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蔬菜种植林下平菇种植技术图片(林下灵芝栽培种植技术)

林下平菇种植技术图片(林下灵芝栽培种植技术)

发布时间:2023-07-20 14:00:57分类:蔬菜种植

林下平菇发菌期的管理要点1千公斤干料的平菇需多少千克栽培种?

1.塑料大棚立体栽培

(1)建棚

选择交通便利、靠近水源的地块作为建棚场所,要求坐北朝南,东西方向为好。棚宽8m,长度不少于40m。建棚时,可挖棚内的土,加入麦草和泥巴打成土墙。后墙高1.7-1. 8m,前墙高1.3-1. 4m,侧墙高2.4-2. 5m。墙厚度底部为0.5rn,上部为0.3m。墙四周距地面0.2m处每隔1.5- 2m 留一个直径0.3m的通风口,从顶部往下0.8m处每隔1. 5-2m 留一个直径0.2m的通风口,上、下层通风口呈“品”字形排列。墙打好后用泥巴泥平内面墙壁,使其光滑,然后用浓石灰水粉刷2-3 遍,棚内地面整平夯实。

棚里埋两行立柱,北面的一行距北墙1m,每两根立柱间距2.4m;南面的一行距南墙3. 4m.每两根立柱间距3.2m。立柱埋人士中0.8m,地上高度与侧墙同高。立柱上面架木棒,并用铁丝扎紧。北墙距立柱之间每隔0.8m放一根长1.6m的后柁,并用铁丝扎紧。

棚里两侧距侧墙1. 3m处挖一道与侧墙平行等长、深1.5m、宽0.5m的沟,用8号铁丝拴住大石块放于沟内,填土夯实。上面 留1m长的8号铁丝,便于和大棚上的铁丝接头。铁丝与铁丝之间的距离为0. 35m,整个棚共 21 道铁丝,其中向阳面 18 根、后柁上3 根。铁丝架好后用紧线机拉紧,与留在外面的铁丝接牢。两行立柱之间每隔1. 1m 扎一根小竹竿,上面覆盖薄膜和草苫即成。

(2)装料播种

一般可选用折幅25 - 28cm、厚4丝的塑料薄膜筒料,截成长45 - 50cm的塑料袋,一、头扎紧,装入菌种(事先掰成花生米大小的菌块备用),再装培养料。如此反复共装3 层料、4 层菌种,菌种用量占干料重的15%左右。放菌种时应四周多、中间少。装料应四周紧、中间松。装完料扎紧袋口。

(3)发菌管理

装袋后的主要任务是严格控制湿度,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当自然温度在20℃时,可以把菌袋放在室内通风良好的地方发菌,切忌雨淋。也可放于棚内让其发菌。先在棚内铺一层3-5cm厚的麦秸或稻草,然后撒一层生石灰粉。注意测定棚内温度,50℃时,可以把3 行菌袋堆积排放在一起,垒成6-8 层高的菌墙;20℃时,单行排放,可以排成3 层高的菌墙或垒成花堆;22℃以上时,应单行、单排放,让其发菌。整个发菌期,温度最好控制在20℃以下,在此温度下,菌丝虽然生长缓慢,延长了发菌期,但能防止大多数杂菌的污染。同时低温发菌时,菌丝粗壮,有利于高产。

发菌期间棚内以保持干燥为好,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垒好的菌墙每隔5-7天翻堆一次,翻堆时要做到内外、上下变换位置。待菌丝发满,袋两头有黄水吐出,说明达到生理成熟,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此时可解开袋口,垒成单行菌墙,排成1 - 10层高。加大湿度,往墙上、地面上喷水,促其现蕾。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但需加强通风换气,即使气温较低,也应于中午通风1h,否则易引起污染。

(4)出菇管理

现蕾后,开始时像一堆堆葚椹,此时称“桑葚期”。此时切忌往菇蕾上喷水。可往地面上、墙壁上喷水,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 - 90%即可。几天后长成如珊瑚状的菇蕾,称“珊瑚期”,此时湿度管理同上。再过几天形成菌盖,菌柄加粗、伸长,可往菌盖上喷少量雾状水。随着菇体的长大,加大喷水量。每天喷两遍水,最好在气温高时喷洒。采收后,应停止喷水 l 周,让菌丝恢复一段时间,待现幼蕾时管理同上。子实体生长期需氧气量较多,应加大通风量。但通风会减小空气相对湿度,因此应喷完水再通风。通风量过大会使菇柄长得短粗,不符合外贸出口的商品菇要求,因此须适当控制通风。光线能加深菇盖颜色,提高菇体的抗病能力,使菇柄长得短粗,对平菇生长有利。

采过1-2 潮菇后,因袋内水分散失较多,这时应补水才能出菇。因菌丝致密,表面喷水不易浸透,可划破菌袋表皮,浸水后让其出菇。也可以脱去薄膜,用锥形木棍在菌柱两头和中间捅2-3个洞。用含水量65%的湿沙土加入 2% -3%的石灰粉,排菌袋时加入菌袋间。捅完孔的菌袋单行排放(双行也可),边排放菌袋边加入湿土,让湿土充实袋问空隙,袋两头空隙用泥巴泥实,防止湿沙土散落。菌墙的高度一般为1 -1. 5m。菌墙的顶部应多放些湿土,四周用泥巴围成高5 - 10cm、宽3-4cm的槽,形成一个长方形水池。每天喷水时,可往池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保持沙土湿润,这样,再不会出现菇体萎缩干枯现象。还可以把出2-3茬菇的菌袋脱去薄膜,进行畦栽。做法是:将脱去薄膜的菌袋从中间分成两段,垂直放于畦内,袋与袋之间留 2- 5cm的空隙,用湿润的土填充,菌袋上头露出覆土面 1 -1. 5cm,经常喷水,几天后就可现蕾。

2.阳畦栽培

室外阳畦栽培投资少,方法简单易行,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显著,是人们常用的栽培方式。

(1)建畦

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水 良好的地块作为栽培沟。畦要求坐北朝南,以东西方向为好。畦长5 - 10cm,宽0.7- 1m,深0.35m。畦内挖出土打成墙,北墙高0.5m,南墙高0.35m,两头做成斜坡并留好通风口。畦与畦之间留 0.8m宽的人行道(包括排水沟),便于管理和排水。畦做好后,用浓石灰水粉刷四壁和畦底,要粉刷严密,防止消毒不彻底,引起杂菌污染。亦可做成南北向的平畦,即畦的墙同高。

(2)播种

播种前一天,畦内适量灌水,注意不要让水冲刷畦内的石灰层。播种的方式可采取层播或穴播。

林下平菇种植技术图片

层播的方法是放料前在畦底先撒一层菌种,占整畦用种量的10%,将用料量的50%放入畦内,撒上一层菌种,占整畦用种量的40%,再把另50%的料放入畦内,撒上余下的50%菌种,四周多放些,中间少放些。用手搔动一下料面,让菌种和料充分接触,适当压实,整个畦内培养料呈鏊面状。最后覆盖报纸、地膜,喷洒一遍500 - 800倍的多菌灵溶液,支上支架,覆盖薄膜和草苫即可。每平方米用干料20kg,菌种用量占10% -15%。

穴播的方法是把料全部倾人畦内,打成鏊面状,适当压实,然后用直径3 -5cm的木棍,一头削成圆锥体,在料面上打穴。穴距3 - 4cm,深10cm,呈梅花形。播种时菌种随掰随用,每穴放入一块拇指大小的菌种块。放完菌种后覆盖报纸、地膜,喷洒一遍500 -800倍的多菌灵溶液,支好支架,覆盖薄膜和草苫即成。

另外,还可以采取层播和穴播结合的混播方法。

(3)发菌管理

播种后如果温度适宜,一般30天就能发满菌丝。播种2-3天后,料温会迅速上升,每天要定时测量温度。超过24℃时,应打开通风窗或揭开薄膜降低畦内温度。低于10℃时,可揭开草苫让阳光照射薄膜,提高畦内温度。切忌料温超过30℃,中午温度高时可打开通风口以利于通风换气和散热。晴天,畦上的草苫一定要压结实,防止刮翻使畦内温度增高,蒸死菌丝;雨天要及时卷起草苫,以防因草苫吸水过多压折支架。

播种7 -10天后,可以揭去地膜,以利于通风换气。每天早晨和傍晚要揭开草苫和薄膜。喷一遍多菌灵 1000倍液,多往四周和报纸上喷洒。同时,检查有无红、绿、黄、黑等杂菌感染。发现感染应及时用生石灰粉盖住或挖掉焚烧、深埋,防止扩散。

(4)出菇管理

待料面有黄水吐出,说明已达到生理成熟,应让其出菇。此时应加大温差,加强散射光,促使菌丝体转化为子实体。料面上一旦发现有菇蕾形成,不需喷水。形成菌盖后,每天结合降温,喷水2-3次,喷水时要往墙四壁及空气中喷,让水珠徐徐下落。3-4天后即可采收。

阳畦栽培如果采收一茬后遇到寒冷侵袭不再出菇,可多盖一些覆盖物防止发生冻害,待翌年春天再出菇。如是春季栽培,出菇一两茬后,遇到夏季高温,就应越夏。其技术要点为:拆除覆盖物,清扫料面,料面上撒一层石灰粉,挖取人行道的土覆盖到料面上,覆盖的土厚35 - 40cm,呈鏊面状。人行道挖完形成的排水沟要沟沟相通,以雨过后没有积水为好。排水沟要呈倒梯形,防止塌方。

料面上土层较厚,为降低畦内温度,防止土壤板结和菌丝腐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可种植上玉米或绿豆等短日照作物,尽量密植。到 9月下旬,采收完作物后,清理畦内的土,用水冲刷干净料面,支好支架,覆盖薄膜和草苫,恢复原状,照常管理,料面迅速现蕾,5-7天即可采收。

3.平菇采收

平菇的品种较多,采收的标准不尽一致。平菇子实体大多数丛生,单生的较少见。当丛生的平菇菌盖最大直径8cm时,即可全丛采下。如果菇体稀疏,也可采大留小,但一般不用此法,因为菌丝体与子实体之间的导管相通,菌丝受伤后会引起其他幼菇的死亡。

采收方法是:一只手摁住培养料,另一只手握住菌柄部位并将其旋转扭下,轻放于篮子里,勿使菌盖破裂,以免失去商品价值。也可以用利刃割取,即一只手握住整丛菇体,另一只手持利刃在菌柄基部的料面上割取。割取时,刀刃要紧贴料面,防止削断菌柄中部。

华北平原林下经济 ¥77.71 购买
怎样促进白菊分头 水培蒜苗烂根怎么办 烂根的补救办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