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种植技术大全(蛹虫草高效栽培技术)
一、概述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ex Fr.)Link]又名蛹草、北虫草、北冬虫夏草等,隶属于真菌界(Eumycetes)的囊菌门(Ascomycota)核菌纲(Pyrenomycetes)麦角菌目(Clavicipit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野生子实体在春至秋季多见于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或树皮缝内、腐枝落叶层下的鳞翅目昆虫的蛹上,主产于我国于云南、辽宁、吉林、内蒙古、四川、河北、山西、安徽、陕西、广东、广西、湖北等地,在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等国也有分布。
(二)经济价值
蛹虫草是一种药食兼用菌,子实体含有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维生素B。含量最高,维生素B和维生素Br较高)、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富含虫草酸、虫草素、核苷腺苷、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活性成分,具有抑菌、镇静、催眠、抗炎、抗疲劳、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及肝纤维化、耐缺氧、降血糖、调节呼吸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睾丸的生精与内分泌等功能,并对肺虚、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蛹虫草能够利用大米、小麦、玉米等物质进行人工栽培,大幅度提升了农作物的商品价值,又增加了菇农的收入。
(三)栽培史
《新华本草纲要》最早记载了关于蛹虫草的药用价值,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该菌的栽培成为一种社会需求。20世纪30年代,Shanor首次采用昆虫蛹作为基质接种该菌并成功获得子实体。近年来,有关蛹虫草的人工栽培研究多样化,其人工栽培历经以昆虫蛹、蚕蛹、谷粒(大米、小麦、玉米等)为主的基质栽培,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一)形态及生活史
1.孢子
蛹虫草的性遗传模式为二极异宗结合,子囊孢子无色、透明、多隔、线形,单个子囊孢子在适宜的虫(蛹)体或人工培养基上萌发成单核菌丝,两种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丝结合之后形成双核菌丝。
2.菌丝体
显微镜下,蛹虫草菌丝体有隔、粗细均匀(老龄菌丝内会形成空泡),顶端可形成单生或有分枝的分生孢子梗,其上成串地着生无色、卵圆形、圆形或圆柱形的分生孢子,该孢子又可传到其他虫体形成菌丝后反复侵染。肉眼观察,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表面蓬松、凸起呈棉絮状的半球形、气生菌丝发达;查氏培养基上,25C下培养14 d,菌落直径可达45.1~50.0 mm,正面白色至浅黄色,絮状隆起且高约2.6 mm,背面呈金黄色,边缘色泽稍浅。
菌丝体在虫(蛹)体或人工培养基上,通过分解各种组织、器官、各类营养物质为其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条件不良(营养缺乏、水分减少、代谢产物过多等)时,其顶端的分生孢子梗不再产生分生孢子,菌丝体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形成的双核菌丝在适宜的条件下逐渐扭结,逐渐分化成菌核,并从虫体的头部、胸部、近尾部等处穿出体外,或在培养基表面最终形成子实体(子座),俗称“草"的部分。
3.子实体
子座(子实体)(图7-24)单生或丛生,橘黄色或橘红色,扁形或圆柱形,多有纵沟,多不分枝,全长2~8 cm。其中头部略膨大,呈棒状、椭圆形、表面粗糙,长度1~2 cm,直径0.2~0.9 cm;柄部浅黄色、近圆柱形、内实,长度1.5~4.0 cm,直径
0.1~0.4 cm。子囊壳外露,近圆锥形且下部垂直埋生于头部外层,子囊上产生子囊孢子,其成熟时产生横隔,并断成长2~3 μm小段,在适宜的条件下又开始新一-轮的生活史。
(二)生长发育
1.营养条件
蛹虫草属于兼性腐生菌类,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也要从基质中不断摄取不同营养物质,以有机氮(氨基酸、蛋白胨、蚕蛹粉等)和无机氮(硝酸钠、氯化铵、磷酸氢二铵等)为氮源,可利用葡萄糖、蔗糖、红糖、麦芽糖、果胶、淀粉等碳源,硫酸镁、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石膏等矿质元素,以及氨基酸、维生素、赤霉素、生长素等生长因子。实际生产中,蛹虫草自身不能合成B族维生素,培养基质中常添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B,其营养生长阶段的碳氮比(C/N)为(4~6):1,生殖生长阶段为(10~15):1。
2.环境条件
蛹虫草是一种中温型变温结实菌类,一般情况下,孢子释放、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子实体分化及生长适宜温度分别是28~ 32"C、18~25C、10~20C、15~25C。
温度低于5°C时,菌丝体生长缓慢,高于30C时生长受到抑制;原基分化时需5~10C的温差刺激。
(1)菌丝体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65%,需要氧气,不需要光线,以pH 5.2~6.8为宜。
(2)子实体阶段:除培养料pH与菌丝体阶段一-致外,培养料的含水量65%~
70%,空气相对湿度85%~90%,对氧气的要求增加,需要--定散射光,有一定的趋光性,适宜的光照强度为200~500 lx。
三、人工培养基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及栽培品种
结合蛹虫草生物学特性与当地的气候特征来决定其栽培时期,一般在春季
(3~5月)与秋季(8~10月)两季栽培,若人为控制条件则不受季节的限制。目前,在我国生产.上常见的蛹虫草栽培品种有农大cm-001、cm-0298、HJ-2、川1、川2、东方9号等。
(二)菇场选择与准备
选择近水源排水及交通方便、空气新鲜等地段,在室内进行人工培养及栽培蛹虫草的出菇管理,并根据自身条件制作适宜的出菇架。
(三)菌种及人工培养基制备
1.菌种制备
采用食用菌常规液体菌种生产方式,其培养基制作、接菌、培养及菌种质量检测过程参考第三章第七节。
(1)-母种斜面培养基常用配方。
①马铃薯200 g,葡萄糖(或蔗糖)20 g,琼脂15~20 g,蛋白胨10 g,蚕蛹粉5g,水1L。.
②马铃薯200 g,葡萄糖(或蔗糖)20 g,麸皮20 g,琼脂15~20 g,黄豆粉5 g,玉米面5g,硫酸镁2g.磷酸二氢钾2 g,维生素B,1片(10 mg),水1 L。麸皮的处理方式与马铃薯相同。
③米汤浸提液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5~20 g,蛋白胨10g,蚕蛹粉5g,水1 L。
④黄豆芽3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蛋白胨2g,磷酸二氢钾1 g,硫酸镁0.5g,牛肉膏0.5g,水1 L。取黄豆芽,水煮10 min,过滤取汁。
(2)摇床培养、一级及二级种子液体培养及常用配方。
①玉米粉(或淀粉)20 g,蔗糖20 g,蛋白胨10 g,酵母粉5 g,磷酸二氢钾1 g,硫酸镁0.5 g,水1 L。玉米粉(或淀粉)水煮30 min,过滤取汁。
②可溶性淀粉30g,葡萄糖20g,酵母粉5g,蛋白胨5g,硫酸镁2 g,磷酸二氢钾2 g,维生素B 1片(10 mg),水1 L。
③马铃薯200g,玉米粉30g,葡萄糖20g,蛋白胨3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0.5 g,水1 L。
2.人工栽培培养基常用配方
(1)大米粒68.49%、蚕蛹粉25%、蔗糖4.8%、蛋白胨1.5%、磷酸二氢钾
0.15%、硫酸镁0.05%、维生素B,0.01%。
(2)大米粒79.99%、玉米粉10%、蚕蛹粉8%、蔗糖1.5%、蛋白胨0.5%、维生素B.0.01%。
(3)小麦粒77.99%、玉米粉10%、稻糠6%、蚕蛹粉4%、蔗糖1%、酵母粉
0.5%、蛋白胨0.5%、维生素B,0.01%。
(4)大米粒92.99%、蚕蛹粉2.5%、葡萄糖2%、蛋白胨2%、柠檬酸铵0.3%,硫酸镁0.2%、维生素B 0.01%。
(5)大米粒49.99%、麦麸25%、阔叶木屑10%、玉米粉10%、蚕蛹粉2%、蔗糖2%、硫酸镁0.9%、尿素0.1%、维生素B,0.01%。
注意:上述培养基灭菌后pH以5.2~6.8为宜。人工栽培培养基制作过程与原种相似,其中大米粒要用清水浸泡5~6 h后使用,所有配方理论上含水量为以60%左右适宜,但根据情况可适当增减;封装时,将培养基装至罐头瓶容量的1/4~
1/3处,如500 mL或750 mL的罐头瓶中分别装干料50 g或75 g左右;100C下灭菌8h或121C下灭菌1.5~2 h。
(四)接种及菌丝体培养
在无菌操作下,采用液体接种枪,选择已检测无污染、菌液澄清、菌球数量小而多、生活力强等已培养3~4 d的优质蛹虫草液体菌种,以10 mL/瓶左右的接种量趁热(约30°C)接种,然后在该菌的最适菌丝生长条件下培养。
接种后,将栽培瓶轻拿轻放、直立放置于空气清新的出菇室,控制室温至15~
18C,菌丝体萌发及定植后,再平行上架遮光培养,每层架以5层菌瓶为宜,层间设置日光灯补充光照.并将瓶口朝向光线进入的一面。待蛹虫草菌丝体长满料面后,其他环境条件不变,调节室温在20~25C,经12~14 d发菌菌丝可长满瓶。
注意:整个培养及出菇期无须揭去封口薄膜,出菇期间可在薄膜上用牙签穿刺小孔以利瓶内气体交换。
(五)出菇管理
菌丝体完全渗透培养料,浓密,颜色由白色逐渐转变成橘黄色,气生菌丝表面出现少许小隆起时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此时,保持室温21~23*C、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增加光照,促进菌丝体快速转色和原基分化,必要时可利用上述日光灯每天补光10h以上的光照。在良好的通气条件下,5 d左右,在培养基表面或四周出现橘黄色色素、聚集黄色水珠,并伴有大小不--的橘黄色圆丘状隆起即为原基。
此时,调节室温至18~23C,光照强度以200~500 Ix,空气相对湿度85%~90%,结合喷水每天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后期的实体分化和生长要加大通风换气
(六)采收及管理
经15 d左右的出菇管理,当子座不再生长,呈橘红色或橘黄色,上部有黄色突起物出现,顶端长出许多小刺,头部出现龟裂状花纹,长度8cm左右时及时采收。采收时,用消毒镊子将子实体从瓶内培养基上摘下即可。蛹虫草通常只采收一茬,若采收后向瓶内加入适量水或营养液,按照上述同样的管理,经10~20 d可收获第二茬。
四、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种类
蛹虫草栽培过程中,因劣质菌种、接菌不严格、灭菌不彻底等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病害主要由细菌(醋酸杆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等)、绿色木霉、青霉、毛霉、黄曲霉、黑根霉等引起;虫害主要有螨类、跳虫、家蝇、蛆虫等。
(二)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选择无病害的菌种,菇房的消毒、接种人员及工具的操作等措施与金针菇相同。
2.治疗措施
发病初期,立即清除病菇。绿色木霉、青霉、毛霉、黄曲霉、黑根霉、螨类的防治与黑木耳相同;细菌性斑点病、家蝇的防治与金针菇相同;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与草菇相同;跳虫的防治与香菇相同;菌蛆的防治与毛木耳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