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粮食种植种养殖循环生态农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

种养殖循环生态农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

农业百科网 发布时间:2024-03-11 01:00:13分类:粮食种植

近日,“种养循环绿色技术产业化研讨会”举行,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守住绿水青山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部署,全面总结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成效,分析面临形势和研判趋势,聚力谋划创新发展路径,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这是一场关于种养循环技术研讨和实践成果交流的重量级会议,全国首次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进行共研共商,内容聚焦,形式创新。

研讨会以线上视频、直播形式举行,在北京、广州设置会场,江苏、浙江、四川、黑龙江、陕西、湖北、山东等多地代表线上参会,由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指导、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办。

政府领导、权威专家、企业家及相关代表聚焦“如何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种养循环要破哪些卡点?”“已有哪些经验可以复制,需要建立怎样的长效机制?”等问题,共商共研,为推进种养循环绿色技术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持,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

▲北京会场

▲广州会场

向绿而生

种养循环迎来新的变革

“十三五”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2021年启动种养循环项目等举措以来,畜禽粪污年产生量与2015年相比下降19.7%。

做好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探索种养结合、种养平衡路径,成为必由之路。

我国自古就有种养结合的传统,长期依靠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供应作物营养,是传统农耕文明的精华。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李金祥介绍,唐宋就有“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种养日益分离,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难度加大,而化肥施用量快速增加,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愈加凸显,“重构新型种养关系,加快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成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关系6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面源污染防治,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

“高肥力、无污染的土壤是我国农业由集约化向可持续绿色农业转型的先决条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表示,大力发展有机(类)肥料产业是实现此条件的关键途径。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介绍,学校正在全面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服务现代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针对国内外种养循环发展情况,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表示,绿色种养循环核心是基于生物质循环传递链的循环农业体系,美国粪污资源化处理主要采用就近还田方式,丹麦采用干湿分离、酸化贮存、沼气工程等多管齐下的粪肥处理方式。

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看来,发展绿色农业不仅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实现需要绿色技术的支撑。他表示,我国每年作物秸秆与养殖粪污高达60亿吨(其中蕴含有机质18亿吨、矿物元素4000万吨),通过绿色技术处理转化,每一吨至少可增加1000元的经济价值,即存在总价值达6万亿元的经济效益。“核心在于绿色技术的突破,才能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生机”。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

种养循环如何支撑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已经举旗定向。2021年,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出台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评价。

向绿而兴

探索形成多种典型模式

如何更好理解生态循环农业?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章家恩认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强调投入品的绿色化和减量化、物质与能量的再转化和再利用、废弃物的再回收和再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和可控性、技术经济与社会文化方面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以达到多功能、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高品位的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同时,要切实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优化闭合和内外部循环的对接耦合。

种养循环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养殖业为土壤及作物提供肥力和养分,从而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近年来,种养循环在研发、实践中已探索出多种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广东持续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绿色理念引领主导产业做强做大,以绿色科技推动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以绿色种养助力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实施了亚洲最大、国内首个世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五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4%、秸秆综合利用率91.1%,有效改变了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扎实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13个项目县、194个实施主体积极参与,推动绿色种养循环技术产业化,将“粪污”变成“粪肥”。

有哪些典型种养循环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董红敏介绍,主要有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堆肥利用、异位发酵床利用、粪便垫料回用利用、污水肥料化利用、污水达标排放等7种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致力于有机肥生产技术工艺研究,突破了高温微生物资源利用及其新型堆肥工艺、功能菌保活难瓶颈、木霉固体菌种制造等技术攻关。其中,高效堆肥工艺可显著提高有机肥质量,实现作物稳产高产,已推广558家企业、7亿亩土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存寿通过化学酶解工艺制备成碳基营养生态肥料, 这种新型生态肥料与森林土壤营养在成分组成、化学形态和比例上完全一致,在改良土壤、作物提质增效和缓解连作障碍方面效果显著。

种养循环发展离不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志芬表示,为积极响应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温氏集团长期坚持畜禽粪污减排增效、种养循环、绿色低碳等核心技术攻关,“畜禽粪便污染监测核算方法和减排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和“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综合利用系列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在不同地区推广“猪-沼-粮”模式、“猪-肥、水-粮”模式、“猪-沼-菜”模式。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唐浩介绍,集团充分利用其在规模化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粪肥全程机械化秋季均施还田技术模式为主导,通过科学制定还田方案,采取固体粪便条垛堆肥、接种微生物菌剂、全程检验监测、全程机械均施还田、深松深翻秋整地等技术措施,大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大田作物中,油菜消纳粪污能力超强,而且可以菜用、饲用等多功能利用。” 大北农集团高级副总裁、种猪产业董事长吴文介绍,通过在大型养殖场周边,开发畜禽养殖业粪污高效种植油菜技术体系,形成以饲料用与蔬菜用相结合的种养、用养双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

向绿之变

创新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

当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处在治存量、遏增量的关口,任务艰巨。具体到种养循环,持续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小农户种植与规模化养殖脱节,”董红敏指出,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粪便还田利用方面,还存在效率低、污染重等问题。吴德认为,种养循环存在粪污就近消纳土地不足、粪污生物处理的机理不清晰、缺乏粪污处理专业化服务主体、有机肥还田难度大等共性问题。

种养殖循环生态农业

种养系统间物质循环利用率低,农业资源循环难以有效开展,究其原因在于种养循环绿色技术没有实现产业化。

余欣荣认为,要总结好种养循环绿色技术的成果、模式和机制,搭建好政产学研用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种养循环绿色技术标准体系,加快绿色技术创新的转化,进而推动种养循环绿色技术产业化发展。

农业向绿而行,种养循环技术产业化,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搭建好服务平台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可以打破各行业主体之间的沟通障碍,促进政产学研用向有效协作的方向发展;可以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加快粪污收集、处理、利用及秸秆饲料化利用智能装备、智慧农业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种养循环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形成“1+N”远大于“N”的新机制,激发市场生机和活力。

会议还倡议成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种养循环绿色技术产业化分会”,制定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当前重点做好病原菌、抗生素残留指标、种养消纳配比等领域的绿色标准制定,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符合各地实际的地方种养循环农业绿色技术标准化制度建设。

李金祥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努力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新型种养关系,确保2025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据了解,会议有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农业绿色发展专家,温氏集团、北大荒农垦集团、大北农集团、北京沃土天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泽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同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远绿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福林格(青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惠州市财兴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相继介绍了种养循环模式技术创新以及在不同地区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案例。

编辑:刘桢

牵牛花为什么要爬藤才能开花 黑番茄是转基因的吗(黑番茄是不是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