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山药种植技术(野生山药与人工种的有什么区别)
野生山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因其生长环境挑剔、采挖困难,导致好多地方的野生山药越来越少,人们也很难再品尝到这山间的美味。但在花腰妹所在的滇中山区,农户们在多年不断的反复实践中,摸索出了野生山药进行人工驯化栽培的好方法,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野生山药的资源情况。山药是一种传统保健食品之一,而大山里的野生山药一直被称为是山药中的极品,它的生长期在2至3年,其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和口感均优于普通的山药,尤其是在补脾润肺方面深受山区农民的喜爱,一直以来被称为“南方的土人参”。
但是,近年来,由于野生山药数量不多,加之它所生长的环境大部分属于植被较好的山林里,在生长过程中,向下生长扎根非常的深,至少都在地下1米以上,甚至更深,我曾经跟随家人采挖过一次,挖了3米左右,采挖十分的困难,一天下来能采挖2棵野生山药就已经很不错了,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最后收获还不到2斤。
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村民到处私挖滥采,导致大量山林植被受损,生态破坏,野生山药濒临绝种。于是,花腰妹所在的村组农户先后挖野生山药根茎或者种子、余零子等进行反复试种,最后在当地政府部门的资金、技术扶持下成功驯化,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双赢,真正实现了获取生态红利的愿望。回顾总结这几年来村里野生山药的栽培经验,我简单归纳为以下四点。
1、把握生长环境。就我们当地的环境、气候来说,大部分的山区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群山环抱,属于温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度左右,土壤肥力好,尤其是山坡地较多,自然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非常适宜中草药材的生长,加之村里一直有山药种植的悠久历史,所以非常适合栽种。
村里一直以来以烤烟、包谷、水果等种植为主,于是村民们打好生态牌,算活生态账,选择坡边坡地给野生山药安新家,生长过程中完全模仿原产地环境,栽种后就不再进行刻意的施肥、打药等管理,任其自由生长,保持野生山药的原汁原味。
2、把握种源纯度。要想保持野生山药原有的品质,种源纯度极为关键,为此,村里栽种的野生山药种源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一次栽种的全部为纯野生的山药余零子,之后两年采挖一次。一种是采挖时候要适当留下根部的一小截根茎作为老种,之后,每2年采挖一次,可以采挖5至6次。
把握种植方法。栽种时,最好挖塘栽,种植塘规格为40cm×40cm,而种植塘距为90cm-100cm,每塘株距按照5cm摆放,播种量按照10至20粒余零子进行栽种。种子要放入土壤20cm至25cm左右,之后盖上土层,并在墒面上盖上一层稻草。
为了便于以后采挖容易些,栽种野山药的地方最好选在坡地或者地埂上,盖土层后也可以用空心砖取代回填土,这样2年后,即便坡地已经恢复植被,但是采挖起来要容易很多。
4、把握底肥施用。野生山药栽培一般只施用一次底肥,其他一律不再施用,因此,底肥常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为主,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把氮、磷、钾肥适当配比施用。村里好多农户则充分利用山林里随处可得的腐殖土,混合农家肥充分堆捂腐熟后进行施用,效果很不错。当然,当野山药的植株长到一定的时候,就要给它搭架或者借助地边树体等,让植株藤蔓自由生长。
只要严格把握以上4个要点,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这几年我们村栽种野生山药当年平均每塘产量在8至10公斤左右,我们当地市场价每公斤为16至20元,亩收入在3万元左右,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以上就是野生山药在我们本地山区的人工驯化栽培方法,您还有哪些好的栽培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关注花腰妹,了解更多三农知识!如果你喜欢本片图文,记得转发分享哦!(图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