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粮食种植春天他们播种秋天他们收获(形容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春天他们播种秋天他们收获(形容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发布时间:2023-09-25 10:00:51分类:粮食种植

我是一名育种者,培育大麦新品种是我的职责和使命,不负春光,不误农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长在土壤里,这是深耕于我心田的梦想和追求。

——刘志萍

春华秋实 筑梦大麦

大麦是自治区的优势特色作物,兼具食用、饲用、啤用和药用等多种用途。解放初期,它就是全区农村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牲畜饲草料作物。内蒙古大麦科研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是小宗杂粮作物,专门从事大麦研究的人员不足三人,1993年~1999年,随着课题主持人退休及其他成员的工作变迁,大麦科研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自2000年自治区农科院重新启动大麦研究以来,作为两名参与者之一,面对经费少、资源少、生产上没有自育品种的现状,刘志萍迎难而上,确立了以常规杂交为主,结合引种选育的技术路线。

大麦杂交后代选种圃

团队成员鉴定育种材料

2005年~2006年,引种选育出啤酒大麦品种“川农大4号、甘啤4号”,并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其中“甘啤4号”很快在内蒙古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甘啤4号引种选育及推广”获得200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8年,刘志萍带领科研团队通过多种育种手段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啤酒大麦新品种“蒙啤麦1号”,填补了内蒙古大麦一直没有自育品种的空白,实现了我区自主创新大麦研究零的突破,也是我区大麦在品质育种方面的重要突破,推广面积达200多万亩;同时,联合区内大麦生产企业引种选育出啤酒大麦新品种“垦啤麦7号”,填补了东部区大兴安岭沿麓啤酒大麦栽培的空白,种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50~100万亩;2013年,刘志萍作为第二完成人承担的“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与生产技术集成、推广”项目获得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蒙啤麦3号大面积示范

十几年间,刘志萍科研团队又相继选育出蒙啤麦2号、蒙啤麦3号、蒙啤麦4号、蒙啤麦5号、蒙啤麦6号,其中蒙啤麦3号、蒙啤麦4号、蒙啤麦5号等大麦新品种成为目前生产上的主导品种;刘志萍作为第一完成人,“啤饲兼用型大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蒙啤麦系列品种的推广应用引领带动了内蒙古大麦新品种的三次更新换代,为旱作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产高抗甘啤4号种植技术

在致力于新品种选育的同时,刘志萍科研团队针对生产上大麦栽培技术滞后、低产低效等突出问题,研究集成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大麦麦后复种燕麦向日葵及蔬菜栽培技术、内蒙古盐碱地大麦栽培技术、旱作区油菜大麦轮作技术、饲草大麦栽培技术等多项提质增效技术,满足我区复杂生态环境对栽培技术多样化的需求,为大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其中“饲草大麦复种燕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首次在华北高寒地区实现一年生产两茬饲草,创新饲草种植模式,有效解决春夏之交饲草短缺的难题,对阴山北麓饲草种植制度的改革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凝心聚力 培育团队

团队是科研之本,人才是科研之魂。刘志萍坚守大麦20余年,通过实施4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和示范推广项目,建立和培养了一支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民族大学、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麦科研团队。其中,专门从事大麦研究的成员有10人,博士5人,硕士3人。

刘志萍(中)带领的大麦科研团队

从2人到10人,从遗传育种到涵盖育种、分子生物学、栽培生理、栽培耕作及草业科学等专业,团队的人才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研究内容更加多元,研究方法更加高效;从种质资源筛选鉴定、大麦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理、栽培技术、饲草加工等多个角度开展试验研究和联合攻关,为内蒙古大麦学科稳步发展提供了软实力。

2016年,“啤酒大麦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团队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2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13项,发表论文70余篇。团队成员获得“自治区草原英才、突出贡献专家、先进工作者、511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研究水平和科研力量在全国大麦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不忘初心 开拓创新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倍感重任在肩。”面对科研和生产中大麦育种进程缓慢、突破性品种不足及饲草大麦种养结合融合度低等关键问题,如何突破技术关口,如何在创新中发展,是近年来刘志萍最为关注的。

育成一个新品种,按照正常育种进度,至少得12年,为了缩短育种周期,必须从资源和技术上创新。

大麦育种田

2020年,刘志萍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优质、丰产饲草大麦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她带领团队针对饲草专用型品种匮乏、育种技术滞后、饲草品质和产量亟需提高、饲草加工技术单一等突出问题,通过构建高效育种技术平台,综合运用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小孢子培养、EMS化学诱变、近红外品质育种、生理育种等手段,挖掘饲草大麦优异性状基因,创制饲草大麦特异新种质,培育生物产量高、饲用品质好、综合抗性强的饲草大麦新品种,集成饲草大麦生产、加工及饲喂牛羊关键技术,丰富饲草种类,提高国产饲草的市场竞争力,缓解自治区草食畜牧业饲草短缺的压力,为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风吹雨打中耕耘,骄阳炙烤下劳作,刘志萍用20余年平凡的一天又一天积淀出了不平凡的事业,诠释着她和团队的科研情怀,激励着她和团队砥砺前行。

人物简介:

刘志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自治区大麦学科、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大麦科研工作,在大麦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自主培育了蒙啤麦系列大麦新品种6个,填补了内蒙古大麦生产史上一直使用外引品种的空白,在自治区大麦育种史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针对自治区大麦产业需求进行联合攻关,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主持或参加完成四十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项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3项;登记科技成果7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13项。在《麦类作物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学术刊物上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SCD核心库收录杂志10余篇;出版科技专著2部。获得自治区第五批草原英才和“511人才”称号。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成果转化处)

龟背竹有几个品种 卷柏是什么植物,卷柏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农业百科网的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者网友推荐收集整理的,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果您发现本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本站将第一时间进行相关处理。
Copyright by 2015-2023 农业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