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苹果种植技术(日本苹果怎么种植管理)
日本是一个高度重视苹果质量的国家,其生产的苹果以个大、形正、色红、含糖量高、食味好而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日本苹果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青森县、秋田县、山形县、岩手县、福岛县、长野县和北海道南部。
其中,青森县的苹果产量位居日本第一,占日本全国苹果产量的半数以上,每年的产量为4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6%左右。其栽培面积达32万亩,产量和栽培面积两者同时居日本第一,具有“世界最美苹果”的美誉。
日本青森县一座山上的苹果园
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在青森县苹果种植常见的几种栽培方式。
青森县苹果分“一般化种植”和“园艺化种植”两种,前者省时省力,但是果农收入不高;后者则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但是经济效益大。目前青森县内绝大多数果农都选择后者。
“园艺栽培”的技术含量非常高,精细与创新是无止境的。由于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和充沛的雨水提供了果树所需的养分,日本果农靠剪枝控制果品质量,靠树形来保持果树不丢失养分。
传统种植方式——乔砧、稀植:开心形整枝
这种种植方式,每一亩地约栽植45株树,每株2~3个主枝,一般长势较弱的品种2个主枝,长势较强的品种3个主枝。每个主枝上配置1~2个侧枝。
第一主枝距地面1.5~1.8m,第二主枝距地面1.8~2.1m。到10年生时剪除中心干延长枝,树高4~4.5m,树冠呈扁平形,光线易照射到树冠内膛。
随着树龄增加,树势逐渐稳定,短枝增多,形成大量花芽。但是这种整形方式对修剪技术要求很高,其进入盛果期历时较长,需14~20年。
开心树树形
矮化种植方式——矮砧、密植:纺锤形整枝
青森县果农另一种栽培方式是“矮化种植”,即通过新的密植方式扩大行间距、加密株间距并控制树高,为的是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既适应苹果生产者老龄化需要又能提高产量。
青森县把苹果的矮化栽培当成是省工栽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一些产区可以看到那满山遍野连片的矮化果园长势整齐,硕果累累,景象迷人。
欧美的矮化密植园一般每一亩地栽150~200株,而日本的大多为90株树左右。整形方式为细长纺锤形。树体高度2.5~3.0m,最下部枝距地面0.5 m,在多雪地区树高3.0~3. 5m,最下部枝距地面1m左右。
细长纺锤形树形
日本的矮化苹果,最大树龄7~8年生,平均亩产四千多斤。品种以富士为主,有自根砧,也有中间砧,后者占多数。
富士/ M26砧穗组合8年生时达盛果期,8年生以后每亩的产量可达七千多斤以上。陆奥/M26组合7年生时进入盛果期,7年生以后每亩平均产量约为六千斤。这种砧穗组合的苗木每亩可栽60株以上,适于密植。红星/ M26组合亩产量最高为五千三百多斤,达盛果期树龄为7年生。
当初普及矮化密植栽培旨在促进早期丰产,提高果实品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栽培实践后,有些栽培者发现“富士”等品种的成年矮化密植园由于树势过于强旺,难以维持栽植时的密度,于是便进行间伐,而且采用传统的开心形修剪技术。所以现在日本苹果的矮化密植栽培实际上有一部分已变成了中密度(每亩地25~70株)栽培。
日本弘前苹果园
“弘大栽培方式”——乔砧、中密栽植、主干形树形
日本弘前大学的果树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圆叶海棠为砧木、采用主干形整枝方式在提早进入盛果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果实品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这种主干形与以前的主干形有很大差别,克服了传统开心形的各种缺点,为了区别于其他的栽培方式,称之为“弘前大学栽培方式”(简称弘大方式)。
“弘大方式”主干形树形
这种方式的树7年就进入盛果期,与矮化密植树产量几乎没有差别。弘大方式的主干形树1年生时高0.8m,以后每年对主干延长枝剪留0.7 m 长,短截主干延长枝能促发大量的侧枝 (直接着生在主干上的枝称为侧枝)。
到10年生之前主干上可着生30个左右的侧枝,这时应疏剪去一部分,留下15 ~20个侧枝,最上段的侧枝大约着生在主干3.5m处,树高达5m左右,先端2m长为主干延长枝。主干上端的侧枝短些,下部侧枝长些,使整个树冠呈圆锥形。侧枝上不着生大的分枝,而是直接着生结果枝组,1株树的60%产量都在下部的侧枝上。
青森的苹果
青森县苹果树大多栽植在青森县的山坡丘陵地带,这些地带的土壤多是由火山沉积岩风化后形成的,所以黑云母含量较高,矿物质元素丰富,苹果优质率占80%~90%。
青森苹果生产是在适应商品化的要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达到商品化要求,果农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生产者在疏果、套袋和着色管理、整枝、剪枝等技术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从品种组成、栽培方式、栽培技术以至包装运输、消费流通等每一个环节,无不贯穿着商品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