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珊瑚林下种植(草珊瑚种植实施方案)
草珊瑚林下有机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 广西农业科技自筹经费项目( Z201994 )。
_蓝松涛等
草珊瑚( Sarcandra glabra ( Thunb. ) Nakai. )又名肿节风、九节茶、接骨莲等,为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多年生常绿半灌木 ,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腰痛、胃痛、伤口溃烂等症状的中草药 。 随着草珊瑚种植效益的增加,近年来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很多种植户为了追求产量,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林地被毁、环境污染以及草珊瑚品质下降等问题。
有机中药材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合法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并颁发证书的植物类中药材或中药饮片。 草珊瑚有机栽培能避免高毒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还可提前或延后采收,极大地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安全, 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如果不按规范加工,将会导致药材道地性缺失、品质低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
草珊瑚喜荫,忌强光和干旱,杉木林、毛竹林、速生桉林、油茶林等林下的环境适宜草珊瑚生长,因而林下种植草珊瑚得到极大的发展。 目前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丘陵山地草珊瑚种植占70% 以上。 林下草珊瑚有机栽培需要协调好草珊瑚及林木的生长,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目前,关于草珊瑚有机栽培技术的研究较少, 本文结合南京国环有机农业种植标准及要求, 对林下草珊瑚有机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林下草珊瑚有机栽培技术,以期为更好地促进草珊瑚产业向高效、环保、优质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1 选址及规划
1.1 选址要求
草珊瑚应选择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场所、交通便利的无污染地区进行种植,对于临近工业区的生产基地,应先采集大气样品进行污染物分析。 污染物的浓度必须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 如果周围存在或有潜在的污染源,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生产不受影响。 种植区域附近应有水库、河流、小溪、山泉、地下水等充足的水源,水源质量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4 — 2005 )中的相应要求。 可以选择未开发的原始树林、桉树、杉木、油茶、毛竹、火力楠等郁闭度 0.7 左右的林木 ,林木中不能有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种子、花粉、繁殖材料及肥料、土壤改良物质、疫苗、植物保护产品等农业投入物质。 若以上林木为常规生产林木, 则需要经过 3 年的转换期才可达到有机生产的条件。
1.2 规划要求
在有机生产区域周围设立宽 8~10 m 的林木缓冲带, 以避免临近村庄及常规生产区域对其造成污染。 在草珊瑚有机生产区域安装滴灌或喷灌设施,划分生产区域, 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的排灌系统间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 以保证常规地块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建设种植、肥料、农机储藏室以及厕所、垃圾、堆肥处理等场所,建设防火带和排水渠,留出人行道及机械道。 同时利用边角地块搭建天敌保护场所,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3 管理要求
应严格按照有机生产文件要求进行管理计划,制定轮作计划, 在边角地和空闲地块间作固氮和绿肥作物, 提高土壤肥力, 减少对农场外肥料的依赖性。 通过采用农业、生物、生态和物理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控,保护生态多样性。 避免农事活动对土壤或作物的污染及生态破坏,控制水土流失。 进行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 必须保持完整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记录,包括购买的种子(繁殖材料)、肥料、植保产品等所有投入物质的日期、来源和数量;肥料施用记录,包括肥料施用日期、施用地块、施用肥料的种类和数量;植保产品施用记录,包括施用日期和理由、产品名称和数量、施用方法;收获记录,包括收获日期、有机(转换)作物的品种和数量。 当生产者同时收获有机和非有机产品时, 应记录有机产品和非有机产品收获日期、时间、运输路线以及接收日期和时间。
2 精细整地
2.1 整地
种植之前应先因地制宜整理林间地以适应种植及机械化管理, 先进行滴灌或喷灌设施及水网管的安装,做好排水系统,在可能的情况下循环用水,并对取水进行监测。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应采取梯田或者沿等高线 1.5~2.0 m 开出宽20~30 cm 的复垦带进行种植 。 同时,应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禁止秸秆就地焚烧。
2.2 耕地
草珊瑚定植时间一般在 11 — 12 月以及 翌年3 — 4 月, 在定植前将林下的行间土壤深翻 40 cm 左右,打碎坷垃,清除碎石、树根、枯枝及杂草,施入符合有机生产标准的生物有机肥 5 t/hm 2 , 然后用旋耕机将生物有机肥旋耕入土,耕平土壤,起 20 cm 高的畦,畦宽 0.5~1.0 m 。
3 移栽定植
3.1 苗木选择
应使用有机草珊瑚种子或者种苗进行种植,在购买不到认证的有机草珊瑚种子或幼苗的情况下,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或植物繁殖材料, 采取有机生产方式培育一年生草珊瑚种苗。栽植前,选择一年以上、长势健壮、苗高 20 cm 以上、地径粗 0.2 cm 以上的幼苗, 剪除过多的枝叶, 保留6~8 片叶, 以免消耗过多的水分和养分导致幼苗成活率低。
3.2 定植
在阴天或者晴天傍晚进行定植, 如不能及时种植,应假植或放于阴湿处保存,起苗至种植的时间以不超过 5 d 为宜。按照 20 cm×30 cm 的株行距进行定植,并浇透定根水。 若是在干旱偏冷的季节,应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移栽后及时查苗补苗,拔除死苗及受伤断干的幼苗,确保全苗,保证产量。
4 肥水管理
4.1 土壤培肥
草珊瑚喜欢疏松肥沃、腐殖质较多的偏酸性土壤,忌贫瘠、板结和积水黏重的土壤 [6] 。 定植后 15~20 d冲施 1 次黄腐酸有机水溶肥 500 倍液, 促发新根,促进植株生长。 第 3 个月再结合中耕施用生物有机肥3 t/hm 2 。 此后每隔 30 d 冲施 1 次黄腐酸有机水溶肥500 倍液,直至采收。 此外,还需要进行土壤培肥计划,种植豆科等固氮植物,以微生物、动物源、植物源的材料为基础进行堆肥制作。 用于有机肥堆制的微生物必须来自自然界,而不是基因工程产物,减少施用农场外的肥料, 应注意农场地块每年施用的动物粪肥中的氮不应超过 170 kg/hm 2 。
4.2 水分管理
草珊瑚在初花期至果实转色期需水量较大,应进行滴灌或喷灌,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应及时排水,避免积水烂根。 在收获前 7~10 d 停止浇水,以防止草珊瑚晚熟 。
5 中耕除草
为保持土壤疏松,促进草珊瑚生长和抽发侧枝,一般一年需要中耕 1~2 次。 定植后要加强林间管理,定植后的第 3 个月进行中耕松土, 松土要浅, 不伤根,不压苗。
及时清除杂草,保持林间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滋生。 有机生产的草珊瑚禁止使用除草剂,因而需要人工或者机械除草, 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滴灌和覆盖防草布的方式进行水肥管理和抑制杂草。 滴灌和盖膜虽然前期固定投入较多,但是根据测算,第 2 年以后就可以大幅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
6 林木管理
林木的郁闭度是影响草珊瑚生长以及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光照不足,通风透光性差,草珊瑚长势差,病害高发,产量低。 因此,需要及时清除过低、过密枝条,使林木郁闭度保持在 0.6~0.8 之间,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 此外,可以施用经过堆制并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促进林木生长。 林木也必须严格按照有机生产的方式进行管理。
7 病虫害防治
草珊瑚抗病性较强, 但是环境较差或者遇上极端天气,也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定植后注意猝倒病的发生,植株染病时,茎基部呈黄绿色水渍状,然后很快转为黄褐色并发展至绕茎一周。 病部组织腐烂干枯而凹陷,产生缢缩,水渍状自下而上扩展,幼苗倒伏于地。 空气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产生一层絮状白霉,引起叶子、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 [9] 。 可以在发病前期喷施哈茨木霉菌、 枯草芽孢杆菌或大蒜油等进行防治,同时保持林间通风干燥,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草珊瑚炭疽病为真菌性病害, 高温高湿的春季发病较多, 主要在成长叶片、 老叶的叶尖或者边缘处,病斑接近圆形,黑褐色,病、健部位不明显。 炭疽病主要靠风雨传播。 在炭疽病防治上,可以在开春时进行清园,剪除病虫叶,喷施石硫合剂,以减少病原菌。 发病初期可以用枯草芽孢杆菌等一些混合菌剂进行预防,减少病害的发生。
草珊瑚尾孢叶斑病为真菌性病害,在 5 — 6 月发病较重,发病初期病斑在叶背面出现少量霉状物,后期病斑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与炭疽病相同。
草珊瑚在夏季若是被阳光曝晒, 则叶片会出现灼伤现象,严重时整叶焦枯。 因此,要用遮阳网进行遮阴处理,同时浇水进行降温。
在进行林下大规模种植草珊瑚时, 因受到临近林木和作物的影响,且植物单一,草珊瑚虫害有暴发的风险。
草珊瑚在抽梢时, 幼嫩的芽和叶片容易受到蚜虫的危害。 被蚜虫危害的草珊瑚除了叶片卷曲,失去商品性外,还容易感染其他病害。 在蚜虫防治上,可以使用印楝素、天然除虫菊素、苦楝碱等进行防治,同时还要保护好草蛉、瓢虫等蚜虫的天敌;也可以通过悬挂黄板,利用蚜虫的趋黄性粘住蚜虫,进行物理防治。
在雨后温暖潮湿的环境容易出现蜗牛, 一般危害草珊瑚的嫩茎和嫩叶,导致草珊瑚叶片出现缺口,坏死。 在蜗牛防治上,可以使用硫酸铜 + 食盐溶液或红辣椒熬成水喷施;或者在 5 — 6 月蜗牛繁殖高峰期之前,以草、菜叶诱集防除;也可以放养鸭子来消灭蜗牛。
叶蝉主要吸食草珊瑚的嫩茎和嫩叶,在 7 — 8 月危害最盛,会导致草珊瑚叶片营养不良,提前落叶,不能进行花芽分化。 防治方法主要有悬挂黄板和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方法,同时要及时除草、剪除枯枝和产卵枝、清园,以消除虫源。 也可以利用蜘蛛、赤眼蜂、蝽类、瓢虫、螳螂等天敌进行防治。
潜叶蛾又名鬼画符、画图虫,属于鳞翅目害虫,主要为害草珊瑚的叶片,其幼虫潜入表皮下取食,留下许多曲折虫道,使叶片卷曲,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及草珊瑚的商品性。 其在 6 月初开始危害,直至11 月上旬。 防治方法与叶蝉类似,主要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
8 采收
5 月和 10 月是草珊瑚的最佳采收期,如果作为抗炎药用,应在 5 月采收;如果作为抗癌药用,应在10 月采收 。 采收时,从离地 5~10 cm 处将草珊瑚全株割下, 然后直接将鲜品卖给药商。 采收后及时清园,清除病株、死株、枯枝等,结合中耕施入生物有机肥 5 t/hm 2 ,促进第 2 茬草珊瑚及时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