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蔬菜种植露地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露地草莓种植新技术)

露地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露地草莓种植新技术)

农业百科网 发布时间:2024-01-04 01:00:07分类:蔬菜种植

草莓露地栽培又称为常规栽培,它是一种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不采用其他保护设施(如温室、塑料大棚等)的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在我国草莓生产上占有一定比例,是实现草莓周年供应的重要环节。露地草莓栽培的优点是:管理简单,成本低,省工,可进行规模经营,经济效益较高,容易大面积推广;一般来说,露地栽培的草莓,浆果风味好,较耐贮运,主要用以加工。其缺点是:大面积栽培草莓时,由于上市期集中,如果速冻业和加工业跟不上,易造成损失;露地草莓的产量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例如花期遇低温就会减产、浆果品质降低等。因此,大面积发展露地草莓时,应选在大城市附近或交通便利的地区以及有加工冷藏条件的地方。近年来,城郊的露地观光采摘草莓备受市民的青睐,效益显著提高。目前,我国草莓露地栽培主要有三种栽培形式,即一年一栽制、两年一栽制和多年一栽制。

1、一年一栽制草莓园栽培技术

园地选择及整地做畦。由于草莓为浅根性作物,喜光且耐阴,喜水又怕涝、怕旱,喜肥又怕肥害。所以,建草莓园时应选择地面平坦、有浇水条件、有机质丰富(最好在2%以上)、保水力强、通透性好的沙壤土为好,以弱酸性或中性土壤为宜。北方寒冷地区应选背风向阳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时,可修建台田栽植。草莓园应选择与草莓无共同病虫害的前茬作物,而马铃薯、茄子、番茄、甜菜等作物与草莓有共同的病害,不宜作草莓的前茬。前茬作物一般来说以豆类、瓜类、小麦、玉米和油菜较好。有线虫为害的葡萄园和已刨去老树的果园,未经土壤消毒,不宜栽种草莓。利用幼龄果树的行间种草莓,既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又可使果园提早收益。

草莓种植前整地,主要是清除杂草、杂物、施肥、耕翻、耙平、做畦。由于草莓根系浅,株行距小,对肥料要求比其他果树高,而且根系耐肥力较弱,施用化肥太多或方法不当时,易烧根,出现肥害。因此,园地耕翻前要施足底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适量配合其他肥料。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40kg,氮、磷、钾复合肥50kg,氮、磷、钾的比例以3∶3∶2为宜,如果土壤缺素明显,还应补充相应的微肥。底肥要全园撒施,翻耕后与土壤充分混匀。

耕翻深度一般在30 cm左右为宜,耕翻后要求耙平盖实,细碎平整,上喧下实,然后做畦。常用的有平畦和高畦,北方用平畦较多,一般畦长10~20m,畦宽2m,畦埂高15cm,做畦要做成“顺水畦”,靠水口一侧稍高些,以便浇水顺利。南方由于雨水多,地下水位高,为便于排水,多采用高畦或高垄栽培。高垄栽培一般垄长15m左右,垄高20~30cm,垄面宽50cm,垄沟宽30cm。高垄栽培的优点是土壤通气性增加,草莓果挂在垄两侧,光照充足,着色好,不易烂果。高垄栽培还有利于覆盖地膜和垫果,提高地膜覆盖的增温效果。北方采用高畦、高垄栽培时,必须注意防旱、防止冻害。整地做畦后,应灌1次小水或适当镇压,使土壤沉实,以免栽后浇水苗木下陷,造成泥土淤苗或土表出现空洞造成露根。

2.品种选配及秧苗选择

在北方寒冷地区,露地栽培草莓应选择休眠期长、抗寒性强、结果期集中、果实成熟一致的品种;南方应选择休眠浅并且耐高温、抗病的品种。由于草莓生长周期短,采收集中,如果露地大面积栽种草莓,应选择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延长采收时间,便于安排劳力。如果以鲜食为主,应选择果个大、丰产性好、甜度高、香味浓、品质优、抗病性强的品种,如“石莓4号”、“达赛莱克特”等品种;对于以加工为主要目的,则应选用丰产性好、果个中等偏小、果个均匀整齐、果肉红色、风味浓、易脱萼、抗病、耐贮运的品种,如“哈尼”和“全明星”等品种适宜加工。

虽然大多数草莓品种自花授粉后,果个和产量能达到生产要求,但是,配置授粉品种后,果个会增大,畸形果减少,产量增加。一个主栽品种可配置2~3个授粉品种。主栽品种占总栽培面积的70%左右,其余栽授粉品种。如主栽品种为“达赛莱克特”,授粉品种可搭配“石莓4号”、“石莓6号”、“全明星”等。另外,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相距一般不宜超过30m。在栽培面积大、地势又高低不平的情况下,由于地势高,春季地温上升快,促进根系早活动,浆果成熟早,因此应把早熟和中早熟品种栽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按照露地栽培草莓优质壮苗的一般标准,要选择植株完整,无病虫害,具有4片以上发育正常的叶片,叶色鲜绿,新茎粗在1.2 cm以上,叶柄粗壮而不徒长,根系发达,有较多白色或乳白色须根,根长在5~6cm以上,单株鲜重在20g以上,中心芽饱满,顶花芽分化完成的秧苗定植。优质壮苗也是优质丰产的前提。如果秧苗紧缺,可将大小苗分开,将小苗集中定植在一起,加强管理。

3、栽植时期及栽植密度

草莓苗可春栽也可秋栽,以秋栽为好。我国草莓生产中以秋栽为主,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春栽,但春栽利用冬贮苗或春季移栽苗,根系容易受损伤,根系恢复时间短,对开花结果不利,单株产量比秋栽低。春栽时间一般在土壤化冻后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

草莓喜温暖冷凉的气候条件,生长适温为15~25℃,根系生长适温为15~20℃。秋天的气温条件非常适宜草莓发生新根、茎叶生长和花芽分化,可促发壮苗。秋季定植后,在越冬前有1~2个月的生长发育期,第二年春季还有一段发育期,苗壮花芽饱满,产量显著高于春栽苗。一般而言,沈阳及以北地区8月上中旬栽植,河北和山东在8月中下旬,浙江及广东地区适宜栽植期为10月上中旬。但具体栽植期还要看草莓苗的质量,弱苗可早栽,壮苗可晚栽。如用生产田繁殖的苗子,一般栽植的比较早,因苗较弱,只有早栽,冬前才有较长的生长发育期,第二年才能保证丰产优质。而专用育苗圃繁殖的草莓苗定植期可以推迟,适当晚栽,气温偏低,有利于成活,如栽植期太早,易形成老化苗,影响浆果的产量和品质。具体栽植时间还要掌握一条原则就是栽早不如栽巧,要根据当地的天气预报,最好选择在阴天、毛毛雨天或晴天的傍晚栽苗,因为气温低、湿度大、蒸发量小,有利于成活。提高草莓栽植成活率,保证全苗,是草莓获得优质高产的基础。

草莓苗的栽植密度主要取决于栽培方式、品种习性、秧苗质量、管理水平及地势地力等因素。对于长势强旺的品种,可以适当稀植,长势弱的品种可以密植。我国生产上采用的品种“戈雷拉”、“宝交早生”,因株形小,一般亩栽9000株左右;而美国品种株型较大,栽植较稀,株产较高,北方地区一般亩栽8000株左右。露地栽培较保护地栽培密度小些,一般平畦栽培,株距20~30cm,行距30~40cm,亩定植7500株左右;高垄栽培,垄面宽50~60cm,沟宽30~40cm,垄面上定植两行,株距15~20cm,小行距20~30cm,大行距60~70cm,亩定植8500株左右。段辛楣等试验认为,合理密度与种植水平有很大关系,壮苗、早栽、肥水好的田块密度宜稀;弱苗、迟栽、肥水差的田块宜密。花期雨水多,病害较重的地区宜稀;雨水少病害较轻的地区可以适当密些。一般大苗(鲜重30g以上)亩栽6000株为宜,中等苗(鲜重20g左右)亩栽8000株为宜,弱苗亩可栽10000株。带状单行栽植,行距60cm,株距20cm,亩栽5500株左右;带状宽窄行栽植,宽行行距60cm,窄行行距20cm,株距20cm,亩栽8000~8500株。

4.栽植方法及定植方向

栽苗时,先按株行距确定位置,然后用铲刀在栽苗处插入土开穴,将穴土扒至穴后,左手拿苗,按穴前地表与苗的新茎顶部相平放入穴中,露出心芽为准,将根舒展置于穴内,填入细土满穴,并轻轻提一下苗,使根系和土粒密接,然后再填土找平压实。定植后立即浇一次透水,如发现有露根或淤心的植株,应立即补土埋根、扒土露心或重新栽植。为了提高栽植效率,草莓产区的农民多用锄头或镐头刨穴或开沟,再放苗埋土。这种方法工效高、较省力,但是开沟的深度不好掌握,开沟往往过深,栽苗深浅不易掌握,容易将苗心埋入地下,影响成活率。

露地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

草莓的花序从新茎上伸出有一定规律,通常植株新茎略呈弓形,而花序是从弓背方向伸出的。为了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及垫果、采果等作业方便,使每株抽出的花序朝向同一方向,栽苗时应将新茎的弓背朝向固定的方向。平畦栽植时,边行植株花序方向应朝向畦里,以防花序伸到畦埂上,影响作业。畦内行花序朝向一个方向,便于用竹签、挡隔板或拉绳将花序与叶分开,有利于花朵授粉,减少畸形果,同时有利于果实着色。高畦栽植时,草莓弓背要朝向高垄外,这样能使草莓结果时浆果挂在高垄两边,有利于受到阳光照射和通风,减少果实表面湿度,改善浆果品质并减轻果实病虫害,减少病果率。

5.提高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为了提高栽植成活率,草莓栽前用5~10mg/kg萘乙酸或萘乙酸钠药液蘸根2~6h,对促进生根效果十分明显,新根发生量比不蘸根的增加近1倍,可以明显提高苗木成活率。栽苗前摘除一部分老叶,只留下2~3片新叶,能减少蒸腾失水,摘叶时,不要擗叶,基部要留一段叶柄,以保护根茎,有利于成活。草莓育苗圃离生产田距离较近时,可采取带土坨移栽的方法,挖苗前先用水洇苗畦以利挖苗,土坨可切成8~10 cm见方的土坨或三角坨。徐光霞等用因都卡草莓进行带土坨和不带土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带土坨的成活率提高13.1%,单株重增加20.2g,根数增加15条,产量提高41.3%。为防止栽后太阳暴晒,在供足水分的同时,可采用苇帘、塑料纱、带叶的细枝条、塑料遮阳网进行遮阳,或用银灰色塑料膜扣成临时小拱棚,棚顶加盖苇帘遮阳。定植成活后,要及时晾苗锻炼,注意通风,以防突然撤除遮阳物时灼伤幼苗。

6.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

根据草莓根系浅、株行距小的特点,必须在栽植前施足基肥,包括大量有机肥和无机肥。基肥不足时应进行3~4次追肥。但草莓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吸收肥料的种类和数量是不一样的,施肥的实质是补充土壤供给草莓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元素的不足。施肥的多少与产量有关,但要科学施肥。由于草莓对化学反应敏感,一次追肥过多或不当,会产生严重生理障碍。有实验结果表明,单株草莓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氮、磷、钾的量分别为2.0g、0.9g、2.5g,以亩定植8000株计算,施入氮、磷、钾的量应不少于16kg、7.2 kg、20 kg。露地栽培草莓,随着气温的变化有一个明显的休眠期。整个生长过程中植株吸肥大体上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定植到完成自然休眠。定植缓苗后植株和根系生长仍较旺盛,随着气温的下降要进行花芽分化,这时定植前的基肥被大量消耗。因此,第一次追肥在花芽分化后,此次施肥以氮肥为主,亩追施复合肥15~20kg或尿素7.5~10 kg,不仅能促进营养生长,而且还能增加顶芽花序的花数,增强越冬能力。根据植株干物质分析结果表明,此期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比例为1∶0.34∶0.30。

第二个阶段是从自然休眠解除后到植株显蕾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植株开始较旺盛生长,养分的吸收较前一阶段增加。因此,第二次追肥应在开花前施入。由于草莓生殖器官对养分的竞争能力较弱,在开花前后追肥是保证草莓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为了及时满足草莓开花结果对养分的需要,应提前于现蕾期尽早追施完全肥料,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kg。草莓此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26∶0.65。

第三个阶段是从开花到一级序果开始成熟。随着气温和地温的升高,植株进入了旺盛生长期,其吸收和消耗的养分达到高峰。氮的吸收量占整个生育期的85%以上,磷的吸收量为66%左右,钾的吸收量大幅度增加,接近氮素水平,此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28∶0.93。因此,第三次追肥应在一级序果果实膨大期施入。

第四个阶段是盛果期,即第二、第三级序果果实膨大与成熟期。随着大量果实的膨大与成熟,氮素吸收量开始下降,磷、钾吸收量开始增加,其中钾的吸收量达到最高,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37∶1.72。此次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以提高果实品质,促进植株健壮,防止植株衰弱。

草莓追肥的方法可采用植株两侧撒施,也可以在离根部20 cm处开沟施用,或采用打孔灌入液态肥的方法。由于草莓根系浅,耐肥力差,常因追肥不当而出现烧根死苗现象,所以,常采用叶面喷肥的方法,喷肥是草莓园肥水管理的重要措施。草莓的叶片具有较强的吸肥能力,叶面喷肥不仅节约肥料,而且发挥肥效快。一般前期以喷尿素为主,花前可喷磷酸二氢钾和硼砂,还可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选用微量元素。花期前后叶面喷施0.3%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3~4次,可增加单果重,改善浆果品质,坐果率提高8%~19%。初花期和盛花期喷0.2%硫酸钙+0.05%硫酸锰(体积比1∶1),可比对照增产14%~42%,还可使细胞变长,排列紧密,提高贮藏性能。花期叶面喷布0.4%的硼酸和磷酸二氢钾两次,不但提高了坐果率和产量,而且还减少了畸形果率。叶面喷肥宜在傍晚叶片潮湿时进行,要以喷叶背面为主。

草莓是需要水分较多的植物,对水分要求较高,一棵草莓,在整个生育期中大约需水15L,但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水分要求也不一样。秋季定植期需水量较多,因此时气温较高,地面蒸腾量大,新栽的幼苗新根尚未大量形成,吸水能力差,如浇水不足,容易引起死苗。此期以采用沟灌比较好,沟灌在短期内水量充足,可使土壤沉实,使根系和土壤结合紧密,有利于成活。越冬前要灌一次封冻水,一般在土壤封冻前,此水既能提高越冬能力,也能促进翌春的生长。早春去掉覆盖后,地温低,不宜灌水太早,以免引起地温明显下降,影响草莓根系恢复生长和地上部萌芽,可浅耕以增温保墒,萌芽水一般推迟至现蕾期为宜。

进入花期后,随着开花坐果,需水量越来越多,要掌握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的原则。果实增大到浆果成熟期,在保证土壤湿润情况下,不宜大水漫灌,要适当控水,应在每次采果后的傍晚浇水,浇水量以浇后短时渗入土中、畦面不存水为原则。如果浇水太多,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易染灰霉病,导致浆果腐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滴灌,滴灌可增加15%~20%好果率,还可节省30%灌水量。另外,每次施肥都要结合灌水,并进行中耕除草。草莓既喜水又怕涝,草莓植株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叶片就会变黄,所以在草莓园周围要建立好排水系统,大雨过后要及时排除积水。

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浅,喜湿润疏松的土壤。中耕有利于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快有机物分解,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生长。中耕同时可以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中耕次数和时间因不同草莓园的具体情况而定。杂草少、土疏松的新草莓园,每年中耕5~6次即可,以做到园地清洁,不见杂草,排灌畅通,土壤疏松为准。中耕深度以不伤根又除草松土为原则,一般3~4 cm为宜。

7.植株管理

草莓在生长过程中,植株管理十分重要。通常包括摘除匍匐茎、疏花疏果、垫果、摘除病老残叶等。匍匐茎是草莓的营养繁殖器官,但在以收获浆果为目的的生产园,应随时摘除匍匐茎。发生匍匐茎会消耗母株大量的养分,削弱母株的生长势,影响花芽分化,降低产量和植株的越冬能力。据试验报道,摘除匍匐茎的植株,叶片大而多,花多果大,能增产40%以上,摘除匍匐茎的种苗自然越冬成活率提高50%以上。

草莓一般每株有2~3个花序,每个花序有7~15朵花。草莓的花序为二歧聚伞花序。高级次花很小且多数不能开放,叫无效花。即使开花也较晚且结果太小,无经济价值,叫无效果。因此,在现蕾期及早疏去高级次小花蕾,或掰去株丛下部抽生的弱花序,可节省养分、增大果个、促进成熟,使采收期集中,还可以防止植株早衰。一般每个花序上保留1~3级花果即可。在幼果时,及时疏去畸形果、病虫果等,可使果形整齐,提高商品果率。

草莓坐果后,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穗下垂,浆果与地面接触,施肥浇水均易污染果面,这不仅极易感染病害,引起腐烂,同时还影响着色和成熟。因此,对未采用地膜覆盖的草莓园,应在开花后2~3周,用麦秸或稻草垫于浆果下面。垫果有利于提高浆果商品价值,对防止灰霉病、草莓疫霉果腐病也有一定效果。草莓植株在一年中新老叶片更新频繁,在生长季节,当植株下部叶片呈水平着生,并开始变黄枯萎时,应及时从叶柄基部去除。对于越冬老叶,常有病原寄生,待长出新叶后应及早除去老叶,以利通风透光,加速植株生长。发现病叶也应及时摘除。摘除的病老残叶不要丢在草莓园里,应收集在一起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8.病虫害防治

露地栽培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但由于园内通风透光条件好,不像保护地栽培更易发病。露地栽培主要有褐色轮斑病、“V”形褐斑病、蛇眼病等叶部病害,以及草莓炭疽病、草莓枯萎病等植株病害及灰霉病、革腐病等以果实为主的病害。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白粉虱、金龟子、草莓卷叶蛾等地上虫害和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虫害。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详见第四章。

9.越冬防寒及春季防止霜冻

草莓生长至深秋,便逐渐进入休眠。虽然草莓根系能耐-8℃的地温和短时间-10℃气温,但在我国北方,因冬季寒冷多风、干旱少雪,草莓一般不能露地安全越冬,必须进行覆盖防寒。越冬覆盖时间,华北地区一般在11月中下旬进行,偏北稍早些,偏南稍晚些。此时草莓植株经过了几次霜冻的低温锻炼,土壤处在“昼消夜冻”时期。如果覆盖太早,气温偏高,会造成烂苗,太晚会发生冻害。在覆盖防寒物前先灌一次防冻水,这次水要灌透灌足。覆盖材料以塑料地膜为主,寒冷地区可用各种作物秸秆、树叶、腐熟马粪、细碎圈肥土等。如用土覆盖最好先少量覆一层草,再覆土,以免春季撤土时损伤植株,覆盖材料尽量不要用带有种子的杂草,否则会带来草荒。一般覆盖厚度为3~5 cm。采用地膜覆盖,不但能使草莓安全越冬,保墒增温,而且还能使越冬苗的绿叶面积达80%以上,春季气温一回升,就可继续生长,制造养分,能使浆果早熟7~10天,增产19%左右。但是,因覆盖后花期提前,在有晚霜危害的地区,易受霜害影响,需采取一些防霜措施。黑龙江省冬季较长,气温寒冷干燥,有积雪,采用在草莓苗上直接覆盖10 cm厚麦秸或茅草,其上再覆盖塑料膜,比先盖膜后覆麦秸的效果好。

在第二年春季开始化冻后分两次撤除覆盖物。第一次可在平均气温高于0℃时进行,撤除上层已解冻的覆盖物,以便阳光照射,提高地温,有利于下层覆盖物的迅速解冻。第二次可在地上部分即将萌芽时进行,太晚撤除防寒物易损伤新叶。覆盖地膜撤膜过晚会造成徒长,且膜下开花造成授粉不良。覆盖物全撤完后,将地里的枯枝烂叶清除干净,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虫害。并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并保墒,促进生长。

但是,草莓开始萌芽生长后,对低温非常敏感,在-1℃时,植株受害轻,-3℃时则受害重。幼叶受冻后,叶尖与叶缘变黄,重时茎叶变红。正在开放的花朵如果遇到低温,花瓣变红;受冻轻时,只有部分雌蕊受冻变褐,形成畸形果;受冻严重,雌蕊变黑,不能发育成果实。幼果受冻呈水渍状。由于早开的花结大果,霜冻往往引起早期大型果损失,进而影响产量。因此要注意防春季晚霜危害。在晚霜发生频繁的地区,为了避免晚霜危害,尽量不种早熟品种,可栽植抗晚霜品种或中、晚熟品种。早春延迟去掉覆盖物,以免返青生长早而受到霜冻危害。另外,可根据天气预报,在有寒流时,可用塑料薄膜、草帘或其他覆盖物进行临时覆盖,或在上风口处点火熏烟,有喷灌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喷灌以防霜冻。

10、间作、套种和轮作

在幼龄苹果和梨园的行间栽种草莓,可以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利用果树遮阳降温作用,还有利于减缓高温对草莓生长的抑制作用。草莓也可在1~4年生葡萄园间作,在葡萄盛花期前草莓己采收完,葡萄根系深广,草莓根浅,葡萄可以利用深层的土壤养料,草莓利用浅层土里的养分,无争肥的矛盾。葡萄发芽较晚,叶幕形成迟,不影响草莓的通风透光,草莓有一定的耐阴性,宜在篱架葡萄园行间间作。因此,葡萄与草莓间作,高矮结合,上下利用,阴阳互补,可使两者获得双高产。如江苏滨海县东坎镇三友村农户对8000㎡土地进行葡萄和草莓间作栽培,获得高产高效,亩年收入均在10000元以上,产量和效益是过去纯作的2倍多。草莓不宜在桃园间作,因桃蚜可传播草莓病毒,草莓黑霉病也为害桃树。

草莓与其他作物轮作倒茬或间作套种的形式有很多,效益显著。如在江苏省采用草莓与棉花套种、草莓与水稻轮作,在北方采用草莓与夏玉米套种等,在山东采用草莓与生姜套作等。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用草莓与油葵轮作可有效控制旋花科打碗花属的以根繁殖的打碗花等杂草。北京平谷大华山镇将草莓与西瓜间作,在草莓过季后,西瓜刚好能衔接其留下的市场需求,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值,更能提高开展农业观光采摘的连续性,保持良好的市场影响力,采摘价格为20~30元/kg。樊庆波等试验总结完善了草莓与番茄、豆角及西瓜、甜瓜的套种关键技术措施,并对套种后的增效效果进行了优劣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草莓与番茄、豆角及西瓜、甜瓜进行套种,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整体效益,分别达17.8%、19.7%、12.1%和19.6%,套种豆角、甜瓜效益增幅相对较高。其中,草莓套种豆角能延长草莓收获期,增加草莓产量。

11、两年一栽制草莓园主要管理技术

虽然一年一栽制有许多优点,但是年年栽苗较为费工,投资大,对苗木质量要求高,而且,在一年一栽制中,要实行3~5年的轮作,即种过草莓的地块在3~5年内不宜再种植草莓,但部分草莓产区每年轮作有困难。因此可实行两年一栽的方法,它既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又能克服一年一栽制新栽苗当年成活率低、苗不全的缺点,而且在第二年植株生长健壮,花芽分化充实,贮藏养分多,第二年可以获得优质高产。两年一栽的草莓园主要有以下管理技术。

(1)间苗及秧苗更新 两年生草莓苗采果后,易抽生匍匐茎和发生新茎分枝,造成株丛密度大,通风透光差,植株细弱,易造成减产,且病虫害较多。因此,在采收后,即7~8月份,及时摘除多余的匍匐茎和拔除细弱的植株,保持秧苗合理密度。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间苗或更新。

①匍匐茎苗更新法 在老株行间,按原来的密度留健壮的新生匍匐茎苗,用新苗代替老株,同时把两年生老株全部挖掉,同时摘除多余的细弱匍匐茎苗,使留下的植株密度适宜。

②新茎苗更新法 每穴留1~2个健壮的新茎分枝,多余的新茎分枝和匍匐茎苗挖除,使留下的苗株行距与定植时大体相同。

③老株留墩法 按上年栽植的密度,隔株把部分老株整墩挖除,同时摘除留下的老株匍匐茎苗,留下一定数量的老墩新茎,留墩数可为定植株数的一半左右,摘除保留下来老墩中的细弱新茎苗,每墩留2~4个健壮的新茎分枝。

(2)摘除老叶 草莓园间苗后,要及时摘除剩下植株下部的老叶和病叶,每株留3~4片新叶。一般摘叶20天后新叶陆续长出,植株很快恢复。这一措施既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又可以减少匍匐茎的形成,刺激侧芽多发新茎,增加每株的顶芽生长点,促进花芽分化。

(3)培土 由于草莓根系分布较浅,经过一年生长之后,根状茎上部的新茎部位上移,使须根外露,出现类似韭芽的“跳根”现象。新根外露时间太长,就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严重的导致植株干枯死亡。因此,对于两年生的草莓园,特别是垄栽草莓,应在浆果采收后,初秋新根大量发生之前,结合中耕除草,及时进行培土,以促进新根发生。培土厚度以露出苗心为准。培土前也可结合撒施些有机肥,再用土盖住,这对于新根的产生和养分的吸收以及来年的产量更为有利。

(4)摘除匍匐茎 两年生草莓苗由于没有缓苗期,植株生长旺盛,匍匐茎大量抽生,7~9月份要随时摘除匍匐茎,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增加养分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和植株充实,增强草莓越冬能力。

(5)疏花疏果 由于两年生的草莓苗新茎分枝多,成花量大,为防止植株早衰,提高浆果品质,一定要重视疏花疏果工作,疏除高级次的小花蕾、畸形果以及病虫果,对于株丛下部抽生的弱花序也要及时摘除。

(6)肥水管理 由于草莓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草莓生长结果一年后,草莓园肥力有所下降,再加上两年生的草莓园新茎总数多,花多果也多,因此,为保证植株生长健壮,优质高产,应加强两年生草莓园的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和速效肥并配合叶面喷肥。培土时施一些腐熟的有机肥,间苗后可追施1次速效肥,亩施尿素20~25kg,施肥后应立即浇水。在花芽分化前再追一次30~40kg的复合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垫果、越冬防寒、春季防霜冻等技术与一年一栽制相同。只要加强土肥水管理,措施得当,两年一栽制的草莓可以增产20%~30%以上。

12、多年一栽制草莓园主要管理技术

多年一栽制就是草莓1次栽植后,连续生产三年以上,待植株衰老,产量降低时,再另选地块,重新栽植新苗的栽培方式。多年一栽制的草莓,在栽后2~3年植株生长健壮,分株多,花序多,产量高,往往到第4年,植株开始衰老,果个变小,产量降低。但这种栽植制度,不必每年育苗移栽,适宜在生产面积较大、劳力少或新发展地区、病虫害不严重的地方,特别是果实用于加工的产区采用。这种栽培制度也适合寒地栽培,因为草莓在寒地生长季短,一年一栽生长差,秋季花芽分化不充分,多年一栽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1)栽培方式 多年一栽制其栽植方式较一年一栽制和两年一栽制有所不同。特别是由于栽植株行距大小不同、栽后对匍匐茎的处理方法不同等,形成了不同的栽植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定株栽植 定株栽植主要是成行栽植,有单行定植、双行定植及多行定植。单行栽植时株距15~25cm,行距50~120cm;双行栽植时株距15~25cm,小行距30~40cm,大行距50~120cm;三行栽植与双行相同,只是多增加1行;河北省正定县草莓生产基地多采用四行(密)一稀的定植方式,其株距20cm,小行距30cm,大行距60cm。无论采用几行栽植,定株栽植对植株发出的匍匐茎严格控制,一律摘除,防止株行间出现植株。

②定向整枝栽植 采用单、双行栽植均可进行定向整枝。单行栽植其株距100cm,行距50~100cm。双行栽植株行距与单行栽植相同,小行距30 cm。栽植的当年或栽植后的第一年,保留部分匍匐茎,以便有计划地增加株数。即每一株上发出的匍匐茎选留2~4个生长健壮的留下,人工引向株间的空地,并对匍匐茎先端进行摘心。对发出的多余匍匐茎及时摘除。

③地毯式栽植 地毯式栽植就是在定植时按较大株行距栽种,植株上长出的匍匐茎在株行间扎根生长,直到均匀地分布满畦面形成地毯状。也可让匍匐茎在限定的范围内扎根,长到规定范围以外的一律摘除,可形成带状地毯,地毯宽度和作业道可以同宽,在果实采收之后,在作业道上培育匍匐茎苗,再把畦内老苗去除变为作业道,通过畦和作业道的交替变更进行更新。

④草地式栽植 草地式栽植和地毯式栽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不留作业道,草莓连片类似草地。此法宜选择发生匍匐茎多的品种,在秧苗不足、劳力紧缺的情况下可采用此种方法。

(2)主要栽培技术 多年一栽制的草莓由于多年生长在同一园地,栽后改良土壤和深施有机肥困难,因此,栽植草莓前要选择肥力高的地块并施入大量有机肥。土壤条件不好时,可在种植草莓前种两茬绿肥翻入土中,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①栽植无病毒优质壮苗 多年一栽制草莓园应定植无毒苗,栽种无病毒的壮苗比一年一栽制更为重要,定植无病毒的优质壮苗是多年一栽制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于多年一栽一般栽植稀,只有定植苗大量抽生匍匐茎,才能有子苗布满株行间,增加单位面积株数,提高产量。带病毒秧苗生长势弱,发出匍匐茎少,不利于迅速合理利用地面;带病毒的草莓秧苗产量低,果个小,品质差,且这种不利影响将连续多年。只有壮苗才能有助于匍匐茎大量形成而使草莓苗尽快覆盖地面,为多年优质高产创造有利的条件。

②加强病虫害防治 由于病虫害的多年积累,多年一栽的病虫害比一年一栽严重,防治也较困难。为了减少土壤病虫危害,除要合理选择前茬作物外,最好进行土壤熏蒸消毒,在栽种前杀死一些病原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基数。同时加强植株生长期病虫害的防治,是多年一栽制草莓园获得优质丰产的保证。

③割叶 由于多年一栽制草莓园连年繁苗生产,无效子苗越来越多,老株衰弱,园内郁闭,通风透光越来越差,病虫害越来越重。割叶后能明显减少匍匐茎的发生,减少养分消耗,为草莓苗的休养生息提供了条件,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防治病虫害。因为浆果成熟期间不宜喷药,蚜虫、螨类和其他病害都有增加,割叶后能使虫口密度和病原菌明显下降。由于许多病毒病都是由蚜虫传播的,因此,及时防治蚜虫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病毒病的危害。

割叶后可进行中耕,并及时施肥灌水,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为重新萌发生长创造条件。多年生栽培草莓园割叶,应在浆果采收后进行,一般从两年生植株开始,用锐利的镰刀,将露出地面的茎叶全部割除,也可保留2~3个新叶。多年一栽制,有栽后一年不产果和产果两种形式。欧美许多国家定植前繁育壮苗,春天定植,以后发生的匍匐茎和花序全摘除,栽后一年以培养健壮的苗木为重点,为来年高产优质奠定基础。日本受一年一栽的影响,在秋天栽植,经过培育,栽后一年就可获得产量。但是,第一年产量往往较低,在生长季短的寒冷地区更是如此。草莓是多年生作物,其有效经济年龄一般为3年,栽后第二年、第三年产量最高,三年以后植株衰弱,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减弱,产量和品质都显著降低,这时就需要废除老园,换地重栽。

最后

综上所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

太阳花怎么扦插繁殖?太阳花的扦插繁殖方法 商陆对生长环境有什么要求,花期在什么时候?

农业百科网的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者网友推荐收集整理的,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果您发现本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本站将第一时间进行相关处理。
Copyright by 2015-2023 农业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