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优881稻种的说明(冈优808)
冈优916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栽培技术
谭祖芬 ,阎应红
在温光资源充足的重庆沿江河谷地区及四川盆地东南地区,种植一季中稻蓄留再生稻是提高区域稻田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和种植收益的有效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近年的再生稻有收面积约为1.2万公顷。“十三五”计划执行以来,在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庆市水稻主题科技专项等经费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市农业科研机构联合开州区农技推广部门,选用强再生力杂交水稻品种,在开州区岳溪镇、竹溪镇、南门镇、南雅镇、白桥镇等地开展了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6年,位于开州区白桥镇的20 hm 2 中稻-再生稻高产攻关片,以冈优916为示范品种,中稻平均有效穗211.2万/hm 2 ,穗平均着粒184.6粒,结实率89.5%,千粒重27.5 g,实际产量达到10.25 t/hm 2 ;再生稻平均有效穗330.2万/hm 2 ,穗平均着粒75.3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3.6 g,实际产量达到4.3 t/hm 2 。两季水稻总产达14.55 t/hm 2 。本文根据2016年开州区白桥镇的20 hm 2中稻-再生稻高产攻关片做法,总结提出冈优916的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栽培技术,以供重庆沿江河谷地区及四川盆地东南地区的再生稻丰产栽培参考。
1 示范品种冈优916简介
冈优916是2012年通过重庆市审定(渝审稻2012013)的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由重庆金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联合选育,具有丰产、广适、抗病和强再生力等突出优势。2013—2015年,冈优916入选重庆市杂交水稻主导品种,年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4万公顷。2017—2018年,冈优916先后通过四川、云南、湖南、贵州等省引种备案,目前即将在西南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在开州地区,冈优916作为中稻-再生稻种植,头季稻生育期156 d左右,株高118.5 cm左右,株型偏紧凑,剑叶挺直,分蘖力较好,抗倒性及再生力较强;再生稻生育期65 d左右,再生穗成熟期较一致,结实率较高。
2 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在开州地区,如采用地膜旱育秧,一般在2月25日—3月5日播种;如采用地膜湿润育秧,一般在3月5—10日播种。播种前,每667 m 2 本田需准备冈优916稻种1.2 kg,严格按照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至“粉嘴谷”的程序完成种子处理。其中,消毒建议用25%施保克乳油2 000~3 000倍药液浸泡种子1~2 d;水稻种子催芽的关键是掌握好水分、温度,38~40 ℃高温“破胸”(粉嘴谷),25~30 ℃适温催芽。在农田基础设施较好的宜机化地区,为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种植密度、确保两季丰产,中稻应尽量采用机插种植方式,配套采用旱育或湿润机插育秧技术。机插育秧时,每秧盘建议播种85 g干稻种,秧苗在4~5叶龄时起秧移栽。在农田基础设施较差的山区,为确保两季丰产,中稻应尽量采用宽窄行栽植方式,配套采用塑料软盘育秧技术。
2.2 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数量
为达到冈优916中稻650~700 kg/667 m 2 ,再生稻250~300 kg/667 m 2 的产量水平,中稻的基本苗宜为4.5万苗/667 m 2 。在保证中稻基本苗不减少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栽插穴数,增加每穴的基本苗数。4~5叶龄移栽的田块,采用毯苗机插种植方式,调节插秧机行距在30 cm、株距在17~20 cm挡位,每穴的抓秧量设置为3~4苗。采用宽窄行栽植方式,宽行行距为40cm,窄行行距为20~26 cm,株距为20 cm,每穴2~3粒谷苗。5~6叶龄移栽的田块,可适当增加行距,缩小株距,减少单位面积移栽的穴数,增加每穴栽插的秧苗数。
2.3 减施化肥,重施再生稻粒芽肥
为提高稻田基础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保育稻田生态环境,应注重有机肥施用和绿肥还田。施肥的基本原则如下:有机肥(饼肥、绿肥、农家肥或堆肥)应占20%~30%,做基肥一次施用,结合本田耕整深施;N、P、K配比(重量比)1∶0.5∶0.8,控N稳P增K,缺锌田注意在基肥中增施硫酸锌;氮肥适量后移作再生稻粒芽肥。开州地区的中等地力田块,冈优916作中稻-再生稻种植,建议中稻季的施氮总量为10 kg/667 m 2 ,再生季的施氮总量在4 kg/667 m 2 。就施肥方式而言,可采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研究提出的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4步施肥法。具体的方法为:中稻移栽前,结合本田耕整,每667 m 2 施入30 kg复合肥(N、P、K配比各15%)作基肥;中稻拔节期,每667 m 2 施入5 kg尿素(N含量46.1%)和5 kg氯化钾(有效钾含量60%)作穗肥;中稻齐穗后7 d内,每667 m 2 施入7 kg尿素(N含量46.1%)作再生稻粒芽肥;中稻收获后7 d内,每667 m 2施入8~9 kg尿素(N含量46.1%)作再生稻发苗肥。
2.4 干湿交替,严防螟虫和纹枯病为害
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蓄留再生稻、提高再生稻产量的关键。虽然冈优916的稻瘟病综合抗性达1级,抗倒伏能力较强,但在实际栽培过程中,仍需高度重视密植和氮肥重施引起的螟虫为害、纹枯病发生风险。1)水分管理方面,基本原则是“苗期浅水促分蘖,中期晒田促成穗,后期干湿交替促灌浆”。具体操作方法是:中稻移栽后30~35 d,即4月下旬至5月下旬,应保持2~3 cm的浅水层,促使低节位分蘖发生,利于大穗形成。当全田茎蘖总数达到11万~12万苗/667 m 2 时,即6月上中旬,应让田面水自然落干,晒田至田面裂缝,水稻白根露出,以控制无效分蘖,减少纹枯病发生,并增强水稻植株抗倒力。在孕穗-抽穗期,即6月下旬至7月上旬,应保持2~3 cm的浅水层,缓解高温伏旱气候对抽穗扬花的影响。在灌浆结实期,即7月中旬至8月上旬,应保持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状态,提高低节位再生芽的活力。2)螟虫防治方面,一般采用2次化学药剂防控。第一次在水稻分蘖盛期,即5月下旬,防治指标为枯鞘率1.0%~1.5%,防治方法为40%福戈10~15 g/667 m 2 或20%康宽10~15 mL/667 m 2 兑水喷雾;第二次在水稻破口期,即6月下旬,防治指标为虫害株率0.1%,防治方法为20%甲维·毒死蜱60~70 g/667 m 2 或5%丁烯氟虫腈50~60 mL/667 m 2 兑水喷雾。3)纹枯病防治方面,防治指标为丛发病率10%~15%,用第1次药,发病严重田块每隔7~10 d用第2次和第3次药,防治方法为20%井冈霉素粉剂30~50 g/667 m 2 或30%苯醚·丙(爱苗)乳油15~20 mL/667 m 2 或12.5%井·蜡芽水剂200 mL/667 m 2 兑水喷雾。
2.5 适时收割,高留稻桩喷施赤霉素
当全田10%的水稻植株中下部可人为观测到再生苗时,是收割中稻蓄留再生稻的最佳时期。冈优916适宜的留桩高度为33~40 cm,人工收割时,应注意根据田间稻桩的再生苗生长位置灵活调节收割高度。如采用机收方式,应首选轮式收割机,可有效降低机收对稻桩的碾压率。如为履带式收割机,则应保持机械规范行驶,收割时切忌田块土壤“上实下软”,否则易导致收割机下陷,严重损伤稻桩。机收结束后,应立即人工扶正受碾压的稻桩,并向田里灌入浅水层,防止稻桩失水造成再生芽枯死。此外,在中稻收割后7 d左右,可用赤霉酸3 g/667 m 2 兑水30 kg喷雾,促进再生稻整齐抽穗。
3 冈优916及再生稻栽培技术推广建议
冈优916具有高产、稳产、抗病、再生力强等优势,多年入选重庆市杂交水稻主导品种;2017年及2018年,冈优916先后通过四川、贵州、云南及湖南等省引种备案,有力支撑了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大面积水稻生产。据重庆市种子管理部门的不完全统计,2013—2017年冈优916在重庆市累计推广应用6.9万公顷,平均新增产值127.96元/667 m 2 。同时,该品种在生产中平均节省纯氮2 kg/667 m 2 ,减少用药1次,平均节支合计36元/667 m 2 。据研究报道,全国再生稻蓄留面积约为5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以重庆、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以湖北为代表的华中地区,以福建、江西为代表的华东地区,以安徽为代表的苏皖地区和以广西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缺乏两季高产的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是当前制约再生稻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从冈优916的当前审(认)定区域看,该品种适宜在西南再生稻优势区推广应用,建议在重庆开州、江津、铜梁、大足、永川及四川泸州、自贡、隆昌、宜宾等再生稻优势产区加强冈优916及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增加重庆沿江河谷地区及四川盆地东南地区的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和种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