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黄芪的种植技术(黄芪种子的种植方法)
黄芪,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喜凉爽、干燥气候,耐旱、耐寒,适应性强。它喜欢生长在干燥的土地或山坡和平坦的微酸沙土上。人工栽培亩产200-300公斤,亩产3000多元以上。黄芪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医生广泛应用。广泛种植于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区。那么,如何种植和培育呢?下面将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黄芪高产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进行了如下分析
1、选地整地
由于黄芪根系发达,适宜选择土壤深厚肥沃、土壤疏松、排水灌溉方便的微酸性砂土或中性土,地势高,地面干燥,阳光充足,海拔600米以上。
精心选地后,深耕45-50cm,改良土壤,农家肥(猪、牛、鸡、鸭3:1羊粪)、2500-3000kg饼肥、100kg过磷酸钙各25-30kg,足量施用“亩”。深耕可以使土壤肥力层变厚,使土壤成熟,提高土壤渗透性,促进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建议减少使用鸡和马的粪便。如果没有猪、牛、羊的粪便,只能用鸡、马和腐熟的粪便,每亩1500-2000公斤,配合过磷酸钙和饼肥。如果施肥量太大,就容易烧根。根据土壤肥力程度,作畦分界线后浇水保湿、晒墒1-3天,提前做好种植准备,避免错过最佳种植季节。
秋季开垦,深耕,细耙作龟背,除草等清理碎石,起高畦,畦高25-30cm,宽1.2-1.5m,沟宽40cm。应在边界周围开辟排水沟。高畦栽培使土层疏松厚实,便于灌溉,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和养分积累,容易获得高产、丰收。
2、繁殖技术
(1)精选品种:创造高产,种子选择是关键,要品种纯正,无霉变,无病害,以健康的“母株”为主。
秋天,当果荚下垂、变黄、成熟,种子变成褐色时,就可以收获。采收获后,在阳光下晒2-3天。到了播种前,进行挑选出秕粒、瘪粒、霉粒等不良的虫蛀种子,将选出褐色且颗粒饱满的颗粒作种,提高出苗率及降低病菌感染。
(2)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在45℃温水中浸泡5小时,再用冷水浸泡一次。连续3-4昼夜处理后,取出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瓦罐里,用干净的湿布包住罐口,再置于25-28℃的温暖、通风处加速催芽。种子可在3天左右发芽,然后播种。
3、适时播种
(1)播种时间:黄芪种植,要注重抢墒播种,同时非常有必要重视土壤水分的播种,做好土壤水分的管理,及时灌溉土壤水分。
春、夏、秋播。但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春播”可在3月进行,不超过谷雨,通过适当浇水保墒,约13-15天播种;“夏播”在6-7月,约8天播种后,南方的“秋播”一般在“白露”前后进行,西北的“秋播”则建议在冰冻前进行,第二年春天可出苗。
小贴士:对于常年风沙较大的地区,春季播种不利于种子出苗。建议6-7月播种。一些地区要合理运输苗木,避免在农历6月中旬苗木初开时出现10-15天的高温期,防止苗木在阳光强烈下枯死。如果遮阳工作做得好,也可进行。要提高出苗健壮性,主要是培肥育苗。
(2)播种方式:播种方式分为育苗和直播。一般来说,需要大量的种植。如果时间上紧迫,很多农民会选择直播的方式,方便种植。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多数农民都看到了直接播种法。但直播育苗后期出苗不均,商品品质差,收获时间不统一。
而通过育苗移栽,不仅可以节省土地面积,而且可以使植物在移栽后健康生长。根茎生长均匀,可同时收获。产量高,商品好。可以自由选择具体的播种方法。
直播采用穴播、条播方式;①穴播方法:在畦面上开浅穴,行距30-35×25-30cm,每穴播种4粒,覆盖土厚2cm,亩需籽量约1.5kg;②条播方法:在畦面上以行距45-50㎝开好横沟,沟深3-4㎝,播前将种子与人粪尿、草木灰和细土拌均,再将种子均匀摆放入沟内,播后即覆盖细土1.5-2㎝,用脚底轻踩,使种子与土壤紧贴一起,利于出苗齐、早出苗、苗健壮。
4、育苗移栽
栽前,提前做好畦面,行距25㎝开横沟,沟深3-4㎝,播幅10㎝,将种子与细土、草木灰、人粪尿拌均后均播入沟内,然后覆盖土1.5-2㎝,轻踩压实,随即浇小水保湿。当气温在15-16℃,湿度适宜时,10-12天出苗,亩/种子量11-15kg。
春季育苗时,采用小拱棚保温。夏季,为防止日晒,做好遮阳工作,夜间适当开棚,使苗木接受外界露水,达到自然生长的目的。
苗破土后,要做好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过密弱秧、稀秧和病秧。苗长到14厘米以上时,进行移栽和栽植。在起苗前,头一天浇水使土壤湿润。起苗移栽当时时,将大小苗木分类种植,防止后期大小苗木相互隐蔽的发生。按行距22-25cm×株距12-14cm开穴栽植。根据苗木大小的均匀性,小年栽2株,大苗栽1或2株。育苗和栽植时,应保护根系,避免栽植后成活率低。栽植后应及时浇根水,以提高苗木成活率。每亩种植1.9-2万株。要想获得产量和品质,就要加强田间管理。
5、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秧苗生长缓慢,一般在苗期田间,要根据田间杂草的生长情况及时除草。建议苗期不要使用除草剂,可用锄头除草或人工用手寸拨除。并疏通沟渠,防止雨后田间积水。除草时注意不要伤害芪的根系,由于根系较浅,容易受到伤害,平均一年需要中耕除草3-4次。
苗高度为6cm时,在间苗时并与第一次翻耕结合,苗高度为8cm时,应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第二年,每年4月、6月、9月各再进行中耕除草一次。但由于土地肥沃,杂草生长迅速,除常规耕作外,其余时间应适当除草,确保黄芪生长发育良好,不受杂草干扰。
(2)追肥方法:为了获得高产,应施足基肥,并在后期配合追肥。在1-2年的生长期内,每年中期栽培并与追肥相结合。
第一次:在中耕时进行,建议以“实行大苗多施,小苗少施”为原则,防止施肥过量,易引发肥害,亩施人粪尿1000kg,施肥后在第二天徬晚时浇小水一次,预防肥烧根系。
第二次:追肥与第三次中耕结合,每亩1300-1500kg堆肥、50kg过磷酸钙和10-15kg二铵混合均匀后施用。
第三次:追肥应在入冬前10天左右进行,在50公斤过磷酸钙、厩肥1800-2000公斤、130-150公斤饼肥混合均匀后,进行培土,并采取防冻措施,使植物安全越冬。
(3)灌溉、防涝:随着植物的生长,在中后期,每次浇水都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边界表面积水。下雨时,应采取防洪措施,及时排水,避免地面湿度过大,造成病虫害。用锄头疏通排水沟,使排水畅通。
(4)打顶与疏蕾:一般在6月进行,现蕾时将其摘下,平均年需要疏蕾3-4次,目的是控制株高,减少植物对养分的过度消耗,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产量。不过,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来看,打顶不容易太早或太迟,通常在每年7月下旬,但也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5) 清园与培土:加强越冬防冻管理。入冬前,应将田间所有的树叶和杂草清除干净,然后通过土壤耕作保护植物的根系。在土壤耕作前,结合冬施化肥,亩/施用过磷酸钙50公斤、1800-2000公斤厩肥、饼肥150公斤。培土好后,可以很好地覆盖土壤就可。
另外,要注意病虫防治措施这方面等,在全程管理过程中,应做好防止发生有锈病、紫纹羽病、立枯病、白粉病、枯萎病,蚜虫、豆荚螟等其它病害及肥害、旱及涝害的发生。
对于病虫害方面,主要是以做好播前工作为原则,以预防为主。1.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催芽消毒处理。2.农家肥以充分腐熟为主,不应使用不成熟的农家肥。3.遇旱及时浇水保墒。下雨时,应采取排水措施。4.合理施肥,防止肥料损坏或缺肥。5.日常管理中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在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减少黄芪感染病害或虫害的发生。6.在入冬前,及时清园,做好防寒工作,减少第二年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再次危害,使黄芪安全越冬。通过层层紧抓把关,从而提高种植效益。