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的自然环境(亳州李宣传的老婆)
去年年底,我市启动“一涵四闸”工程建设,利用宋汤河、凤尾沟等河流和涡河的水位差,实现这些河流的定期“换血”,让城区的水“活”起来。据悉,该工程将于今年年底竣工,不仅有利于防洪排涝,也将极大提升城市“颜值”,助力我市继续朝着“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的目标稳步迈进。
通过打下1780根水泥搅拌桩, 建安路闸的地基部分已经完成
亳菊路闸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浇筑
走现场
突破淤泥打下涵闸地基
一条长约50米的“长臂”像是高高地从空中垂下,混凝土如流水一般从“长臂”中喷涌而出,工人们用工具将落在钢筋网上的混凝土小心地摊平……这是3月26日上午11时,记者在市区亳菊路闸施工现场看到的忙碌场景。
“我们从昨天开始浇筑,还有大概4个小时就能完工了!”亳菊路闸工程项目负责人胡世琦介绍,正在浇筑的是水闸的基础部分,需要不间断地进行浇筑,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
据介绍,亳菊路闸是我市第一座翻转闸,利用闸门翻转的角度可以精确控制水位的高低。“现在市内的水闸基本上都是提升闸,除了能防洪排涝外,这座翻转闸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胡世琦笑着说。
然而,修建这座闸并不容易。由于宋汤河淤泥较深,施工方挖了五六米后又用新土填了上去,这样才能浇筑水闸基础。
和亳菊路闸一样,建安路闸的建设也受到淤泥的困扰。
“我们在下面一共打了1780根水泥搅拌桩,不然基础没法做。挖掘机驾驶员在淤泥上施工时,像是坐船一样乱晃。”建安路闸项目经理张书生介绍,除了淤泥,施工场地北侧还有一座供电高压塔,这也影响了工程进度。虽然和亳菊路闸同时从去年年底开始动工,但因受到客观环境所限,在亳菊路闸的基础施工快要完工的时候,建安路闸的地基才做好。
“基础打好以后,上面部分的建设就相对容易了。”张书生介绍说,建安路闸是一座两孔闸,“顺利的话,年底就能如期完工。”
“水活工程”让市区靓起来
去年12月底,我市启动包括建安路闸、牡丹路橡胶坝、亳菊路闸、亳芜大道闸和凤尾沟涵在内的“一涵四闸”建设工程,计划于今年年底竣工。
“主要是利用这些河流和涡河的水位差,实现河水的定期更换,保持水体的清洁,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休闲环境。”市城区水系贯通治理工程项目处工作人员李育松介绍说,这些涵闸在防洪排涝的同时,也有助于美化环境,提升城市“颜值”。
亳州临水而居,涡河、宋汤河、凤尾沟、亳城河水系等天然河道,构成了发达贯通的市区水系。然而,由于“水质污染严重,沿岸破旧不堪、杂草丛生”,市民对市区内的水并没有好印象。近水不亲水、临水不见水、有景无境等现状,成了城市的暗伤。
近年来,我市先后启动了市区河道治理和污水截流工程,让市区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2015年,我市又提出并实施水系贯通工程,其核心就是“水活工程”,即加快贯通涡河城区段、宋汤河、凤尾沟、龙凤新河,让涡河水在市区活起来。
根据规划,我市将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首先实施市区主干河道清淤疏浚,再考虑其他坑塘沟渠清淤疏浚,促进水体流动,增强自净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水体截污体系,加大治理水污染力度,努力实现河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目前正在建设的‘四涵一闸’只是‘水活’工程的一部分,下一步还计划建设牡丹路闸、十九里闸、养生大道闸等。”李育松介绍,届时,更多的活水将浸润市区的更多地方,让市区呈现出“水在城中流、舟在河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美景。
话未来
“亲水护水”让环境美起来
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的滋养。2016年初,我市将“水活”工程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发建设大量“水”主题工程,其实就是城市发展“亲水护水”理念最好的体现。
按照“以水为核心、生态优先”的理念,我市将通过整合利用开发水资源,使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期间将依水建设一座座公园、广场,一条条景观带,不仅提升亳州的美丽形象,为“九城同创”增光添彩,也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如果说水景带给人的是美感和享受,那么,“水活”工程带给城市的则是良性的水生态系统循环。在市政协委员蒋建峰看来,“水”工程其实是一个真正惠及老百姓的民生工程,也是老百姓急盼解决的德政工程。
“主城区发展到哪里,涡河两岸公园就建到哪里”,这正是对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共享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的落实。
据介绍,亳州水系在历史上全面贯通、四通发达,曾有皖北“江南水乡”之称。由于后期建设中的人为因素,亳州的河道也由贯通变“断头”,水由活变死。而“水活”工程的实施,其实就是一种自然回归。
“等亳州的水系都贯通起来,所有河道的水都将在市区活起来的时候,也就是亳州市民盼望已久的傍水宜居福地真正到来的时候。”蒋建峰对此充满期待。
在让水“活”起来的同时,我市还注重对水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施“抓节水、保供水、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的五水共治工程,为人民群众打造天蓝水清的美好生活环境。(本报记者 蒋加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