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怎么才能绿(叶子怎么发绿)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丽华
一片叶子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5月21日是“国际茶日”,节日前夕,由江苏省茶产业技术体系技术集成创新中心主办、南京推广示范基地承办的江苏省茶树种苗产业振兴研讨会在我市高淳召开,省、市农业农村部门以及行业专家、企业主体等共聚一堂,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南京茶树种苗产业发展面临哪些困境?又要如何把行业发展“软肋”反变“盔甲”,护航产业做大做强?
困境:一次栽种定“终身”,雨花茶适制性品种亟待更新
茶产业是南京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干茶年总产量维持在1400吨左右,茶叶综合产值近10亿元,是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茶叶是多年生的经济作物,一个好品种一旦定下来,几乎决定了茶农30年到40年的经济收益,所以,品种的选择尤为重要。
江苏省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茶叶学会理事长王润贤介绍,目前,我省茶叶种业发展总体仍呈现出“小散弱”的格局,品种缺乏是“软肋”、市场是“瓶颈”,茶园无性系良种率低是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
以南京为例,雨花茶产品系鲜嫩芽叶制成,做工精细,风格别具特色,素有形秀、色绿、香雅、味鲜的美称。“为了保证雨花茶产品固有的风格特征,因此在筛选适制雨花茶的茶树品种时,我们就要考虑选择一些叶色绿、芽叶细长、持嫩性好、茸毫适中、氨基酸含量高、抗逆性强、适制性好的小叶种茶树品种。”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李松说。
然而,尽管自1959年雨花茶创制成功以来制作雨花茶的品种在不断变化,近10年来一大批国内优新、特异品种开始在南京茶树良种繁育中心繁育出圃。但这些从外地引进的品种,仅有少数几种适制雨花茶,限制了产业的长远发展。
对策: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宜机化优良品种是关键
优良品种更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自2017年以来,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积极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市茶树良种繁育中心等单位,共同开展适制雨花茶的品种引进、筛选和快速繁育工作。
从发展趋势来看,优良品种不仅要适合制作雨花茶,随着乡村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还要适宜农业机械采收、管理。
“宜机化的品种不仅要性状优异、抗逆性强,而且与传统品种不同,要满足性状整齐、芽头密集、节间距适中等特点,这样才能适合机械化采摘,降低劳动力成本。”李松介绍,在南京适制雨花茶的茶树品种本来就少,再要求适宜机械化采摘可谓少之又少。
从品种引进、快速繁育、栽培验证,再到产品试制、适制性评价……一个优良的品种被筛选出来需要经过一道道考验。目前,南京已经建成了设施规模、科技水平一流的茶树良种繁育中心,引进150多个茶树优新品种,规模化育苗品种40个左右,目前已经初步筛选出部分适制雨花茶的茶树品种。下一步将重点开展适宜机采又适制雨花茶的品种适制性研究。
未来:茶园走向标准化,为茶产业发展固本强基
要想推进茶产业升级,不仅需要品种更新,同时茶园改造也要加快推进。
与传统茶园相比,南京不少茶园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面貌”:茶树行间距扩大,方便机械进出、调头;配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精准浇水施肥、节本增效;配套茶树育苗新技术,一次性栽植成活率从40%至70%提升到了90%……
“新建茶园还要严格按照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的标准,提前做好园区道路、沟渠、管网、行道树等综合规划,品种结构也要进行早中晚品种搭配。”李松介绍。好的品种、好的硬件设施还要搭配好的技术。传统技术下,新茶园前3年是见不到收益的。而现在综合运用茶树穴盘育苗、水肥一体化、防草地布覆盖、精准肥培等先进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把过去新茶园建设周期从3-4年,缩短到现在的18-22个月,实现“一年成园、两年量产、三年见效益”的快速建园目标。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市新品种快繁快育达2800万株,全市新茶园发展(含老茶园更新改造)1500亩。今年,我市还将推动新建或改植换种新品种茶园3000亩,按照宜机化、生态化标准规划等进行快速建园技术的示范推广。2025年将新创建省级茶叶标准园5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江宁区举办江宁好茶评比推介活动。借助优越的山水资源,江宁区积极发展茶产业,全区现有茶叶种植面积4万多亩,规模茶企近百家。近年来,江宁区实施茶产业振兴工程,推广优良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应用先进技术,举办茶叶评比,以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带动茶产业发展。
来源: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