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椒高产种植方法(羊肚菌的种植方法栽培技术)
浙中地区设施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刘新华等
辣椒(Capsicum annuum L. )作为我国一种主要的调味佳品和鲜食蔬菜,维生素 C 含量高,营养丰富,深受大众喜爱 。辣椒中富含的辣椒红色素、辣椒碱等物质是重要的天然色素、制药原料和其他工业原料。据统计,目前全国辣椒种植面积约200 万 hm 2 ,占蔬菜种植面积的 12%以上,辣椒产量4 000 万 t,年产值 700 亿,种植面积和产值均位居全国蔬菜作物首位;浙江省辣椒年种植面积达 2万 hm 2 ,年产量可达 50 万 t 。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粗放的栽培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因此,笔者总结了浙中地区设施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浙中地区的辣椒生产提供参考。
1 产地环境
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通风良好的地块。前茬作物以豆类或粮食作物为宜,种过番茄、辣椒等茄科类作物的田块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可用生石灰 750 kg/hm 2 或石灰氮 375 kg/hm 2 进行土壤处理。
2 品种选择
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金椒 3 号、金椒 4 号、王者、早帅、杭椒等。
3 播种育苗
3.1 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
营养钵直径 6.5~9.0 cm、高 6.5~9.0 cm,营养土在播种前 1 周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洒;穴盘育苗选用 32 孔或 50 孔穴盘、商品育苗基质。
3.2 浸种处理
先用 0.1%高锰酸钾浸种 15~20 min,用清水洗净后再用 55~60℃温水浸种 10~15 min,期间不断搅拌并保持水温,待降至室温再浸种4~6h,晾干待播。
3.3 播种
早春设施栽培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中旬,秋延后设施栽培 7 月上中旬开始播种。播种时每钵(每穴)播 1 粒处理过的种子,再覆盖一层厚度为 1.0~1.5 cm的商品基质,浇透水,贴面覆盖透明地膜,搭建小拱棚保温保湿。
3.4 苗期管理
出苗前闭棚保温,当 30%种子顶土后揭除贴面覆盖物,逐步降低苗床温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2~28℃,最高温度不超过 30℃;夜间温度保持在10~15℃,最低温度不低于 8℃。定植前 5~7 d 进行炼苗,逐渐通风降温,白天温度保持在 20~25℃,夜间温度保持在 10~12℃。
4 整地施肥
定植前 25~30 d 配合深耕施生石灰 750 kg/hm 2和腐熟有机肥 15 000 kg/hm 2 ,翻耕深度 25~30 cm为宜;定植前 7~10 d 结合整地作畦施硫酸钾复合肥 300~450 kg/hm 2 (N∶P 2 O 5 ∶K 2 O=15∶15∶15)和过磷酸钙 300 kg/hm 2 。辣椒采用起垄种植,畦面宽(不含沟)1.1 m,沟宽 0.3 m,单株双行定植。定植前7~10 d 将土壤翻耕耙匀、作畦,畦宽连沟 1.4~1.6 m,畦高 25~30 cm,畦长根据棚长度而定。选用银灰双色地膜或黑色地膜,覆膜前 7 d,畦面铺设滴灌带,每畦 2 条。
5 定植移栽
春季设施栽培一般在 2 月上旬至 3 月中旬,选择晴暖天气及时定植;秋季设施栽培一般在 8 月上中旬,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定植。双行定植,每穴种1 株,株距 40 cm,定植密度 30 000~33 000 株 /hm 2 。定植前苗床浇足水,淘汰病弱苗。
6 田间管理
6.1 温光管理
缓苗前密闭大棚 2~4 d,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最高温度不超过 30℃;夜间温度保持在12~20℃,最低温度不低于 10℃。缓苗后至坐果前,晴天注意通风降温,阴天和夜间仍以覆盖保温为主。坐果后,控制棚内白天最高温度不超过 35℃,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 15℃。
6.2 抹芽、打桩拉绳
门椒以下的侧枝(芽)长时及时抹除,在畦四周打桩拉绳,并根据植株高度及时调整绳子高度,以防植株倒伏。
6.3 肥水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掌握“轻施苗肥,稳施花蕾肥,重施花果肥”的原则。定植后根据辣椒苗长势来确定是否施肥。果实采收期间每隔 15~20 d,根据植株长势,用滴灌追施 45~75 kg/hm 2 硫酸钾复合肥(N∶P 2 O 5 ∶K 2 O=15∶10∶30)。定植缓苗后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时间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进行,具体浇水量应视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而定。加强通风降温管理,适当增加滴灌追肥次数,并采取叶面喷施追肥,宜喷施 0.2%~0.3%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7 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病害防治
辣椒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病毒病等。枯萎病发病初期可采用喷雾与灌根相结合防治,每穴灌药液 250~500 mL,每隔 7~8 d 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3~5 次,选用 96%噁霉灵可湿粉剂 3 000 倍液,或 3%甲霜·噁霉灵水剂 600 倍液,或0.3%多抗霉素水剂 80~100 倍液等;炭疽病可采用喷雾防治,每隔 5~7 d 喷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可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450~750 mL/hm 2 ,或 25%吡唑醚菌酯乳油 345~450 mL/hm 2 ,或 10 亿 CFU/g 多粘类芽孢杆菌 1 500~3 000 g/hm 2 ;白粉病可采用喷雾防治,每隔 7~10 d 喷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可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 150~300 mL/hm 2 ,或 20%戊唑醇水乳剂 375~450 mL/hm 2 ,或 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450~600 mL/hm 2 ;疫病可采用喷雾防治,每隔 7 d喷 1次,连续防治 2~4 次,必要时还可以采取灌根措施,发病前 用 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 500~1 800 g/hm 2 ,或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 250~3 000 g/hm 2 预防,在发病初期可用100g/L氰霜唑悬浮剂795~1005mL/hm 2 ,或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900~1 500 g/hm 2 ;病毒病定植后或发病初期可采用喷雾防治,每隔 7 d 用药 1 次,连续防治 2~3次,可用 4%低聚糖素可溶粉剂 1 275~2 475 g/hm 2 ,或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 1 170~1 755 mL/hm 2 ,或0.5%香菇多糖水剂200~300 倍液。
7.2 主要虫害防治
辣椒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烟粉虱等。蚜虫可采用喷雾防治,重点喷施叶片背面,可用 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 30~60 g/hm 2 ,或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499.5~600 mL/hm 2 ,或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20~150 g/hm 2 等;蓟马可采用喷雾防治,每隔7~10 d 防治 1 次,连续 2~3 次,可用 60 g/L 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 600~750 mL/hm 2 ,或 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 150~210 g/hm 2 ;烟粉虱可采用喷雾防治,每隔 5 d 防治 1 次,连续 3~4 次,可用 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 450~600 mL/hm 2 ,或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499.5~600 mL/hm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