比例为1:5000。通过肥水,可使水中浮游植物保持一个适当的密度跟旺盛的生长,吸收水中大量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水体中的正常生态环境物质循环。
施肥后一周后,一般水就可以有足够的肥度,透明度达到30CM左右就停止施肥,此时水中肥度刚刚好,非常适合虾的生活。
6. 低密度养鱼需要过滤吗
家庭鱼缸要注意养鱼的放养密度,一般一米左右的缸,10公分左右的金鱼,最多放6—8条。
先学会一条公式,计算鱼缸的水体体积,以60*45*45cm的鱼缸为例,假设水位是40cm高,那么在忽略玻璃的前提下,水体体积=60*45*40/1000=108L。新童鞋一定要记住这一个公式,学会计算水体体积。
一般的中小型鱼,平均1L水饲养1cm的鱼,这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范围,以上述的鱼缸为例,水体108L,则鱼缸内的鱼的长度(不含尾鳍)总和不超过108cm。同理,如果你的鱼缸只有10L水,那么饲养的鱼儿长度总和不宜超过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