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的栽培技术(青梅高产栽培技术)
青梅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1 标准化建园
1.1 园地选择
选择低丘缓坡或平地营建青梅园,要求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能避免早春寒风侵袭的地方。土壤以砂壤土、壤土为好,pH 值 6.0左右。园地年平均温度 15~18 ℃,年平均降水量900~2000mm,花期平均气温 5 ℃以上。由于一般梅品种的花期为 2 月中旬 ~3 月中旬,花期较早,且花器和幼果不耐低温,易受冻害,故花期短时间气温不低于- 5℃。因梅树对大气中工业废气氟化物污染很敏感,当叶片中氟含量超过 25mg/kg时就会造成落叶,新建的梅园应远离工砖瓦厂、石灰窑、耐火器材厂和农药厂,大气氟化物浓度限值应为 1μg/dm 2 以下。农田灌溉水质和土壤环境分别符合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1.2 品种选择
品种是青梅栽培取得丰产高效的根本,应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选用长农 17、萧山大青梅、东青、嵊县红梅、奉化李梅等浙江省主要青梅良种。据调查,梅本砧嫁接树经济寿命长的可达 70~80 年,短的40~50 年,而桃砧梅树仅有 20~30 年,为保持较长的经济寿命,应选梅本砧嫁接苗作为主栽品种。授粉品种应根据主栽品种的花期确定,花期相同或相近,授粉品种要求花粉量多、花粉生活力强、与主栽品种授粉亲和力强、结实率高 [3] ,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配置比例为 4︰1。为方便管理和有利于充分授粉,种植时必须要求机械排列定植,切不可随意混植。
1.3 整地定植
根据园地的地形地势进行整地,对于平地或坡度<10°的缓坡地,进行全垦整地,深度 30cm 以上;如在坡度>10°的山地建园,必须修筑梯田或挖鱼鳞坑,以防水土流失。定植前先挖好定植穴,穴规格为0.8m×0.8m×0.6m,每穴施基肥,施腐熟饼肥 1~2kg或腐熟栏肥 5kg,加钙镁磷肥 0.5kg 与土拌匀,并覆土10cm。定植时间在落叶后至翌年 3 月上旬,宜早不宜迟,以秋末栽植较为理想。定植密度应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一般 500~650 株 /hm 2 ,土壤较肥沃的园地,株行距 4m×5m;土壤较瘠薄则株行距4m×4m。定植时,苗木适当浅栽,嫁接口位置须高出地面 10~20cm,根部适当覆土,形成“龟背状”,栽植后浇透定根水。定干时,距地面 40~50cm 留 6~7 个饱满侧芽短截,剪口应平滑倾斜。定植后,及时检查成活情况,出现死苗应及时补栽。
2 标准化管理
2.1 土壤管理
青梅定植时,仅是壕沟或大穴中的土壤得到了改善,每年应结合秋施基肥做好深翻扩穴的土壤改良,深12~15cm,给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梅树的生长。在园地深翻改土的同时,梅园应广种绿肥,选择有利于养地肥地且与青梅无相同病虫害的浅根性矮秆作物或豆科植物,如花生、大豆、毛叶苕子、白三叶草等进行套种,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土壤有机质,套种作物应在树冠以外。翌年 4 月中旬将绿肥翻埋土中,翻埋时间以早为好,以免影响根系的吸收能力。梅树根浅,对水分敏感,既怕旱又怕涝。在伏秋干旱季节,如水分补给不足,叶片易向上卷曲,严重的造成落叶,应及时灌溉,并做好土壤保墒;雨季雨水较多时,易积水烂根,应及时排水防涝。
2.2 科学施肥
梅树施肥根据树势、产量、肥料种类和土质而不同,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青钱柳] ,每年施基肥 1 次,追肥3~4 次。施肥时在树冠滴水线处开挖环状沟或放射沟,沟内施化肥深度 20cm、有机肥 30cm以上,施肥后即覆土,饼肥和厩肥均需充分腐熟。幼树定植当年,在新梢抽发后每株追施尿素 0.1kg;第 2 年至结果初期,在萌芽前每株施三元复合肥 0.5 kg;基肥在每年 9 月中旬~10 月中旬施,株施饼肥 1.0kg 或厩肥 5~10kg,加钙镁磷肥 0.5~1kg。梅树进入结果期对钾元素需求量较多,浙江省土壤普遍存在钾含量不足现象,需增加钾肥的量,N︰P︰K比例为 1︰0.4︰1.4。结果树的施肥,视不同生育期和产量而异,一般青梅产量 9~15t/hm 2 的施标准氮 225kg/hm 2 ;花前肥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在11 月中旬 ~12 月中旬施三元复合肥 300~600kg/hm 2 ,以提高完全花比例,补充树体营养,提高坐果率;6 月中旬施采后肥,可施三元复合肥 900~1200kg/hm 2 ,宜早不宜迟,以氮为主,磷钾为辅,以恢复树势,增加养分积累,促进花芽分化;9 月中旬施厩肥 22.5~30t/hm 2 或饼肥 2.25~3t/hm 2 作为基肥;4 月下旬 ~5 月上旬可追施 1次果实膨大肥,可施三元复合肥 225~450kg/hm 2 ,以助长果实硬核后迅速生长发育。4 月下旬 ~5 月初,也可根外追肥,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 +0.3%尿素混合液 2~3 次,间隔 7~10d。
2.3 整形修剪
2.3.1 整形。青梅极性强,往往在枝条先端少数芽抽生长枝,以下抽生中等长枝条,中部以下的芽抽生短枝。青梅隐芽寿命长,枝干上隐芽易萌发,短截、折断的枝干基部隐芽易萌发且多抽生徒长枝,这种枝条生长旺盛,可用来更替老枝起到更新复壮作用。梅树干性不明显,难形成有中心主干的树形,故常以自然开心形树形整形 。苗木经定干后,剪口留的芽当年能萌生 5~6 根枝条,选其中 3~4 根方向位置适当、生长势相似的新梢作为主枝。第 2~4 年,主要是培养主、副主枝和结果枝组,3~4 个主枝应保持生长平衡,强枝短留,弱枝长留;每个主枝上着生相对的 2 个副主枝,间隔约 30cm,主枝和副主枝上的其它枝条适当短截或长放,以便培养形成结果基枝,通常经过 4~5 年整形,树形基本完成,树高控制在 2.5m以下。
2.3.2 修剪。梅树生长期修剪的主要方法有摘心、抺芽、拉枝等,时间从春季萌芽后到落叶前的整个生长季节内进行。休眠期修剪的主要方法有疏剪、短截、回缩等,时间从落叶后到翌年春季萌芽前进行。幼树期的修剪主要结合整形完成,掌握“轻剪多留”的原则,以扩大树冠和培养结果枝组为主,冬季修剪时,尽量少短剪,多轻剪长放;生长季则以夏季摘心、扭梢、拉枝等方法加以控制。结果树的修剪,除保持主枝、副主枝的培养外,主要调控生长枝与结果枝组的比例,采用扭梢、拉枝、别枝等方法控制枝干背上强枝,防止发生徒长枝;疏剪树冠内部的徒长枝、过密枝,保持通风透光;适当疏剪一部分过密的中、短果枝,过长的长果枝适当剪截,促使其抽生中短果枝;剪去生长适中的生长枝 1/2~1/3,促使其先端抽生 2~3 个强枝,中、下部形成短果枝。衰老树须加重修剪进行更新复壮,对根系和骨干枝尚好的衰老树,可采用骨干枝短截的更新复壮方法,促使骨干枝上隐芽萌发,抽生强健新梢,重新形成树冠;对于尚有一定产量的衰老树,可采用局部侧枝回缩更新方法培养新侧枝,每年更新一部分,经 2~3 年全树更新完成。
2.4 花果调节
据产区统计,青梅自然授粉坐果率极低,平均坐果率仅为 4.19%,人工授粉可提高到 9.47% 。现有梅园为方便管理,以主栽品种为主,授粉品种常常数量不足,为保持丰产稳产,选取亲和力强、结实率高的品种花粉,在花期连续人工喷粉 2~3 次;也有高接授粉品种或花期临时采集授粉品种的花枝挂在园里,有一定效果。青梅花期多低温多雨天气,影响昆虫传粉活动,是梅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梅园应进行人工授粉,一般在盛花期用 0.2%硼砂 +0.3%磷酸二氢钾 +0.2%尿素 + 花粉的混合液叶面喷施,可显著提高坐果率 ;对于青梅早花品种和早开花年份,为避开低温,延迟开花,常在 11 月分化期至雌蕊分化期叶面喷施 50mg/L的赤霉素,可以延缓盛花期 5~15d 。另外,有条件的梅园在花期放养蜜蜂 15~30 箱 /hm 2 ,也可显著提高坐果率,花期气候不良时,可多放。梅树一般不疏果,疏果常减少当年产量,但花量、果量过多时,也需疏花疏果,以促进花芽形成,减少不完全花、落花和第一次生理落果,防止大小年。疏果一般在 4 月上旬,树势强的多留果,树势弱的少留果,每一短果枝留 1~2 个果,中长果枝每 5~6cm留 1 个果。
2.5 病虫害防治
青梅病虫害主要有疮痂病、膏药病、炭疽病、蚜虫类、刺蛾类、太谷桃仁蜂等。此外,还有流胶病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早期落叶等。对这些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保护和利用瓢虫、寄生蜂、食蚜蝇等天敌。选用无病虫害的苗木;加强梅园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冬季及时清园和修剪,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剪除病虫枝、枯枝以清除病虫源和传播源。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或用诱捕器、粘虫板等诱集灭杀蚜虫、蛾类等害虫。梅树对农药特别敏感,尤其对乐果、波尔多液、锌铜液等农药反应强烈,常引起严重的落叶落果。化学防治优先选用微生物源农药(多抗霉素、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植物源农药(烟碱、除虫菊酯、印楝素等)、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 3 号、抗芽威、噻嗪酮)、矿物源农药(石硫合剂)等防治病虫害 ,农药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 8321.1- 2000(所有部分)的规定,采收前30d 不喷施任何药剂。
3 标准化采收
根据不同加工品对梅果不同成熟度的要求确定采收期。制作脆梅类的,要求果实充分膨大,果皮表面出现特有光泽,种仁已形成且充实,即约七成熟时采收,时间在 5 月上旬;制作软梅类的,要求果皮表面颜色开始褪绿,约八成熟时采收,时间应在 5 月中旬;制作梅酱类的,要在果实果皮表面颜色略呈黄色,即八成以上成熟时采收,时间在 5 月下旬;制作乌梅干的,则要在果实完熟转软,有少量自然脱落时采收,时间一般在 6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