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一栽培技术(水稻具体栽培新技术及要点)
不管是种植产量高的超级稻,还是种植米质优的优质稻,无论采取何种栽培方式,获得“高产”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按照习惯、传统方式种植超级稻,偏重施用氮肥、轻视钾肥及中微肥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潜力难以发挥。水稻“三定”栽培技术是通过确定目标产量定栽培管理的高产栽培方法,主要技术是“定产、定苗、定氮”,合理应用能够实现水稻增产10%-15%,氮肥的利用率提高。
一、水稻“三定”栽培技术要点
1、定产
如何进行水稻“定产”?根据水稻品种、土壤肥力、产量水平等因素设定一个合理的产量,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根据当地前3年的水稻实际产量取平均值,在此基础上增加15%-20%的产量,大多数采取此法进行“因地定产”;二是取该品种在当地取得的最高产量,以该产量的80%为目标产量,适宜超级稻品种。
2、定苗
在“定苗”上,主要考虑优化株行距和基本苗数,水稻的产量构成与有效穗、结实率等相关,优化株行距和基本苗数主要是为了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在确保有效穗的基础上,能够使水稻的结实率更高,籽粒更饱满。
如何优化株行距?可采取黄金分割优选法则,行距为水稻品种杆高乘以0.309,株距为杆高乘以0.191,这里需注意,杆高不是株高,杆高应是株高减去穗长,如一个品种的株高为株高96.6厘米,穗长21.2厘米,其株高为75.4厘米,行距则为23.3厘米,株距为14.4厘米。
水稻基本苗是多少?南方水稻可种植早晚双季或一季中稻,其栽插基本苗有较大差异,一般双季早稻2.2-2.5万穴,双季晚稻1.8-2.2万穴,肥力好的少插。每穴多少粒谷除与种植季节有关外,与移栽、机插方式和常规稻、杂交稻品种等相关,移栽的杂交稻要1-2粒,机插的杂交稻则要3-4粒。
通过定产、定苗以及品种的特性,能够确定该品种在当地的播种量,一般分蘖能力强的品种少播种,机插秧因苗小,要比移栽多用种。
3、定氮
测苗定氮,需要考虑水稻目标产量、地力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及氮肥农学利用率。一般南方双季稻区在不施用氮肥的情况下,地力产量大概每亩五六百斤。在偏施氮肥、施肥不平衡的情况下,氮肥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此处氮肥的利用率应是在地力产量的基础上,每增加1公斤氮肥情况下带来的增产效果。也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依据目标产量确定氮肥及磷钾肥的用量。
确定氮肥的用量情况下,以50%作基肥,25%-35%作分蘖肥,其余作穗肥。依据水稻对氮磷钾需求为1:0.4:0.7的比例配施磷钾肥,还要注重硅、锌等中微肥的补充,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的抗逆性,确保水稻能够高产。
考虑地力、品种的差异,在确定施肥量的情况下,后期追施氮肥时要根据水稻叶片叶色(可使用叶色卡)、群体数量进行调整,叶色深、分蘖数足则少施,叶色浅、分蘖不足则多施,有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二、水稻“三定”栽培技术的注意事项
1、氮肥测定不准
基于实际水稻生产情况,不易测定出地力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或在没有进行相应的测定情况下应用“三定”栽培技术,可能会出现氮肥用量增加或不足的情况,致使一些种植户并没有获得高产。
2、种植品种及制度的变化
近几年审定的水稻品种越来越多,品种的更新越来越快,高产、优质兼备的品种增多,而每个品种的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在“定苗”“定氮”上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实际种植上,种植双季稻要合理搭配早晚稻品种,避免秧龄过老,遭遇寒露风等。
近年来,人工移栽的面积越来越少,大多采取抛秧、机插等栽培方式,抛秧没有株行距,保证基本苗、抛栽均匀度即可;机插秧比移栽苗小,插秧株行距也与插秧机有关,因此,不同的栽培制度其“定苗”上要调整。
3、加强田间管理
“三定”栽培技术要求,在“定氮”上不仅是确定氮肥用量,更要规范栽培管理,应结合适宜的育秧技术培育壮秧,在水分管理上要实行“浅、晒、湿”灌溉方式,注意合理用药防治好“三虫四病(含细菌性条斑病)”等。
结束语:水稻“三定”栽培技术有利于规范水稻生产过程,能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情况下取得高产,适宜南方水稻区种植超级稻,具有普遍实用的高产栽培方法。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专栏水稻知识小课堂——种植技巧20课作者:云众地9.9币158人已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