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粮食种植有机草莓种植技术(有机质草莓种植技术)

有机草莓种植技术(有机质草莓种植技术)

发布时间:2023-05-28 13:00:30分类:粮食种植

作者简介:古润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全课高级农艺师

草莓果实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早春第一果”等美称,草莓还有消炎、止疼、清热、通经、驱毒、抗癌等多种功效,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草莓果实不仅可以用于鲜食,还可用于加工,加工品有速冻草莓、冻干草莓、草莓罐头、草莓酱、草 莓 汁、草莓果脯、草莓酒等多种产品。草莓栽培有日光温室、大中小拱棚半促成、露地等多种形式。利用不同的形式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进行栽培,基本上实现了草莓鲜果周年供应。草莓生长周期短、适宜范围广、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栽培和发展。世界草莓栽培总面积约40万公顷,年产量600万吨。草莓日光温室栽培是我国的特色产业,上市早,产量高,果实双节供应及早春观光采摘,效益非常好,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草莓栽培形式的主力军。目前我国草莓栽培总面积超过了10万公顷,年产量超过了200万吨,已成为世界草莓第一生产大国。特别是借着2012年2月世界草莓大会于北京召开的东风,以及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大力支持,草莓产业阳光无限,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单位不断增多,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成倍增强,对我国草莓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

一、草莓的特征特性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园艺学分类中,草莓属于浆果类果树。草莓植株矮小,高度一般在10~40cM。植株包括根、茎、叶、花序(花茎、花、果实、种子)、匍匐茎(图1-1)。根系浅,茎短缩,节间一般为2CM左右,叶多为三个复叶。聚伞花序,花两性,多为白色,果实柔软多汁,多呈红色,种子均匀着生在果面上。从叶腋处发生沿地面前伸的匍匐茎,是草莓的无性繁殖器官。

二、草莓的根与茎

(一)草莓的根

草莓的根系为茎源根系,由初生根、侧根和根毛组成。新根发自短缩茎基部,直径为l~1.5mm,每株大约20~30条,多时达60条以上。从初生根上又分生许多侧根,侧根上着生根毛。新发出的新根呈乳白色,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逐渐老化变为浅黄色以至暗褐色,最后近黑色而死亡。然后上部新茎又产生新的根系,代替死亡的根而继续生长。随着茎的生长,新根的发生部位逐渐上移,如果茎暴露于地面,则不利于新根的发生,若能及时培土保湿,可促进新根萌发和生长。草莓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浅,大部分根集。中分布于0~20cm的土层内,20cm以下的土层根系分布明显减少,长的可达50cm(图l一2)。根系分布深度与品种、栽植密度、土壤质地、耕作层深浅、温度和湿度等有很大关系。

草莓根系生长动态与地上部生长动态大致相反。秋季根系生长最旺盛,冬季休眠期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早春又开始旺盛生长,在果实生长期的春至夏季根系生长缓慢,在果实膨大期部分根枯死。草莓根系在北方地区一年内有三次生长高峰,在花序初显期达到第一次生长高峰,石家庄地区露地栽培一般在4月份;果实采收后,母株新茎和匍匐茎生长期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一般在7月份;9月中旬至初冬,随着叶片养分的回流积累,形成第三次生长高峰。南方草莓根系一年有2次生长高峰,分别在4~6月和9~10月份。一年中,早春根系比地上部开始生长约早10d左右,先是前一年生未老化的根加长生长,然后才从短缩茎上发生新根,即开花期以前,根以加长生长为主,少有侧根产生,随着开花期的到来,白色越冬根加长生长停止,而新的初生根则从短缩茎开始发生。由于根的形成层极不发达,,因此根的加粗生长较少,达到一定粗度后就不再加粗。因此,草莓没有一般植物所具有的直根,也无主侧根之分,是须根系

根系生长与土壤的温度、水分、透气性、酸碱度、肥力等条件有关。草莓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2℃左右,最适温度20℃左右,最高温度为32℃。10℃以下时,根系生长缓慢,在一8℃时根系会受冻害。根系的生长状况,可以通过地上部生长的形态来判断,凡地上部生长良好,早晨叶缘具有水珠的植株,说明白色吸收根或浅黄色根较多,根系生命力强,活动旺盛。

草莓根系分布浅,植株小,叶面积较大而叶片更新频繁,浆果含水量高,繁殖快,因此,根系生长对土壤浅层水分要求较高,既不抗旱也不耐涝。干旱缺水时,根系发育受阻,老化加快,严重时干枯死亡,同时土壤盐度上升,根系易出现盐中毒;而土壤过湿时,通气不良,根系呼吸作用他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初生根木质化加快,根系功能衰退,特别是在盛雨后,土壤高温高湿,极易发生根系腐烂。

土壤的酸碱度影响着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和利用,也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草莓适宜在中性或微酸的土壤中生长,土壤pH值5.6~7.0为宜。但草莓对盐碱性土壤也有一定的耐性,如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的土壤为盐碱地,土壤pH值8.2,采用淡水灌溉,草莓生长良好,且果实成熟早,品质较好。

(二)草莓的茎

草莓的茎根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三种类形。

1、新茎

新茎是当年萌发的短缩茎,它着生于根状茎上(图1-4),成弓背形。新茎短缩,节间密集,新茎加粗生长较旺盛,加长生长却很少,每年加长生长仅0.5~2cm。新茎上密集轮生具长叶柄的叶片,基部产生不定根,新茎的顶芽到秋季可形成混合花芽,为主茎第一花序。在紧靠顶芽下的第一叶腋着生的侧芽,具有较强的顶端优势,可长出一个强壮的侧枝与主茎联合在一起,代替了主茎的位置,将主茎形成的花芽挤向一方,使新茎成为弓背形状(图1-5)。侧枝的生长点在适宜的条件下又可形成混合花芽,为主茎第二花序。叶腋着生腋芽,腋芽具有早熟性,当年可萌发,有的萌发成为匍匐茎,有的萌发成为新茎分枝,新茎分枝在开花结果时有少量发生,大量发生期是在采收之后。新茎分枝发生的数量与品种、株龄和栽培条件有关。一般可形成新茎分枝3~9个,株龄大的植株最多可达20个以上。新茎第二年就成为根状茎。

2、根状茎

根状茎是草莓多年生的木质化短缩茎。当第二年新茎上的叶片全部枯死脱落后,就成为外形似根的根状茎。根状茎是一种具有节和年轮的地下茎,是营养物质的贮藏器官,根状茎上也发生不定根。2年以上的根状茎,自下向上、由里向外逐渐衰老死亡,先变成褐色,后变成黑色,其上根系也随着死亡。因此,根状茎越老,地上部生长也越差。草莓新茎上未萌发的腋芽,便成为根状茎上的隐芽,当地上部分受到损伤时,可萌发生长出新茎,新茎基部生长出新的根系,迅速恢复生长。

3、匍匐茎

匍匐茎是草莓匍匐延伸的一种特殊的地上茎,又称走茎,是草莓主要的繁殖器官。匍匐茎柔软细长,由新茎的腋芽萌发形成,匍匐茎因品种不同有红有绿(图1-6)。栽培种大果凤梨草莓抽生的葡萄茎都是在偶数节位着生匍匐茎幼苗,偶数节位的生长点抽生短缩新茎,在新茎第三片叶显露前开始发生不定根,扎入土中,形成第一代子株。第一代子株又可抽生第二代匍匐茎,产生第二代子株,第二代子株又可抽生第三代匍匐茎,产生第三代子株。依此类推,可形成多代匍匐茎和多代子株(图1-7)。一株母株一年中可发生3~5代子株(南方可多达10~12代),总子株数约30~85株,多者可达100~200株。奇数节位不产生子株,腋芽保持休眠或产生匍匐茎分枝。

匍匐茎的发生期,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大量发生期在果实采收之后。发生时期的早晚及数量与品种、母株的长势、日照长短、温度、母株经过低温时间的长短、栽培形式等有关。早熟品种发生早,晚熟品种发生晚。促成栽培一般在果实采收后开始发生,露地栽培多在果实开始成熟时发生。不同品种发生匍匐茎的能力不同,“石莓4号”、“春香”等发生能力较强,“达娜”、“石莓5号”及四季草莓品种等相对较弱。同一品种,健壮苗比弱苗匍匐茎发生多,结果少的苗比结果多的发生多。匍匐茎在长日照下容易发生,但还与温度有关,当温度过低时,即使是长日照匍匐茎也不会发生。光照强有利于匍匐茎发生,但过高温也会抑制匍匐茎发生。如南方盛夏高温季节基本不发生匍匐茎。匍匐茎发生量与母株受到5℃以下低温积累时间有关,只有在满足对低温量的要求之后,才会有大量匍匐茎发生,若低温量不足则匍匐茎发生少或不发生。如果把低温量要求较高的寒地品种引入暖地栽培,往往因低温量不足而影响匍匐茎的发生,而将暖地品种引入寒地栽培,由于受长时间低温处理,则会增加匍匐茎的发生数量。

三、草莓的叶片

(一)叶片的形态特征

草莓的叶发生于新茎上,呈螺旋状排列,第一片叶和第六片叶在伸展方向上重合。草莓的叶通常为基生三个复叶,即叶柄的先端着生3片小叶,也有的种着生4~5片小叶(图卜8)。具长叶柄,叶柄上生有茸毛,叶柄的基部有2片托叶,合成托叶鞘包于新茎上。叶柄的中部有1~2枚很小的钟形或片形耳叶或无(图卜9)。叶片大小、形状、厚薄、颜色深浅、叶柄长度、叶柄及叶背面茸毛多少等因品种、物候期和立地条件而明显不同。

一般中间小叶长7~14cm、宽5~8cm,叶柄长10~30cm。小叶叶柄短或无,小叶一般呈圆形、椭圆形、菱形、卵圆形、倒卵形等(图卜10)。小叶边缘呈锯齿状,通常12~28个齿,齿的先端有很小的水孔,当土壤湿润且根系生长良好时,早晨可见到叶缘排出小水珠。春季温度达到5℃时,草莓植株即开始萌芽生长。顶生混合芽抽生新茎,先发出3~4片叶,接着露出花亭。随着气温的上升,新叶陆续产生,越冬叶逐渐枯死。温度在20℃条件下,约8d即可展开1片叶,一个月大约就可增加4片叶,一株草莓年展叶约20~30片。新叶展开的大小和叶柄的长度,因季节而异,春季坐果至采果前展开的叶,其大小、形态较典型,更具有品种代表。

(二)叶片的功能

草莓的叶执行着光合、呼吸、蒸腾、吸收、贮藏等生理功能。叶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的主要器官,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造碳水化合物,植物体内90%左右的干物质是由叶片合成的,为草莓的生长发育奠定物质基础。越冬绿叶的数量对草莓产量有明显的影响,保护绿叶越冬,是提高翌年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叶片随着新茎的生长陆续发生,也相继衰老死亡。衰老叶片的同化能力降低,并有抑制花芽分化的作用,生产中应及时摘除。

四、草莓的花与果实

(一)草莓的花及花序

草莓绝大多数品种的花为两性花,也有雌性花、雌能花和雄性花等。目前生产上的品种大多为完全花,可以自花结实。雌性花品种或雌能花品种,虽无雄蕊或雄蕊发育不全,但雌蕊发育正常,只要配置授粉品种,也可获得正常的产量。草莓的花由花柄、花托、主副萼片、花瓣、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图1-11)。一朵完全花一般具主萼片5片,副萼片5片,雄蕊20~35枚,雌蕊200~400枚,通常花瓣5片,但一级序花的花瓣数可达6~9片(图1-12),雄蕊等也相应多。雄蕊有长短不一的花丝,花丝上有花药,其内含有花粉,花粉粒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2 um×16 um外壁上有3条萌发沟,花药纵裂,花粉从中散出(图1-13)。雌蕊着生在凸起的肉质花托上,离生,呈螺旋状排列,雌蕊有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花柱很短,长在子房侧面,当子房膨大时会倾斜到一侧。从花托基部与雄蕊基部之间的狭窄轮状处可分泌花蜜,吸引昆虫访花而完成授粉。

草莓的花长在花序上,草莓的花序为有限聚伞花序,通常为二歧聚伞花序和多歧聚伞花序。品种间花序分歧变化较大,形式比较复杂。

花序有顶花序和腋花序,从新茎的顶端长出的花序称为顶花序,而从下面叶片的叶腋长出的花序称为腋花序。花序数、每花序花数、坐果率和单果重等均是决定果实产量的重要因素,而首要的是使花序数增加。草莓抽生花序的数量,主要因品种和环境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异。单株花序约2~8个,每个花序一般着生10~20朵花,多的达30朵。花序一般在新茎展出3片叶时,即在第四片叶托叶鞘内微露,随后花序逐渐伸出,整个花序显露。当平均气温达10℃以上时,开始开花。一朵花可开放3~4d,在这期间进行授粉受精。

当花药中没有花粉粒时,花瓣即行脱落,但有的品种如新品种“红星”直到果实成熟花瓣亦不脱落,花序的高矮因品种而异,可分为高于叶面、平于叶面和低于叶面三种类型。花序低于叶面的品种,由于受到叶片的遮盖,受晚霜伤害的可能性较小,但着色有时困难,易感病等。

草莓通常会出现同一植株上低级序(第一、第二级序)果实己成熟,而高级序(第四、第五级序)花或腋花芽正在开花或尚未开放。花序上花的级次不同,开花的顺序不同,因而果实的大小和成熟期也不同。首先是1朵一级序花开放,其次是2朵二级序花开放,然后是4朵三级序花开放,依此类推,级次越高开花越晚。高级次花有开花不结实而成为无效花的现象,其数量主要因品种而异,大部分品种为15%~25%,最高可达50%。但在适宜的气候和良好的栽培条件下,无效花百分率可大大降低。

草莓的花是虫媒花,既进行白花授粉,又进行异花授粉。开花期低于O℃或高于36℃时,会严重阻碍授粉受精过程,致使产生畸形果。花期遇雨、风沙大、遭虫害等情况下,都会引起畸形果产生。开花期和结果期最低忍耐温度为5℃,5℃以下花瓣变红(图1-17),花期遇O℃以下低温或霜害时,可使柱头变黑,丧失受精能力(图1-18)。草莓的雌蕊在开花后7~8d内均有受精能力,但实际上,开花4d后,花药中已无花粉,花瓣己脱落,昆虫不再访花。花药中的花粉粒,一般在开花前成熟,具有发芽力。在开花前,花药不开裂,开花1~2d后,便可见到白色花瓣上所散落的黄色花粉粒。据观察,花药开裂时间,约从上午9:00到下午17:00时,以E午为主,11:00~12:00时达到高峰。花药在低于12℃条件下一般不开裂。湿度对花药开裂影响很大,湿度的最高界限为相对湿度94%,雨天则妨碍花药开裂。塑料大棚等保护地栽培,若相对湿度太高,花药不能开裂,花粉粒易吸水膨胀破裂,致使不能授粉受精,畸形果增加。花粉粒发芽最适温度为25~27℃。花粉管到达子房后,由珠孔进入胚囊,进行双受精。受精后形成种子,促进坐果,使果实正常生长发育。授粉受精可促使子房内形成植物激素,促使种子周围的花托膨大。授粉受精完全,则花托发育成正常果实;授粉受精不完全,则发育成畸形果实;没有授粉受精,则花托不膨大而形成褐毛果(图1-19)降低产量,造成损失。

(二)草莓的果实及种子

草莓的果实是由花托膨大发育而成。果实的形状、颜色、光泽度、果面平整度、果个大小等因品种而异,也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果实的形状,大致有扁圆形、圆球形、短圆锥形、圆锥形、长圆锥形、颈椎形、长楔形、短楔形、宽楔形及扇形等(图1-20)。果实的颜色有白色、淡红色、粉红色、橙红色、橘红色、红色、深红色、暗红色等(图1-21)。果肉的颜色一般较果面的颜色稍浅,因品种和成熟度不同为白色、淡红色、粉红色、橙红色、橘红色、红色、深红色等。同时,果实的髓心大小、颜色、有无空洞及空洞大小、果肉硬度、肉质粗细、纤维多少、汁液多少及颜色均因品种而不同。特别是果实的风味和香气,不同品种差异很大,风味有酸、甜酸、酸甜、甜、苦、涩味等。香气有标准的草莓芳香、玫瑰香、茉莉香、槐花香、桑葚香、杏香、桃香等。果皮的韧性、果实的硬度及果实含水量多少直接影响果实耐贮运性。果实的大小与品种、栽培条件、果实着生的位置等有关。同一品种果实大小因级序而变化,一级序果最大,一般为15~50g,最大可达l00g以上,花序上级次越高的花结的果越小,采收费工,生产中一般四级序果就失去了商品价值,而成为无效果而被摘掉。

草莓果实的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其体积的增大,取决于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和细胞间隙的增大。受精后子房迅速发育形成瘦果,其周围的花托逐渐膨大而成为果实。果实的细胞分裂,除髓部外,在开花时就已经结束,即果实细胞数目在开花前就己大体决定,开花后果实的肥大,主要取决于细胞的增大。髓部的细胞间隙随着果实的膨大而增大,因此大果往往出现髓部中空的现象。

从开花坐果到果实成熟,要经历绿果期、膨大期、白果期到成熟期。伴随着果实的膨大,果实逐渐成熟,其显著变化是果实的着色,先是褪绿变白,接着渐渐变红,并具有光泽,进一步果肉着色,达到完熟(图1-23)。种子最初是绿色,当果实着色时变成黄色、黄绿色或红色。果肉随着成熟变软,放出特有的芳香,酸甜适度,味美可口。草莓果实是否成熟,其判断可依据着色和软化的程度。实际栽培中,因为果实在运输过程中成熟度继续增加,所以应考虑销售前的流通时问,在果实未完全成熟时采收。

北方露地栽培,果实成熟期一般为5月上中旬至6月上中旬。保护地栽培果实采收从11月至翌年4月,长达4~6个月。温度对果实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温度较低有利于果实膨大,温度过高则果实小,成熟早。适时适量灌水,可促进草莓果实膨大,特别是果实迅速膨大期,水分不足影响会很大。生产中低级次花易出现雄性不育,即花粉量少或无花粉现象,但只要授粉好就可正常坐果发育。而高级次花往往出现坐不住果或坐果不良,同一花序上的果实问相互争夺养分和水分,及时疏除花序上高级次的花蕾及畸形果,可促进低级次果实膨大。日照长度和强度对果实成熟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长日照、强光照可促进果实成熟,低温配合强光照可提高果实品质。在温暖地带,夏季炎热高温,果实个小、味淡、香气不浓。而在寒冷地和高纬度地区,由于低温和一定程度的强日照,可获得香气浓郁、风味佳的果实。

草莓种子实际上是受精后的子房膨大形成的瘦果,俗称“种子”。种子附着在果实表面,由维管束与髓部相连。成熟种子呈红色或黄色,粒小,种皮坚硬不开裂,内有一枚种子(图1—24)。种子是草莓有性繁殖器官,在生产上基本不用种子繁育苗,但在育种工作中需用种子进行繁殖。

花托中不含生长素,而种子中含有吲哚乙酸等,因此种子的存在,是果实膨大的重要内因,种子的多少决定了果实的大小,种子数目越多,果实越大。种子的存在位置,影响果实的形状,不同品种的种子嵌入果面的深度不一,有平于果面、凸出果面和凹入果面三种(图1-25)。在局部去除种子,则果实无种子的部位不膨大,而有种子的部位膨大,便形成畸形果(图1-26)。种子数的多少既与授粉受精是否完全有关,也与开花前花托上分化的雌蕊数有关,雌蕊数多,种子数才可能多。因此,应加强花芽分化和花前管理,保证花芽分化良好,受精授粉顺利,是获得优质、个大、高产的基础。

为什么说;种子越少、草莓的果个越小,草莓的种子越多, 果个就越大?因为种子是专门产生赤霉素的,供应植物细胞数目字增加,使果实迅速生长,就是这个道理。

五、草莓的花芽分化与休眠

(一)草莓的花芽分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草莓栽培多限于北方和中部一些地区,当时主要认为草莓喜冷凉气候,南方不适于草莓生产,但随着人们对草莓成花和休眠生理特性了解的深入及研究,通过适宜的品种,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栽培形式,目前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均有草莓栽培,己成为全国性水果。

1、花芽分化过程

草莓花芽分化时期的早晚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开始分化早,停止分化也早。腋芽比顶芽晚一个月才开始分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花芽分化期也不相同,北方高纬度地区,秋季低温来临和日照变短早,花芽分化开始期也早;南方低纬度地区,花芽分化则晚;同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地方,花芽分化早,海拔低的地方花芽分化晚。同一品种,氮素过多、植株徒长、叶数过多等都会使花芽分化期延迟。在自然条件下,我国草莓一般在9月或更晚开始花芽分化,北方与中部地区草莓多在9月中旬开始花芽分化,而南方地区草莓在10月上旬前后开始分化。

草莓花芽和叶芽起源于同一分生组织,当外界的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适宜花芽分化时,分生组织向花芽方向转化而形成花芽,花芽分化的过程大致可分3个时期,(生理分化、形态分化、性细胞的形成)即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和花器分化期。分化初期前,未分化生长点的叶原始体基部平坦,顶部为锥形突起。进入花芽分化初划,生长点由锥形变成圆锥形,肥厚而隆起,这一时期约需一周,是分化较快的时期。草莓在生长过程中,它的最大特点是连续花序,不断出现花穗原基,在花序分化期中,顶花序不断生长发育,与此同时第二花序原始体形成,这一阶段约需11~12d。草莓花器的形成过程是向心式的(图卜27),从外侧开始,逐渐向内形成花的各部分器官。位于花最外侧的一枚萼片最先形成,在萼片形成过程中,其内侧开始出现花瓣,花瓣最初并不是白色,花瓣与萼片同色。在花瓣的内侧又分化出雄蕊,此时,萼片变大,包着花的其他部分,并且在光滑的花托边缘产生较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不久便发育成花柱。花粉在雄蕊的花药中形成,胚囊在雌蕊的胚珠内形成,此时对外界低温、高温等环境条件十分敏感。因此,这一时期是生产上重要的管理阶段。

在一个花序中,花芽的分化是有规则的,一级序花分化后,从其苞片内侧分化二级序花,再从二级序花的苞片内侧分化三级序花,依此类推。分化几级序花因条件而异,一般可分化到四级序花。顶芽和腋芽先后进行花芽分化,分别分化发育成顶花序和腋花序。在花芽分化期,草莓的腋芽停止抽生匍匐茎,大部分形成花芽,少部分抽生新茎分枝。靠近新茎基部的腋芽和靠近顶芽的腋芽都可形成花芽。

2、花芽分化的条件

草莓在经过旺盛生长后,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下、5℃以上,日照时间12小时以下,经过10~15天,植株开始花芽分化。草莓花芽分化的最适温度是10----17C°和10小时的短日照,此时只需要9天时间即可完成花芽分化。在较低的温度下,如5---10时,不论日照长短,均可进行花芽分化;在较高的温度下,如26以上时,无论日照长短,均不能进行花芽分化。草莓花芽分化所需的温度和日照时问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一般认为草莓是短日照作物,它在低温和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花芽分化,但目前促成栽培的品种实际上是在中温和中日照条件下进行花芽分化的同时,植株体内氮素水平显著影响花芽分化时期。一般而言,生长势旺盛,氮素含量较多的植株花芽分化期相对较晚,而生长势中庸,氮素含量较低的植株花芽分化期相对较早。花芽分化早晚是决定大棚早熟栽培成败的关键,如果需提早草莓的开花期,应适当抑制花芽分化前的氮素吸收,生产上一般在8月中旬以后应停止追施氮肥。目前,假植、断根、钵育苗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幼苗后期氮素吸收,以便提早花芽分化。草莓植株叶片数量的多少,对花芽分化时期和花芽质量有重要影响。具5~6片叶的植株花芽分化时期大致相同;具4片叶的分化时期推迟约7d,后期分化速度慢,第二花序分化时间短;具3片叶较具5~6片叶植株分化期推迟约20余天,到花序分化期甚至会因气温下降而休眠。如果育苗地植株过密、长期光照不足、病虫害严重、摘叶过多等均不利于花芽分化;如果植株生长非常旺盛、茎粗叶大、叶色浓绿、氮素过多、体内蛋白质合成过多,也不利于花芽分化。赤霉素在草莓生产上应用较普遍,对花芽分化有抑制作用,但对花芽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大棚促成栽培时,苗定植成活后(花芽分化己完成),、在苗生长期适时喷布脱落酸(ABA)、矮壮素(CCC.、多效挫(PP333)等生长抑制剂,均能促进花芽形成。

日照,只要经历充足的低温期间,休眠就可被打破,如果再加上长日’照,就更有助于打破休眠。草莓休眠所需低温量不足,休眠打破不完全,则植株生长矮小,发生匍匐茎少或不发生匍匐茎,影响开花结实,甚至可改变开花的状况,使普通草莓具有四季结果的特性,夏季也能开花结果。反之,若草莓植株休眠期经历的低温期过长,又会引起徒长。因此,在半促成栽培中应注意品种选择和适时保温。在北方自然条件下,冬季低温有利于草莓顺利通过自然休眠。打破草莓休眠可采用植株冷藏、电照、喷布赤霉素等多种措施。

六、草莓优良新品种

1.章姬

日本品种,1985 年培育、1990年登记,1992年日本官方审定。早熟品种,休眠期短,适宜于大棚栽培,果实圆锥型、果个大,鲜红色,果面平整,一级果平均重量35克左右,种子黄绿色,产量高,亩产量2500公斤。生长旺盛,抗性强。

2、红颜

日本品种,1994年育成,1999年命名,2002年登记发表,1999年从日本引入我国。果实长圆锥形,鲜红色,着色一致,富有光泽,外形美观,畸形果少(图2—2)。果个大,一、二级序果平均果重20.1g,最大果重达58.3g。种子黄绿色,陷入果面较深。萼片中等大,单层,平贴果实。果肉鲜红色,髓心较小、红色,空洞小,肉质细,纤维少,汁液中多,酸甜适口,香气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品质上。果实综合阻力0.456kg/cm2耐贮运性明显优于章姬和丰香。

植株长势强,株态较直立,叶片大,绿色,中间小叶椭圆形。单株抽生花序2~4个,花序低于叶面,分枝较高,二次分枝。保护地栽培连续结果能力强,丰产性好,亩产量2500kg以上。匍匐茎抽生能力较强,能二次抽生,繁殖能力强。耐低温,但耐热、耐湿能力较差,较丰香抗白粉病和炭疽病。早熟品种,休眠浅,适宜保护地促成栽培。

3、丰香

日本品种,1973年杂交,1983年登记发表,1985年从日本引入我国。果实短圆锥形或圆锥形,鲜红色,有光泽,果面平整(图2—3)。一、二级序果平均果重16.1g,最大果重35.g。种子红、黄绿色兼有,凹入果面中深。萼片较大,主萼平贴果面,副萼与果面分离,除萼较易。果肉白色,髓心实或稍空,肉细,果汁多,酸甜适中,香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l0.0%。果实综合能力O.322kg/cm。,果实硬度及果皮韧性较差,不耐贮运。

植株生长势强,株态开张,叶片较大,匐茎抽生能力较强,繁苗容易。较丰产,亩产量1000kg以上。植株耐热、耐寒性较强,对黄萎病抗性中等,易感白粉病。早熟品种,休眠浅,打破休眠需要5-C以下低温50~l00h,适宜保护地促成栽培和暖地栽培。

4、鬼怒甘

日本品种,1987年选出,1992年登记发表,1995年从日本引入我国。果实短圆锥形,红色,光泽度强,果面平整(图2—4)。果实较大,一级序果平均果重25.0g,最大果重60.0g,一、二级序果果实形状差异较小。种子黄绿色,凹入果面浅。花萼翻卷。果肉鲜红,髓心浅红色,略有空洞或实心,肉质细,汁液中多,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7%。果实综合阻力0.350kg,比女峰和宝交早生硬度大,较耐贮运。

七、草莓露天栽培技术

1、园地选择及整地做畦

选择无环境污染,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通风向阳,交通便利的地块,深翻土地,一般深度在30cm左右,深翻后要求耙平,细碎平整,上需下实,然后做畦。常用的有平畦(图4-4)和高垄(图4—5),生产中多用高垄栽培。高垄栽培一般垄长15m左右,垄高20~30cm,垄面宽50~60cm,沟宽30~40cm(图4-6)。可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定焦的高低及高垄面宽窄。一般在北方地下水位较低,高垄可适当低些,而在雨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的南方,高垄可适当高些。如果用于观光采摘园,垄沟宽要适当宽些,采摘时宽绰方便。高垄栽培的优点是土壤通气性增加,草莓果挂在垄两侧,通风好,光照充足,着色好,病虫害少,不易烂果。高垄栽培还有利于覆盖地膜和垫果,提高地膜覆盖的增温效果,提高果实品质。整地做畦后,应灌一次小水或适当镇压,使土壤沉实,以免根系与土壤结合不紧密,造成草莓成活率低弊端。

2、品种搭配及秧苗选择

在北方寒冷地区,露地栽培草莓应选择休眠期中长或长、抗寒性强、结果期集中、果实成熟较一致的优良品种;南方应选择休眠浅,耐高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如果以鲜食为主,应选择果实个大、丰产、甜度高、香味浓、品质优、抗病性强的品种;而以加工为主,应选用产量高、果个中等偏小均匀整齐、果实周正、果肉红色或深红色、风味浓、抗病性强、耐贮运等加工性状优良的草莓品种。

为提高草莓的内再质量和外观品质,一个主栽品种可配置2~3个授粉品种。主栽品种占总栽培面积的70%左右。如主栽品种为“达赛莱克特”,授粉品种可搭配“石莓6号”、“石莓7号”、“密保”等。另外,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相距一般不宜超过30m。

露地栽培要选择植株完整,无病虫害,具有4片以上发育正常的叶片,叶色鲜绿,新茎粗在1.2cm以上,叶柄粗壮而不徒长,根系发达,有较多白色或乳白色须根,根长在5cm以上,单株鲜重在20g以上,中心芽饱满,顶花芽分化完成的秧苗。

有机草莓种植技术

3、栽植时间及栽植密度

采用一年一栽制,于秋季栽植。通常北方地区定植早,南方定植晚,沈阳及以北地区8月上中旬栽植,河北、山东及山西等地在8月中下旬栽植,浙江及广东地区适宜栽植期为9月底---10月初。具体栽植期还要看草莓苗的质量,弱苗可早栽,壮苗可晚栽。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天气预报,最好选择在阴天、毛毛雨天或晴天的傍晚栽苗,因为气温低、湿度大、蒸发量小,有利于成活。

草莓苗的栽植密度主要取决于栽培方式、品种特性、秧苗质量、管理水平及地势地力等因素。露地栽培较保护地栽培密度小些,一般平畦栽培,株距20~30cm,行距30~40cm,亩定植7500株左右;高垄栽培,垄面宽50~60cm,沟宽30~40cnl,垄面上定植两行,株距15~20crrl,小行距20~30CM大行距60~~70cm,亩定植8500株左右。长势强旺的品种、秧苗质量好、管理水平高、地力好的可以适当稀植,反之可以适当密植。

4、栽植方法及定植方向

栽苗时,先按株行距确定位置,然后用铲刀在栽苗处挖一个小坑,手提秧苗,弓背朝外,将草莓苗繁重的根系放在挖好的小坑中,埋土 轻提,根系适展,覆土、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草莓定植时一定要遵循“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定植原则。深或过浅,都会影响成活率。定植后立即浇一次透水,如发现有露根或淤心的植株,应立即补土埋根、扒土露心或重新栽植。

草莓的花序从新茎上伸出有一定规律,通常植株新茎略呈弓形(图4—8),而花序是从弓背方向伸出的。其好处是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采果等作业方便,使每株抽出的花序朝向同一方向,栽苗时应将新茎的弓背朝向固定的方向。平畦栽植时,边行植株花序方向应朝向畦里,以防花序伸到畦埂上,影响作业。畦内行花序朝向一个方向,便于用竹签、挡隔板或拉绳将花序与叶分开,有利于花朵授粉,减少畸形果,同时有利于果实着色。高畦栽植时,草莓弓背要朝向高垄外(图4—9),这样能使草莓结果时浆果挂在高垄两边,有利于受到阳光照射和通风,减少果实表面湿度,改善浆果品质并减轻果实病虫害,减少病果率。

5、提高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1)根系处理。为了提高栽植成活率,草莓栽前用1~10mg/kg萘乙酸或萘乙酸钠药液蘸根2~6h,对促进生根效果十分明显,处理过的秧苗新根发生量比不处理的秧苗增加近1倍,可以明显提高秧苗成活率。

(2)摘除老叶。栽苗前摘除一部分老叶,只留下2~3片新叶,能减少蒸腾失水,摘叶时将过老的叶片从叶柄基部擗掉,2~3片较老叶片不要从叶柄基部瓣叶,基部要留一段叶柄,以保护根茎,有利于成活,同时掐掉病残叶。

(3)带土坨移栽。草莓育苗圃离生产田距离较近时,可采取带土坨移栽的方法,挖苗前先用水浇苗畦以利挖苗,土坨可切成8~10cm见方的土坨或三角坨(图4一11)。

(4)遮阴降温。为防止栽后太阳暴晒,在供足水分的同时,可采用苇帘、塑料纱、带叶的细枝条、遮阳网进行遮阴,或用银灰色塑料膜扣成临时小拱棚,棚顶加盖苇帘遮阴。定植成活后,要及时晾苗锻炼,注意通风,以防突然撤除遮阴物时灼伤幼苗。

6、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

(1)追肥

①根部施肥整个生长过程中植株吸肥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定植到完成自然休眠。定植缓苗后植株和根系生长仍较旺盛,随着气温的下降要进行花芽分化,这时定植前的基肥被大量消耗,因此,第一次追肥在花芽分化后,此次施肥以锌钙氨基酸为主,氨基酸15~20kg/亩,不仅能促进营养生长,而且还能增加顶芽花序的花数,增强越冬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从自然休眠解除后到植株显蕾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植株开始生长,吸收养分能力增加,因此,第二次追肥应在开花前施入,在开花前追肥是保证草莓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枯草芽孢杆菌10~15kg/亩。

第三个阶段是从开花到一级序果开始成熟,随着气温和地温的升高,植株进入了旺盛生长期,其吸收和消耗的养分达到高峰,因此,第三次追肥应在一级序果实膨大前施入,枯草芽孢菌10~15kg/亩。

第四个阶段是盛果期,即第二、第三级序果实膨大与成熟期。随着大量果实的膨大与成熟,氮素吸收量开始下降,磷钾吸收量开始增加,其中钾的吸收量达到最高,此次施肥以磷钾氨基酸肥为主,以提高果实品质,促进植株健壮,防止植株衰弱,亩施磷、钾氨基酸肥10~15kg。草莓施肥一般采用是肥一体化,滴水灌溉,简单方便,成本低,效果好。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草莓施肥歌。

草莓施肥歌是栽培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很实用而且成本低,效果明显。草莓底肥不很多,别把“大肥”地理搁。品种搭配要想好。喜钾最多磷最少。鸡粪太多地变硬,秸秆翻压变成保。牛羊要粪腐蚀好,最怕生虫又长草。测土之后看标准,高肥土壤肥减少。底肥可以喂不保,追肥定要控制好。

②叶面喷肥 由于草莓根系浅,耐肥力差,常因追肥不当而出现烧根死苗现象,所以,常采用叶面喷肥的方法(图4—13),喷肥是草莓园肥水管理的重要措施。草莓的叶片具有较强的吸肥能力,叶面喷肥不仅节约肥料,而且肥效快、吸收好。一般前期以EM菌为主,花前可喷磷酸二氢钾和硼砂,还可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选用微量元素。花前叶面喷施0.3%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3~4次,可增加单果重,改善浆果品质,坐果率提高8%~19%。叶面喷肥宜在傍晚叶片潮湿时进行,要以喷叶背面为主。

提高植株抗性,增加免疫力,降低投入成本,每隔10左右喷一次植物细胞修复剂DNA,每粒加水12―――15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修复植物伤口,减少病害侵染。

(2)浇水草莓是需要水分较多的植物,对水分要求较高,一棵草莓,在整个生育期中大约需水15天,但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水分要求也不一样。

①定植后浇水秋季定植期气温较高,地面蒸腾量大,新栽的幼苗新根尚未大量形成,吸水能力差,如浇水不足,容易引起死苗。此期以采用沟灌比较好,沟灌在短期内水量充足,可使土壤沉实,使根系和土壤结合紧密,有利于成活。

②灌冻水越冬前要灌一次封冻水,一般在土壤封冻前,封冻水一定要灌足灌透,此水既能提高植株越冬能力,也能促进植株翌春的生长。

③早春灌水早春去掉覆盖物后,地温较低,不宜灌水太早,以免引起地温明显下降,影响草莓根系恢复生长和地上部萌芽,可浅耕以增温保墒,现蕾期浇灌萌芽水。

④花果期灌水进入花期后,随着开花坐果,需水量越来越多,要掌握小水勤灌,保持土壤湿润的原则。果实膨大期 到浆果成熟期,在保证土壤湿润的情况下,不宜大水漫灌,要适当控水,应在每次采果后的傍晚浇小水,浇水量以浇后短时渗入土中,畦面不存水为原则。如果浇水太多,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易染灰霉病,导致浆果腐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滴灌,滴灌可增加15%~20%好果率,还可节省30%灌水量。另外,每次施肥都要结合灌水,而浇水结合中耕除草。

⑤及时排除雨水草莓既喜水又怕涝,草莓植株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叶片就会变黄,甚至死苗,所以在草莓园周围要建立好排水系统,大雨过后要及时排除积水。

中耕除草,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浅,喜欢疏松的土壤。中耕有利于提高土壤的透气和增加微生物的活动,加快有机物分解,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生长。中耕同时可以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

八、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

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草莓栽培(图4—60),冬季不用加温,所以生产成本较低,效益好,管理方便。

1、品种和苗木选择

设施草莓栽培,对品种的选择不太严格,在北方应选择浅休眠、耐寒性较强、丰产、个大、优质、抗病、耐贮运的优良品种。如“甜查理“石莓7号”红颜、章姬等。而南方应选择休眠浅的品种,如“丰香”、“红颜”、·。章姬”、“甜查理”、“书香”、“燕香”等。选用草莓组培脱毒原种苗或脱毒,或者自己繁苗的母株,假植苗:假植苗具有定植后植株生长整齐、强壮、结果早、产量高等优点。

2、土壤消毒及整地做垄

土壤消毒处理后平整土地,667平方m,施农家肥3000~5000kg加碳胺进行氨化作用,或者用发粪宝进行发酵,使其充分熟化,也可以少量加入,三元复合肥复合肥25公斤,撒施深翻,然后做成南北走向的高畦大垄。畦面宽50~60cm,畦沟宽30~40cm,沟深20~30CM即可。

3、定植

草莓定植,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一般北方地区于花芽分化前定植,因为北方地区寒冷,秋季低温来得早,定植过晚会影响植株根系的恢复,华北地区8月下旬9月上旬前后。南方地区多在花芽分化以后定植,由于南方地区秋季温暖,定植后仍有一段比较充足的生长时间,缓苗后,秧苗生长良好,有利于开花结实,大约在10月上旬。

4、扣棚及地膜覆盖

扣棚保温的时期主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品种特性及上市时间而定。休眠浅,低温需求量低的品种,解除休眠的时间早,可以早扣棚;休眠深的品种,低温需求量高,解除休眠的时间晚,保温时期可适当晚些。保温过早植株尚在休眠状态,出现矮化,叶柄不伸长,叶片小,果个小,产量低,品质差;保温过晚,低温过量,植株易出现徒长,早熟效果不明显,影响产量及经济效益。

在北方地区一般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吾扣棚保温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之间为宜。

地膜覆盖应在扣棚保温后7~10d进行,过早由于植株经过一段低温休眠后,植株矮平,老叶干脆易折伤,不易操作。保温后新叶开始长出,植株稍高,具韧性.易操作:但不易过晚,叶片量大或植株过大时操作困难,破口过大,地温提产{影响生长。覆盖地膜应在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并且浇水。

5、温湿度管理

温湿度调控是设施草莓栽培的重要环节:开始扣棚保温后到现蕾前,不易升温过猛,刚经过休眠的植株需要有一个适应高温的过程,同时前期温度过高对花芽分化的后期完善有影响:

(1)保温初期 白天适宜温度为24~30℃,夜间为9~10℃,最低8℃,当室温超过35℃时,应及时通风换气降温。夜温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加盖草帘等保温措施。室内空气湿度可保持在85%~90%。

(2)显蕾开花期 温度和湿度都不能过高或过低。一般白天应控制在23~26℃,夜间8~10℃。白天温度超过30℃,就会影响正常的授粉受精。

此期湿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高于60%或低于30%,就会影响正常的授粉受精,导致畸形果增多。

(3)浆果膨大期温度要求低些,在接近成熟时,要经常通风换气,调节温度,‘白天保持在20~23℃,夜温保持5~8℃。此期若温度高,浆果小,采收早;若温度较低,则浆果大,采收迟。所以可根据当地市场的需要,灵活控制温度。草莓进入3月中下旬后,气温逐渐升高,可顶风、底风同时放,底风宜在中午逐日加大放风量,一般在4月20日前后即可撤除棚膜。

6、肥水管理

在整个植株生长期还要及时追肥,以补充养分的不足。一般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每次追施的液体肥料浓度以0.2%~0.4%为宜,注意肥料中氮、磷、钾的合理搭配。追肥的时期分别是:第一次追肥是在植株顶花序显蕾时,此时追肥的作用是促进顶花序生长;第二次追肥是在果实开始发白膨大时进行,施肥量可适当加大,施肥种类以磷、钾肥为主;第三次追肥是在果实采收期;第四次追肥是在第二级花序果膨大期。

7.病虫害防治

(1)草莓的根腐病

草莓的根腐病属于土传性病害,是日光温室草莓栽培中大面积发生的一种根部病害,草莓的根腐病有两种:一种是全根腐烂,另外一种是白根腐烂。白根腐病是由内向外发展,鞋带冠根、根腐。(被害的根似鞋带状)染病的草莓根系变为红褐色。该病在近年来逐渐增多,已经成为影响草莓发展的主要病害,严重时可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最常见的是草莓的红中柱根腐病,该病害主要发生在冷凉地区和土壤潮湿地区的主要根部病害,草莓的根腐病可分为急性萎焉和慢性萎焉,两种类型。急性萎焉发生在春、夏两个季节,从定植后到早舂,植株生长期间,植株外观上没有异常表现,只是在生长后期,草莓突然发病萎焉,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枯死。慢性萎缩型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呈矮化萎缩型,植株下部老叶叶缘变为紫红色,或者紫褐色,逐渐向上扩展,根茎部也变为红褐色,全株萎焉甚至枯死。

该病害为低温病害,土壤温度低,湿度高易发病,地温6—10C°左右时,是发病的最适温度,大水漫灌,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重茬连作,地势低洼,植株衰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偏施氮肥,植株过密等因素都会加重病情。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根腐病的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法,必须实行轮作倒差,草莓植株田块要实行两年轮作,减少土壤中病菌的传播;二是在苗木定植前,进行根系消毒,用奇农素药液浸蘸草莓根系,或者喷湿根系效果很好;三是选用试管育苗的脱毒苗木,无病毒苗木,病害侵染少。四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拔除后对土壤进行消毒,用EM菌肥消毒,或者用枯草芽孢菌喷全株,对各种真菌、细菌引起的土传病害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四是化学防治,瑞毒霉1000倍+2000倍的农用链霉素灌根,对植株周围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害传播。

(2)草莓的炭疽病

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28----32度,相对湿度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性病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速度加快。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染,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分生病菌孢子,通过伤口和雨水飞湛进行传播。因此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把草莓的炭疽病拒之门外,炭疽病传播速度比较快,在几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侵染,一旦爆发很难控制,只要满足发病条件,就会大量出现死苗现象。

防治措施;咪鲜胺+代森锰锌+有机硅;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有机硅;戊唑醇+咪鲜胺+有机硅。

沃柑热量高吗会长胖吗(沃柑热量高吗) 虫螨腈茚虫威全国价格行情(2023-05-28产地/工厂最新价表|今天报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