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蹲苗的措施(简述蹲苗的措施和方法)
今天我们来聊聊高粱田间管理中的蹲苗以及去蘖与促蘖。
蹲苗,蹲苗,就是在高粱前期控制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这是中国传统的高粱栽培技术经验之一。据王保华(1965)试验,在河南采用扒根蹲苗可增产13.5-29.6%。生育期较长的春夏兼播区和春播晚熟区常采用扒土晒根蹲苗法。具体作法是,在定苗的同时,用锄扒开苗根周围的表土,使分蘖节暴露在地面阳光下,或者结合铲地用锄扒开苗根周围的土,使苗根处的地面呈"锅底"状,可使分蘖节暴露在地表。经扒土晒根10-15天,根颈近似黑色,分染节呈紫色并膨大,茎基部呈扁平粗大状,幼苗颜色深绿,便达到了蹲苗的要求。
王保华(1965)分别用品种开封黄罗伞和商丘黑壳进行小区对比和大田定点观察,发现扒土晒根后有效地控制了植株徒长,叶色加深,总叶片数和叶宽都有所增加。茎基部加粗、根条数增多、变粗。总之,植株的横向生长有显著加强,纵向生长受到抑制。扒根后的植株,分蘖节和叶片的平均干物重均高于不扒根的,且分整齐,分蘖数和分蘖株率也都显著提高。蹲苗结束后,应立即进行中耕培土将根封住。这时,经过扒根的幼苗明显恢复纵向生长,生长势超过不扒根的幼苗。
蹲苗,调节了植株体内的营养分配,可兼收根系发达和幼苗蹲实之益。在生育期较短的地区,采用多中耕、深中耕的方法也可达到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的目的。沈阳农学院(1977)在铁岭试验证明,多中耕的高产田比一般生产田根系数量多36.3%,根干重明显高出20.8%。蹲苗,通常开始4-5片叶,至拔节之前结束。蹲苗时间过短不易收效;时间过长,蹲成小老苗则会影响穗分化。
因此,是否采取蹲苗措施,采用何种蹲苗措施,蹲苗多长时间等,均需视生长期长短、品种特性、地力水平和墒情好坏而定。例如,黑龙江省一般生长期短,有效积温有限,就不宜蹲苗。早熟品种或中晚熟品种夏播时,可不蹲苗或短期蹲苗。土壤瘠薄或干旱时,也可不蹲苗。瘦弱的二、三类苗不仅不宜蹲苗,反而须采取促进生长的管理措施。总之,蹲苗应掌握蹲肥不蹲瘦,蹲涝不蹲早的原则。地肥水足苗好的,蹲苗时间可稍长;地瘦墒差苗弱的,蹲苗时间要短或不蹲苗。
去蘖与促蘖,高粱具有分蘖特性,特别是在适期早播稀植、肥力水平高、水分与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分蘖更为旺盛。但品种间的分蘖性强弱不同。中国高粱多属分蘖性弱的类型,故在高粱栽培中,除特殊种植分蘖性强的类型如多穗高粱、九头鸟、八棵权、分枝大红穗等品种外,一般都不留分蘖。原因在于一般品种(或杂交种)的分蘖成穗率不高,与主穗成熟不一致,在霜前往往不能正常成熟,而且影响了主穗的生长发育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去蘖宜早不宜迟,通常结合除草作业去蘖。力争在拔节之前将分蘖去净,以避免分蘖消耗大量营养,影响主穗的穗分化。
种植分蘖性强的品种或杂交种时,则应采取促进早分蘖的措施。除选用肥沃地块、浅播种、早定苗、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及早追施氮肥外,还需增加扒土晒根,早铲、多铲、浅趟等田间作业。当分数达到计划指标时(通常留1-2个分蘖),要注意及时采取措施抑制再分噬,促进和保证所留下的分蘖成穗。生产上,在深趟培土压住分蘖节的同时再追施氮肥,是抑制再分蘖、促进分蘖及早成穗的有效措施。
中耕与除草(铲趟)幼苗生长缓慢,常易受杂草危害。雨后或田间作业不当所产生的土壤板结,也影响幼苗生长。苗期及时进行中耕和除草,既可破除板结,松土保墒,又可提高地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关系。一般中耕主要指趟地培土或松土,除草主要指铲地松土和除草(不包括使用化学除草剂)。中耕与除草结合进行,即先铲地后趟地,故又称之为铲趟。
苗期中耕与除草,一般进行二次。通常,在幼苗出齐后可开始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作业。铲地初次要浅,只锄苗眼(在播种行上苗根际的位置,俗称苗眼)两侧,或结合人工手间苗进行浅锄松土和除草。垄作地区第一次中耕是顺沟深刻不培土。第二次中耕除草作业,通常结合蹲苗进行。铲地要在苗间串空过锄使根际表土散开,达到扒土晒根的要求。经过蹲苗过程,再行松土培根;垄作地区顺垄趟沟、少培土。
高粱主产区近年研究,平作栽培苗期采用拖拉机或畜力牵引松土机具在高粱行间进行深松土,比马犁趟地效果好。
本篇文章就阅读到这里了,大家在阅读后,是否有所了解了呢,可以在评论区里评论留言给小编哦,感谢大家的阅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