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蔬菜种植农田主要杂草图谱(农田杂草图谱大全图片)

农田主要杂草图谱(农田杂草图谱大全图片)

农业百科网 发布时间:2024-08-04 19:00:17分类:蔬菜种植

繁缕

中文名:繁缕拉丁名:Stellaria media (L.) Cyrillus英文名:Common Chickweed生物学特性:一或二年生草本。苗期11月至翌年2月;花期3-5月,果期4-6月。种子繁殖。果实成熟后即开裂,种子散落土壤。植株常比作物早枯。以幼苗和种子越冬。种子近圆形,径长约1mm,两侧扁。种皮黄褐色至深褐色,表面密生极为明显的齿状突起,并排列成同心圆状。种脐微小,位于种子腹部近中央凹陷内。8月底或9月初开始发生到11月达到发生高峰期。出苗时间拖得很长,至12月以及翌年春季还有发生。给治理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幼苗淡绿色;子叶2,宽披针形,长4-6mm,宽约2mm,叶柄较叶稍短:初生叶2,对生,三角状卵形,长5-6mm,宽约4mm,柄较长,有毛。茎直立或平卧,高10-30cm,基部多分枝,着土后节处生根,茎的一侧有一列短柔毛(是该草独具的特征),其余部分均无毛。叶对生,卵形,长1.5-2.5cm,宽1-1.5cm,先端急尖,基部渐狭或近心形,全缘,茎下部叶有长柄,上部叶无柄。花期10月上旬至翌年5月下旬。是典型的白花授粉植物,在没有同种的其他个体存在,也没有合适的传粉媒介,也能结出种子。花单生于叶腋或顶生疏散的聚伞花序;花梗细长,花后不下垂或稍下垂;萼片5,披针形,边缘膜质,有柔毛;花瓣5,白色,短于萼片,先端二深裂几乎达到基部;花柱3-4,雄蕊10;蒴果卵形,外具宿存花萼,果实顶端常具3条残存花柱,果皮薄,成熟时3瓣开裂,每瓣顶端又2裂,果内含种子数粒。种子成熟后渐次落地,经越夏休眠后开始新的一代萌发。其单株的结实数和环境条件、生育期的长短有关,一般有200-20000粒。生境、危害及分布:为夏熟作物田主要杂草,常于作物生长的前、中期造成危害。多见于旱性麦田或油菜田。在村旁路边亦是常见的早春杂草,也是一种伴人杂草。分布几遍于全国各地。常成单一的小片群落或与早熟禾、猪殃殃等一起危害。是蚜虫、红蜘蛛的越冬寄主。防治策略:参照牛繁缕。

猪殃殃

中文名:猪殃殃中文其他名称:拉拉秧、锯锯藤拉丁名:Galium aparine L. var. tenerum (Gren. et Godr.) Rcbb.英文名:Tender Catchweed Bedstraw生物学特性:二或一年生蔓状或攀援状草本。多于冬前出苗,亦可在早春出苗;花期4月,果期5月。果实落于土壤或随收获的作物种子传播。  种子繁殖。果实成熟时分裂为两个离果,离果圆球形,稍扁,径长约2-2.5mm,厚约1.5mm,背面拱圆,腹面深凹陷,呈圆口杯状。果皮灰褐色、黄褐色或褐色,背面粗糙,并密生白色透明的空心钩刺毛,先端弯曲,基部瘤状,无光泽。种子在9月上中旬,气温降至19℃以下开始发生,到11月气温降至11-16℃时为出土高峰期,它的出苗时间拖得很长,至12月或翌年春天三月还能出现小高峰,发芽深度0-6cm。幼苗子叶2,长椭圆形,长约1cm,宽4mm,先端微凹,基部楔形,具柄;初生叶4-6片轮生,近无柄,叶片条形或倒披针形,顶端有小尖头,叶缘和叶背中脉上有钩刺。茎自基部分枝,四棱,棱上有钩刺,攀附于其他植物向上生长,无依附物则伏地蔓生,长可达90-120cm。花期在4-5月,4月上旬光照达13小时以上时零星开花。4月中下旬开花进入盛期,5月上旬出苗的猪殃殃,尽管只有一轮真叶,5月下旬也能结几粒种子。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于叶,单生或2-3个簇生,有花2-10朵;花小,淡黄绿色。种子于5月渐次成熟,落入土中。全生育期180-220天。  猪殃殃的繁殖率很高,单株结籽70-1185粒,平均529粒。能依附于哺乳类动物的毛皮和鸟类的羽毛上借助于它们的移动而传播。在气候湿润,土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芽出土的猪殃殃种子多集中在土表0.5-3cm,而在土壤干旱的条件下,2cm以上土层内的猪殃殃种子基本不发芽,以2-7cm土层内的种子发芽出土为多。10cm深层土壤内猪殃殃种子仅少数能发芽出苗。  猪殃殃种子在土壤中休眠期仅有3-5年,第一年的发芽率只有0.7%:死亡率占42.6%,留存率倒有57%,而第二年、第三年的发芽率就大大的高于头一年,第二年发芽率就高达57%,第三年发芽也能达59.7%.以后的发芽率就明显降低。生境、危害及分布:为旱性夏熟作物田恶性杂草。华北、西北、淮河流域地区麦和油菜田有大面积发生和危害,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危害都局限于山坡地的麦和油菜作物。对麦类作物的危害性要大于油菜。攀援作物,不仅和作物争阳光、争空间,且可引起作物的倒伏,造成较大的减产,并且影响作物的收割。分布范围最北至辽宁,南至广东、广西。常与繁缕、看麦娘、早熟禾、野碗豆等一起向栽种的绿化植物争光、争水、争肥,特别是那些新种植,还不很茂密的草坪危害较甚,是红蜘蛛的越冬寄主。防治策略:合理轮作是防治猪殃殃有效的农事措施,尤其冬季改种红花草等绿肥等。化学防治可供选择的药剂较多,如触杀型的吡草醚、唑草酮,可以适当与苯黄隆混用。乙羧氟草醚由于活性太高,一般不推荐使用。内吸性的药剂有氯氟吡氧乙酸和唑嘧磺草胺,低温条件下见效较慢。猪殃殃药剂防治的要点在于个体冬前没有分枝以前,一旦开始分枝出现,基本上大部分药剂的效果都会受到很明显的影响。

播娘蒿

中文名:播娘蒿中文其他名称:大蒜荠,米米蒿,眉毛蒿,麦苈蒿拉丁名:Descurainia sophia (L.) Schur.英文名:Flixweed Tansymustard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株有分叉毛,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幼苗子叶长椭圆形,初生叶2片、3-5裂,后生叶2回羽状分裂。成株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叶片2-3回羽状深裂,最终的裂片条形。总状花序,顶生,花淡黄色,十字形。长角果窄条形或线形。种子长圆形或卵形,黄褐色或红褐色,有细网纹;单株可结籽5.25万-9.63万粒。种子繁殖,在麦田中(华北地区)多为10月出苗,翌年4-6月为花、果期。种子发芽最低温度3℃,适宜土层深度1-3cm,超过5cm不能出苗。出苗早晚和多少与播期及播后雨量有关,出叶速度与气温有关。生境、危害及分布:适生于较湿润的环境,较耐盐碱,可生长在pH值高的土地上,而且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再生能力,常与荠菜、米瓦罐等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时也成单一的优势种群落,主要危害小麦、油菜、蔬菜及果树。在华北地区是危害小麦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也是油菜茎象甲的传播媒介。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四川等省区。防治策略:与前面提到的荠菜一样,因河北表现出的"抗药性"而成为各农化企业兴奋不已的著名杂草。目前在河北对苯黄隆表现出很强的"抗药性"。其实在气温高于5℃且小麦处于4叶期至分蘖期间,可以使用百草敌或二甲四氯进行茎叶处理。其他可选用的药剂参见"荠菜"楼"防治策略"条的内容。南方冬油菜田的播娘蒿使用草除灵基本无效,可以在移栽油菜前使用乙氧氟草醚进行土壤处理。

看麦娘

中文名:看麦娘拉丁名: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英文名:Equal Alopecurus生物学特性:越年或一年生草本。11月或翌年2年苗期,其中11月为第一出苗高峰。花果期4-5月。子实随成熟随脱落,带稃颖漂浮水面传播。  种子(颖果)繁殖。幼苗或种子越冬,颖果呈扁状半圆形,长约1毫米,侧面宽约0.8mm。呈棕褐色。8月中、下旬开始出苗,10月底当温度为15-20℃时,达到出苗高峰期,发芽深度以表层0-2cm的发芽率最高,在5cm以上也能发芽,种子在土壤中的寿命仅一年。如果在潮湿的环境中能有2-3年。幼苗细弱。全体光滑无毛,叶鞘松弛,叶片柔软,叶舌膜质,无叶耳,叶片近直立,3-5叶时开始分蘖。次年三月分蘖达到高峰期,在空间开阔的条件下,分蘖数可高达40-50个,一般分蘖有6-15个,但有效分蘖仅有5-10个;看麦娘开花有效积温需达850℃以上,上海10-12月有效积温仅600℃左右,9月初以前萌发的看麦娘至11月份尚能开花,在10℃以下即停止抽穗,故10月份萌发的,冬前不能开花结实。如果割除地上部份,还能生出新的分蘖,抽穗结实期并不推迟,仅生育期缩短;如果剪轧能维持到25℃以上,看麦娘即停止开花。穗细圆柱形灰绿色,长3-8厘米,小穗含一花密集于穗轴之上,花药橙黄色。单穗结实可达100粒左右,种子渐次成熟落地。夏季休眠3-4月后在适温条件下萌发。生境、危害与分布:为长江流域、西南及华南等地区稻茬麦、油菜田危害最为严重的杂草,成为这些地区麦类高产的限制因子。其次在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和危害。常和牛繁缕、雀舌草、菵草、稻槎菜、猪殃殃、大巢菜或和日本看麦娘混生成一定组成的杂草群落,其种类因环境因子不同而有差异。长江以南山区多和雀舌草、稻槎菜组成群落,沿江地区的低洼田地则多和牛繁缕、菵草组成群落;长江以北单季稻茬麦田则和猪殃殃、大巢菜等组成杂草群落。上述地区的春季蔬菜也受危害。是叶蝉、红蜘蛛等害虫的越冬寄主。防治策略:冬小麦田中可以使用异丙隆土壤处理。冬油菜田中的看麦娘由于多年使用以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等芳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据南京农大董立尧教授研究,其抗药性已经高达60余倍,目前可供选择的茎叶处理剂仅有环己烯酮类的吡喃草酮或烯草酮。如果使用二甲戊灵作为土壤处理剂,效果依然很好。

日本看麦娘

中文名:日本看麦娘拉丁名: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英文名:Japanese Alopecurus生物学特性:一或二年生草本。秋冬季出苗或延至翌年春季,花果期4-6月。子实随熟随落,带稃颖果常可漂浮水面,随水流传播。种子萌发温度为5-23℃,最适温度为15-20℃;适宜土层深度在2cm。一般10月中旬开始萌芽,萌发高峰期在11月中下旬,早春也可能有一个小的萌发高峰。种子有2-3个月的原生休眠期,在湿润环境中可存活2-3年,在干旱条件下寿命缩短至1年。生境、危害与分布:为夏熟作物田杂草,对麦类作物危害较大,常和看麦娘混生,有时也成纯种群,局部地区发生数量大。与看麦娘相比,日本看麦娘竞争力更强。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陕西南部和河南省也有,尤以江苏南部、安徽中部与南部为害甚烈。防治策略:参照楼上"看麦娘"项"防治策略"条。辨析:日本看麦娘与看麦娘不同之处是花序较粗壮,小穗长5-6mm,从外稃中部以上伸出长8-12mm的芒,花药白色或淡黄色。上图左为日本看麦娘的花序,右为看麦娘的花序。此两种杂草,在未开花之前,田间植株形态几乎不可区分。尤其苏南日本看麦娘重灾区,如果冬油菜田选用芳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杂草,可能后期田中所见全部都是日本看麦娘或早熟禾了。

早熟禾

中文名:早熟禾中文其他名称:小青草、小鸡草、青梢草、小梢草拉丁名:Poa acroleuca Steud.英文名:Whitetopped Bluegrass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秆丛生。直立或稍倾斜;叶片带状披针形,先端呈船形;叶鞘自中部以下闭合;圆锥形花序,疏展,长2-10cm,每节有1-2个分枝;小穗绿色,颖果纺锤形;单株结子数百至数千粒。通过种子繁殖,以幼苗或种子越冬。长江流域9月上旬出苗,10-11月为发生高峰期,2-3月还有部分出苗,3-6月为花果期。种子经越夏休眠后萌发。生境、危害与分布:适生于湿润农田、沟渠路边及山坡草地,喜阴湿,不耐干旱。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在小麦、油菜田出现。长江中下游地区低湿农田发生较普遍,部分地区小麦田受害重。据田间实际调查,山东、河南、陕西南部、安徽、江苏、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区均有早熟禾发生,其中尤以江苏南部、安徽中部与南部、四川成都平原附近地区严重发生。防治策略:本种为全球性恶性杂草。冬小麦田可以用异丙隆、二甲戊灵进行土壤处理,冬油菜田茎叶处理药剂目前仅有环己烯酮类的吡喃草酮或烯草酮有效。

节节麦

中文名:节节麦中文其他名称:拉丁名:Aegilops tauschii Coss.英文名:Goat Grass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须根细弱,秆高20-40(50)cm,少数丛生,有时伏地。叶鞘紧密包茎,平滑无毛而边缘具纤毛;叶舌薄膜质,长0.5-1mm;叶片微粗糙,上面疏生柔毛。具顶生圆柱形穗状花序,含小穗7(5)-10(13)个,长约10cm(包括芒在内)。小穗单生而紧与穗轴节间贴生,顶生者多不育,穗轴于成熟后逐节折断或整个穗轴自基部脱节,其节间顶端膨大;小穗小穗圆柱形,长约9毫米,含3-4(5)花;具2颖,颖草质或软骨质,扁平,长4-6mm,通常具7-9脉或可达10脉以上,顶端截平而具一或二齿;外稃先端略截平,顶具长0.5-4cm的芒,具5脉,脉仅于顶端显著,第一外稃长约7mm;内稃约与外稃等长;脊上具纤毛,脊部圆形隆起,近两侧缘各有一细纵沟,腹面较平或凹入,中央有一细纵沟,颖果与内、外稃紧贴而粘着。花、果期5-6月。 生境、危害及分布:节节麦主要分布于欧洲及中亚,伊朗为甚。我国原无节节麦,近年来在我国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及河北地区发现。现有逐年扩大之势。多生于麦田或荒芜草地,生命力很强,在作物田特别是麦田中争夺养料和水份,致使小麦减产,质量降低,是麦田的有害杂草。节节麦一年生,花果期5-6月,以种子繁殖,成熟后一部份落在田里,次年萌发;大部份混杂在小麦等作物籽实里随调运传播。因此如发现含有节节麦的麦类作物籽实,应加工处理除去节节麦,尤其对含有节节麦的粮食作物加工后的下脚料,也要进行处理,以免扩散。在小麦地里发现节节麦,应尽早除掉。防治策略:冬小麦播后苗前可以使用异丙隆进行土壤处理。在节节麦分蘖前还可以使用甲基二磺隆进行茎叶处理。

多花黑麦草

中文名:多花黑麦草中文其他名称:意大利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拉丁名:Lolium multiflorum Lam.英文名:Italian Ryegrass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短寿多年生禾本科草,须根密集,主要分布于15cm以上的土层中。秆成疏丛,直立,高80-120cm,叶鞘较疏松,叶舌较小或不明显,叶片长10-30cm,宽3-5mm。穗状花序长15-25cm,宽5-8mm,小穗以背面对向穗轴,长10-18mm,含10-15(20)小花;颖质较硬,具5-7脉,长5-8mm;外稃质较薄,具5脉,第一外稃长6mm,芒细弱,长约5mm,内稃与外稃等长。  喜温热和湿润气候,在昼夜温度为12-27℃时,生长最快,秋季和春季比其它禾本科草生长快,夏季炎热则生长不良,甚至枯死。耐潮湿,但忌积水;喜壤土,也适宜粘壤土。最适宜土壤pH为6-7,在pH为5及8时仍可适应。多花黑麦草不耐严寒,在北京越冬率仅为50%。在长江流域以南,秋播可安全越冬,并可在早春提供优质青饲料,如在武汉地区,9月播种,第二年3月即可收割第一茬,盛夏前可刈割2-3次,4月下旬到5月初抽穗开花,6月上旬种子成熟,地上部结实后植株死亡。落粒的种子自繁能力强。多花黑麦草分蘖多,再生迅速,春季刈割后6周即可再次刈割。耐牧,即使重牧之后仍能迅速恢复生长。 生境、危害与分布:原产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小亚细亚等地,十三世纪已在意大利北部栽培,以后传播到其它国家,广泛分布于英国、美国、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温带降雨量较乡的国家。在我国作为优良牧草品种,适生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区均有人工栽培种,东北、内蒙古等省(区)亦引种春播。近年来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部分冬小麦产区成为种群密度上升迅速的新型田间杂草,个人推测系引种牧草逸生到肥水条件俱佳的冬小麦田间所致。防治策略:参照楼上"节节麦"项下。

雀麦

农田主要杂草图谱

中文名:雀麦中文其他名称:燕麦、火燕麦、燕麦草、杜姥草、牛星草拉丁名:Bromus japonicus Thunb.英文名:Japanese Bromrgrass生物学特性: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叶鞘包茎,被白色柔毛;叶舌透明膜质,顶端具裂齿;叶片长5-30cm,宽2-8mm,两面皆生白色柔毛,有时下面无毛。圆锥花序,下垂,长达20cm,每节具3-7分枝;每枝近上部着生1-4个小穗;小穗含7-14个小花,上部小花通常不发育,颖披针形,具膜质边缘,第一颖3-5脉,第二颖7-9脉,外稃椭圆形,边缘膜质,具7-9脉,先端具2微裂齿,其下约2mm处生芒;第一外稃较长;内稃短于外稃,脊上疏生刺毛;雄蕊3;子房顶端有毛。颖果线状长圆形,压扁,腹面具沟槽,成熟后紧贴于内外稃。早播麦田10月初发生,10月上、中旬出现高峰期。花果期5-6月。种子繁殖。种子经夏季休眠后萌发,幼苗越冬。生境、危害及分布:多生长于路边、场边、沟渠、荒地;麦田以近地边处较多,河滩地、田间也有生长。危害值1.75%,滩地麦田受害较重。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各地。也为优质牧草,北方多处有人工栽培。近年来包括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反映,侵入冬小麦田,成为种群密度上升很快的新型杂草。防治策略:参见前述"节节麦"项下

雀舌草

中文名:雀舌草中文其他名称:雪里花、吴檀、寒草、金线吊葫芦、瓜子草、指甲草、雪里开花、滨繁缕拉丁名:Stellaria alsine Grimm.英文名:Bog Starwort生物学特性:越年生草本。高10-25cm。茎细弱,有分枝,基部匍匐或渐斜生,光滑无毛。叶片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0.5-2cm,宽2-3mm,先端尖,基部渐狭,全缘或边缘呈微波状,无毛或边缘基部有缘毛。花为顶生聚伞花序,常有少数花朵,有时单生叶腋;花梗纤细,长5-15mm;萼片5,披针形,长约3毫米,边缘膜质;花瓣5,白色,与萼片近等长或较萼片短,2深裂;雄蕊5,比花瓣稍短;子房卵形,花柱3。蒴果卵形,与萼片等长或稍长,6裂;种子圆肾形,表面有皱纹状突起。苗期11月,花果期4-7月。果后即枯,种子散落土壤中。种子繁殖。生境、危害与分布:常生于河岸、河滩湿草地、路边、水田边及旱田内,喜在湿润的土壤内生长。它是稻茬油菜田及麦田的主要危害性杂草之一,尤在沙质土壤上危害更重,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夏熟作物田中发生量较大,危害较重,有时也危害蔬菜。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及华南等省区。防治策略:参照前面"繁缕"项下。

怎样去除坐便里的水垢, 辽宁省东港市菩萨庙镇小岛村对虾养殖场(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