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花卉种植池塘养殖大闸蟹技术

池塘养殖大闸蟹技术

农业百科网 发布时间:2024-07-24 03:00:00分类:花卉种植

江苏省金湖池塘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

顾红平 唐玉华

利用池塘养殖大规格河蟹是池塘养蟹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渔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新举措,是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一条好路子。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积极推广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助力当地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供养蟹户参考:

池塘养殖大闸蟹技术

一、池塘条件

试验养殖池塘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为4:1,日照时间长,受风面积大,操作管理方便;坡度平缓,坡比为1:3,土质为黏土,池中设有滩地(占池塘面积的1/3),环境安静,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池塘水源来自白马湖水系,水质清新,水深面阔,水量充足,饵源充沛,无污染,排灌方便。

二、防逃设施

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强的逃逸能力。因此,在池塘四周塘埂内侧,用高60㎝(埋入土下10㎝,上部高出 50㎝,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每隔100㎝竖一根立柱将其固定)的白铁皮作为防逃墙,以防逃逸。另在塘埂外侧,用高150㎝的聚乙烯网片包围池塘四周。

三、清塘消毒

于11月下旬抽干池水,铲除塘边杂草,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及废弃物,保留淤泥5-10㎝。修补塘埂(坡)缺口,疏通进排水管道,冻、晒池底15-20天,待淤泥龟裂后用旋耕机旋耕破碎底泥10㎝,继续冻、晒整个冬季,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风化,延缓池塘老化。开春后向池内注水5-10㎝,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用量分别为75-100㎏/667㎡和10-15㎏/667㎡,以杀灭池中的病原体、野杂鱼、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四、栽种水草

水草不仅是河蟹的天然植物性饵料来源,而且还是极佳的隐蔽场所和氧气“生产基地”。蟹塘中一般选择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和黄丝草等复活型水草。以东西为行,南北为间,行间距为5m×4m,以25-30m为条块,条块之间留出 8-10m 通道,以保证池底光照充足和河蟹的出行方便。先将伊乐藻切段(10-15㎝)后全池扦插,株行距为 5m×6m;在伊乐藻的行中间交替栽种轮叶黑藻、苦草和黄草,使水草覆盖率占全池总面积的50%-60%。一般每667㎡需用伊乐藻(成草)80㎏、轮叶黑藻(植株)40㎏、苦草(种子)30-50g、黄丝草(成草)40㎏。夏季高温季节最易出现“疯长”、封塘现象,应视水草长势及时进行割茬,控制池塘中的水草高度。若发现水草不足,则以水花生、水浮萍作补充。

五、投施肥料

于蟹种放养前10天投施生物有机肥,用量为8-10㎏/667㎡,加水稀释溶解后全池泼洒,以培育浮游生物,为日后入池的蟹种提供天然生物饵料。蟹种入池4-5天后,需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素;以后每隔10-15天再追施1次,用量为1.0-1.5㎏/667㎡,补充浮游生物所需营养,以加快繁殖速度和增加密度。生物饵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是任何人工饵料无法替代的,是提高河蟹放养成活率和加快生长速度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六、蟹种放养

1.蟹种质量

蟹种质量要求规格整齐、体表鲜亮、体质健壮、附肢齐全、爬行敏捷、无伤无病、无附着物。

2.蟹种消毒

放养前将蟹种放入 3%-4%的食盐水中(不含碘)浸洗消毒3-5分钟。

3.放养规格、密度、时间放养规格为50-100只/㎏;放养密度控制在500-600只/667㎡;放养时间一般掌握在 2 月底或 3月初,也可选择在前一年冬季放养。

4.放养方法

在养殖池塘内,预设养殖小区,其面积为大塘的1/5,将蟹种放入其内强化培育;待大塘的水草长至占整个塘面50%且螺蛳已繁殖一定数量后再放入大塘饲养。蟹种放养时水位控制在50㎝,选择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放养,应带水操作,动作轻快,以保证成活率。

另外,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水体生产力,增加综合养殖效益,可在池内合理搭配放养在习性和食性上与河蟹无冲突的鲢、鳙、鳜鱼种。鲢、鳙鱼种的放养规格为 150-250g∕ 尾,放养密度为80-100尾∕ 667㎡,时间在5月初。鳜鱼种的放养规格为5-6㎝,放养密度为 20 尾∕ 667㎡左右,时间在6月初。

七、水质管理

1.水位调控

水位的调控可根据水温而确定,通常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控。3-5月水深掌握在50-60㎝,6-8月控制在120-150㎝(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9-10月稳定在100-120㎝。

2.水质调控

为使水质保持“新、活、嫩、爽”,蟹塘水质溶氧达到5mg/L,透明度40cm以上,pH值7.5左右,需5-7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4左右;高温季节2-3天注水一次,特别是在河蟹蜕壳期,要勤注水,以促进河蟹正常蜕壳生长。

3.水体增氧

如遇闷热天气、大雾天气及雨水过后,要及时使用增氧设施,增加水体溶氧,要求溶氧保持在5mg/L,以满足河蟹健康快速生长的需求。

八、饵料投喂

3-5月份,以投喂蛋白含量为36%-40%的配合料为主,辅喂部分冰鲜鱼;6-8月份,以投喂蛋白含量为28%-30%的配合料为主,辅喂部分玉米、小麦、山芋等;9-10月份,以投喂冰鲜鱼为主,辅喂蛋白含量为36%-40%的配合料。

一般日投喂 2 次,分别于上午 7:00、下午5:00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70%。日投喂量为池蟹总体重的3%-6%,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水温、蟹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灵活调整,一般以投喂后2小时左右基本吃完为宜。鲢、鳙鱼以池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饵,鳜鱼捕食池内的野杂鱼,饵料无需人工投饵。

河蟹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轻轻松松稻田养鱼蛙虾蟹 科学养螃 ¥94 购买

九、脱壳期管理

河蟹脱壳是其生理固有特性,是河蟹生长、发育、变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在河蟹的生命周期中,其脱壳的次数越多,生长增重速度就越快。

河蟹脱壳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体质健壮的河蟹5-10分钟即可完成,体质弱的则需1小时左右。河蟹脱壳时是最虚弱的时候,也是受病菌、敌害乃至同类侵袭的最危险时期,所以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掌握河蟹的脱壳规律,在河蟹脱壳前1周,最好采取换水消毒措施,确保河蟹顺利脱壳。值得注意的是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河蟹脱壳次数相应增多,生长速度相应加快。

十、病害防治

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但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因放养密度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加之饲养管理方法的缺陷,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病害发生。

河蟹的病害防治,主要通过药物预防与治疗的措施加以控制。一般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10-15㎏/667㎡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洒一次,既起到消毒防病作用,又能补充河蟹生长所需的钙质。定期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河蟹肌体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十一、河蟹捕捞

当性腺成熟的河蟹比例占河蟹总量 80% 时开始捕捞,一般在10月中下旬开始捕捞为佳。捕捞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在池塘内设置地笼、蟹笼等工具进行捕捉,这也是被养殖户普遍采用的捕蟹方法;二是采用白天加水晚间排水,利用河蟹生殖洄游的习性,在出水口设网捕捉;三是将池水排放后,利用河蟹夜晚上岸爬行的习性,待河蟹爬至防逃墙(网)边时,采用人工徒手捕捉。

四季常绿的盆栽 耐寒耐阴四季常青树形盆栽9-11-66 为什么紫荆花是香港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