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参考文献)
玉米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抓好玉米生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玉米田间生产时间短、天气变化无常,病虫草及旱涝灾害发生频繁,苗期田间管理是夺取玉米高产的关键环节。
1 查田补缺,移苗补栽
在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时,要及时的查田补缺,移苗补栽。这是因为由于玉米种子质量和土壤墒情等方面的差异,在播种完成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缺苗、断条的现象,最终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所以及时的查田补缺,移苗补栽是尤为重要的。在缺苗较多的情况下,用浸种催芽的种子予以坐水补种最为合适。如缺苗较少,则可移苗补栽。移栽的玉米苗要尽量的偏水偏肥,缩短缓苗时间,达到苗全苗壮。
2 适时合理的间苗、定苗
实现合理密植的关键措施是适时合理的间苗、定苗。间苗宜早不宜晚,应选择在幼苗3-4片叶时进行,间苗时去弱苗、杂苗、病苗,留下壮苗和健苗。如果间苗过晚,由于植株密集,从而互争水分和养分,最终使初生根系生长不良,进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在幼苗长到4-5片叶时,可以进行定苗,留下壮苗。根据各地的不同可以适当延迟定苗时间,但最迟应不超过6片叶。间苗和定苗与铲地一同进行最好,这样可以将苗连根拔掉,从而避免长出二茬苗。
3 蹲苗促壮
蹲苗促壮可以与定苗一同进行,当玉米苗长出4-5片叶时,将周围的土地扒开3cm左右,将茎部晾晒7-15天,然后结合追肥时封土。这样可以使玉米的根系向纵深伸展,扩大根系汲取营养的范围,促使幼苗墩实粗壮,增强后期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为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在扒土晒根时,严禁伤到根部。是否进行蹲苗可以根据各地块情况进行分析,苗壮、地力肥或墒情好的地块可以蹲苗;苗弱、地力薄或墒情差的地块则不用蹲苗。
4 科学追肥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巧追三肥是增产的关键。其关键技术是在拔节前亩施人畜粪1000公斤,尿素5公斤。在喇叭口期(抽雄前7~10天)亩施人畜粪饼肥等1500公斤,尿素10~12公斤(或硫铵30~40公斤)。粒肥在抽穗后开花授粉前追施,用量不宜过多,控制在总追施量的10%以内。若前期追肥较多,也可不施,还可亩用尿素0.5公斤,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追肥。
5 中耕除草
苗期要促根,促根靠中耕。中耕不仅可除掉杂草,避免肥水的损失,且锄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促进空气流通,提高地温。土壤上干下湿,促根下扎,使植株生长健壮,起到“蹲苗”作用。据研究,玉米苗期中耕1次比不中耕的次生根增加3~4条,根深增加5~6厘米,增产9%左右。中耕的原则是:苗旁浅耕,行间深耕。
6 培土防倒伏
移栽密度过大,在茎秆伸长时肥水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倒伏,影响产量。其防治方法是:在种植时要深耕,增施基肥,并注意植株密度,保证叶片有足够的光照,以壮秆,提高抗倒伏能力。中耕时要适当培土,使玉米扎稳根架。施肥时要氮、磷、钾结合,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在抽雄前7天喷施维他灵,可降低株高25~30厘米,降低穗位高10~15厘米,有防止倒伏的作用,一般每亩叶面喷施25毫升。同时在大风雨后发现有倒伏,应及时扶正培土,必要时要插竹棍绑护。
7 去除病株和玉米无效果穗
作物病株既不能构成产量,又空耗养分,而且还可传播病害,必须除去。玉米植株上,除去上部果穗外,其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缓,吐丝较晚,除特殊品种外,一般情况下小穗是不能成棒结实的,叫“瞎棒”。抽出后必须逐个去除,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使主穗充实,棒大粒多饱满,增加产量,又有促早熟作用。
8 放秋垄
放秋垄在玉米灌浆后期进行。秋后田间杂草旺盛,正值产籽期,放秋垄要割除田间杂草,不仅对当年玉米有利,而且对减轻下年草害十分重要。要采用人工拔除大草,“犁趟”等方法消灭杂草。放秋垄要浅锄,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进早熟,增加产量效果十分显著。进行时,防止伤根过多和折断叶片。
9抓好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苗期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粗缩病。根腐病是造成部分田块玉米黄苗、死苗的重要因素。虫害主要有:蓟马、蚜虫、灰飞虱、小地老虎、棉铃虫、粘虫、玉米螟以及近2年新发生的二点委夜蛾等,易造成玉米黄苗、缺苗断垄、发生粗缩病。
玉米根腐病的防治:主要表现为中胚轴和整个根系逐渐变褐、变软、腐烂,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幼苗死亡。当玉米播种后遇到降雨,造成土壤积水,则易发生根腐病。防治方法:采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可以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4%拌种。增施硫酸钾、氯化钾等钾肥,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及时排除积水,多划锄,多中耕,提高地温,增强土壤透气能力,用40%根腐宁600倍液或50%多菌灵+40%乙磷铝1000倍液灌根。
苗期虫害的防治:玉米苗期害虫多混合发生。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5g/hm2或甲维盐乳油300g/hm2对水喷施玉米基部及周围土壤。同时可加入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g/hm2防治灰飞虱预防玉米粗缩病。
10除掉“干巴缨”
玉米雌穗上的每一根花丝,授精后就形成了一个玉米粒。这是因为玉米棒下部的花丝最先抽出苞米叶外,容易授粉,所以,玉米棒下部很少有缺粒现象,所以,玉米棒上部的花丝最后抽出来,先抽出来的花丝已经完成授精作用,逐渐开始萎蔫(干巴缨),这样后抽出来的花丝就被这些“干巴缨”所遮盖,不易接受花粉,不能结实。剪掉“干巴缨”能提高玉米的结实率,增加产量。
据实践,剪一次“干巴缨”可减少秃头50%。剪两三次,可基本消灭秃头现象。剪丝的时间应在玉米花丝授精枯萎后。方法是用手将花丝轻轻提起,再用剪刀将枯萎的花丝剪去。同时留下幼嫩新鲜的花丝,使其成壶嘴形,以便使没有受精的花丝继续授精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