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大蒜的种植方法(露天大蒜的种植方法有哪些)
大蒜露地栽培技术
一、栽培制度和栽培季节
大蒜栽培忌连作,也不宜与大葱、圆葱、韭菜等葱属蔬菜重茬,一般应隔3~4年。否则植株生长细弱,叶片变黄,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降低。所以有农谚“辣见辣,苗不发”。大蒜以豆类、茄果类、瓜类和马铃薯等作物为前茬较好。近年来大蒜与玉米等作物实行间作或套种的效果良好。大蒜的栽植时期因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的不同而异。吉林省大蒜栽培以春播为主,宜在早春播种,夏至前后收获。但有覆盖条件的,也可秋播。
二、品种选择
春播品种要求冬性弱,以便顺利通过春化阶段而进行花芽、鳞芽分化,不致形成不抽薹的独头蒜。春播品种的生长期宜短,以便在高温来临前,成熟采收。生产中多用紫皮品种、白皮品种。作种蒜的蒜瓣大小对产量影响很大.母瓣越大,贮存养分越多,出苗越壮。除品种选择之外,还要进行蒜瓣分选,要淘汰基部变黄发软、小瓣、副瓣、断芽、带病虫害、机械损伤、受冻、霉烂和畸形劣瓣。同时依蒜瓣大小分别播种。这样做出苗整齐,便于田间管理。不然,大小种瓣混播时,往往大瓣先出苗、小瓣后出苗。并在播前把选出的种瓣用药剂消毒处理,防治病虫害。
三、土地选择及整地、施肥
大蒜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在--般土壤和粘质土壤上都可以良好生育。大蒜适于在中性和微酸性的沙性土壤上栽培,而涝洼地、干旱的沙质土壤、酸性土壤或没有灌溉条件的瘠薄土壤不适于栽培大蒜。
大蒜植株根系短,分布土层浅,吸肥能力弱,生育期较短。主要利用前茬土壤中剩余的残效肥力及速效性肥料。春栽以秋翻地或晒茬地为好,有利于土壤营养成分分解,增加可吸收的肥力。秋翻深25~ 30厘米,在秋翻的同时施入基肥,要与土壤充分混合,以便增加利用率。粪肥必须充分腐熟好再施入,不然不能发挥肥效,还会招来地蛆大发生。如果秋翻后未:能耙地,在春季表土解冻后及时浅耕耙地,使土壤细碎有利于栽植。如果没有秋翻的地块,要在春季表土解冻后,尽早进行春翻,翻地深20厘米左右。翻地前撒施腐熟基肥,通过翻地使土肥充分混合,翻后立即耙细耙平,作畦或起垄。作畦1.0~1.2米,畦长10~20米。
四、播种时期、密度
大蒜春播越早越好,土壤解冻后就可播种。--般在3月25日至4月5日为适期。
播种密度是大蒜高产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品种的特性及种瓣的大小要适当密植,一般以每667平方米栽植50 000株为宜。超过50 000株虽能增产,但用种量多,成本高,并且小蒜头率增加,商品质量降低。大蒜的合理栽植密度是:早熟品种,行距14~17厘米,株距7~8厘米,蒜种用量150~ 200千克,每667平方米栽植50 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种行距16~ 18厘米,株距10厘米,用种量约150千克,每667平方米栽植40 000株左右。还可按蒜种的种瓣大小确定栽植密度:大瓣蒜种的栽植密度要稀些,--般行距20~ 23厘米,株距10~ 12厘米,每667平方米栽植30 000株左右,用种量150~200千克。
中瓣蒜种可稍密些,行距17~ 20厘米,株距8~1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植35 000株左右,用种量100~ 150千克。小瓣蒜一般不作蒜种用,如果作蒜种用时,可再适当增加栽植密度。
大蒜留种田的栽植密度,以稀植为宜,行距20~ 25厘米,株距12~13厘米,每667平方米栽植20 000~ 25 000株,用种量约100千克。当然,大蒜的栽植密度还受土壤肥力、当地气候条件、肥水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一般土地肥沃,植株长得大,应稀些为宜;土地瘠薄,植株长得小,要适当密些为宜。大蒜春栽有畦作和垄作两种方式。采用畦宽1.0~1.2米,畦长10~20米。每畦栽植5行,行距18~ 20厘米,株距1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植约33 000株。一般紫皮蒜多用畦栽,而春栽白皮蒜多采用大垄双行方式,垄距60厘米,株距8~9厘米,每667平方米栽植约28000株。春栽白皮狗牙蒜,一般采用小垄密植,小垄宽40厘米,栽双行,株距8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栽植约40 000株。
大蒜垄栽比畦栽的前期地温高,出苗较快,蒜头膨大受土壤阻力较小,同一个品种的蒜头比畦栽的要大一些,但单位面积株数少,总产稍低些。而畦栽的大蒜密度大,单产较高,但单个蒜头稍小。--般地势较高的沙质土,透气性好,采用畦栽方式。而地势低洼,土质粘而透气性差的地块,多采用垄栽方式。
栽植方法:在作好畦或垄后,开沟深6~ 7厘米,沟的深浅要均匀、平直,沟底要有暄土,将蒜瓣插入土中微露尖要直立,其上覆盖细土2厘米。但也有用开沟滤蒜的办法栽植,虽然省工省力,但株距不等,苗位不整,出苗不齐,管理不便,影响正常生长。栽后要及时进行镇压保墒,多用木磙子压垄。如果墒情差时,可多压1遍,防止透风影响发芽出苗。畦作的可用脚踩实,要一脚贴一脚地踩严,否则易透风芽干死苗。
五、田间管理
根据大蒜植株生长发育的特点,各个生育时期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发芽期,播后出苗达70%时,要全面进行1次田间检查苗情,是否有“跳蒜”现象,如果有,可采用镇压或脚踩的方法来解决。出苗后进行中耕松土。
幼苗期,在播种30~ 40天后植株长到4~ 5片叶时,植株叶片出现黄尖,种蒜瓣内的营养物质基本耗尽,称作“退母”。根系开始从土中吸收养分,急需补给速效性肥料。为此,在“退母”前的2片叶长出时,要浇水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铵20千克左右,开沟将肥施入后覆土灌水。畦面表土见干时进行松土,加强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在5月中旬左右,再松土1次,拔草2次。
大蒜辦在退母前后易遭蒜蛆为害,应提前打药防治。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5%乐果乳剂800~ 1000灌根。在抽薹前要节制灌水。
六、收获
适时采收蒜薹很重要,采收过早会降低蒜薹产量;采收过晚蒜薹老化变硬,颜色变淡,难采又易折断,影响品质及商品价值。通常蒜薹抽出后,尖端薹苞打弯曲成半圆形时,为采收适期。这时的蒜薹鲜嫩,深绿色,并容易拔薹。如果薹苞弯曲度呈一圈时,蒜薹已经老化变质难采。采薹宜在清晨朝露未干之际进行。具体采法是:一手捏紧植株假茎基部用力掐断内部薹基,另一手拔取蒜薹,即可顺利抽出。如果不把薹基部掐断,蒜薹常常被拉断,影响产量及品质。一般每667平方米可收蒜薹150~250千克。
为使采薹后的蒜头迅速恢复生长,根据土壤墒情灌水1次。在蒜头收获前10天左右停止灌水,以防收获蒜头时土壤粘重,蒜皮过湿粘土,不便于晾晒和影响贮藏。
适时收获蒜头:在大蒜植株叶子变黄并开始萎蔫时即可收获蒜头。收获过晚,土壤湿度太大易引起感病腐烂,造成烂秧或散瓣现象。蒜头收获尽可能选在晴天进行,使挖出的蒜头外皮保持干燥状态为宜。
采收蒜头方法:首先使用3齿或4齿铁叉挖掘,再抖掉蒜头上带的泥土,每15~ 20株为三束横置于畦埂上或垄台上晾晒。当蒜头植株的茎叶变软时,开始编辫,每100头编成1辫,然后运回场院放置架上晾晒蒜辮,或在阴凉通风的棚内晾晒,使蒜头充分干燥,越干燥的蒜头越耐贮藏,越能在贮藏期间少发生病虫害。一般每667平方米收春蒜蒜头750~ 1000千克。
?结语
本期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觉得有用,请在下方点赞、关注,转发给更多好友,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