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矮砧(矮砧怎么读)
来源:陕西网
矮砧不“矮”
——千阳苹果的“拔高”之路
李勇刚
千阳人种植矮砧苹果的故事,得从十多年前说起。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陕西多家苹果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国外苹果种植技术不断更新,陕西苹果如何走得更远?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各果企的掌门人都感到压力巨大。同时洞悉到这一产业压力的,也包括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多位科学家。
矮砧苹果产业园
向38个国家“取经”
他们决定去西方发达国家考察,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种植苹果的。
2009年到2011年,由企业家和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团先后走访欧美38个国家。正是在这次长达三年的考察途中,大家发现了外国人的一种苹果栽植新技术——矮化自根砧苹果。
和国内传统乔化苹果树高大繁盛的枝干不同,这种新栽培模式树冠小、枝条短、通风透光好。更重要的是,结出来的果子又大又光鲜,繁密程度远远超过国内传统的果树。由于这种新型苹果树上的果实太多,加之须根多,树干需要用水泥杆和钢丝搭建立架支撑,很像国内的葡萄和猕猴桃种植。
国内传统苹果树每亩地一般栽20到30株,但矮砧苹果树每亩可以栽到200株到250株。矮砧苹果行距宽、株距窄,每亩200株果树的栽植布局是国内普通乔化苹果园的四倍还多。而且,矮砧苹果的种植机械化程度非常高,从灭虫灯到施肥滴灌,从气象观测仪到感应割草机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国外考察一圈回来,考察团形成了共识:陕西苹果想引领全国、想走向世界,这种矮化自根砧苹果的苗木和栽培技术是出路。
彼时,陕西苹果已经形成北有洛川、东有白水、西有礼泉的种植格局。专家们想试验栽种矮砧苹果,在这几个地方没有得到支持。为了有更多机遇,他们开始在全国寻找矮砧苹果“试验田”。
2011年6月,时任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苹果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主任、陕西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的韩明玉教授带队来到千阳县。这是他们在国内考察的第53个县。
考察组此前在全国走了很多县,也初步选择几个地方,但总是不那么满意。当年的千阳县农业产业单一,所以考察组对此行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他们当时只是路过千阳,目的是另外一个地方。
但当一行人从南寨高速出口下车,看到南寨塬平整而开阔的土地时,专家们都愣了一下。这里北边西衔甘肃东接箭括岭,南边的台塬下是渭河的支流千河,千河南边是六盘山余脉。从经纬度上看,也属于国内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
接下来是对土壤和气候以及水文资源等情况的掌握。几天后,当所有资料都摆上桌子时,韩明玉教授说:就千阳了,不用再跑了。
此前的千阳县也栽种苹果树,但基本以手工栽培传统的乔化树种为主。生产模式多为单家独户生产,户均面积三到八亩不等。
韩明玉教授一锤定音,随行的陕西海升果业公司负责人也马上表态,他们愿意在千阳县建国内第一个千亩矮砧苹果园,苗木全部从国外引进。
成立于1996年的海升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此前主要从事果汁加工产业,自己在省内也有果园,但大多都是传统的乔化品种。国外的考察让他们意识到,中国苹果产业要转型升级、走得更远,还得从砧木品种上下功夫。
2011年以前,千阳县由于没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一直乏善可陈。当听说专家和企业都表示愿意来千阳发展从国外引进的矮砧苹果产业时,县委县政府领导一致表示双手欢迎、大力支持。
海升集团和千阳县的合作非常顺利。很快,南寨镇几个村子从村民手中流转出了上千亩土地,中国第一个矮砧苹果园的建设随即在关中平原西部这个小县城挖下了第一锨土。2012年春天,国内第一个矮砧苹果千亩示范园在千阳县南寨镇建成。
矮砧苹果千亩示范园的建成,给千阳群众和干部们上了一堂现代农业课。
这种苹果树从建园、苗木繁育、田间管理到收后分拣、包装、储存,全部采用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和此前群众自家果园的作务差别非常大。
而且苹果园里有大量来自国内知名农业高校的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的“产业工人”,他们指导村民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作务苹果。从搭建格架系统到安装滴管,从水肥一体到机械除草,这些现代化的设施让种了半辈子庄稼的村民们大开眼界。
在韩明玉教授引领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批教授和研究生相继来到千阳县,参与建立苹果试验站,推广新品种。
与此同时,华圣、大地丰泰等国内果业的龙头企业们也纷纷前来千阳县建立基地,一时间,从全国聚集到千阳的产业资金高达10亿元人民币。所有人都对这种新模式果园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吸引3万多人就业
这种新技术下的新模式果园真的比传统苹果的效益高吗?
2015年,千阳一家企业给当地群众交出了答案:千阳苹果的效益不仅是卖果子,还能卖苗子。以这家企业为例,每亩育苗2500株左右,每一棵苗子最贵可以买到七八十元。一亩地仅树苗就能卖到十几二十万元,这种收益千阳人此前想都不敢想。到2021年,这家企业仅卖苗子的收入就高达8千万元。
2015年开始,千阳县的矮砧苹果苗木一度占据了国内同类果苗市场的70%以上,苹果苗木不仅卖到全国,甚至还销往吉尔吉斯斯坦。千阳成了全国矮砧苹果苗木最大的繁育基地和供应基地。
新技术推行,新产业落地,千阳县也有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公司+基地+标准+贫困户”的搭载式产业扶贫模式顺势推出。在专家们的建议下,千阳县还从外面高薪引进多名农学硕士从事果业技术服务,创办苹果“田间大学”,培育职业果农5000多人,进行矮砧苹果新技术的推广。
政策支持引导、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标准品牌创新、田间大学培训的一系列发展和实践,让千阳的矮砧苹果在全国冒了头。
多家苹果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千阳,当地群众开始从事和参与矮砧苹果的种植。2013年,海升公司来到千阳县南寨镇南寨村建苹果园。村民张俊莲把家里的六亩土地流转给了企业。从此,他不仅每年可以收取土地流转费,自己和家人还可以到企业的果园务工,月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在如今的千阳县,有上万名像张俊莲这样的群众因为当地发展矮砧苹果产业,从而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就业。
南寨镇三合村村民赵可行早年是当地的一个苹果“土专家”。自从千阳县开始发展矮砧苹果种植后,他三天两头就往企业的园子里跑,虚心向专家教授们请教有关果树种植的问题。几年后,赵可行从“土专家”成长为真正的苹果专家。如今,他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苹果管护服务队,到处奔走给果农的苹果园嫁接、管护,足迹踏遍陕甘宁。
在千阳县,被矮砧苹果改变了人生命运的还有南寨镇千塬村人魏小杰。上世纪90年代,魏小杰也追随父辈种植过传统的乔化苹果。后来由于果树品质退化、产量降低,和许多果农一样魏家也将苹果树砍掉开始耕种粮食。
2015年,看到来千阳发展的许多果业企业的苹果树苗卖向全国各地,对苹果作务一直很感兴趣的魏小杰在县上的鼓励下也开始改种矮砧苹果。他把自己的三亩土地和流转来的六亩土地全部栽种上了从荷兰进口的苹果树苗。
就在魏小杰等当地群众开始广泛参与苹果栽植这一年,千阳苹果在国内很是火了一次。当年8月初,外交部礼宾司在全国为“9?3阅兵”征寻外交礼品果,首选山东和陕西等几大苹果主产区。
但工作人员发现,首选的几个地方都不是很理想,要么早熟数量很少,要么品质不过关。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有人提出说陕西千阳县这些年也在发展苹果产业。
陕西省有关部门当即让千阳县的苹果企业选了十箱早熟苹果送往北京接受专家“鉴定”。随后,北京有关部门又让千阳县选送一批早熟苹果进京。当然,这些决策和选拔过程当时都处于保密状态,包括千阳县和外界并不知道。
这批被陕西送去的早熟苹果在北京受到了“苹果权威”们的一致肯定。就这样,千阳苹果以外交礼品果的身份在当年9月初接受了国家和人民的“检阅”,专供给在京参加重要纪念活动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国际组织代表,向世界传递了我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友好,和谐以及中国爱好和平的愿望。
村民在产业园分拣苹果
突破30亿元产值
千阳苹果走红后,吸引了全国行业专家权威的关注。2015年,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于欣丽来千阳县观摩后说,“千阳矮砧苹果从建园、苗木繁育、田间管理到收后分拣、包装、储存的全过程标准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值得全国各地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者、示范区学习”。
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会长杨易则认为,借鉴发达产区经验、推行栽培模式向矮砧、集约、高效方向改革,是苹果产业现代化的关键点,也是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千阳模式”称得上是苹果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典范。
2018年开始,种植户魏小杰的果园开始挂果。老魏算了一笔账,每亩苹果的收入接近3万元。而多年前他家栽种乔化苹果树时,五亩地的收入还不到4万元。魏小杰如今已经成为千阳县的“能人大户”和有名的“苹果师傅”。
和魏小杰一样,被这种新的苹果种植模式改变人生的还有当地人李文军。李文军早年从事农机配件生意,后来看到许多外地企业来千阳发展苹果苗木产业,于是他也参与到了其中。在苹果苗木获得不错收益后,李文军又流转土地建了50亩矮砧苹果园、成立了合作社。因为当地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同时被带动的还有有机肥厂家、水泥柱生产企业、纸箱厂等相关延伸产业链。如今,苹果产业链在千阳县吸引了两万多人上岗就业。
千阳苹果产业的不断扩张和壮大引起了省市各方的关注。2018年9月起,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牵头组织下,千阳县开始承办“中国好苹果大赛中早熟苹果总决赛”,首届大赛即吸引来自山西、甘肃、河南、山东等苹果主产区,以及省内的200多位果农。截至目前,中国好苹果大赛已经在千阳举行了四届。
2019年,千阳县建立完善“苹果师傅”人才队伍综合培育考核认定体系,通过定向培养、科学评定、精准管理、合理使用,全面提升全县苹果产业作务水平,打响红苹果品牌,促进矮砧苹果种植技术输出、人才输出。以《千阳苹果师傅认定管理办法》为标准,当年全县评选首批“苹果师傅”118名,这些人均为全县在果树修剪、嫁接、病虫防治等苹果产业发展服务链条上的领头人。
“苹果师傅”的认定激活千阳县群众对苹果栽种的热情。各村纷纷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组织,在魏小杰等人的影响下,种植大户的数量和规模也空前崛起,苹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的概念也开始在千阳大地上开花结果。2019年,千阳县苹果总产值6.5亿元,3700户果农年户均纯收入5万元以上,带动4300多户贫困群众年均增收3000元。
在千阳县,近年来被苹果产业彻底改变了命运的还有如今的宝丰村、柳家塬村、寺坡等村。因为发展苹果育苗和建园产业,这些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和增长。千阳,成为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和苗木繁育基地。
对于矮砧苹果在千阳县的未来,千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文志信心十足。据他介绍,千阳县有13万人口、13万亩苹果,如今人均一亩的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千阳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活力产业和富民产业。当地下一步的目标是,以育好苗和提品质为抓手,打造全省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和全国矮砧苗木繁育基地县。“未来几年,我们苹果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30亿元人民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增长到35%以上。”胡文志介绍说。
今年8月,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组织的“2021年度中国苹果产业五十强县、百强镇”揭榜,千阳县名列其中;9月,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2021年度省级农业品牌名单公示”,“千阳苹果”榜上有名。
(当代陕西 李勇刚)
本文来自【陕西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