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作物种植技术ppt(大田作物包括哪些)
大田作物种植是我国种植户种植各类农作物的主要方式,与其他大田种植作物相比,大田水稻种植所需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量较大。为了保障大田水稻的收益,种植户需要科学分析水稻生长所需的各项需求,采取精细化、高效化的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户的生产收益。
一、影响大田作物水稻种植的自然因素1、日照情况的影响 阳光是保证大部分植物健康成长的基础,对水稻来说,充足的光照可以加强光合作用,帮助有机物的沉淀,最终提升其产量和质量。以水稻幼穗分化期为例,若此时光照不充足会导致枝梗和颖花的大量退化,造成水稻穗型变小,籽粒数降低的后果。 2、温度情况的影响 温度同样是影响大田水稻种植的又一重要因素,适宜的温度可以保证水稻植株健康生长,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水稻的生长速度,因此种植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对天气条件的关注,降低因温度情况造成的损失。 3、土壤情况的影响 土壤中养分、水分等物质的含量会对水稻的生长情况造成直接影响,以养分为例,土壤中营养物质过少,会降低水稻有机物的积累,造成植株矮小的现象;营养物质过多,可能出现烧苗的现象,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植株死亡。对此,种植户可以采用测土配方技术检测大田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合理施用肥料,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
二、大田作物水稻种植的技术分析
大田水稻种植技术与水稻的最终产量和质量息息相关,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水稻种植技术有所差别,种植户为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应当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时刻关注大田水稻的生长情况,便于在水稻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处理,提升作物产量。
1、水稻垄系栽培 水稻垄系栽培是一种将“垄系水,肥调控”作为核心的大田水稻种植技术,能够使大田土壤达到增温驱寒、渗水透气的效果,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对水分、日照、营养物质等需求,从而秧苗更加健壮,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提升其总体产量。
2、采用机械化种植 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水稻种植户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传统的人工种植收割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水稻种植的需要。对此,种植户可以应用大田水稻机械化种植及其配套技术,实现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发展,提升水稻种植效率,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3、及时间苗补苗 在大田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稻种受到温度、病虫害、水分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达到100%的出芽率,因此,部分地方水稻播种的密度比较大,大田水稻秧苗可能出现一部分地方密度较大,而另一部分出现断垄情况的现象。由于水稻密度过大,可能会造成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极易提升如稻瘟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率,影响水稻的生长。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保障稻田的透风、透光等性质,种植户应当在水稻出苗后进行间苗补苗操作,为水稻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4、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的生长与水分供应情况联系紧密,为使秧苗更加健壮,种植户可以采用间歇式灌溉地方法,时时观察稻田内的水位变化,依据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水稻灌溉,增强其对稻瘟病等病症的抗性,在满足其对水分需求的同时,节约水资源。
5、科学消除杂草 大田内的杂草不但会与水稻秧苗争夺阳光、水分等营养物质,还会降低稻田的透光性和透风性,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方便,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因此,种植户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的方式,避免杂草对秧苗的影响,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种植户应当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的生长造成影响。
6、预防病虫害 病虫害是威胁大田水稻产量的又一重要因素,为了避免病虫害对水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种植户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综合防治手段,提前对病虫害进行预防,避免病虫害大规模爆发造成的危害。以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为例,首先种植户可以在水稻种植前,采用深耕深翻或深水灭蛹的方式消灭越冬的虫卵和越冬代螟虫;其次依据本地螟虫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螟水稻品种,进行育种;其次由于螟虫具有趋光性,种植户可以采取灯光诱杀的方式降低螟虫的密度;最后种植户可以采用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生物防治方式,在消滅螟虫的同时,提升水稻产量。
7、加强水稻控肥技术 为保证水稻的健康成长,种植户在水稻播种前,可以对大田进行测土配方检测,依据实验结果,科学使用肥料,优化土壤质量。同时在水稻进入成长期、抽穗期等需要大量营养物质的生长时期,种植户可以合理施用农家肥、绿肥等肥料,尽量避免氮肥的大量施用,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同时,保护环境健康。需要注意的是,在施用农家肥需经过充分的腐熟,否则不但无法为水稻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还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病几率。
8、优化水稻控苗技术 水稻控苗技术指的是为了降低水稻群体恶化的几率,在生长过程中进行计划生育管理的技术。例如,在水稻分蘖期经常会出现分蘖过密的情况,这会增加水稻群体性结构恶化的几率,对此,种植户需要及时进行水稻的科学管控,避免无效分蘖现象的发生,降低种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