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水稻亩产(盐碱地水稻亩产一般多少斤)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近年来,耄耋之年的袁隆平除了深耕杂交水稻推广研究外,还致力于突破创新,开垦新的“良田”: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目前,“海水稻”的推广种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也是继杂交水稻之后,袁隆平的又一项功绩。
5月的如东,迎来水稻育秧高峰期。在栟茶方凌垦区耐盐水稻种植基地,水稻育秧工作也已全面铺开,两个品种的耐盐水稻计划于月底进行移栽,向着更高产目标发起冲击。
作为东部滨海盐碱地类型,去年5月份,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试验种植“超优千号”、“叁优一号”、双优2088以及万胜优1263四个品种的耐盐水稻,总面积为128.9亩。去年秋收期间,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带领的测产团队选取“超优千号”3个单元田块进行实产验收,实测亩均产量达到802.9公斤,创下了盐碱地耐盐水稻高产新纪录。消息一经发布,便吸引了全国关注。
专家分析,“海水稻”之所以能在如东取得成功,与栽培技术的集成程度密不可分:在育秧环节,4个品种均采用机插旱育秧,育秧流水线播种;大田管理上,如东将原先推广应用的“水稻主产区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与创新应用”“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一体化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与盐碱地土壤理化特点相结合,根据气候与病虫发生等现实情况,不断灵活科学调整应用盐碱地水稻壮苗早发栽培技术、超高产肥水高效运筹技术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保障了示范种植取得预期成功。“第一年便实现超800公斤的产量,整个栽培技术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管永祥介绍。
去年10月份,全程参与耐盐水稻试验种植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如东作栽站的农业专家们前往湖南,当面向袁隆平院士汇报了这一喜讯。作为耐盐水稻种植全程技术指导单位之一,如东县作物栽培站副站长於永杰向袁隆平院士汇报了耐盐水稻生长、栽培技术应用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情况。袁隆平院士重点询问了耐盐水稻在当地的反响情况,主要包括周边种植户与市场对该品种的反映与评价。“袁隆平院士得知‘超优千号’取得超800公斤的产量后,非常高兴。”於永杰回忆。袁隆平院士认为耐盐水稻在江苏沿海取得高产,为下阶段“海水稻”产业化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江苏是粮食种植大省,同时也是盐碱地大省。他希望,能在未来5到6年内,以示范基地为样本实现耐盐水稻大面积推广种植。
“我们全国的盐碱地有十几亿亩,我们如果能发展到一亿亩,种上我们这个海水稻,亩产300公斤,它增产的粮食就是300亿公斤。300亿公斤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袁隆平曾多次公开表示。在“农业荒漠”上播种绿色希望,袁隆平“海水稻”团队目前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我讲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在努力使我的梦想成真,也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袁隆平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稻事业,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
通讯员 徐书影 交汇点记者 徐超
编辑: 严磊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